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853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



背景技术:

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通常吸收体液等液体的吸收体以上述液体的液体供给点(排泄口接触区域)作为中心配置于吸收性物品的宽范围。吸收体配置于这种宽范围的吸收性物品中,为了提高吸收体的使用效率,已知将使所吸收的液体自液体供给点在吸收性物品的平面方向扩散的扩散片材配置于透液性片材与吸收芯之间。

例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024]中记载了,可以将具有体液扩散性的扩散层6例如设置于表面层2(或背面层3)与具有高分子吸收剂的部分之间。另外,专利文献1的段落[0024]中,作为扩散层,公开了在人造丝纤维的织片层叠浆粕纤维、利用喷水将它们缠结而成的纤维集合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8384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对于扩散片材而言,使所吸收的液体在吸收性物品的平面方向扩散的能力优异,另一方面,使所吸收的液体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转移的能力差的情况多,对于包括扩散片材的吸收性物品而言,所吸收的液体停留于扩散片材、吸收性差的情况多。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复吸收液体时的液体在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和液体在厚度方向的转移性优异的吸收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人等发现一种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含有高分子吸收剂的吸收芯、和芯材包套的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上述芯材包套包括:(i)与上述吸收芯邻接、含有平均纤维长度25mm~75mm的第一亲水性纤维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ii)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邻接、含有浆粕纤维的浆粕纤维含有层;和(iii)与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邻接、含有平均纤维长度25mm~75mm的第二亲水性纤维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上述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上述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上述吸收芯接触。

发明的效果

对于本公开的吸收体而言,反复吸收液体时的液体在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和液体在厚度方向的转移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7的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图。

图2为图1的ii-ii端面中的吸收体7的端视图。

图3为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效果的图。

图4为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效果的图。

图5为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效果的图。

图6为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效果的图。

图7为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效果的图。

图8为用于说明芯材包套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平均纤维长度”

本公开中,浆粕纤维以外的纤维、例如第一亲水性纤维和第二亲水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根据jisl1015:2010的附录a的“a7.1纤维长度的测定”的“a7.1.1a法(标准法)在带刻度的玻璃板上测定各纤维长度的方法”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为相当于1981年发行的iso6989的试验方法。

·“平均纤维长度”

本公开中,浆粕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指的是重量加权平均纤维长度,通过metsoautomation公司制的[kajaanifiberlab纤维性能(离线)(fiberproperties(off-line))]测定得到的l(w)值。

·“纤维素系纤维”

本说明书中,“纤维素系纤维”指的是选自由再生纤维素纤维、精制纤维素纤维和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组成的组中的纤维。

本公开涉及以下的方式。

[方式1]

一种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含有高分子吸收剂的吸收芯、和芯材包套的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

上述芯材包套包括:(i)与上述吸收芯邻接、含有平均纤维长度25mm~75mm的第一亲水性纤维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ii)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邻接、含有浆粕纤维的浆粕纤维含有层;(iii)与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邻接、含有平均纤维长度25mm~75mm的第二亲水性纤维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

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上述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上述吸收芯接触。

方式1的吸收体中,若体液等液体被供给到芯材包套(第一次液体供给),则以液体供给点作为中心、液体在透液性片材的表面扩散的同时,以液体供给点作为中心、液体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浸渗。若液体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浸渗、液体到达芯材包套,则通过芯材包套的“扩散功能”,液体在芯材包套的平面方向扩散。上述“扩散功能”主要通过芯材包套具有将浆粕纤维含有层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夹着而成三明治结构来达成。

具体而言,通过起因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中含有的第一亲水性纤维的毛细管力、和起因于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中含有的第二亲水性纤维的毛细管力,液体在这些层内在吸收体的平面方向扩散。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各内部扩散的液体,由于所邻接的浆粕纤维含有层的亲水性高而被交接到浆粕纤维含有层,反复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内的液体的扩散、和对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液体的交接的扩散-交接循环,液体在芯材包套内在其平面方向扩散的同时,液体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内。接着,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内的液体通过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通往吸收芯的浆粕纤维而转移到吸收芯,被吸收芯内的高分子吸收剂吸收。由此,芯材包套可以备于以下的液体供给。

若液体被再次供给到芯材包套(第二次液体供给),则以液体供给点作为中心、液体在透液性片材的表面扩展的同时,以液体供给点作为中心、液体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浸渗。若液体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浸渗、到达芯材包套,则液体迅速扩散至芯材包套的作为第一次液体供给时扩散的范围的液体透过区域。这是由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对液体的亲和性提高。

接着,芯材包套中,液体超过在第一次液体供给时扩散的范围,反复扩散-交接循环,与第一次液体供给相比,扩散至自液体供给点更远的位置的同时,液体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内。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内的液体通过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通往吸收芯的浆粕纤维而转移到吸收芯,被吸收芯内的与第一次液体供给时相比存在于更宽范围的高分子吸收剂吸收。由此,芯材包套可以备于以下的液体供给。

若液体被再次供给到芯材包套(第三次液体供给),则同样地与第二次液体供给相比,液体扩散至自液体供给点更远的位置的同时,被吸收芯内的与第二次液体供给时相比存在于更宽范围的高分子吸收剂吸收。

由此,对于方式1中记载的吸收体而言,反复吸收液体时的液体在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和液体在厚度方向的转移性优异。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吸收芯在上述吸收芯的表面具有上述高分子吸收剂,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上述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上述吸收芯的表面的上述高分子吸收剂接触。

方式2中记载的吸收体中,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存在于吸收芯表面的高分子吸收剂接触。因此,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液体,根据高分子吸收剂的要求,通过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而被高分子吸收剂吸收,因此吸收体在液体吸收性方面优异。

