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40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雾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化器,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药物溶液通过喷雾器等雾化装置,通过水滴撞击,变成细微的雾状微粒,悬浮于气体中,随着患者自然呼吸,通过口鼻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内并沉积,从而达到呼吸道湿化或药物的治疗目的,其优点是无痛且疗效迅速。但目前现有的医用雾化器功能单一,不能针对不同病症调整雾化参数,治疗效果不理想,操作不便,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雾化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雾化器,包括雾化杯,所述雾化杯的底部设有进气口,上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呼吸面罩,所述进气口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顶部为圆锥形,所述雾化杯内还设有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呈锥台形,所述导流管伸入到所述雾化芯内,所述导流管内还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呈锥形且与所述导流管同轴,所述调节块的锥形角度小于所述导流管顶端的锥形角度,所述调节块的顶端设有连杆,所述导流管的上方设有雾化板,所述雾化板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连杆从所述雾化板的通孔穿过,所述雾化杯的顶部设有调节旋钮,所述连杆的顶端与所述调节旋钮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雾化杯的顶部还设有加药口,所述加药口上设有杯盖。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的上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旋钮内设有与所述连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上设有进气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呼吸面罩上设有呼气管,所述呼气管上设有呼气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呼气管内还设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位于所述呼气单向阀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还设有手动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块上半部呈圆锥形,下半部呈半椭球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导流管中设置了调节块,调节块呈锥形,调节块通过连杆和调节旋钮相连,旋转调节旋钮可以带动调节块上下移动,气流从导流管流出时的速度取决于导流管出气口的大小,锥形的调节块上下移动可以对导流管出气口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改变从导流管出来的气流速度,进而调节雾化粒径。在呼吸面罩上设置了呼气管,使用时,使用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呼气管排出,不会对雾化的气流产生影响,呼气管上的单向阀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在单向阀的内侧还设置了过滤膜,避免药物从呼气管排出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雾化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雾化杯;2-进气口;3-出气口;4-进气管;5-压缩机;6-连接管;7-呼吸面罩;8-导流管;9-雾化芯;10-调节块;11-连杆;12-雾化板;13-调节旋钮;14-进气单向阀;15-呼气管;16-呼气单向阀;17-过滤膜;18-手动开关;19-加药口;20-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调式雾化器,包括雾化杯1,雾化杯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2,上部设有出气口3,进气口2通过进气管4与压缩机5连接,出气口3通过连接管6连接呼吸面罩7,进气口2的上端连接有导流管8,导流管8的顶部为圆锥形,雾化杯1内还设有雾化芯9,雾化芯9呈锥台形,导流管8伸入到雾化芯9内,导流管8内还设有调节块10,调节块10呈锥形且与导流管8同轴,调节块10的锥形角度小于导流管8顶端的锥形角度,调节块10的顶端设有连杆11,导流管8的上方设有雾化板12,雾化板12的中心设有通孔,连杆11从雾化板12的通孔穿过,雾化杯1的顶部设有调节旋钮13,连杆11的顶端与调节旋钮13相连接,雾化杯1的顶部还设有加药口19,加药口19上设有杯盖20。连杆11的上部设有外螺纹,调节旋钮13内设有与连杆11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旋转调节旋钮13可以带动调节块10上下移动,气流从导流管8流出时的速度取决于导流管8出气口3的大小,锥形的调节块10上下移动可以对导流管8出气口3的大小进行调整,从而改变从导流管8出来的气流速度,进而调节雾化粒径。

出气口3上设有进气单向阀14。呼吸面罩7上设有呼气管15,呼气管15上设有呼气单向阀16。呼气管15内还设有过滤膜17,过滤膜17位于呼气单向阀16内侧。出气口3还设有手动开关18。使用时,使用者呼出的气体通过呼气管15排出,不会对雾化的气流产生影响,呼气管15上的单向阀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在单向阀的内侧还设置了过滤膜17,过滤膜17由透气但不透水的材料(例如PTFE膜)制成,避免药物从呼气管15排出造成浪费。为了减小调节块10对气流的阻力,调节块10上半部呈圆锥形,下半部呈半椭球形。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