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209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气胸穿刺是胸外科最常采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之一,目前传统的办法是利用留置穿刺针穿刺后,拔出针芯,将套管留在引流处,然后通过引流管分别连接引流瓶和套管进行引流,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也存在装置数量多、操作步骤繁琐、不便于携带的缺陷,尤其在病人面临急救或野外救治时,上述缺陷更为突出。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急救用气胸穿刺针(专利号cn201620769395.6)解决了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气胸穿刺针主要应用于急救和野外救治,在穿刺针穿刺完成后,需要将针芯取出后再在后硬管段尾端连接引流单向阀,在针芯取出、引流单向阀安装固定这之间的时间段内,患者的胸腔直接与外部空气联通,由于野外环境复杂,空气内的细菌病毒较多,如果有空气在胸内积气排尽而引流单向阀还没有固定安装,外籍空气进入到胸腔内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如果野外风风较大,在针芯取出时可能会有沙尘进入到套管内,也可能会引发严重感染,造成了穿刺术中的二次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不需去除针芯,防止空气和沙尘进入到套管引发二次感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套管(2)包括后硬管段(23)和中软管段(22),针芯(1)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22)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22)套接固定,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22);所述后硬管段(23)的后端设置外螺纹,在后硬管段(23)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4),所述引流单向阀(4)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6),导气管(6)透明设置,内部设有球形扇(7);所述针芯(1)外套接有引流套管(21),中软管段(22)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21)内,针芯(1)、中软管段(22)前段与引流套管(21)滑动连接。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引流套管(21)尾段设置有套管固定组件。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套管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引流套管(21)两侧的通孔,通孔内扩问连接有螺杆(81),螺杆顶端连接有压板(82)。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引流套管(21)的中段设置有圆锥形遮挡片(83),圆锥形遮挡片(83)与引流套管(21)固定连接。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的下端面上贴合有纱布、消毒药棉。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贴合槽(84)。

优化的,上述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所述软管段设置流量调节阀(3)。



本技术:
的技术方案中,使用引流套管(21)与针芯(1)套接。在穿刺时,将针芯(1)顶出引流套管(21)顶端,将针芯(1)刺入穿刺部位,在针芯(1)穿刺并到达穿刺深度时,保持针芯(1)不动,将引流套管(21)向下滑动在针芯(1)穿刺的部位刺入患者身体,在引流套管(21)刺入患者身体后,通过拉动套管(2)将针芯(1)拉入到引流套管(21)内,此时通过旋转螺杆(81)使得压板(82)挤压于中软管段(22)表面,固定中软管段(22)与引流套管(21)的相对位置,进而将针芯(1)在引流套管(21)内的位置固定。圆锥形遮挡片(83)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固定与创口的相对位置,遮挡穿刺创口,通过纱布、药棉填充圆锥形遮挡片(83)与创口之间的的空间,防止细菌病毒进入。这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针芯(1)取出即可达到穿刺引流的效果,防止了穿刺时的二次污染,降低引发感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套管与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圆锥形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套管(2)包括后硬管段(23)和中软管段(22),针芯(1)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22)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22)套接固定,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22);所述后硬管段(23)的后端设置外螺纹,在后硬管段(23)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4),所述引流单向阀(4)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6),导气管(6)透明设置,内部设有球形扇(7);所述针芯(1)外套接有引流套管(21),中软管段(22)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21)内,针芯(1)、中软管段(22)前段与引流套管(21)滑动连接。

所述引流套管(21)尾段设置有套管固定组件。

所述套管固定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引流套管(21)两侧的通孔,通孔内扩问连接有螺杆(81),螺杆顶端连接有压板(82)。

所述引流套管(21)的中段设置有圆锥形遮挡片(83),圆锥形遮挡片(83)与引流套管(21)固定连接。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的下端面上贴合有纱布、消毒药棉。

所述圆锥形遮挡片(83)外侧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胶布位置的胶布贴合槽(84)。

所述软管段设置流量调节阀(3)。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使用引流套管(21)与针芯(1)套接。在穿刺时,将针芯(1)顶出引流套管(21)顶端,将针芯(1)刺入穿刺部位,在针芯(1)穿刺并到达穿刺深度时,保持针芯(1)不动,将引流套管(21)向下滑动在针芯(1)穿刺的部位刺入患者身体,在引流套管(21)刺入患者身体后,通过拉动套管(2)将针芯(1)拉入到引流套管(21)内,此时通过旋转螺杆(81)使得压板(82)挤压于中软管段(22)表面,固定中软管段(22)与引流套管(21)的相对位置,进而将针芯(1)在引流套管(21)内的位置固定。圆锥形遮挡片(83)贴合于患者皮肤表面固定与创口的相对位置,遮挡穿刺创口,通过纱布、药棉填充圆锥形遮挡片(83)与创口之间的的空间,防止细菌病毒进入。这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针芯(1)取出即可达到穿刺引流的效果,防止了穿刺时的二次污染,降低引发感染的概率。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穿刺步骤的急救穿刺针,包括针芯(1)和套管(2),套管(2)包括后硬管段(23)和中软管段(22),针芯(1)的尾端插入中软管段(22)的顶端并与中软管段(22)套接固定,前端延伸出中软管段(22);所述后硬管段(23)的后端设置外螺纹,在后硬管段(23)后端安装有引流单向阀(4),所述引流单向阀(4)的末端连接有L型的导气管(6),导气管(6)透明设置,内部设有球形扇(7);所述针芯(1)外套接有引流套管(21),中软管段(22)前段套接于引流套管(21)内,针芯(1)、中软管段(22)前段与引流套管(21)滑动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康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4
技术公布日:2017.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