[方式3]

根据方式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介由粘接层固定于上述吸收芯的表面的上述高分子吸收剂。

方式3中记载的吸收体中,存在于吸收芯表面的高分子吸收剂介由粘接层被固定于芯材包套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因此,即使吸收体在穿着中变形的情况下,高分子吸收剂与浆粕纤维含有层之间的介由浆粕纤维的连接也容易得到保持。其结果,即使穿着者激烈活动的情况下,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液体也会根据高分子吸收剂的要求,通过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而被高分子吸收剂直接吸收,因此吸收体在液体吸收性方面优异。

[方式4]

根据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吸收体至少在上述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具备上述芯材包套,在配置于上述吸收芯的肌肤侧面的上述芯材包套中,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上述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到达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与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相反侧的面。

方式4中记载的吸收体在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具备芯材包套,在配置于吸收体的肌肤侧面的芯材包套中,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到达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与浆粕纤维含有层相反侧的面。因此,边将存在于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所邻接的层(例如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片材)的液体迅速地引进到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边在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平面方向扩散,进而可以迅速地交接到浆粕纤维含有层,因此,吸收体在其平面方向的液体的扩散、和在其厚度方向的液体的转移方面优异、并且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速度方面优异。

[方式5]

根据方式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第一亲水性纤维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分别为纤维素系纤维。

方式5中记载的吸收体中,第一亲水性纤维和第二亲水性纤维为纤维素系纤维。因此,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各自的其平面方向的液体的扩散性优异,并且可以将液体交接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因此,上述吸收体在上述液体的扩散-交接循环方面优异,其结果,上述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性方面优异。

[方式6]

根据方式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上述浆粕纤维具有1mm~10mm的平均纤维长度。

方式6中记载的吸收体中,浆粕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1mm~10mm,因此浆粕纤维容易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液体通过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而容易转移到吸收芯。其结果,上述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性方面优异。

[方式7]

根据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芯材包套具有30g/m2~100g/m2的基重。

方式7中记载的吸收体中,由于芯材包套具有规定的基重,因此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中的液体的平面方向的扩散、和浆粕纤维含有层中的液体的暂时存积性优异,本公开的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性方面优异。

[方式8]

根据方式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芯材包套具有0.05g/cm3~0.20g/cm3的密度。

方式8中记载的吸收体由于芯材包套具有规定的密度,因此具有适当的毛细管力,对芯材包套的液体的引进、和自芯材包套向吸收芯的液体的交接优异。其结果,上述吸收体以及包括上述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回渗性优异。

[方式9]

根据方式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芯材包套在扩散-转移试验中,具有130mm以上的扩散长度、和31.0g以上的转移量。

方式9中记载的吸收体中,由于芯材包套具有规定的扩散长度和转移量,因此对于吸收体,液体在其平面方向的扩散、和液体在其厚度方向的转移优异,并且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速度方面优异。

[方式10]

根据方式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芯材包套邻接配置于上述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这两面。

方式10中记载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邻接配置于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这两面。因此,即使对于吸收体一下子供给大量液体的情况下,在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这两者,也可以反复芯材包套中的液体的扩散和交接循环,其结果,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性方面优异。

[方式11]

根据方式10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吸收芯在上述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这两面具有上述高分子吸收剂,配置于上述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的上述芯材包套的上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上述浆粕纤维分别与上述吸收芯的上述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所具有的上述高分子吸收剂接触。

方式11中记载的吸收体中,配置于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的芯材包套的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分别与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所具有的高分子吸收剂接触。因此,即使对于吸收体一下子供给大量液体的情况下,在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和非肌肤侧面这两者,也可以反复芯材包套中的液体的扩散和交接循环,其结果,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性方面优异。

[方式12]

根据方式1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吸收芯在存在于上述肌肤侧面的上述高分子吸收剂、和存在于非肌肤侧面的上述高分子吸收剂之间含有亲水性布帛。

方式12中记载的吸收体在存在于肌肤侧面的高分子吸收剂、和存在于非肌肤侧面的高分子吸收剂之间含有亲水性纤维的布帛。因此,高分子吸收剂吸收液体时,不易产生高分子吸收剂的结块,其结果,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性方面优异。

以下对于本公开的吸收体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为用于对具备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7的吸收性物品1、具体而言带(tape)型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的图。具体而言,图1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7的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图,图2为图1的ii-ii端面中的吸收体7的端视图。

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具有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具备透液性片材3、非透液性片材5、和透液性片材3与非透液性片材5之间的吸收体7。另外,吸收性物品1具有含有弹性构件103的一对防漏壁101、用于将防漏壁101固定于透液性片材3的固定部105、弹性构件107、固定带109等,它们在该技术领域中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7在展开状态下具有大致矩形状的形状,具有与吸收性物品1相同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如图2所示,吸收体7具备吸收芯11、和芯材包套13、14。具体而言,吸收体7具备吸收芯11、与吸收芯11的肌肤侧面15邻接配置的芯材包套13、和与吸收芯11的非肌肤侧面17邻接配置的芯材包套14。

吸收芯11含有高分子吸收剂19,具体而言,吸收芯11具备配置于吸收芯11的肌肤侧面15的包含高分子吸收剂19a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a、配置于吸收芯11的非肌肤侧面17的包含高分子吸收剂19b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b、和配置于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a与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b之间的亲水性布帛21的层(亲水性布帛的层22)。

