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6017发布日期:2018-12-05 16:2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具体涉及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涉及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菌、抗炎、伤口修复、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及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化学与糖生物学现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糖类在生物体中不仅作为能源或结构组成,而且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生物功能。糖复合物中的寡糖是体内的信息分子,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是一类重要的治疗药物。

糖类药物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方面:提高免疫能力,降血糖的作用,抗辐射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类风湿关节炎等。本发明人研究发现葡萄烯糖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伤口修复、抗肿瘤、降血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例如:三乙酰葡萄烯糖具有降血糖、抗病毒及抗肿瘤等的作用,因此,葡萄烯糖可用于预防病毒及病原菌感染,防止流感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修复伤口、降血糖、抗肿瘤、以及抗衰老等方面。三乙酰葡萄烯糖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和发病时间、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目前,葡萄烯糖与其衍生物三乙酰葡萄烯糖主要作为合成中间体,并未报道对于上述功能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研究设计葡萄烯糖与其衍生物在制备消炎杀菌、抗病毒、伤口修复、抗肿瘤、降血糖、清除自由基药物方面的新应用以及葡萄糖及其衍生物在制备降血糖、抗病毒、抗肿瘤或抗衰老药物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提供了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菌、抗病毒、伤口修复、降血糖、抗肿瘤或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包括d-葡萄烯糖和三乙酰葡萄烯糖。

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通过限制糖代谢来降低血糖,能够用作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葡萄烯糖及其衍生物能够抑制病毒感染,是天然抗代谢物类抗生素,具有多种生理药理效应,可以抑制病毒糖蛋白合成,改变其中多糖结构,致使病毒失去感染力,从而减少病毒繁殖。该化合物可以制备为抗病毒剂,通常对疱疹病毒、流感病毒有活性。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三乙烯葡萄烯糖在制备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d-葡萄烯糖在制备抗菌、抗炎、抗病毒、伤口修复、抗肿瘤、降血糖或抗衰老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人进行了系列的动物及体外试验如下:

葡萄烯糖抗菌试验结果显示:在配比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杀菌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剂。d-葡萄烯糖在抑制蛋清引起的小鼠足趾肿胀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在高浓度剂量下优于氢化可的松。d-葡萄烯糖抗病毒试验:对流感病毒a3、副流感病毒hvj、腺病毒3,7型(adv3,7)、单纯疱疹病毒i,ii型(hsvi,ii)等有抑制作用。d-葡萄烯糖对新西兰大白兔有伤口修复作用。d-葡萄烯糖对抗小鼠衰老显示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d-葡萄烯糖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降糖作用。三乙酰葡萄烯糖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糖尿病大鼠的影响,结果显示具有降糖作用。三乙酰葡萄烯糖抗病毒活性试验:三乙酰葡萄烯糖对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的影响,三乙酰葡萄烯糖不同浓度对病毒致细胞病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乙酰葡萄烯糖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试验,结果显示,三乙酰葡萄烯糖对bel-7402人肝癌、p338小鼠白血病、a-549人肺腺癌均有强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三乙烯葡萄烯糖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作用。d-葡萄烯糖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或抗衰老作用。

本发明所述药物是以葡萄烯糖或其衍生物作为活性成分与常规药用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的口服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颗粒剂或经皮吸收的注射剂或贴剂。

本发明所述药物是以三乙酰葡萄烯糖作为活性成分与常规药用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的口服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颗粒剂或经皮吸收的注射剂或贴剂。

本发明所述药物是以d-葡萄烯糖作为活性成分与常规药用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的口服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或颗粒剂或经皮吸收的注射剂或贴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使用的d-葡萄烯糖与三乙酰葡萄烯糖购置于上海升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规格:d-葡萄烯糖10g/瓶,含量:98%-99%、三乙酰葡萄烯糖25g/瓶,含量:98%-99%。

实施例一

d-葡萄烯糖抗菌试验:

取d-葡萄烯糖5g同20ml丙二醇配成的原液充分振摇,均匀,备用。按无菌操作,取8个瓶子编号a-f,利用倍比稀释法,将浓度稀释为原液浓度的1/2,1/4,1/8,1/16,1/32,并做空白对照。如下:a:15ml原液+15ml丙二醇,将剩余溶液各取1ml加于6支试管中;b:15mla+15ml丙二醇,将剩余溶液各取1ml加于6支试管中;c:15mlb+15ml丙二醇,将剩余溶液各取1ml加于6支试管中;d:15mlc+15ml丙二醇,将剩余溶液各取1ml加于6支试管中;e:15mld+15mi丙二醇,将剩余溶液各取1ml加于6支试管中;f:15mle+15ml丙二醇,将剩余溶液各取1ml加于6支试管中;g:3ml丙二醇,分别取1ml加入2支试管中;f:3ml呋喃西林,分别1ml加入2支试管中。

抗菌试验结果显示:在配比浓度下,d-葡萄烯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杀菌作用,在3min、5min、和10min的时间点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达99.9%,是一种良好的抗菌剂。

实施例二

d-葡萄烯糖小鼠抗炎试验:

对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和炎症组织中pge2渗出量(以od值表示)的影响

注;pge2前列腺素e2模型:小鼠足趾蛋清致炎法

试验结果表明:d-葡萄烯糖在抑制蛋清引起的足趾肿胀方面效果显著,并且在高浓度剂量下优于氢化可的松。同时其可以有效地抑制蛋清所致足趾肿胀中pge2的渗出量,效果优于氢化可的松。

实施例三

d-葡萄烯糖抗病毒试验:

利用reed-mucnch法计算50%有效浓度(ec50)并求出治疗指数it=(利用cc50/ec50),it值越高作用越强。

病毒株:

流感病毒a3、副流感病毒hvj、腺病毒3,7型(adv3,7)、单纯疱疹病毒i,ii型(hsvi,ii)

d-葡萄烯糖对病毒所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d-葡萄烯糖对以上六种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四

d-葡萄烯糖伤口修复:

动物模型:采用新西兰大白兔80只,体质量(2.25-2.50)kg,雌雄各半,背部备皮,距脊柱两侧2.0cm处切割直径为2.0cm的对称创伤口3个,深度从皮肤到肌层,伤口的厚度为0.3cm,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备用。用药方法及分组在伤口模型上,第1组伤口不作处理(空白组)用凡土林医用纱布覆盖,处理后的伤口用无菌纱布包扎好,第2组伤口用安肤舒(对照组1)浸透医用纱布后敷于患处;第3组伤口用褥疮宁(对照组2)浸透医用纱布后敷于患处;第4组伤口用d-葡萄烯糖覆盖(实验组),隔日换药。

各组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的伤口在促进上皮生长和伤口收缩作用上有明显的差别。

伤后3天,对照组1、对照组2以及实验组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局部已长出薄层或点状上皮,创缘皮肤收缩明显,空白组情况较差,但实验组(本产品)创面收缩明显,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

伤后7天,实验组(本产品)创面已基本愈合,对照组创面仍有部分未愈合,表皮下及肌层内均有大量肉芽组织增生,而空白组大部分伤口仍湿润,仍有渗出物,伤口收缩不明显,仅见薄层肉芽,未见明显的新生上皮;

伤后14天,实验组、对照组全部痂下愈合,痂皮在1周内自然脱落,空白组伤口有1/4感染未收口,其余痂下愈合,痂皮在1周内自然脱落。

实施例五

d-葡萄烯糖抗衰老实验:

建立小鼠亚急性糖代谢紊乱衰老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每日球后注射d-半乳糖120mg/kg,连续6周,空白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等量的生理盐水,trh-02抗衰组每日灌服药量为100mg/kg,连续4周,各组测定眼眶血lpo和皮肤羟脯氨酸和心肌酯褐质,试验表明:d-葡萄烯糖抗衰老组各项数据已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