医用缝合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23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医用缝合线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缝合线圈。



背景技术:

医用缝合线是一种用于人体手术缝合的线型材料,从材质发展来看其发展史,经历了:丝线、羊肠线、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从吸收性来看,经历了:非吸收缝合线和可吸收缝合线;从其物理形态来看,可以分为单纤体和多纤体;根据原材料的来源分为天然缝合线和人造缝合线。

医用缝合线通常保管在无菌包中,在现场打开并将缝合线从包中引出用于缝合皮肤组织。现有技术的医用缝合线圈,缝合线拉出时费力,容易出现卷绕现象而导致缝合线不能够顺利拉出。

专利申请号:201510342026.9提供了一种能够卷绕医用缝合线进行保管及运输,必要时还能够向外部引出进行使用的医用缝合线包。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在缝合线引出过程中能够通过减少摩擦防止发生卷绕现象以确保容易引出缝合线,特别是即使产生了外部压力卷绕缝合线的卷绕槽也能够保持其形状从而容易引出缝合线,由此大大提高使用的方便性的医用缝合线包。该医用缝合线包通过改进结构减少缝合线引出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从而防止发生卷绕现象且确保容易将缝合线引出,特别是在设置了卷绕缝合线卷绕槽的上/下部构件之间配置有支撑构件,即使产生了外部压力卷绕缝合线的卷绕槽也能够保持其形状从而很容易地将缝合线引出,由此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医用缝合线引出方便的医用缝合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医用缝合线圈,包括托盘、圆筒形线圈盒、旋转轴和绕线盘,线圈盒垂直设置在托盘一端的上表面,旋转轴垂直设置在线圈盒中心的托盘上,所述旋转轴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柱轴体,两个轴体的平面侧壁之间间隔设置,轴体下端固定设置在托盘上表面,轴体上端设有圆柱形侧壁上设有凸起,绕线盘包括圆柱形筒体,筒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圆盘,筒体的中心设有与旋转轴相配合的轴心通孔,轴心通孔的直径大于旋转轴的直径小于凸起的直径,轴心通孔可旋转的设置在凸起与托盘上表面之间的旋转轴上,绕线盘设置在线圈盒内部,线圈盒侧壁上设有出线口。

本实用新型旋转轴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柱轴体,两个半圆柱轴体间隔设置,在安装绕线盘的时候,当轴心通孔通过轴体上端的凸起时,两个轴体的上端相互靠近,让轴心通孔顺利的穿过旋转轴,当轴心通孔穿过凸起套在轴体上时,轴体恢复起始状态,轴心通孔不易通过轴体上端的凸起脱落出来。

所述凸起包括凸起侧壁和凸起底壁,凸起侧壁的上端与轴体上端端面边缘相连接,凸起侧壁的下端与轴体圆柱形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凸起底壁的内侧与轴体圆柱形侧壁相连,凸起底壁的外侧与凸起侧壁的下端相连接。

凸起侧壁的斜坡设置方便轴心通孔通过凸起,套到旋转轴上。

所述凸起底壁为垂直于轴体圆柱形侧壁的半环形平面,凸起底壁的内圆与轴体圆柱形侧壁相连,凸起底壁的外圆与凸起侧壁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凸起底壁外圆的直径大于轴心通孔的直径。

凸起底壁为平行于托盘的平面,这样能够避免绕线盘在旋转时轴心通孔上端与凸起底壁之间产生摩擦,使线头拉出时,绕线盘旋转容易,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将线头拉出,线头拉出方便容易。

所述凸起侧壁上端与轴体上端端面边缘平滑过渡连接。

凸起侧壁上端与轴体上端端面边缘平滑过渡连接也使轴心通孔可以顺利的安装在旋转轴上,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

两个轴体的平面侧壁之间的距离为轴体半径的1/4-1/2。

所述筒体包括圆柱形的筒体侧壁和圆柱形筒体的轴心通孔,轴心通孔与筒体侧壁之间通过环形平面垂直相连,环形平面的内圆与轴心通孔的外侧壁相连,环形平面的外圆与筒体内侧壁相连。

环形平面的内圆与轴心通孔的外侧壁中部相连,环形平面的外圆与筒体内侧壁中部相连。

所述轴心通孔的高度小于筒体的高度。

轴心通孔的高度低于筒体的高度,这样就可以降低旋转轴轴体上端凸起的高度,使整个线圈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用缝合线拉出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缝合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盒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绕线盘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绕线盘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旋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托盘 2、手持圆孔 3、线圈盒 4、绕线盘 5、旋转轴 11、缺口