芯材包套13包括(i)与吸收芯11邻接、包含第一亲水性纤维23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ii)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邻接、包含浆粕纤维27的浆粕纤维含有层29;和(iii)与浆粕纤维含有层29邻接、包含第二亲水性纤维31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

同样地,芯材包套14包括(i)与吸收芯11邻接、包含第一亲水性纤维24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6;(ii)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6邻接、包含浆粕纤维28的浆粕纤维含有层30;(iii)与浆粕纤维含有层30邻接、包含第二亲水性纤维32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4。

第一亲水性纤维23和第一亲水性纤维24、以及第二亲水性纤维31和第二亲水性纤维32分别具有25mm~75mm的平均纤维长度。

芯材包套13中,作为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浆粕纤维27的一部分的浆粕纤维27a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与吸收芯11、具体而言、配置于吸收芯11的肌肤侧面15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a的高分子吸收剂19a直接接触。另外,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介由粘接层(未图示)固定于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a的高分子吸收剂19a。

同样地,芯材包套14中,作为浆粕纤维含有层30的浆粕纤维28的一部分的浆粕纤维28a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6,与吸收芯11、具体而言、配置于吸收芯11的非肌肤侧面17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b的高分子吸收剂19b直接接触。另外,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6介由粘接层(未图示)固定于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b的高分子吸收剂19b。

如图2所示,芯材包套13中,作为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浆粕纤维27的一部分的浆粕纤维27b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与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的与浆粕纤维含有层29相反侧的面35、具体而言、透液性片材3直接接触。

另外,如图2所示,芯材包套14中,作为浆粕纤维含有层30的浆粕纤维28的一部分的浆粕纤维28b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4,与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4的与浆粕纤维含有层30相反侧的面36、具体而言、非透液性片材(未图示)直接接触。

图3~图7为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7反复吸收液体时的液体在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和液体在厚度方向的转移性优异进行说明的图。图3~图7为相当于图1的ii-ii端面的端视图,为了进行说明,省略第一亲水性纤维、第二亲水性纤维和浆粕纤维,并且高分子吸收剂19以圆形式表现。

<第一次液体供给>

第一次液体供给中,如图3的(a)所示,若体液等液体41被供给到吸收性物品1的透液性片材3,则以液体41的供给点43作为中心、液体41在透液性片材3的表面、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以及宽度方向)扩展的同时,以供给点43作为中心、液体41在吸收体7的厚度方向t浸渗。

如图3的(b)所示,液体41在吸收体7的厚度方向t浸渗,自透液性片材3转移到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的液体41,通过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的各自的扩散功能,而在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各自中,在吸收性物品1(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具体而言、吸收性物品1(吸收体7)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未图示)扩散。在透液性片材3,在液体41透过的部分形成液体透过区域45。液体透过区域45由于与液体41接触一次,因此为对于液体41的亲和性高的区域。

对于上述扩散功能,通过芯材包套13具有将浆粕纤维含有层29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夹着而成三明治结构来达成。

具体而言,通过起因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中含有的第一亲水性纤维(未图示)的毛细管力、和起因于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中含有的第二亲水性纤维(未图示)的毛细管力,液体41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的内部,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扩散。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同样的,省略说明。

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各自中,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扩散的液体41由于所邻接的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浆粕纤维(未图示)的亲水性高而转移到浆粕纤维含有层29。通过液体41转移到浆粕纤维含有层29,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各自中,在保持液体41的区域形成液体透过区域(未图示)的同时,产生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接收新的液体41的余地。

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各自中,液体透过区域(未图示)与液体41接触一次,为对于液体41的亲和性高的区域,因此若残留于透液性片材3的新的液体41到达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的液体透过区域(未图示),则新的液体41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中,超过液体透过区域(未图示)、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进一步扩散。

对于液体41,反复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的内部中的扩散、和对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交接的扩散-交接循环,直至所供给的液体41消失为止,或者直至浆粕纤维含有层29能够存积液体41的上限为止。其结果,液体41如图4的(a)所示,在芯材包套13的内部,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遍布扩散到区域:r1的同时,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4的(b)所示,在区域:r1中,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内的液体41,通过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通往吸收芯11的浆粕纤维(未图示)而转移到吸收芯11,被吸收芯11的高分子吸收剂19a吸收。若使用图2进行说明,则作为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浆粕纤维27的一部分的浆粕纤维27a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与吸收芯11、具体而言、配置于吸收芯11的肌肤侧面15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a的高分子吸收剂19a直接接触,因此若高分子吸收剂19a吸收液体41则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液体41通过浆粕纤维27a而被迅速供给到高分子吸收剂19a。其结果,在区域:r1中,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液体41被高分子吸收剂19a迅速吸收,芯材包套13可以备于液体41的接下来的供给。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第二次液体供给>

第二次液体供给中,如图5的(a)所示,若体液等液体41被供给到吸收性物品1的透液性片材3,则以液体41的供给点43作为中心、液体41在透液性片材3的表面、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扩展的同时,以供给点43作为中心、液体41在吸收体7的厚度方向t浸渗。若液体41在吸收体7的厚度方向t浸渗、到达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则液体41迅速地扩散至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的作为第一次液体供给时所扩散的区域(液体透过区域)的区域:r1。

