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残留的膏药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5205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无残留的膏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膏药贴是指将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现有技术中,膏药贴使用后揭下时,会在皮肤上附着很多中药残留物(主要是传统中草药老膏药,简称传统膏药),不易清洗,给患者带来很多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无残留的膏药贴,该膏药贴使用后揭下无残留。

一种无残留的膏药贴,其包括基材以及涂覆于所述基材的膏药组合物;所述膏药组合物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括90~110份膏药、10~20份医用胶和中药粉10~20份;

所述中药粉按照质量份包含3~5份干姜、7~11份杜仲、3~5份当归、4~6份防风、25~35份土虫、6~8份蜂房、2~4份蜈蚣、4~6份草乌、6~10份银花、3~5份千年健、3~5份狗脊。

进一步地,所述膏药组合物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括100份膏药、15份医用胶和中药粉15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粉按照质量份包含4份干姜、9份杜仲、4份当归、5份防风、30份土虫、7份蜂房、3份蜈蚣、5草乌、8份银花、4份千年健、4份狗脊。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所述水的质量份为3~7份。

本发明再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膏药贴的制备方法,由该制备方法得到的膏药贴使用后揭下无残留。

一种如上述的膏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膏药、医用胶和中药粉进行熬制,形成膏药组合物;

以及,将经熬制的膏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所述水按照质量份包含3~7份。

膏药组合物涂覆于基材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熬制的分七次投料,第一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3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3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3的中药粉、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第二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2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第三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第四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第五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第六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第七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次投料的加热温度为90~110℃,第二次投料的加热温度为90~150℃,第三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110~180℃,第四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110~180℃,第五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90~120℃,第六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110~180℃,第七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90~120℃。

进一步地,每次投料都在搅拌下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为布。

本发明的膏药贴中所包含的医用胶能发挥胶黏的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膏药贴通过中药的膏状作为胶黏所存在的残留现象。另外,膏药贴中所包含的中药粉不仅能增加膏药的药效,还能有影响整体的粘结效果,对无残留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本发明的膏药贴于皮肤时会对皮肤产生舒适的温热感。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之术语:

“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质量份”指表示多个组分的质量比例关系的基本计量单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单位质量,如可以表示为1g,也可表示2.689g等。假如我们说A组分的质量份为a份,B组分的质量份为b份,则表示A组分的质量和B组分的质量之比a:b。或者,表示A组分的质量为aK,B组分的质量为bK(K为任意数,表示倍数因子)。不可误解的是,与质量分数不同的是,所有组分的质量份之和并不受限于100份之限制。

“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本发明无残留的膏药贴,其包括基材以及涂覆于所述基材的膏药组合物;所述膏药组合物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括90~110份膏药、10~20份医用胶和中药粉10~20份;具体地,膏药的质量份可以为90份、92份、95份、100份、105份、108份或110份等,优选为100份;医用胶的质量份可以为10份、12份、15份、18份、19份或20份等,优选为15份;中药粉的质量份可以为10份、12份、15份、18份、19份或20份等,优选为15份。

所述中药粉按照质量份包含3~5份干姜、7~11份杜仲、3~5份当归、4~6份防风、25~35份土虫、6~8份蜂房、2~4份蜈蚣、4~6份草乌、6~10份银花、3~5份千年健、3~5份狗脊。具体地,例如干姜的质量份可以为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优选为4份;杜仲的质量份可以为7份、7.5份、8份、9份、10份、10.5份、11份等,优选为9份等;当归的质量份可以为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优选为4份;防风的质量份可以为4份、4.5份、5份、5.5份、6份等,优选为5份;土虫的质量份可以为25份、26份、28份、30份、31份、32份、34份或35份等,优选为30份;蜂房的的质量份可以为6份、6.5份、7份、7.5份、8份等;蜈蚣的质量份可以为2份、2.5份、3份、3.5份、4份等,优选为3份;草乌的质量份可以为4份、4.5份、5份、5.5份、6份,优选为5份;银花的质量份可以为6份、6.5份、7份、8份、9份、9.5份、10份,优选为8份;千年健的质量份可以为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优选为4份;狗脊的质量份可以为的3份、3.5份、4份、4.5份、5份等,优选为4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膏药贴中所包含的膏药可以为现有的一切形式(例如用以治疗各种疾病的膏药)的任何膏药制剂。

上述医用胶是指对与人体生理环境(人体组织及血液等)相接触的医疗用品的统称。本发明的医用胶的具体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用于胶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粘膜的胶融剂,也称为软组织医用胶,其化学成分为e氰基丙烯酸6B系胶和纤维蛋白生物型胶。或者还可以为适合于胶接和固定牙齿、骨筋、人体关节用的胶粘剂叫做硬组织胶粘剂,比如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朗,新型基材树脂PUPMA(顺丁烯二酸酐改件的BiS—GMA树脂的芳香族多甲基丙烯酸聚氨酯)和粘接性偶联剂4-META(4-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偏苯三酸酐酪)的CCl型牙科粘合剂等。还可以为医用压敏胶,例如用于输液贴、医用橡皮膏、创可贴等的热熔压敏胶。

