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617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引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需要采用引流装置从患者的胸腔或腹腔中负压抽取多余的液体,现有技术中的腹腔引流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在引流过程中,由于引流回路设计问题,对负压的控制不够精准,而且,也常常发生人体组织堵塞引流管,必要时需要更换引流管重新引流,费时费力,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管路设计合理,压力控制精确的腹腔引流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包括主机、收集盒、分流管和引流管;所述分流管包括回流管和压力管,所述回流管的首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分流管的分流管接头,所述压力管的首端通过压力支管与所述回流管的首端连通,所述回流管的末端和压力管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回流接口和压力接口;所述收集盒设置有回流管接口和负压接口;所述主机内安装有电磁阀、第一压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负压泵;所述主机的侧壁设置有主机压力接口和主机负压接口;所述主机压力接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阀和第一压传感器连通;所述主机负压接口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负压泵连通。

所述主机内安装有电连接的主控电路板和人机电路板;所述第一压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控电路板上,所述负压泵和电磁阀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主机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人机电路板电连接的显示屏和按键面板。

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有报警喇叭。

所述引流管包括导管、冲洗管和连接在导管前端的引流头,所述引流头的前端为弧面,在所述引流头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孔,侧壁设置有侧孔,所述导管的侧壁设置有插管孔,所述冲洗管的前端插入所述插管孔内并延伸至所述引流头的内前端,所述冲洗管的外壁与所述插管孔密封连接。

所述引流头的外壁设置有若干道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外凹槽,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外凹槽内,所述外凹槽等间距环状排列。

所述引流头的内壁设置有若干道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内凹槽,所述内凹槽等间距环状排列。

所述外凹槽和内凹槽间隔排列,所述侧孔位于所述外凹槽和内凹槽的公共壁上,所述外凹槽的截面为v形。

所述导管和冲洗管上分别安装有密封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引流管、回流管、收集盒和负压泵构成负压引流回路,在负压泵端和回流管首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并在回流管首端连接有用于补压的电磁阀,能够做到精确控制压力,有助于提高引流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引流管的径向剖视图;

图4是引流管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包括主机1、收集盒2、分流管3和引流管5;所述分流管3包括回流管30和压力管31,所述回流管30的首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分流管3的分流管接头33,所述压力管31的首端通过压力支管32与所述回流管30的首端连通,所述回流管30的末端和压力管31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回流接口34和压力接口35;所述收集盒2设置有回流管接口22和负压接口21;所述主机内安装有电磁阀120、第一压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5和负压泵13(隔膜泵);所述主机1的侧壁设置有主机压力接口10和主机负压接口11;所述主机压力接口10通过软管与所述电磁阀120和第一压传感器11连通;所述主机负压接口11通过软管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5和负压泵13连通,电磁阀120的进气口与外部空气连通。压力支管32的位置较高,而且,回流管30末端的负压大于首端的负压,液体不会流入压力支管32中。

所述主机1内安装有电连接的主控电路板16和人机电路板14;所述第一压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设置在所述主控电路板16上,所述负压泵13和电磁阀120与所述主控电路板16电连接;所述主机1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人机电路板14电连接的显示屏140和按键面板141,所述主控电路板16连接有报警喇叭18,在引流结束后或管路堵塞后,警喇叭18发出报警声音,提醒医护人员采取措施。

所述引流管、回流管、收集盒和负压泵构成负压引流回路,人体内的液体流入收集盒中,第一压传感器11用于测量负压泵13端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15用于测量回流管前端即近引流管端的压力,在回流管堵塞后,电磁阀120打开,往回流管的前端即近引流管端补充空气,确保回流管前端即近引流管端的压力稳定。

所述引流管包括导管56、冲洗管57和连接在导管56前端的引流头51,导管56、冲洗管57、引流头51由医疗硅胶挤出成型,导管56和引流头51后期密封连接。

所述引流头1的前端为弧面,在所述引流头1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孔52,侧壁设置有侧孔53,所述导管56的侧壁设置有插管孔58,所述冲洗管57的前端插入所述插管孔58内并延伸至所述引流头51的内前端(即冲洗管57的前端位于引流头51内部靠近前端孔的位置),所述冲洗管57的外壁与所述插管孔58密封连接,所述导管56和冲洗管57上分别安装有密封阀,在进行引流时冲洗管关闭,进行冲洗引流时导管关闭,不需要插两根管就能够完成冲洗及引流,提高了引流效率。

所述引流头51的外壁设置有若干道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外凹槽54,所述侧孔53位于所述外凹槽54内,所述引流头5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道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内凹槽55。所述外凹槽54的截面为狭小的v形,内凹槽55的截面为由外向轴心逐渐缩小的梯形状。

所述外凹槽54等间距环状排列,所述内凹槽55等间距环状排列(即从径向截面看,外凹槽54、内凹槽55以引流头51的圆心为圆点等角度排列),所述外凹槽54和内凹槽55间隔排列,所述侧孔53位于所述外凹槽54和内凹槽55的公共壁上,即侧孔隐藏在外凹槽内,在引流过程中,即使人体组织紧贴引流头外壁,由于外凹槽较为狭小,人体组织不可能进入狭小的外凹槽内,不会造成侧孔堵塞,而且,内凹槽使引流头的内壁不平整,向轴心挤压引流头,即使引流头内的主通道封闭,内凹槽仍然能够形成引流通道,确保引流顺利进行,能够有效提高引流效率,降低病人痛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包括主机、收集盒、分流管和引流管;分流管包括回流管和压力管,回流管的首端设置有分流管接头,压力管的首端通过压力支管与回流管的首端连通,回流管的末端和压力管的末端分别设置有回流接口和压力接口;收集盒设置有回流管接口和负压接口;主机内安装有电磁阀、第一压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负压泵;主机的侧壁设置有主机压力接口和主机负压接口;主机压力接口通过软管与电磁阀和第一压传感器连通;主机负压接口通过软管与第二压力传感器和负压泵连通,能够做到精确控制压力,有助于提高引流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森;徐建平;李谦乐;李进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中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中山市中健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31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