如图5的(b)所示,液体41在吸收体7的厚度方向t浸渗,自透液性片材3转移到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的液体41,通过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的各自的扩散功能,而在芯材包套13和芯材包套14各自中,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扩散超过第一次液体供给时扩散的区域:r1。需要说明的是,扩散功能如上所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透液性片材3,在液体41透过的部分形成与第一次液体供给时相比更宽范围的液体透过区域45。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各自中,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扩散的液体41由于所邻接的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浆粕纤维(未图示)的亲水性高而被交接到浆粕纤维含有层29。通过液体41被交接到浆粕纤维含有层29,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各自中,在保持液体41的区域形成液体透过区域45的同时,产生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接收新的液体41的余地。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各自中,液体透过区域(未图示)与液体41接触一次,为对于液体41的亲和性高的区域,因此若残留于透液性片材3的新的液体41到达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的液体透过区域(未图示),则新的液体41在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中,超过液体透过区域(未图示)、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进一步扩散。

对于液体41,反复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的内部中的扩散、和对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交接的扩散-交接循环,直至所供给的液体41消失为止,或者直至浆粕纤维含有层29能够存积液体41的上限为止。其结果,液体41如图6的(b)所示,在芯材包套13的内部,在吸收体7的平面方向扩散至区域:r2的同时,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6的(b)所示,在区域:r2中,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内的液体41,通过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通往吸收芯11的浆粕纤维(未图示)而转移到吸收芯11,被吸收芯11的高分子吸收剂19a吸收。吸收的机理与关于第一次液体供给、在图4的(b)中进行说明的相同,但是不同点在于,在与第一次液体供给时扩散的区域:r1相比更宽的区域:r2中,液体41被高分子吸收剂19a吸收。

其结果,在区域:r2中,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液体41被高分子吸收剂19a迅速吸收,芯材包套13可以备于液体41的接下来的供给。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第三次液体供给>

第三次液体供给中,吸收性物品1反复与第一次液体供给和第二次液体供给相同的吸收,其结果,如图7所示,液体41被存在于与第二次液体供给时扩散的区域:r2相比更宽范围的区域:r3的高分子吸收剂19a吸收。需要说明的是,芯材包套14也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

由以上可知,吸收体7在反复吸收液体41时的液体41在平面方向的扩散性、和液体41在厚度方向的转移性方面优异。

第一实施方式中,芯材包套13包括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和它们之间的浆粕纤维含有层29(浆粕纤维含有层30),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在发挥本公开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括追加的层。

第一实施方式中,芯材包套13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包含第一亲水性纤维23,本公开的吸收体中,构成芯材包套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含有第一亲水性纤维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并且进一步更优选100质量%。这是从本公开的效果的观点考虑的。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中,芯材包套13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33包含第二亲水性纤维31,本公开的吸收体中,构成芯材包套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含有第二亲水性纤维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并且进一步更优选100质量%。这是从本公开的效果的观点考虑的。

第一亲水性纤维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分别优选具有比构成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更长的平均纤维长度,优选具有25~75mm、更优选30~65mm、并且进一步优选35~55mm的平均纤维长度。这是从本公开的效果,特别是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中的平面方向的扩散性的观点考虑的。

若第一亲水性纤维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分别具有亲水性则没有特别限制,而从即使多次吸收液体、也能够保持其亲水性的观点考虑,其原材料其本身优选为亲水性。作为第一亲水性纤维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分别可列举出例如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半合成纤维等。

作为上述合成纤维,可列举出由例如聚烯烃系聚合物、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聚酯系聚合物、例如对苯二甲酸酯系聚合物、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戊二醇酯;聚酰胺系聚合物、例如尼龙6或尼龙6,6;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丙烯腈系聚合物;或它们的改性物、或者它们的组合等构成的纤维。

作为上述天然纤维,可列举出再生纤维素纤维、精制纤维素纤维等。

作为上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可列举出人造丝、例如由粘胶得到的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粘胶纤维(polynosic)和莫代尔(modal)、由纤维素的铜氨盐溶液得到的铜氨人造丝(也称为“cupra”)等纤维。

作为上述精制纤维素纤维,可列举出莱奥塞尔、具体而言将浆粕溶解于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水溶液形成纺丝原液(dope),挤出到n-甲基吗啉n-氧化物的稀溶液中,形成纤维而成的精制纤维素纤维。上述精制纤维素例如作为tencel(商标)市售。

作为上述半合成纤维,可列举出半合成纤维素、例如乙酸酯纤维、例如三乙酸酯和二乙酸酯等纤维。

第一实施方式中,芯材包套13的浆粕纤维含有层29包含浆粕纤维27,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的浆粕纤维含有层含有浆粕纤维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并且进一步更优选100质量%。这是从本公开效果的观点考虑的。

对于上述浆粕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比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厚度长。这是由于可以通过单一的浆粕纤维来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另外,浆粕纤维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实施方式中,优选浆粕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比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厚度长。这是由于可以通过单一的浆粕纤维来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

上述浆粕纤维优选的是具有优选10mm以下、并且进一步优选6mm以下的平均纤维长度。这是从所吸收的液体不是在吸收体的平面方向、而是主要在吸收体的厚度方向转移的观点考虑的。上述浆粕纤维具有优选1mm以上、并且更优选2mm以上的平均纤维长度。这是从操作的观点考虑的。

作为上述浆粕纤维,包括在该技术领域中作为浆粕纤维公知的浆粕纤维,可列举出例如木材浆粕和非木材浆粕。作为上述木材浆粕,可列举出例如针叶树浆粕和阔叶树浆粕。作为上述非木材浆粕,可列举出例如稻草浆粕、甘蔗渣浆粕、芦苇浆粕、洋麻浆粕、桑浆粕、竹浆粕、麻浆粕、棉浆粕(例如棉绒)等。

