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出血功能的可调节人工血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9897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出血功能的可调节人工血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总的涉及人工血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防出血功能的可调节人工血管。



背景技术:

临床人工大血管置换手术中,在将自然血管和人工血管吻合之后,由于血管内血流流通的压力作用,往往存在吻合口针孔漏血的问题,这也是术后并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术中止血对心外科医生来说是最大的问题。目前医生所采用的几种止血方法有:止血剂止血,纱布压迫吻合口止血,或者使用一段心包组织或一段人工血管材料环状缝合覆盖吻合口起到压迫止血作用。上述各种方法最终可能有效但费时较长且效果不佳。在以上各种方法中,采用心包片或人造血管补片包裹吻合口止血的效果相对较好,但由于补片包裹在吻合口是游离无法固定的,很容易滑脱离开原位,导致吻合口暴露继续出血。

因此,需要一种更为有效且实施简便的方式来避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人工血管,使其置换手术之后,吻合口不存在漏血问题,并且该人工血管能够适用于根据移植后情况调整长度或弯曲弧度的多种场合。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出血功能的可调节人工血管,所述人工血管包括:内层管,所述内层管弹性可伸缩并构成人工血管的血流流通通道;以及外层管,所述外层管同轴嵌套于所述内层管的外壁上,并与所述内层管的外壁通过沿所述内层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周向连接点彼此连接,以形成非连续的多段双层结构。

根据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包括任何一个或多个如下的优选形式。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外层管包括沿所述内层管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分段外层管。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外层管由与所述内层管不同的弹性材料制成。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外层管的弹性低于所述内层管的弹性。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内层管的外壁被设置为沿长度方向褶皱。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人工血管的长度或弯曲度通过将一段或多段外层管环状切开来改变。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内层管由涤纶或聚四氟乙烯制成。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内层管包含有金属丝或记忆合金材料。

在某些优选形式中,所述外层管与所述内层管通过粘合剂粘合、缝合线缝合或者通过高温高压物理融合来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改进的人工血管,内层管连续均匀具有弹性和伸缩性;外层管弹性较低并与内层管形成多段双层结构,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外层管采取不同的切开方式来实现限制内层管延长、缩短,或弯曲以及术后吻合口不存在漏血问题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种置换手术场合。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以下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列出的具体实施方案的描述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人工血管的示意图;

图2A是沿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2B是沿图1的B-B线的截面图;

图3是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人工血管应用于自然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4是将一段外层管全周环状切开以拉伸或压缩内层管的示意图;

图5是将图4中切开的外层管的管壁边缘彼此缩紧缝合以缩短人工血管长度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将一段外层管半周或部分切开以弯折拉伸内层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首先参见图1、图2A和图2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具有防出血功能的可调节人工血管。该人工血管包括弹性可伸缩的内层管1,其构成人工血管的血流流通通道,还包括同轴嵌套于内层管1的外壁上的外层管2。根据本实用新型,沿内层管1的长度方向布置有间隔开的周向连接点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周向连接点3以均匀的间隔布置,从而在将外层管与内层管的外壁连接之后形成非连续的多段双层结构,即,外层管与内层管分段式分离。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外层管2还可包括沿内层管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分段外层管,周向连接点3被布置为使得多个分段外层管以均匀的预定间隔分隔开来形成非连续的多段双层结构,如图1所示的。在此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的A-A截面处,人工血管包括由内层管1和外层管2形成的双层结构,而在图2B所示的B-B截面处,人工血管仅包括内层管1。

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层管1可采用与市场上现有的人造血管产品相同的材料及结构,以用作血流通道。优选地,内层管1由弹性较大的医用血管材料制成,如涤纶,聚四氟乙烯等人工血管材料,从而具有轴向向外牵拉血管长度可延长,轴向向内推挤血管长度可缩短的特性。外层管2由与内层管1不同的弹性材料,优选由弹性较小的医用血管材料制成。在某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内层管1还可包含有金属丝或记忆合金材料,从而可固定形状。根据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内层管的外壁还可被设置为沿长度方向褶皱,以有助于在调整血管长度时内层管的拉伸和压缩。

通过上述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人工血管的内层管与普通的人工血管无异,起到血流通道的功能,而外层管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被环状切开以改变人工血管的长度,由此,将该独特的具有双层结构的人工血管应用在临床上,可至少实现如下功能:

1.当人工血管移植时内层管1与自然血管5(端—端)吻合后,人工血管处延伸超出内层管1的断面位置的端口游离的外层管2的管壁2a、2b可以例如经缝合线环周缝合收紧,用来自然覆盖已通过缝合线4缝合的吻合口,防止吻合口漏血及渗血,如图3所示;

2.当人工血管移植时内层管1与自然血管吻合后,如果移植的血管长度不理想(经常发生),例如移植的人工血管过短,可将外层管2全周(360°)环状(横向)切开,拉伸内层管1,如图4所示,从而实现延长血管长度;

3.当人工血管移植时内层管1与自然血管吻合后,如果移植的血管长度过长,可在外层管2全周环状切开之后压缩内层管1,并将外层管2的切开的管壁2a、2b的边缘例如通过缝合线4缩紧缝合,如图5所示,从而实现缩短血管长度;

4.当人工血管移植时内层管1与自然血管吻合后,如果移植的血管走行的弯度/角度/曲度不理想,可将外层管2的管壁半周或部分横向切开,如图6所示,此时,可弯折拉伸内层管1,从而调整人工血管的弯曲度。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外层管2与内层管1的连接不限于采用缝合线缝合,还可使用粘合剂粘合,或者通过高温高压物理融合等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外层管和内层管的人工血管,并将外层管与用于血流通道的内层管形成多段双层结构,外层管的特殊结构可覆盖包裹在吻合口上达到万无一失的止血效果。另外,通过将一段或多段外层管全周环状切开或缩紧缝合可以延长或缩短血管长度。还可将外层管通过半周或部分切开来调整血管的弯曲度。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人工血管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合。

以上已揭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技术特点,然而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公开的技术特征和实施例作各种变化和改进,但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所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