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3121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人们饮食的不规律,外出交流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换上皮肤疾病,如灰指甲、湿疹、脚气、脚癣、鹅掌风、皮癣等,大都是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包括侵犯表皮及皮肤附属器的深部真菌性皮肤病、侵犯皮下组织的深部真菌性皮肤病及播散性真菌病。

现代医学认为,真菌性皮肤病指手,足,甲癣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深部真菌感染,称为手癣和足癣,侵犯指(趾)甲者称为甲癣。深部真菌病在皮肤科门诊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门诊患者总数的第二或第三位,有的医院甚至居首位。致病菌皮肤癣菌主要分毛癣菌属、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三大类,感染人体皮肤后会发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

中医认为此类病症多为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湿、热、虫、毒,或相互接触传染,感染深部真菌,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发于上部者,多兼风邪,而发为白秃疮、肥疮、鹅掌风等;发于下部者,多为湿盛,而发为脚湿气等。风热偏盛者,则多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湿热盛者,则多渗液流滋、瘙痒结痂;郁热化燥,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则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目前采用西药治疗易产生毒副作用,疗效不明显或无疗效,且易复发,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心理、社交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本发明研制了一种能够快速治愈深部真菌引起的各种皮肤病,而且治愈率高、成本低、易代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具体地,所述外用杀菌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甘氨酸3~12份、硼酸1~9份、单宁酸3~8份、水杨酸5~12份和苯甲酸6~12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杀菌剂按照质量份数还包括丙三醇3~80份。

优选地,所述丙三醇的浓度为50%或100%的丙三醇溶液。

优选地,所述外用杀菌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甘氨酸3~8份、硼酸3~7份、单宁酸3~7份、水杨酸8~12份、苯甲酸6~12份、100%丙三醇溶液3~8份和纯化水18~35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杀菌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甘氨酸5~10份、硼酸1~5份、单宁酸3~8份、水杨酸6~10份、苯甲酸5~8份、50%丙三醇溶液60~80份和纯化水20~30份。

优选地,所述外用杀菌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甘氨酸8~12份,硼酸4~9份,单宁酸5~8份,水杨酸5~8份和苯甲酸6~10份。

优选地,用于杀菌、去腐生肌、促进新陈代谢及治疗灰指甲。

优选地,用于治疗深部真菌引起的头癣、手癣、足癣、股癣及湿疹、寻麻疹。

优选地,用于治疗深部真菌引起的脚气、脚臭、下肢慢性溃疡及鹅掌疯。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采用多种具有抗菌、消炎、收敛的化合物合理搭配,且分为不同的三种剂型,患者根据病症选取不同药物辅以靶向定位疗法,药力快速抵达患处,具有强效杀菌、特异性强、药效持久的特点。其次,本发明的外用杀菌剂对皮肤无任何刺激作用,用药期间无需忌口,适用于各类人群。

2、本发明的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原材料易于取得、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各成分以相应比例配伍制备后,其治疗作用显著增加,对深部真菌类手足癣、灰指甲、湿疹、寻麻疹及各种癣类皮肤病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5份,硼酸4份,单宁酸4份,水杨酸10份,苯甲酸9份,浓度为100%丙三醇溶液5份,纯化水27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3份,硼酸4份,单宁酸3份,水杨酸11份,苯甲酸12份,浓度为100%丙三醇溶液7份,纯化水2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6份,硼酸7份,单宁酸6份,水杨酸9份,苯甲酸11份,浓度为100%丙三醇溶液8份,纯化水35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8份,硼酸5份,单宁酸4份,水杨酸10份,苯甲酸6份,浓度为100%丙三醇溶液3份,纯化水18份。

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的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为ⅰ型(膏状),治疗过程中利用靶向定位疗法,直接将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敷在患处(例如灰指甲)包好,五至七天的时间。本实施例1~4制备的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能深入肌肤内深处杀死深部真菌,促进患处新陈代谢,修复患处,到期后将敷在患处的药包拆下即可,并清除患处和周边所有代谢产物,间隔2~3天后继续用药,直至指甲康复,愈后不复发。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的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不同于其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软化指甲(烂),甚至削、拔指甲等治疗方式,不损伤指甲及皮肤。

实施例5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8份、硼酸3份、单宁酸5份、水杨酸7份、苯甲酸6份、50%丙三醇溶液70份和纯化水25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5份、硼酸1份、单宁酸3份、水杨酸9份、苯甲酸5份、50%丙三醇溶液65份和纯化水30份。

实施例7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7份、硼酸5份、单宁酸8份、水杨酸6份、苯甲酸8份、50%丙三醇溶液80份和纯化水22份。

实施例8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10份、硼酸2份、单宁酸6份、水杨酸10份、苯甲酸7份、50%丙三醇溶液60份和纯化水20份。

本发明实施例5~8制备的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为ⅱ型(液体),治疗过程中利用靶向定位疗法,将ⅱ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涂抺于患处,早晚各一次。当遇到病情较严重的湿疹、寻麻疹及各种癣类皮肤病,需要与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配合使用(先涂抹ⅱ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再敷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5~8制备的ⅱ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使用方便,渗透力强,杀菌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

实施例9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10份,硼酸6份,单宁酸7份,水杨酸6份和苯甲酸8份。

实施例10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9份,硼酸4份,单宁酸8份,水杨酸5份和苯甲酸6份。

实施例11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12份,硼酸5份,单宁酸5份,水杨酸6份和苯甲酸10份。

实施例12

一种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

甘氨酸8份,硼酸9份,单宁酸6份,水杨酸8份和苯甲酸8份。

本发明实施例9~12制备的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为ⅲ型(粉末状),治疗过程中取15~20份实施例9~12制备的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置于1200~1500ml50℃热水中制成药液,将患处(例如:深部真菌引起的脚气、脚臭、下肢慢性溃疡及鹅掌疯等病症)浸没于药液浸泡,两周为一疗程。当遇到病情较严重的脚癣及鹅掌疯,需要与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配合使用(先用ⅲ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浸泡,再敷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愈后不复发。

本发明以上的ⅰ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膏状)、ⅱ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液体)及ⅲ型治疗深部真菌性皮肤病的外用杀菌剂(粉末状),各有不同的功能,ⅰ型促进患处新陈代谢及修复功能突出,ⅱ型杀菌效好,ⅲ型渗透力强,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及严重程度搭配使用,对皮肤无任何刺激作用,用药期间无需忌口,适用于各类人群。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