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7的芯材包套13中,如图2所示,作为浆粕纤维含有层29的浆粕纤维27的一部分的浆粕纤维27a的单一(1根)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25,与吸收芯11、具体而言、配置于吸收芯11的肌肤侧面15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a的高分子吸收剂19a直接接触。即,浆粕纤维27a的单一(1根)纤维的一端部处于浆粕纤维含有层29内,而另一端部与高分子吸收剂的层20a的高分子吸收剂19a直接接触。

本公开的吸收体的芯材包套中,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可以以浆粕纤维的小块形式、即、多根浆粕纤维形成一体、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吸收芯接触,并且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单一(1根)浆粕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吸收芯接触。浆粕纤维以其小块形式、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情况下,浆粕纤维的小块的一端部存在于浆粕纤维含有层,而浆粕纤维的小块的另一端部与吸收芯接触。另外,单一(1根)浆粕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吸收芯接触的情况下,单一(1根)浆粕纤维的一端部存在于浆粕纤维含有层,而另一端部与吸收芯接触。

从本公开效果的观点考虑,具体而言,从不易阻碍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平面方向的扩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单一(1根)浆粕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另外,从提高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吸收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浆粕纤维以其小块形式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可以配置于吸收芯的任意面,并且芯材包套可以不覆盖吸收芯的全部表面。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优选覆盖吸收芯的肌肤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更优选覆盖吸收芯的全部肌肤侧面。这是由于,通过芯材包套配置于吸收芯的肌肤侧面,可以在所吸收的液体到达吸收芯之前,使液体在吸收体的平面方向扩散。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优选覆盖吸收芯的非肌肤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更优选覆盖吸收芯的全部非肌肤侧面。这是由于,若吸收体一下子吸收大量的液体,则所吸收的液体到达吸收芯的非肌肤侧面,因此优选即使在吸收芯的非肌肤侧面、也可以使所吸收的液体在吸收体的平面方向扩散。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具有优选30g~100g/m2、更优选40g~80g/m2、并且进一步优选40g~60g/m2的基重。这是从确保芯材包套中的平面方向的扩散性、浆粕纤维含有层中的液体的暂时存积性、对吸收芯的液体的转移性的观点考虑的。

本公开中,基重如下所述测定。

采集100mm×100mm的尺寸的试样10张,测定各试样的质量,接着将各试样的质量(g)除以各试样的面积(m2),由此算出各试样的基重。算出总计10个试样的基重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作为基重采用。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具有优选0.05~0.20g/cm3、更优选0.06~0.15g/cm3、并且进一步优选0.07~0.12g/cm3的密度。这是从芯材包套的毛细管力的观点考虑的。具体而言,通过芯材包套具有起因于上述密度范围的毛细管力,存在下述倾向:对芯材包套的液体的引进性、和自芯材包套向吸收芯的液体的交接性优异,本公开的吸收体以及包括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在回渗性方面优异。

本公开中,试样的密度通过将试样的基重除以其厚度来算出。需要说明的是,基重的测定方法如上所述。

本公开中,对于吸收体和芯材包套而言,试样的厚度的测定方法不同。

吸收体的厚度通过尾崎制作所制peacock表盘测厚规j-b(测头的直径:50mm、压力:294pa)测定。

芯材包套的厚度通过尾崎制作所制peacock度盘式指示器no.307(测头的直径:44mm、压力:294pa)测定。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可以包含高分子吸收剂。作为上述高分子吸收剂,包括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高分子吸收剂,可列举出例如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的高分子吸收剂。作为淀粉系或纤维素系的高分子吸收剂,可列举出例如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等,作为合成聚合物系的高分子吸收剂,可列举出例如聚丙烯酸盐系、聚磺酸盐系、马来酸酐盐系、聚丙烯酰胺系、聚乙烯醇系、聚环氧乙烷系、聚天冬氨酸盐系、聚谷氨酸盐系、聚海藻酸盐系、淀粉系、纤维素系等高吸水性聚合物(sap、superabsorbentpolymer)等,从本公开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丙烯酸盐系(特别是聚丙烯酸钠系)的高吸水性聚合物。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对于吸收芯,除了含有高分子吸收剂之外,还可以含有任意的成分、例如纤维、例如浆粕纤维。上述吸收芯可以以层的形式例如以布帛(例如无纺布、织物、编物等)的形式含有上述纤维。从液体的吸收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布帛优选为亲水性布帛。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含有上述布帛的情况下,吸收芯优选包括肌肤侧面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非肌肤侧面的高分子吸收剂的层、和它们之间的布帛的层。这是由于,高分子吸收剂的结块得到抑制的同时,芯材包套的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可以与高分子吸收剂直接接触。

作为吸收芯能够含有的浆粕纤维,可列举出与芯材包套的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相同的例子。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含有高分子吸收剂、和其它任意成分的实施方式中,吸收芯可以为高分子吸收剂、和其它任意成分例如浆粕纤维等的混合物。这种情况下,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直接性地或介由其它任意成分间接性地使液体转移到高分子吸收剂。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芯含有高分子吸收剂、和其它任意成分的层的情况下,优选高分子吸收剂存在于吸收芯的表面,从而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与高分子吸收剂直接接触。这是由于,可以将暂时存积于芯材包套的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液体根据高分子吸收剂的要求迅速地供给到高分子吸收剂。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高分子吸收剂存在于吸收芯的表面的情况下,优选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介由粘接层固定于上述吸收芯的表面的高分子吸收剂。如此,即使吸收体在穿着中变形的情况下,高分子吸收剂与浆粕纤维含有层之间的介由浆粕纤维的连接也得到保持。其结果,即使穿着者激烈活动的情况下,暂时存积于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液体也会根据高分子吸收剂的要求,通过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而被高分子吸收剂直接吸收,因此吸收体在液体的吸收性方面优异。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至少配置于吸收芯的肌肤面侧的情况下,优选在配置于吸收芯的肌肤面侧的芯材包套中,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到达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与浆粕纤维含有层相反侧的面。这是由于,吸收性物品中,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可以将到达透液性片材的液体快速地引进到芯材包套的浆粕纤维含有层、将液体暂时存积。

