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3534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需要进一步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慢性支气管炎。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麻黄3~12g、红参3~12g、金银花15~30g、芦根15~35g、杏仁5~10g、连翘15~28g、桔梗5~10g、白术8~16g、元胡3~16g、百部3~10g、夏枯草9~16g、浙贝母3~12g、紫菀5~12g、太子参10~18g、桑白皮9~16g、百合15~50g、五倍子3~8g、瓜萎9~16g、当归8~18g、鱼腥草18~28g、陈皮3~15g、板蓝根15~36g、细辛3~9g、半夏3~10g、合欢皮10~16g。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麻黄5~11g、红参6~11g、金银花18~26g、芦根18~31g、杏仁6~9g、连翘18~25g、桔梗6~9g、白术10~14g、元胡6~14g、百部5~9g、夏枯草10~14g、浙贝母6~11g、紫菀6~11g、太子参11~16g、桑白皮10~14g、百合18~42g、五倍子5~7g、瓜萎10~14g、当归10~16g、鱼腥草20~25g、陈皮6~13g、板蓝根18~31g、细辛5~8g、半夏5~9g、合欢皮11~14g。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麻黄10g、红参10g、金银花23g、芦根28g、杏仁8g、连翘22g、桔梗8g、白术12g、元胡12g、百部8g、夏枯草12g、浙贝母10g、紫菀10g、太子参14g、桑白皮12g、百合36g、五倍子6g、瓜萎12g、当归14g、鱼腥草22g、陈皮12g、板蓝根28g、细辛7g、半夏8g、合欢皮12g。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上述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40min左右,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6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55min,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55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45min,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440毫升备用。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以一天服用,早晚分服,给药量220毫升/次,饭前温服。服药7~12天后,症除而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麻黄,性味:辛、微苦、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红参,性味:甘、微苦、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之功效,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芦根,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等病症;

杏仁,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连翘,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桔梗,性味:性平、味苦、辛,有小毒,具有祛痰、利咽、宣肺、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痈吐脓、咳嗽痰多、痢疾腹痛、胞满胁痛、口舌生疮、赤目肿痛、小便癃闭;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元胡,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

百部,性味:甘、苦、微温,有小毒,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具有清火、明目、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

浙贝母,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紫菀,性味:辛、苦、温,具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太子参,性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桑白皮,性味:味甘、辛、性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喘咳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百合,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久嗽、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等症;

五倍子,性味:酸、涩、寒,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瓜萎,性味:甘、微苦、寒,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当归,性味: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陈皮,性味: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疥癣、中鱼蟹毒、酒毒等症;

板蓝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

细辛,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功效,用于治疗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合欢皮,性味:甘、平,具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则,从依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慢性支气管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麻黄10g、红参10g、金银花23g、芦根28g、杏仁8g、连翘22g、桔梗8g、白术12g、元胡12g、百部8g、夏枯草12g、浙贝母10g、紫菀10g、太子参14g、桑白皮12g、百合36g、五倍子6g、瓜萎12g、当归14g、鱼腥草22g、陈皮12g、板蓝根28g、细辛7g、半夏8g、合欢皮12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麻黄11g、红参11g、金银花26g、芦根31g、杏仁9g、连翘25g、桔梗9g、白术14g、元胡14g、百部9g、夏枯草14g、浙贝母11g、紫菀11g、太子参16g、桑白皮14g、百合42g、五倍子7g、瓜萎14g、当归16g、鱼腥草25g、陈皮13g、板蓝根31g、细辛8g、半夏9g、合欢皮14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麻黄12g、红参12g、金银花30g、芦根35g、杏仁10g、连翘28g、桔梗10g、白术16g、元胡16g、百部10g、夏枯草16g、浙贝母12g、紫菀12g、太子参18g、桑白皮16g、百合50g、五倍子8g、瓜萎16g、当归18g、鱼腥草28g、陈皮15g、板蓝根36g、细辛9g、半夏10g、合欢皮16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2120例,年龄为42岁以上的1070例,只有1050例为42岁以下。2120例患者中痊愈的1870例,有效的250例,总有效率达1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