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刺伤精密过滤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240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刺伤精密过滤输液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刺伤精密过滤输液器。



背景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是输液大国,每年的输液量在104亿瓶,平均每人8瓶。传统的输液器通常采用金属制的输液针进行输液,在输液过程中,输液部位活动时容易引起渗液现象,即鼓针,一旦鼓针就要用冷敷和热敷的方法进行消肿,而且可能会出现导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在插针和拔针的过程中,输液针还容易刺伤护士的手臂,尤其当病人患有传染病时,会给护士带来染病的风险。另外传统的输液器集成度低、功能单一,不具有过滤功能。

为了减少药液中的各种微粒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输液器都有药液过滤装置,国家标准中,普通药液过滤器只能滤除20微米以上的微粒,但多数药液中5-20微米的微粒占比最大,对人体伤害也最大。尤其对于重症术后患者或者新生儿,由于他们的抵抗力比较低,纯净的药物对他们极为重要。目前的精密药液过滤器能够有效地过滤5微米以上的微粒,但是存在以下缺点:药液过稠或者注射中成药时,精密过滤器可能会受到阻塞,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刺伤精密过滤输液器,解决了输液针刺伤患者或者护士的问题,同时具有过滤药液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防刺伤精密过滤输液器,包括依次设于一软管上的输液针部、第一锁止夹、阻菌部、流量调节器、精密药液过滤器、自动排气件、滴斗、第二锁止夹以及排气塑针部,所述输液针部包括与软管连通的输液导管、贯穿输液导管并且固接于一针座上的导入针、套接于导入针上并且端部固定在输液导管第一端部的输液软针以及设于输液导管内的阻隔塞和防刺伤塞,所述输液软针连通输液导管。所述精密药液过滤器包括设有排气孔的上壳体、下壳体及设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中空空间内的过滤膜,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过盈配合,所述上壳体上形成与软管连通的输液入口,所述下壳体上形成与软管连通的输液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塞和防刺伤塞上分别设有与导入针配合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上形成凸起,所述导入针上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凹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软针通过输液导管连通软管。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液导管的第一端部连接一防护套。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软针由tpu材料制成,所述软管由tpe材料制成,所述阻隔塞和防刺伤塞由橡胶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和输液导管通过一导管座连通。

更进一步的,所述针座置于输液导管的第二端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到防刺伤塞端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凹槽到导入针端部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刺伤精密过滤输液器,采用具有柔性的tpu材质的输液软针进行输液,避免了输液过程中输液软针刺伤血管,并且输液软针不含有增塑剂,更安全。输液软针也防止了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伤到自己的现象,对医务人员同样具有实用性。

2、对于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精密过滤装置能够大大降低血管内积累下来的药物微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透视图;