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可以以浆粕纤维的小块形式、即、多根浆粕纤维形成一体、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到达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与浆粕纤维含有层相反侧的面,并且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单一(1根)浆粕纤维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到达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与浆粕纤维含有层相反侧的面。从不易阻碍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平面方向的扩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单一(1根)浆粕纤维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另外,从提高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吸收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浆粕纤维以其小块的形式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在利用克列姆法的吸水度试验中,具有优选120mm以上、更优选130mm以上、进一步优选140mm以上、并且进一步更优选150mm以上的吸收高度。这是从确保芯材包套中的平面方向的扩散性的观点考虑的。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克列姆法的吸水度试验中,吸收高度的测定上限值为200mm,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在利用克列姆法的吸水度试验中,芯材包套的吸收高度的上限值为200mm。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在利用克列姆法的吸水度试验中,具有优选2.8倍以上、更优选3.0倍以上、进一步优选3.1倍以上、并且进一步更优选3.2倍以上的吸收倍率。这是从确保芯材包套中的液体的暂时存积性的观点考虑的。另外,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在利用克列姆法的吸水度试验中,具有优选6.0倍以下的吸收倍率。这是从确保吸收体的吸收速度的观点考虑的。

本公开中,克列姆法中的吸水度试验根据利用jisp8141:2004的克列姆法的吸水度试验方法测定,其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将试样切为230mm×25mm(长度×宽度)的尺寸,测定其初期质量:w0(g)。

(2)在170mm×90mm×40mm(长度×宽度×深度)的长方体的浸渍容器填充人工尿直至高度35mm。需要说明的是,人工尿通过在离子交换水10l中溶解尿素200g、氯化钠80g、硫酸镁8g、氯化钙3g和色素:蓝色1号约1g来制造。

(3)将试样固定于悬挂件,将长度方向的下端:30mm浸渍于人工尿,放置5分钟。

(4)5分钟后,测定人工尿升高的高度作为吸收高度。

(5)接着,自悬挂件取下试样,切除浸渍于人工尿的长度30mm的部分,测定试样的质量:w1(g)。

(6)根据以下式子,算出吸收倍率:x。

x=[(w1×230/200)-w0]/w0

(7)重复上述实验5次,采用其平均值。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在扩散-转移试验中具有优选130mm以上、更优选140mm以上、并且进一步优选150mm以上的扩散长度。这是从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的液体在平面方向的扩散性的观点考虑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扩散-转移试验中的扩散长度而言,200mm为测定的上限值,本公开的吸收体中,扩散-转移试验中的扩散长度的上限值为200mm。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芯材包套在扩散-转移试验中具有优选31.0g以上、更优选32.0g以上、进一步优选33.0g以上、并且进一步更优选34.0g以上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转移量。这是从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的液体在厚度方向的转移性的观点考虑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转移量为间接性地掌握贯穿芯材包套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的量的基准。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的一部分贯穿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到达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与浆粕纤维含有层相反侧的面的情况下,芯材包套在扩散-转移试验中具有优选31.0g以上、更优选32.0g以上、进一步优选33.0g以上、并且进一步更优选34.0g以上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转移量。这是从边将存在于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所邻接的层(例如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片材)的液体迅速地引进到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边在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平面方向扩散,进而迅速地交接到浆粕纤维含有层的观点考虑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转移量为间接性地掌握贯穿芯材包套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的量的基准。

上述扩散-转移试验如下所述实施。

(1)将200mm×50mm的尺寸的滤纸20张,以它们的端缘一致的方式堆叠,形成滤纸组。测定滤纸组的试验前质量:f0(g)。需要说明的是,滤纸可以通过将50mm×50mm的尺寸的滤纸4张邻接配置、形成200mm×50mm的尺寸的滤纸来操作。

(2)将试样切为250mm×50mm的尺寸。

(3)在亚克力板之上配置滤纸组,将上述试样以上述试样的200mm×50mm的测定区域的端缘与滤纸组的端缘一致的方式堆叠于滤纸组之上。上述试样通过以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滤纸组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情况、和以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滤纸组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情况这两种类型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试样的剩余的50mm×50mm的部分作为浸渍区域浸渍于人工尿。

(4)将250mm×80mm的透明亚克力板(质量:12.8g)配置于试样的测定区域之上,在上述透明亚克力板之上配置300mm×50mm的透明玻璃板(质量:174.0g)。

(5)将上述试样的浸渍区域中、自滤纸远离30mm×50mm的部分浸渍于人工尿。需要说明的是,人工尿的组成如上所述。

(6)由浸渍起10分钟后,隔着透明玻璃板和透明亚克力板,测定试样的测定区域中的人工尿的扩散长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扩散长度采用将上述试样以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滤纸组接触的方式配置来测定得到的值(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扩散长度)、和将上述试样以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滤纸组接触的方式配置来测定得到的值(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扩散长度)的平均值。

(7)接着,去除透明玻璃板、亚克力板和试样,测定滤纸组的试验后质量:f1(g)。

(8)转移量通过下式算出:

转移量(g)=f1(g)-f0(g)。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转移量分为将上述试样以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滤纸组接触的方式配置来测定得到的值(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转移量)、和将上述试样以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滤纸组接触的方式配置来测定得到的值(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转移量)。