12、线头固定件 13、托盘孔 31、出线口 41、圆盘 42、筒体 43、轴心通孔

51、轴体 52、凸起 53、凸起侧壁 54、凸起底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缝合线圈,包括托盘1、圆筒形线圈盒3、旋转轴5和绕线盘4,线圈盒3垂直设置在托盘1一端的上表面,旋转轴5垂直设置在线圈盒3中心的托盘1上,如图5所示,旋转轴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柱轴体51,两个轴体51的平面侧壁之间间隔设置,轴体51下端固定设置在托盘1上表面,轴体51上端设有圆柱形侧壁上设有凸起52,如图3、图4所示,绕线盘4包括圆柱形筒体42,筒体42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圆盘41,筒体42的中心设有与旋转轴5相配合的轴心通孔43,轴心通孔43的直径大于旋转轴5的直径小于凸起52的直径,轴心通孔43可旋转的设置在凸起52与托盘1上表面之间的旋转轴5上,绕线盘4设置在线圈盒3内部,线圈盒3侧壁上设有出线口31。旋转轴5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柱轴体51,两个半圆柱轴体51间隔设置,在安装绕线盘4的时候,当轴心通孔43通过轴体51上端的凸起52时,两个轴体51的上端相互靠近,让轴心通孔43顺利的穿过旋转轴5,当轴心通孔43穿过凸起52套在轴体51上时,两个轴体51恢复起始状态,轴心通孔43不易通过轴体51上端的凸起52脱落出来。

如图5所示,凸起52可进一步包括凸起侧壁53和凸起底壁54,凸起侧壁53的上端与轴体51上端端面边缘相连接,凸起侧壁53的下端与轴体51圆柱形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凸起底壁54的内侧与轴体51圆柱形侧壁相连,凸起底壁54的外侧与凸起侧壁53的下端相连接。凸起侧壁53的斜坡设置方便轴心通孔43通过凸起5,套到旋转轴5上。

进一步的,凸起底壁54为垂直于轴体51圆柱形侧壁的半环形平面,凸起底壁54的内圆与轴体51圆柱形侧壁相连,凸起底壁54的外圆与凸起侧壁53的下端相连接,凸起底壁54外圆的直径大于轴心通孔43的直径。凸起底部54的设置能够避免绕线盘4在旋转时轴心通孔43上端端面与凸起底壁54之间产生摩擦。使线头拉出时,绕线盘4旋转容易,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将线头拉出,线头拉出方便容易。

为了方便轴心通孔43顺利的安装在旋转轴5上,提高生产效率,凸起侧壁53上端与轴体51上端端面边缘平滑过渡连接。

两个轴体51的平面侧壁之间的距离为轴体51半径的1/4-1/2。

如图3、图4所示,筒体42包括圆柱形的筒体42侧壁和圆柱形筒体的轴心通孔43,轴心通孔43与筒体42侧壁之间通过环形平面垂直相连,环形平面的内圆与轴心通孔43的外侧壁相连,环形平面的外圆与筒体42内侧壁相连。进一步的,环形平面的内圆与轴心通孔43的外侧壁中部相连,环形平面的外圆与筒体42内侧壁中部相连。轴心通孔43的高度小于筒体42的高度,这样就可以降低旋转轴5轴体51上端凸起52的高度,使整个线圈结构紧凑,且能够减少轴心通孔43与旋转轴5的接触面积,减小绕线盘4旋转时与旋转轴5之间的摩擦。

如图2所示,出线口31的底部与线圈盒3的底部齐平,出线口31的高度小于线圈盒3的高度。出线口31底部与线圈盒3底部齐平,能够避免医用缝合线拉出时与出线口31产生摩擦,影响医用缝合线的质量。进一步的,在出线口31下方的托盘1上设有托盘孔13,托盘孔13的长度等于出线口31的长度。

线圈盒3与托盘1一体加工而成,在出线口31下方的托盘1上设置托盘孔13,切刀托盘孔13的两端向上,一直切刀出线口31顶部,然后再将出线口31处的线圈盒3侧壁切除,出线口31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托盘孔13的宽度可等于线圈盒3侧壁厚度。

在托盘1的另一端还可以设有手持圆孔2。托盘1一端的边缘与线圈盒3相配合,托盘1另一端的边缘与手持圆孔2相配合,托盘1的一侧边缘为与线圈盒3和手持圆孔2相切的弧线。出线口31位于托盘1一侧边缘与线圈盒3相切处的上方,方便医生一手拿着手持圆孔2,另一手拿着钳子夹着医用缝合线的线头,将医用缝合线拉出,用力方便,省时省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