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1497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走装置,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行走不便及术后的行走不便的中老年人,有些需要做康复性训练。单拄一根拐杖不但不稳而且容易造成双腿两侧受力不均,并且长时间使用拐杖会习惯性把重心偏向一侧而加剧弯腰驼背的症状,这类人群需多做康复训练重新恢复肢体活动能力,周期长而复杂,往往需要陪护人员,而轮椅对路况要求高,且康复训练作用有限,长期坐不利于恢复。一般助行器底部采用滚轮结构在不平的路上会很不好走,纯支架式的,也具有局限性,无法给使用者提供选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行走装置,能够提供多种可操作方式,满足训练中的各种要求,帮助行走不便的人恢复行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架,行走架上端设有对称防滑把手、底端设有可伸缩套筒,中部两侧连接杆上铰接有坐垫,坐垫可沿一侧连接杆转动并通过卡块卡扣在相对另一侧连接杆上。

所述行走架底端还设有滚轮配件,滚轮配件包括万向轮,万向轮上设有手动刹车机构。

所述手动刹车机构包括与万向轮座对称铰接的摇杆,两摇杆上端与Y型铰接杆铰接、下端安装有刹车片。

所述行走架设置有茶杯筒。

所述行走架由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及前支撑架构成,其中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上下均通过套管与前支撑架套接,所述前支撑架上前后左右均开有通孔,套管通过通孔内的螺栓固定。

所述行走架的支腿和套筒上均相对设有多个通孔,通孔内设有多个螺栓。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行走装置,通过设置双支撑行走架、套筒及坐垫等,可为行动不便及术后康复者提供实用行走支撑,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根据需要选择装置接地方式,能满足使用者室内行走、室外出行及上下楼梯等多种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坐垫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动刹车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坐垫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行走架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管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楼梯的示意图。

图中:行走架1,防滑把手2,套筒3,坐垫4,卡块5,滚轮配件6,万向轮7,左支撑架8,右支撑架9,前支撑架10,套管11,通孔12,摇杆13,Y型铰接杆14,刹车片1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行走架1,行走架1上端设有对称防滑把手2、底端设有可伸缩套筒3,所述行走架1的支腿和套筒3上均相对设有多个通孔12,通孔12内设有多个螺栓。不同通孔实现该装置不同高度调整,整体升高或降低可以适用不同高度人群,而前后高低不同的调整可适应上下楼梯的要求,这样保证安全。

上楼梯时将脚跟方向两调节套筒上端两螺孔与行走架最下面两螺孔对接,脚尖方向保持原状,实现平地行走效果;下楼梯时则将脚尖方向两调节套筒上端两螺孔使用活动螺栓与行走架靠下部两螺孔对接,另一侧调节管位置保持不变,从而实现下楼梯时也可达到平地行走的效果。

当外出时,可在行走架1底端还设滚轮配件6,滚轮配件6包括万向轮7,万向轮7上设有手动刹车机构。这样对需要恢复的人而言,可提高出行效率,降低出行难度。在行走架中部适当位置铰接有坐垫4,坐垫4可沿一侧连接杆转动并通过卡块5卡扣在相对另一侧连接杆上。这样,在行走途中想要休息,可以装上可拆卸坐垫,靠边休息。

所述手动刹车机构包括与万向轮座对称铰接的摇杆13,两摇杆13上端与Y型铰接杆14由三根支杆铰接而成铰接、下端安装有刹车片15。当需要刹车时,可用手抬起上端的提手,并将其卡入卡槽内,下端Y型铰接杆14带动摇杆绕万向轮座旋转,下端刹车片将万向轮卡死。这样可实现快速刹车,减少意外。

所述行走架1设置有茶杯筒。由此可放置水杯,方便外出时引用。

所述行走架1由左支撑架8、右支撑架9及前支撑架10构成,其中左支撑架8和右支撑架9上下均通过套管11与前支撑架10套接,所述前支撑架10上前后左右均开有通孔,套管11通过通孔内的螺栓固定。由此,在不需要使用时可折叠放置,减少占用过多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