(9)测定重复总计5次,算出扩散长度、以及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转移量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转移量的各自的平均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扩散-转移试验在20±5℃×65±5%rh的恒温恒湿室实施。

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对于芯材包套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如下所述制造。

图8为上述芯材包套的制造方法中能够使用的制造装置201的示意图。

利用图8所示的制造装置201时,将利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准备的构成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纤维、例如第一亲水性纤维自给料器投入到梳理机203,形成织片205。接着,将利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准备的构成浆粕纤维含有层的纤维、例如浆粕纤维自给料器207堆积于织片205之上,形成层叠织片209。

形成层叠织片209的同时,将利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准备的构成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纤维、例如第二亲水性纤维自给料器投入到梳理机211,形成织片213。接着,将织片213堆叠于层叠织片209之上,形成层叠织片215。

接着,对于层叠织片215实施喷水处理,形成芯材包套片材227。喷水处理如下实施:将流体自层叠织片215的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喷射到层叠织片215(第一喷水处理)、接着将流体自层叠织片215的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喷射到层叠织片215(第二喷水处理),由此实施上述喷水处理。

对于第一喷水处理而言,将在轴线周围旋转的同时搬送中的层叠织片215自其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吸引,对于将层叠织片215保持于其外周面的第一吸引鼓217、和保持于第一吸引鼓217的外周面的层叠织片215,利用自其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喷射流体的第一流体喷射装置219、第二流体喷射装置220和第3流体喷射装置221实施第一喷水处理。

对于第二喷水处理而言,将在轴线周围旋转的同时搬送中的层叠织片215自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吸引,对于将层叠织片215保持于其外周面的第二吸引鼓223、和保持于第二吸引鼓223的外周面的层叠织片215,利用自其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喷射流体的第4流体喷射装置225实施第二喷水处理。

第一喷水处理中,通过调整第一流体喷射装置219、第二流体喷射装置220和第三流体喷射装置221的流体喷射压力、和第一吸引鼓217的吸引压力(例如将第三流体喷射装置221的流体喷射压力调整成比该技术领域中通常实施的压力高),可以主要调整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对于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贯穿度。同样地,第二喷水处理中,通过调整第四流体喷射装置225的流体喷射压力、和第二吸引鼓223的吸引压力(例如将第四流体喷射装置225的流体喷射压力调整成比该技术领域中通常实施的压力高),可以主要调整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对于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的贯穿度。

接着,将芯材包套片材227移动到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脱水机229,将芯材包套片材227的水分脱水。接着,将芯材包套片材227移动到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干燥机231,用辊233卷取。用辊233卷取的芯材包套片材227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时,利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切割,制造吸收体。

本公开的吸收体为吸收性物品用的吸收体。作为包括本公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可列举出具备透液性片材、非透液性片材、和透液性片材与非透液性片材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作为上述吸收性物品,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主要吸收尿的吸收性物品、例如一次性尿布、吸尿垫、动物用的排尿片材等;主要吸收经血等的吸收性物品、例如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等。作为能够使用本公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从可以进一步发挥本公开效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主要吸收尿的吸收性物品。

实施例

以下列举出例子对本公开进行说明,但是本公开不被这些例子所限定。

[制造例1]

-芯材包套no.1的制造-

使用图8中记载的制造装置、制造芯材包套no.1。芯材包套no.1中,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由人造丝纤维(纤维直径:1.7分特、平均纤维长度:40mm)100质量%构成,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由人造丝纤维(纤维直径:1.7分特、平均纤维长度:40mm)100质量%构成,浆粕纤维含有层由针叶树浆粕纤维(平均纤维长度:3mm)100质量%构成。另外,芯材包套no.1中,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浆粕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以它们的质量比为1:3:1的方式供给。芯材包套no.1的基重、厚度和密度如表1所示。

[制造例2]

-芯材包套no.2的制造-

与制造例1同样地,制造基重、厚度和密度与芯材包套no.1不同的芯材包套no.2。芯材包套no.2的基重、厚度和密度如表1所示。

[制造例3]

-芯材包套no.3的制造-

构成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各自的纤维变更为人造丝纤维(纤维直径:1.7分特、平均纤维长度:40mm)70质量%、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纤维直径:1.6分特、平均纤维长度:44mm)30质量%的混合物,除此之外,根据制造例1制造芯材包套no.3。芯材包套no.3中,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浆粕纤维含有层和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以它们的质量比为1:3:1的方式供给。芯材包套no.3的基重、厚度和密度如表1所示。

[制造例4]

-芯材包套no.4的制造-

制造由人造丝纤维(纤维直径:1.4分特、平均纤维长度:44mm)100质量%构成的水刺无纺布。芯材包套no.4的基重、厚度和密度如表1所示。

[制造例5]

-一次性尿布no.1的制造-

在芯材包套no.1之上形成吸收芯no.1,在其上堆叠芯材包套no.1,由此形成吸收体no.1。

具体而言,在芯材包套no.1之上涂布热熔粘接剂,以基重:125g/m2堆叠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收性聚合物(sap),形成sap层。在上述sap层之上堆叠两面涂布有热熔粘接剂的亲水性无纺布(聚乙烯纤维:40质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60质量%、基重:40g/m2、涂布有亲水化剂)。在上述亲水性无纺布之上以基重:125g/m2堆叠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收性聚合物(sap),形成sap层。在该sap层之上堆叠涂布有热熔粘接剂的芯材包套no.1,调整厚度,由此形成吸收体no.1。吸收体no.1具有基重:430g/m2、和厚度:2.14mm。对于吸收体no.1的截面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确认,结果确认了,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吸收芯no.1的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收性聚合物直接接触。

