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5851阅读:10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伤口护理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由普通敷料发展到带有负压引流仪的敷料,通过负压将伤口渗液,冲洗液引流出来,减少伤口细菌感染的几率,负压能促进组织生长,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正逐步进入医院、诊所或者家庭。

负压主要由负压泵提供,但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负压泵控制方式都是采用通断电方式,主要存在两个弊端:首先,压力瞬间增大,因为负压泵启动时通电就全速,负压瞬间增大负压值;其次,压力不稳定,停止时负压首先上冲过限值,在低于限值反复震荡几次才能达到恒定值。

此外,现有技术中常规的便携式产品在空闲状态都会使mcu定时进入/离开低功耗模式,来降低产品耗电量,从而达到长时间使用,减少更换电池或者充电的目的。一般情况工作模式下电流:5-20ma根据不同mcu和外围决定,低功耗模式下电流:10-50ua。相差百倍。因此进入低功耗模式时间越长,产品越省电,但与之矛盾的是低功耗模式下产品不能检测负压压力值,使得负压压力波动大,不稳定。如启动气泵提供负压,当达到负压值后,主机进入mcu进入低功耗省电模式,通过内部定时出低功耗模式,进入工作模式通过ad转换器检测压力值,若压力值在偏差范围内则再次进入低功耗模式,定时后再出低功耗模式检测,反复切换工作模式和低功耗模式。问题在于如果将定时时间加长,则负压值反映速度变慢,即压力已经超出范围,mcu还没有开始检测并控制气泵,压力不稳定。如果定时时间减少,虽然增加了相应速读,同时增加工作时间,和ad采样次数,使得功耗增加。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进行研究,专门开发出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控制盒和引流盒,其中,所述控制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内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包括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相连的比较器、负压泵、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引流盒包括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引流盒通过引流管与伤口处相连,所述负压泵与引流盒相连,通过负压泵使引流盒产生负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比较器和控制模块相连,控制模块通过输入的压力信号调节负压泵的输出。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模块采用mcu控制,通过mcu分析计算控制负压泵。

作为优选,所述比较器采用滞回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具有两个动作阈值,输入电压高于高值或低于低值才有动作,大大减少因外界干扰而频繁唤醒mcu的几率,进而降低功耗。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盒上设有引流液刻度,通过引流液刻度可以看清引流盒内积存的引流液体积。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盒和引流盒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锂电池,通过锂电池为控制盒供电。

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按键模块输入预设压力;

步骤2)、控制模块启动负压泵,压力传感器采集引流盒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给控制模块,当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时,负压泵停止工作,控制模块将预设压力值作为比较器参考电压后,进入低功耗模式;

步骤3)、当引流盒内压力逐步降低,小于预设压力后,比较器根据输入的压力信号唤醒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离开低功耗模式,并根据压力信号和pid控制算法控制负压泵的输出,直至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时,负压泵停止工作;

步骤4)重复步骤3),将引流盒的压力温度的设定值;

上述步骤3)所述的pid控制算法用于线性调节,将预设压力值r(t)与压力传感器采集值c(t)偏差的比例(p)、积分(i)、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外部控制,pid控制的微分方程:

式中

根据控制模块定时采样,将上式转化为数字pid控制器的差分方程

式中称为比例项

称为积分项

称为微分项

比例:体现对系统的偏差信号e(n)成比例,可以加快调节,减小误差;

积分:体现系统的偏差e(n)积累,只要有偏差积分部分就存在,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微分:体现系统偏差e(n)的变化趋势,具有遇见性,产生超前控制,减小调节时间。

以上方法能够改善压力达到限值时的波动,减小波动幅度以及减少调整时间。

作为优选,在上述pid控制算法中,进一步增加启动前置判断,用于减缓因突然启动引起负压泵震动,降低噪声,同时减小快速启动时的大电流冲击,减少多其他供电电路的影响及电磁兼容向外的辐射,具体为

当n<x,时,,公式中只保留积分控制部分,

变化为:

(n<x)其中x根据采样周确定。

(n≥x)or

改良后的控制法,针对启动部分的前几个采样偏差处理,逐步增加,从而减缓启动速度。当启动后n≥x时,恢复采用步骤3)所述的pid控制算法,保证压力达到限值时稳定性。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采用控制盒和引流盒可拆分结构,方便引流盒的及时更换,引流过程中采用pid闭环控制,控制模块进入低功耗模式后,无需定时唤醒,而是通过比较器将压力传感器采样值与预设值比较,低于预设值时,比较器才输出信号唤醒控制模块进入工作模式,启动负压泵,保证压力稳定、平稳。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负压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引流盒体正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1-3所示,一种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包括控制盒1和引流盒2,其中,所述控制盒1包括控制盒体11,以及设置在控制盒体11内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包括控制模块12,以及与控制模块12相连的比较器13、负压泵14、显示模块15、按键模块16和锂电池17。所述引流盒2包括引流盒体21,以及设置在引流盒体21内的压力传感器22,所述引流盒体21通过引流管3与伤口处相连,所述负压泵14与引流盒2相连,通过负压泵14使引流盒体21内产生负压,进而通过引流管3将伤口处的引流液引入引流盒体21内。所述压力传感器22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比较器13和控制模块12相连,控制模块12通过输入的压力信号调节负压泵14的输出。通过锂电池17可以为控制系统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2采用mcu控制,具体可以采用型号为msp430的超低功耗mcu,通过mcu分析、计算相关数据,进而控制负压泵输出。

所述比较器13采用滞回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具有两个动作阈值,输入电压高于高值或低于低值才有动作,大大减少因外界干扰而频繁唤醒mcu的几率,进而降低功耗。

所述显示模块15采用低功耗的段码液晶屏,按键模块16包括菜单键,启动/停止键,上/下选择键。

所述引流盒体21上设有引流液刻度23,通过引流液刻度23可以非常直观地看清引流盒内积存的引流液体积。

为方便病人使用,所述控制盒1和引流盒2一般都采用连接件将两者绑定和粘黏,具体可以通过绑带、魔术贴、粘纸等实现。

上述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的引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按键模块16输入预设压力,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各项参数;

步骤2)、控制模块12启动负压泵14,压力传感器21采集引流盒2内的压力值,并反馈给控制模块12,当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时,负压泵14停止工作,控制模块12将预设压力值作为比较器13参考电压后,进入低功耗模式;

步骤3)、当引流盒2内压力逐步降低,小于预设压力后,比较器13根据输入的压力信号唤醒控制模块12,控制模块12离开低功耗模式,并根据压力信号和pid控制算法控制负压泵14的输出,直至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时,负压泵14停止工作;

步骤4)重复步骤3),将引流盒2的压力温度的设定值;

上述步骤3)所述的pid控制算法用于线性调节,将预设压力值r(t)与压力传感器采集值c(t)偏差的比例(p)、积分(i)、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外部控制,pid控制的微分方程:

式中

根据控制模块12定时采样,将上式转化为数字pid控制器的差分方程

式中称为比例项

称为积分项

称为微分项

比例:体现对系统的偏差信号e(n)成比例,可以加快调节,减小误差;

积分:体现系统的偏差e(n)积累,只要有偏差积分部分就存在,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

微分:体现系统偏差e(n)的变化趋势,具有遇见性,产生超前控制,减小调节时间。

以上pid控制算法能够改善压力达到限值时的波动,减小波动幅度以及减少调整时间。

在上述pid控制算法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启动前置判断,用于减缓因突然启动引起负压泵14震动,降低噪声,同时减小快速启动时的大电流冲击,减少多其他供电电路的影响及电磁兼容向外的辐射,具体为

当n<x,时,,公式中只保留积分控制部分,

变化为:

(n<x)其中x根据采样周确定;

(n≥x)or

经过上述改良后的pid控制算法,针对启动部分的前几个采样偏差处理,逐步增加,从而减缓启动速度;当启动后n≥x时,恢复采用步骤3)所述的pid控制算法,保证压力达到限值时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于pid控制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采用控制盒1和引流盒2可拆分结构,方便引流盒2的及时更换,引流过程中采用pid闭环控制,控制模块12进入低功耗模式后,无需定时唤醒,而是通过比较器13将压力传感器21采样值与预设值比较,低于预设值时,比较器13才输出信号唤醒控制模块12进入工作模式,启动负压泵14,保证压力稳定、平稳。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