图2为输液针部的结构透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防刺伤塞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入针被拔出后卡在防刺伤塞中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输液针部,101、防护套,102、导入针,1021、凹槽,103、输液软针,104、输液导管,1041、输液腔,105、阻隔塞,106、防刺伤塞,1061、凸起,107、针座,108、导管座,2、第一锁止夹,3、阻菌部,4、流量调节器,5、精密药液过滤器,6、自动排气件,7、滴斗,8、第二锁止夹,9、排气塑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防刺伤精密过滤输液器,包括依次设于一软管上的输液针部1、第一锁止夹2、阻菌部3、流量调节器4、精密药液过滤器5、自动排气件6、滴斗7、第二锁止夹8以及排气塑针部9。输液针部1包括输液软针103、导入针102、防护套101、输液导管104、阻隔塞105、防刺伤塞106以及针座107。输液软针103采用tpu材料制成,不含有增塑剂,是国家倡导使用的医用材料。输液软针103套接在导入针102上,输液软针103的一端铆接在输液导管104的第一端部上,并且通过输液导管104与软管连通。输液软针103的外部设有一个防护套101,防护套101的端部套接在输液导管104的第一端部,使用前防护套101对输液软针103具有防菌作用,输液时轻轻拔掉即可。导入针10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用于刺破血管并将输液软针103导入血管中。导入针102上设置有向内凹进去的凹槽1021。导入针102贯穿输液导管104、阻隔塞105和防刺伤塞106,并固定在针座107上。输液导管104上形成输液腔1041,所述输液腔1041连通输液软针103和软管,输液腔1041与软管连接处通过一导管座108进行连通,以方便装配与拆装输液导管104和软管。输液腔1041紧邻阻隔塞105,阻隔塞105具有导向和阻隔作用,防止药液或者血液流到外界,保证药液从软管进入输液导管104的输液腔1041后通过输液软针103输出,并且插针时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回血由阻隔塞105挡住而不外漏。阻隔塞105的中心设有导入针102的第一通道,对导入针102具有导向作用。阻隔塞105紧邻防刺伤塞106,防刺伤塞106的中心形成导入针102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上设有与所述凹槽1021匹配的凸起1061,用于卡住导入针102,防止导入针102晃动而刺伤医护人员,凸起1061到防刺伤塞106端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凹槽1021到导入针102端部的距离,从而实现拔出导入针102后,导入针102的针头置于防刺伤塞106中,即第二通道内部。阻隔塞105和防刺伤塞106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并分别与输液导管104过盈配合,实现密封。针座107放置在输液导管104的第二端部,便于抽出导入针102。

精密药液过滤器5有呈一面开口的桶形是上壳体、与上壳体配合的下壳体以及过滤膜构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开口处过盈配合,过滤膜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中空空间内,并且从上至下固接了三层过滤膜,用于过滤药液。上壳体上形成与软管连通的输液入口,下壳体上形成与软管连通的输液出口。输液时,药液从上壳体上的输液入口进入,经过滤膜过滤后从下壳体上的输液出口流出。上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孔,用于将药液中夹杂的气体排放出去。精密过滤器更适合于重症、术后患者及新生儿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因为纯净的药液对于这类人群非常重要。从药液的角度来说,中药制剂中的微粒数量较多,普通的过滤器容易产生药液吸附而影响过滤效果,因而稳定性较差,本申请涉及的精密药液过滤器5通过采用多级过滤的形式解决了该问题,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输液过程中,第一锁止夹2和第二锁止夹8对输液具有开、关的控制作用,在关闭状态下,第一锁止夹2和第二锁止夹8分别能够持续承受20kpa的液压15s。

阻菌部3采用公螺旋接头与软管连接,并且在连接处的外圈套接有阻菌塞,用于阻止外部的细菌通过公螺旋接头进入药液内。

自动排气件6设置于精密药液过滤器5的上端,用于排出药液中的气体,尽可能保证进入精密药液过滤器5中的药液不含有气体。

排气塑针部9包括穿刺器及分别与穿刺器连通的塑料手柄和空气过滤器,塑料手柄的另一端连通软管,使用时只需穿刺一次即可完成出液和排气,便于临床输液袋和输液瓶使用。

使用时,将排气塑针部9的穿刺部插入输液瓶或者输液袋,将流量调节器4放在最大位置,使滴斗7竖直,取下防护套101,并保持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液面与输液针部1具有1m的压力,不用手挤压滴斗7,药液自由排下。以目力观察,排液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进入精密药液过滤器5之前已经被排出,减轻了护理人员为排气带来的繁琐操作。药液疏通后,将流量调节器4调节到最小,然后导入针102插入患者血管中,输液软针103随导入针102一起进入血管,然后通过针座107将导入针102缓缓拔出,直到防刺伤塞106上的凸起1061卡入导入针102上的凹槽1021中。再次调整流量调节器4将药液的流速调整到合适的状态。

本发明中,输液软针103由tpu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定柔性,软管采用tpe材料,tpu和tpe材料不含有增塑剂,更为健康和环保,柔性的特质决定了在输液过程中输液软针103不会伤到血管。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