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501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猪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猪业养殖的不断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成为了一种趋势,规模化养殖场的饲养密度大,温度高,湿度大,加上通风效果不佳,猪舍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增加,空气质量不佳,蚊虫滋生,不仅会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还会影响猪自身的卫生问题,进而导致猪皮肤的瘙痒,这不仅会影响猪的情绪,还有可能会引起疾病感染,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还加重疾病的产生和传染,不仅给猪业养殖带来了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当今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追求生态环境和无绿色健康食品,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安全无害、在防治猪皮肤瘙痒的过程中能起到作用的猪用洗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安全、有效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6~8份,丹皮4~7份,刺蒺藜3~6份,白芷5~9份,紫草7~10份,丝瓜络5~8份,苦参4~7份,节节花2~3份,白鹤藤5~9份,知母3~6份,大叶桉4~7份,硼砂1~2份。

优选地,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7~8份,丹皮4~6份,刺蒺藜5~6份,白芷7~9份,紫草7~9份,丝瓜络7~8份,苦参6~7份,节节花2~3份,白鹤藤6~9份,知母5~6份,大叶桉5~7份,硼砂1~2份。

优选地,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7份,丹皮6份,刺蒺藜5份,白芷7份,紫草9份,丝瓜络7份,苦参6份,节节花2.5份,白鹤藤6份,知母5份,大叶桉5份,硼砂1.5份。

一种如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蛇床子、丹皮、刺蒺藜、白芷、紫草、丝瓜络、苦参、节节花、白鹤藤、知母、大叶桉粉碎;

(2)将所述步骤(1)中粉碎后的各原料加水分别煎煮2-3次,冷却后合并各原料的煎煮液,静置10-12h,过滤,取滤液浓缩至原液的20-25%;

(3)将所述步骤(2)中的浓缩液加入硼砂,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各原料粉碎至40-60目粉。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加水量为药材量的6-8倍。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煎煮温度为80-90℃,煎煮时间为30-40min。

使用时,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用水稀释100-120倍,喷洒于猪只身上,对于严重的瘙痒也可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稀释10-15倍直接局部涂抹于患处。

本发明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中,各组分的功效如下: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对皮肤瘙痒和湿疹有一定功效;丹皮清热凉血、和血消瘀;刺蒺藜平肝解郁;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紫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解毒透疹;丝瓜络通络活血;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节节花清热解毒、逐血消瘀、消炎止痛、拔毒退肿;白鹤藤去湿消肿;知母清热泻、生津润;大叶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上述组分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缓解和防治猪皮肤瘙痒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经多种具有杀菌止痒功能的常用植物原料提取而得,安全低毒,能够有效缓解和防治猪皮肤瘙痒问题,使用时只需将其喷洒或涂抹于猪的身上,使用方便且不会产生副作用,适合猪养殖过程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7份,丹皮6份,刺蒺藜5份,白芷7份,紫草9份,丝瓜络7份,苦参6份,节节花2.5份,白鹤藤6份,知母5份,大叶桉5份,硼砂1.5份。

如上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蛇床子、丹皮、刺蒺藜、白芷、紫草、丝瓜络、苦参、节节花、白鹤藤、知母、大叶桉粉碎至60目粉;

(2)将所述步骤(1)中粉碎后的各原料加水分别煎煮3次,冷却后合并各原料的煎煮液,静置12h,过滤,取滤液浓缩至原液的25%;所述加水量为药材量的6倍,所述煎煮温度为80℃,煎煮时间为35min;

(3)将所述步骤(2)中的浓缩液加入硼砂,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

使用时,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用水稀释100倍,喷洒于猪只身上,连续3日,以后每7日喷洒一次,未见猪出现瘙痒情况;对于严重的瘙痒也可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稀释12倍直接局部涂抹于患处,连续3日后瘙痒症状消失。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6份,丹皮7份,刺蒺藜3份,白芷5份,紫草10份,丝瓜络8份,苦参7份,节节花2份,白鹤藤5份,知母6份,大叶桉4份,硼砂2份。

如上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蛇床子、丹皮、刺蒺藜、白芷、紫草、丝瓜络、苦参、节节花、白鹤藤、知母、大叶桉粉碎至50目粉;

(2)将所述步骤(1)中粉碎后的各原料加水分别煎煮3次,冷却后合并各原料的煎煮液,静置12h,过滤,取滤液浓缩至原液的20%;所述加水量为药材量的8倍,所述煎煮温度为90℃,煎煮时间为30min;

(3)将所述步骤(2)中的浓缩液加入硼砂,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

使用时,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用水稀释120倍,喷洒于猪只身上,连续3日,以后每7日喷洒一次,未见猪出现瘙痒情况;对于严重的瘙痒也可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稀释10倍直接局部涂抹于患处,连续3日后瘙痒症状消失。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蛇床子8份,丹皮4份,刺蒺藜6份,白芷9份,紫草7份,丝瓜络5份,苦参4份,节节花3份,白鹤藤9份,知母3份,大叶桉7份,硼砂1份。

如上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蛇床子、丹皮、刺蒺藜、白芷、紫草、丝瓜络、苦参、节节花、白鹤藤、知母、大叶桉粉碎至55目粉;

(2)将所述步骤(1)中粉碎后的各原料加水分别煎煮2次,冷却后合并各原料的煎煮液,静置11h,过滤,取滤液浓缩至原液的22%;所述加水量为药材量的7倍,所述煎煮温度为85℃,煎煮时间为40min;

(3)将所述步骤(2)中的浓缩液加入硼砂,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

使用时,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用水稀释110倍,喷洒于猪只身上,连续3日,以后每7日喷洒一次,未见猪出现瘙痒情况;对于严重的瘙痒也可将所述防治猪皮肤瘙痒的外用液稀释15倍直接局部涂抹于患处,连续5日后瘙痒症状消失。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