使用吸收体no.1,制造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no.1。

[制造例6]

-一次性尿布no.2的制造-

芯材包套no.1变更为芯材包套no.2,除此之外根据制造例5,制造吸收体no.2、以及一次性尿布no.2。吸收体no.2具有基重:430g/m2、和厚度:2.46m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吸收体no.2的截面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确认,结果确认了,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吸收芯no.1的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收性聚合物直接接触。

[制造例7]

-一次性尿布no.3的制造-

芯材包套no.1变更为芯材包套no.3,除此之外根据制造例5,制造吸收体no.3、以及一次性尿布no.3。吸收体no.3具有基重:420g/m2、和厚度:1.77m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吸收体no.3的截面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确认,结果确认了,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吸收芯no.1的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收性聚合物直接接触。

[制造例8]

-一次性尿布no.4的制造-

在芯材包套no.1之上形成吸收芯no.2,在其上堆叠芯材包套no.1,由此形成吸收体no.4。

具体而言,在芯材包套no.1之上涂布热熔粘接剂,在其上以基重:250g/m2堆叠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收性聚合物(sap)层。在上述sap层之上堆叠涂布有热熔粘接剂的芯材包套no.2,调整堆叠物的厚度,由此制造吸收体no.4。吸收体no.4具有基重:375g/m2、和厚度:1.26m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吸收体no.4的截面用电子显微镜进行确认,结果确认了,浆粕纤维含有层的浆粕纤维贯穿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与聚丙烯酸盐系高吸收性聚合物直接接触。

吸收体no.1变更为吸收体no.4,除此之外根据制造例5,制造一次性尿布no.4。

[制造例9]

-一次性尿布no.5的制造-

芯材包套no.1变更为芯材包套no.4,除此之外根据制造例5,制造吸收体no.5、以及一次性尿布no.5。吸收体no.5具有基重:420g/m2、和厚度:1.83mm。

[实施例1~4、和比较例1]

对于一次性尿布no.1~no.5,进行以下规定的吸收性试验,评价吸收时间、回渗量、和非透液性片材侧的扩散长度。结果如表1所示。

[吸收性试验]

(1)将吸收性物品安装于侧视为大致u字型的u字器具。需要说明的是,吸收性物品以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与u字器具中央部(高度最低的位置)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安装于u字器具。

<第一循环>

(2)在吸收体的中央位置,自滴定管以80ml/10秒的速度注入80ml的人工尿(第一次)。

(3)自第一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直至u字器具内的人工尿消失为止的时间作为吸收时间(80ml)记录。

(4)自第一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3分钟后,在吸收性物品的非透液性片材中,记录人工尿扩散的区域的轮廓(80ml)。

(5)自第一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5分钟后,将100mm×100mm的滤纸约60g以人工尿注入点作为中心静置于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片材上。进而,在其上静置3.5kg、100mm×100mm×50mm(高度)的重物。需要说明的是,在静置于透液性片材上之前,测定滤纸的质量。

(11)自第一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8分钟后,去除重物,测定滤纸的质量,减去试验前的滤纸的质量,其差分作为回渗量(80ml)。

<第二循环>

(7)自第一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10分钟后,在吸收体的中央位置,自滴定管以80ml/10秒的速度注入80ml的人工尿(第二次)。

(8)自第二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直至u字器具内的人工尿消失为止的时间作为吸收时间(160ml)记录。

(9)自第二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3分钟后,在吸收性物品的非透液性片材中,记录人工尿扩散的区域的轮廓(160ml)。

(10)自第二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5分钟后,将100mm×100mm的滤纸约60g以人工尿注入点作为中心静置于吸收性物品的透液性片材上。进而,在其上静置3.5kg、100mm×100mm×50mm(高度)的重物。需要说明的是,在静置于透液性片材上之前,测定滤纸的质量。

(11)自第二次人工尿的注入开始8分钟后,去除重物,测定滤纸的质量,减去试验前的滤纸的质量,其差分作为回渗量(160ml)。

<第三循环>

(12)重复(7)~(11)的操作,测定吸收时间(240ml),记录轮廓(240ml)。

(13)自人工尿扩散的区域的轮廓(80、160、240ml)测定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人工尿的扩散长度(80、160、240ml)。

需要说明的是,人工尿的组成如上所述。

[表1]

由表1可知,包括本公开的吸收体no.1~no.4的一次性尿布no.1~no.4,与包括以往的扩散片材的一次性尿布no.5相比,吸收多次人工尿的情况下,吸收时间短并且扩散长度长。另外,若对于芯材包套的密度同等的一次性尿布no.2和一次性尿布no.5进行比较,则可知一次性尿布no.2与一次性尿布no.5相比,吸收多次人工尿的情况下,回渗量少。

[实施例5和比较例2]

对于芯材包套no.2和芯材包套no.4的扩散-转移试验中的扩散长度、和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侧的转移量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表2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

3透液性片材

5非透液性片材

7吸收体

11吸收芯

13、14芯材包套

15肌肤侧面

17非肌肤侧面

19高分子吸收剂

20、20a、20b高分子吸收剂的层

21亲水性布帛

22层

23、24第一亲水性纤维

25、26第一亲水性纤维含有层

27、28浆粕纤维

29、30浆粕纤维含有层

31、32第二亲水性纤维

33、34第二亲水性纤维含有层

35、36面

41液体

43供给点

45液体透过区域

101防漏壁

103弹性构件

105固定部

107弹性构件

109固定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