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970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常用的骨折手术治疗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两种,其中,内固定治疗为最常见的方式。在内固定治疗方式中,接骨板是最常用的内固定器械。

内固定治疗方式的原理为在骨折断端处切口,放置接骨板,使接骨板横跨骨折位置,使用螺钉将接骨板固定于骨折远近两端而使骨折断端处的骨骼获得有效固定。因此,接骨板的外形与骨骼表面形状相似,并且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螺钉孔。

目前,国内外医疗器械中,针对某一骨段,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如下:

先勾画接骨板的基本外形和钉孔的结构设计;

再参照现有文献的解剖学数据或骨骼模型对接骨板的外形进行调整,确定接骨板的外形。

依照上述方法确定该接骨板的数个或数十个系列产品,此处系列产品指产品的外形基本一致,大小规格不同。

该种接骨板的制作方法降低了研发和制造成本,但是该类产品的设计只能满足主要骨性标志的贴合,对于一些骨折会出现局部贴合不好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临床上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内固定接骨板与患者骨不匹配的问题,由此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下述问题:手术操作难度加大;骨折固定效果不佳,甚至会出现骨折固定的失败;患肢功能恢复不良;局部软组织的继发损伤。

因此,如何改进接骨板的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应用该方法设计的接骨板与患者骨的贴合度好,具有较佳的匹配效果,从而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固定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建立骨段的三维数据模型;

S2、依据骨段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进行接骨板的外形设计,形成与骨段骨表面贴合的接骨板数据模型,并设计钉孔结构;

S3、依据接骨板数据模型制成接骨板。

如上,本发明提供的接骨板的制作方法,在骨段三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接骨板的外形,形成接骨板数据模型,以此制成接骨板;由于接骨板的外形依照骨段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贴合设计,从而能够确保制成的接骨板与骨段的骨表面很好地贴合;而,背景技术中先勾画接骨板外形再参照文献数据或骨骼模型修正,在勾画接骨板外形时只能考虑主要骨性标志的贴合,即便后续进行修正,也无法确保最终贴合效果,可见,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设计的接骨板与骨段骨表面的贴合度好,具有较佳的匹配效果,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固定效果,降低临床治疗的难度,确保术后的恢复。

优选地,步骤S3之后还包括下述步骤:

S4、将制成的接骨板与骨段的骨标本进行贴合实验,以修正接骨板的外形。

优选地,步骤S4中,通过修正使接骨板与骨段的骨标本表面贴合时两者之间的最远距离在限定范围内。

优选地,步骤S1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S11、建立骨段解剖数据库;

S12、根据骨段解剖数据库确定骨段主要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及角度,并以此建立骨段的三维数据模型。

优选地,步骤S11中,骨段解剖数据库的建立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人体实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

和/或,影像学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

优选地,步骤S1中,骨段的三维数据模型包括依据该骨段不同尺寸建立的一系列三维数据模型。

优选地,步骤S2中,钉孔结构的设计原则基于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原则,同时采用骨端骨折单轴螺钉技术与多轴螺钉固定相结合。

优选地,步骤S3中,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接骨板。

优选地,所述骨段包括长干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应用该方法设计的接骨板与患者骨的贴合度好,具有较佳的匹配效果,从而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固定效果。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骨段的三维数据模型;

S2、依据骨段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进行接骨板的外形设计,形成与骨段骨表面贴合的接骨板数据模型,并设计钉孔结构;

S3、依据接骨板数据模型制成接骨板。

如上,该制作方法中,接骨板的外形依照骨段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贴合设计,故,制成的接骨板与骨段的骨表面能够很好地贴合;而,背景技术中先勾画接骨板外形再参照文献数据或骨骼模型修正,在勾画接骨板外形时只能考虑主要骨性标志的贴合,即便后续进行修正,也无法确保最终贴合效果,两相比较,应用该制作方法设计的接骨板与骨段骨表面的贴合度好,具有较佳的匹配效果,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固定效果,降低临床治疗的难度,确保术后的恢复。

具体的方案中,上述步骤S1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S11、建立骨段解剖数据库;

具体地,骨段解剖数据库的建立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人体实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和/或,影像学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

其中,人体实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可采用医学院校解剖教研室的尸体骨标本,通过对尸体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建立尸体骨解剖测量数据库,作为骨段解剖数据库的一部分。

其中,影像学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可采用医疗单位影像科已有的骨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数据重建,重建后通过三维数据软件进行影像学解剖数据的测量。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后续三维数据模型建立的精确性及更有利于国人治疗,通常采集的是国人骨解剖数据,且需要一定容量的样本,具体的样本容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S12、根据骨段解剖数据库确定骨段主要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及角度,并以此建立骨段的三维数据模型。

每个骨段都有相应的解剖标志及相应的解剖标志间的角度,根据骨段解剖数据库确定骨段的主要解剖标志后,即可以此建立该骨段的三维数据模型。

这里主要解剖标志指设计人员可根据相应的设计要求和原则选取骨段解剖标志中最具代表性的解剖标志。

在骨段解剖数据库中,每个骨段必然有很多组解剖数据,在确定某一骨段的某一尺寸的解剖标志时,可取多组解剖数据的均值,综合考虑离散分布情况等。

如此,可针对某一骨段的不同尺寸建立一系列三维数据模型,最终形成针对该骨段的一系列接骨板,即形成该骨段的接骨板的系列产品设计,便于后续临床治疗中选取与患者骨相匹配的接骨板型号。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是根据骨段的尺寸设计系列产品,当然,也可以依据其他参数设计某一骨段的接骨板的系列产品,设计原理与上述类似。

具体的方案中,步骤S2中,钉孔结构的设计原则基于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原则,同时采用骨端骨折单轴螺钉技术与多轴螺钉固定相结合。其中,单轴螺钉固定保证骨端骨折的坚强固定和支撑固定;多轴螺钉固定系统保证多方向固定骨折碎块,从而达到更好的骨折固定和愈合。

具体的方案中,步骤S3中,依据接骨板数据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接骨板。当然,实际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制成接骨板。

具体的方案中,所述骨段包括人体所有长干骨,如尺骨远端、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肱骨远端等,重点包括长干骨骨端。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只是示例性地列出了一些骨段的类型,可以理解,其他骨段的接骨板的制作均可应用该制作方法。

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对该制作方法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

S4、将制成的接骨板与骨段的骨标本进行贴合实验,以修正接骨板的外形。

如此,在制成接骨板后,还对其解剖学贴合性进行验证,以期使接骨板与骨段骨表面能够更好地贴合。

具体地,使接骨板贴于骨标本的骨表面,测量两者之间的最远距离,若该最远距离在限定范围内,则认为该接骨板的贴合性合格,若该最远距离超出限定范围,则对该接骨板的外形进行修正,使其与骨标本之间的最远距离在限定范围内。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不同的骨段,所述限定范围不同,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方案中也需要对接骨板外形进行修正,但是与背景技术中截然不同,由于前期设计时,接骨板外形是以骨段为基础进行设计的,所以在后续修正时,不会改变接骨板的主要外形解剖特点,能够确保接骨板始终与骨段的表面是贴合的。

另外,在进行贴合性实验时,可使接骨板与多个骨标本进行贴合,以期得到更具贴合性的接骨板。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贴合性实验时,除了与骨标本进行贴合外,也可选取已有的骨模型等。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制成接骨板的样品后,即可进行相关的力学试验、产品检测等,随后进行临床试验,最终形成临床产品。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贴膜式解剖型内固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