上述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高血压、安胎的功效。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防风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土虫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主治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皮肤顽癣鹅掌风,牙痛,风湿痹痛。

蜈蚣功效是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至痛。

草乌归心、肝、肾、脾经。功效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银花归经肺;心,胃经。主治清热解毒,炒炭凉血止血。

千年健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壮筋骨的功效。

狗脊归肝、肾经。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膏药贴的原料还包括水。水的质量份以3~7份为佳,如3份、3.5份、4份、5份、6份、6.5份或7份等,优选为5份。

本发明的膏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膏药、医用胶和中药粉进行熬制,形成膏药组合物;

以及,将经熬制的膏药组合物涂覆于基材表面。

上述熬制的投料较好地可以采用多次投料,如采用七次投料。具体地,第一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3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3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3的中药粉、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第二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2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第三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第四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第五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第六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第七次投料为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

加热温度较好地具体为,第一次投料的加热温度为90~110℃,第二次投料的加热温度为90~150℃,第三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110~180℃,第四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110~180℃,第五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90~120℃,第六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110~180℃,第七次投料加热的温度为90~120℃。

以上每次投料都在搅拌下进行。搅拌的转速不作特别限定。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对基材没有特别严苛的限定,如可以采用布,如无纺布等。

以上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实施例1

步骤一、配比原料。具体为,膏药组合物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括90份膏药、10份医用胶和中药粉10份。中药粉按照质量份包含3份干姜、7份杜仲、3份当归、4份防风、25份土虫、6份蜂房、2份蜈蚣、4份草乌、6份银花、3份千年健、3份狗脊。

步骤二、先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3的膏药加热至6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3的医用胶混合搅拌30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3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的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90℃。

步骤三、在加入占全部膏药用量0.2的膏药,并加热至90℃1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5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

步骤四、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5分钟后与医用胶2份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凉至3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五、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六、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9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

步骤七、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

步骤八、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9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在取出加热涂抹在材料(布)上取用。

实施例2

步骤一、配比原料。具体为,膏药组合物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括110份膏药、20份医用胶和中药粉20份。中药粉按照质量份包含5份干姜、11份杜仲、5份当归、6份防风、35份土虫、8份蜂房、4份蜈蚣、6份草乌、10份银花、5份千年健、5份狗脊。

步骤二、先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3的膏药加热至8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3的医用胶混合搅拌30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3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的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

步骤三、在加入占全部膏药用量0.2的膏药,并加热至150℃1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5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

步骤四、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80℃,5分钟后与医用胶2份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凉至3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五、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8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六、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2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

步骤七、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8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

步骤八、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2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在取出加热涂抹在材料(布)上取用。

实施例3

步骤一、配比原料。具体为,膏药组合物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括100份膏药、15份医用胶和中药粉15份。中药粉按照质量份包含4份干姜、9份杜仲、4份当归、5份防风、30份土虫、7份蜂房、3份蜈蚣、5份草乌、8份银花、4份千年健、4份狗脊。

步骤二、先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3的膏药加热至8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3的医用胶混合搅拌30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3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的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

步骤三、在加入占全部膏药用量0.2的膏药,并加热至90℃1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5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

步骤四、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5分钟后与医用胶2份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凉至3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五、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8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六、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9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

步骤七、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

步骤八、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2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在取出加热涂抹在材料(布)上取用。

实施例4

步骤一、配比原料。具体为,膏药组合物的原料按照质量份包括100份膏药、15份医用胶和中药粉15份。中药粉按照质量份包含4份干姜、9份杜仲、4份当归、5份防风、30份土虫、7份蜂房、3份蜈蚣、5份草乌、8份银花、4份千年健、4份狗脊。

步骤二、先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3的膏药加热至7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3的医用胶混合搅拌30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3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的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00℃。

步骤三、在加入占全部膏药用量0.2的膏药,并加热至120℃1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5分钟后在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均匀混合,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2/5的水,充分搅拌至糊状。

步骤四、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45℃,5分钟后与医用胶2份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凉至3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五、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45℃,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2/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2/15的中药粉。

步骤六、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10℃,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

步骤七、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45℃,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中药粉用量的1/15的中药粉。

步骤八、取占全部膏药用量0.1的膏药通过高温仪器加热制105℃,5分钟后与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混合搅拌10分钟后加入占全部医用胶用量的1/15的医用胶,加入100℃占全部水用量1/5的水;在取出加热涂抹在材料(布)上取用。

由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工艺参数的数值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不可能全部体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象到只要落入上述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何数值均可实施本发明,当然也包括若干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任意组合。此处,出于篇幅的考虑,省略了给出某一项或多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实施例,此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公开不充分。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选择等,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