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899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椎体、椎板切除术会造成融合节段上方的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破坏,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破坏可以造成上邻近节段的退变,不利于恢复脊柱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能够重建后方韧带复合体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左、右两端分别接有具备弹性的连接带,每一连接带的端部接有可与钉棒内固定系统定位连接的定位部件,所述连接体的上端接有棘上韧带模拟带,所述棘上韧带模拟带设有可与棘突相连的连接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可套接在椎弓根螺钉头部的套环以及可套于矫形棒外壁的套管,所述套环固定连接套管且套环与套管内部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套环的顶部和底部均接有一根套管,套管的轴线与套环的轴线成一大于45°的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带由具有延展性及弯折性的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棘上韧带模拟带由具有延展性及弯折性的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位于棘上韧带模拟带端部的挂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环上接有可连接在棘突处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截面为环形,挂环从定位筒内部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传统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连接带模拟重建腰椎棘间韧带,通过棘上韧带模拟带模拟重建棘上韧带,使原被破坏的脊柱韧带复合体得以延续,达到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包括位于中部的连接体1,连接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接有具备弹性的连接带2,每一连接带2的端部接有可与钉棒内固定系统定位连接的定位部件。钉棒内固定系统是椎体切除手术中常用的复位装置,也叫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比如可以参考CN 203138656U所公开的椎体联合内固定系统,其由椎弓根螺钉和纵向连接棒(矫形棒)组成,而常用的钉棒内固定系统一般都会具有椎弓根螺钉和矫形棒。实施例中的连接带2通过定位部件定位连接椎弓根螺钉和/或矫形棒,从而模拟出手术过程中被破坏的腰椎棘间韧带。

另外,在连接体1的上端接还有棘上韧带模拟带3,棘上韧带模拟带3设有可与棘突相连的连接部件。所述的棘上韧带模拟带3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在人体的棘突上,从而模拟出手术过程中被破坏的棘上韧带。

通过连接带2模拟重建腰椎棘间韧带,通过棘上韧带模拟带3模拟重建棘上韧带,并将这些模拟的韧带固接起来构成人工复合体,使原被破坏的脊柱韧带复合体得以延续,达到防治邻近节段退变的功效。

优选的实施例中,定位部件包括可套接在椎弓根螺钉头部的套环4以及可套于矫形棒外壁的套管5,套环4固定连接套管5且套环4与套管5内部相互连通。使用时,矫形棒穿入套管5中后并被套管5限制了径向的自由度,椎弓根螺钉的头部被限制在套管5的内壁,由此实现钉棒内固定系统与韧带复合体的定位。实际使用中,连接体1位于中部,由两端的连接带2与钉棒内固定系统发生牵拉作用,模拟出韧带的效果。

另外,每一套环4的顶部和底部均接有一根套管5,从而可以将复合体设置在任一位置。而且,所述套管5的轴线与所述套环4的轴线成一大于45°的夹角。虽然图1中夹角虽然为90°,实际上该夹角是根据椎弓根螺钉与矫形棒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所决定的,椎弓根螺钉与矫形棒的夹角一般不小于45°。

实施例中的连接带2由具有延展性及弯折性的材质制成,从而连接带2能够适应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钉棒内固定系统,并且与人体韧带的性能保持一致。连接带2的材质譬如可以是聚酯纤维,其中比较常用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棘上韧带模拟带3同样由具有延展性及弯折性的材质制成,并且与连接带2的材质保持一致。

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整体材质应该均是聚酯,其能够长久的在人体内存在,而不易被腐蚀、不易损伤。

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包括位于棘上韧带模拟带3端部的挂环6。该挂环6通过装设在棘突上的销、轴或者其他的固定件上,从而将棘上韧带模拟带3连接棘突。挂环6的形成可以是棘上韧带模拟带3自身在端部环绕一圈之后固定成一个环状。

参考图2,连接部件还可以包括截面为环形的定位筒7。进行手术时,预先在棘突8位置开一通孔,并将定位筒7插入固定在该通孔内。之后棘上韧带模拟带3穿过定位筒7内部后绕成所述的挂环6,这样棘上韧带模拟带3不会直接与骨质发生接触和摩擦,保证韧带复合体的寿命。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