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实验夹持活体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392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物实验夹持活体操作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实验夹持活体操作台,属于动物实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物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内根据研究目的,为获得有关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适当选取标准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用于各种科学实验,同时观察并记录动物反应过程、结果,以探讨或检验生命科学中未知因素的专门活动。机能学实验以动物实验为主,通常由经过培训的、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或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实验员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在进行动物实验时,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合理的动物抓取固定方法,在限制其活动过程中,引起动物不适,进而被动物咬、抓伤。错误的抓取固定动物亦可造成动物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最终导致其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干扰诸如活体解剖动物综合实验的顺利进行。恰当的抓取和固定方法是动物实验成功与否的最基本要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实验夹持活体操作台,以便更好地用于动物实验夹持活体,便于更好地开展动物实验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物实验夹持活体操作台,包括操作台板、夹持台、导流槽、刮板、基座站板、基座梁、限位板、X轴轨条、手动滑块、L状工件、滑杆A、Y轴轨条、电动滑块、夹持脚、滑杆B、套环脚片,所述操作台板侧边通过螺栓固定有基座站板,基座站板顶部底下固定有基座梁,所述基座梁下固定有X轴轨条,X轴轨条与L状工件之间通过手动滑块相轨接固定,L状工件顶部底下贯通有滑杆A,滑杆A固定于限位板的底端;所述L状工件内侧固定有Y轴轨条,Y轴轨条与夹持脚背面通过电动滑块相轨接固定;夹持脚上端固定有滑杆B,滑杆B贯通于L状工件顶部与之匹配的孔槽位置;夹持脚下端延伸末端固定有套环脚片;所述操作台板上设有夹持台,操作台板与夹持台之间开有导流槽;所述夹持台外扣有刮板;所述限位板、X轴轨条、手动滑块、L状工件、滑杆A、Y轴轨条、电动滑块、夹持脚、滑杆B、套环脚片构成一套夹持装置,所述基座梁下固定有两套夹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台比操作台板水平位置低2-3.5cm。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滑块前设有阻尼环。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发明装置操作简单、实验上手容易;适用于动物实验诸如小白鼠、牛蛙等小型实验活体的科学研究;设备采用了XY轴纵横两个方位可自由移动的设计,因此可以在任何的角度上固定并夹持住动物活动,便于科学实验的展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操作台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操作台左侧部件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操作台左侧部件爆炸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动物实验夹持活体操作台,包括操作台板1、夹持台2、导流槽3、刮板4、基座站板5、基座梁6、限位板7、X轴轨条8、手动滑块9、L状工件10、滑杆A11、Y轴轨条12、电动滑块13、夹持脚14、滑杆B15、套环脚片16,所述操作台板1侧边通过螺栓固定有基座站板5,基座站板5顶部底下固定有基座梁6,所述基座梁6下固定有X轴轨条8,X轴轨条8与L状工件10之间通过手动滑块9相轨接固定,L状工件10顶部底下贯通有滑杆A11,滑杆A11固定于限位板7的底端;所述L状工件10内侧固定有Y轴轨条12,Y轴轨条12与夹持脚14背面通过电动滑块13相轨接固定;夹持脚14上端固定有滑杆B15,滑杆B15贯通于L状工件10顶部与之匹配的孔槽位置;夹持脚14下端延伸末端固定有套环脚片16;所述操作台板1上设有夹持台2,操作台板1与夹持台2之间开有导流槽3;所述夹持台2外扣有刮板4;所述限位板7、X轴轨条8、手动滑块9、L状工件10、滑杆A11、Y轴轨条12、电动滑块13、夹持脚14、滑杆B15、套环脚片16构成一套夹持装置,所述基座梁6下固定有两套夹持装置。所述夹持台2比操作台板1水平位置低2-3.5cm。所述手动滑块9前设有阻尼环。

该发明中,通过X轴轨条8、Y轴轨条12纵横两个方位可自由控制夹持脚14在夹持台2上任意位置,实现了诸如小白鼠、牛蛙四肢的夹持,便于动物活体实验的展开。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取两套操作台将其镜像对拼,通过手工移动手动滑块9确定实验活体的四肢的水平位置,并将其四肢套入套环脚片16内,确定好后启动电动滑块13,将实验活体的四肢按压于夹持台2上,完成上述步骤,可以展开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动物活体流出的组织液、血液可以通过导流槽3将其排除,不影响实验;当完成实验活体研究后,再次启动电动滑块13,将实验活体的四肢松开,释放夹持。在完成实验活体研究后,可以移动刮板4,清除遗留的组织液、血液、毛发等,为下一次实验准备。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