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3609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组织夹利用机械式挤压原理来夹持组织,使创口闭合,同样也可用于压迫血管以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此类金属组织夹因其在创面闭合和止血方面有着速度快、夹持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近十几年已被世界各国医疗机构采纳使用,已成为危重患者急性消化道术后缝合和出血手术治疗非常有效的、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方法。虽然此金属组织夹在医者熟练的操作下可以有效进行创面闭合或止血和预防再出血,也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治愈率;但现有临床手术常用组织夹多为单发夹,如果创面大或出血点多,则需要多次释放组织夹,并且需要重新定位,医者手术的工作量非常大,且重复插入、抽出组织夹输送装置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手术时间过长,甚至错过最合适的止血时机,导致患者消化道大量出血带来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外管设置一个释放件、一段拉索以及至少一个组织夹,所述一个释放件套接在拉索前端外部,所述至少一个组织夹活动连接在释放件和拉索上;

所述组织夹包括夹座和夹片,所述夹片可移动的设置在夹座内,当夹片后撤到末端时,所述组织夹呈锁定状态,当夹片前移至前端时,所述组织夹呈打开状态;所述夹座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位于外管内时呈压紧状态,该弹性件脱离外管后呈打开状态,从而抵接住外管的端部,防止组织夹撤回外管内;所述夹片的前端中间段和末端分别设有用于释放件通过的前端通孔、中间包络通孔和末端通孔,释放件及拉索通过前端通孔、中间包络通孔和末端通孔依次串接所有组织夹;

所述释放件包括一推动部位以及一拉动部位,所述推动部位用于推动夹座和夹片脱离外管;所述拉动部位在夹座的弹性件抵接住外管的端部后,拉动夹片完全后撤到末端;

所述释放件拉动夹片完全后撤到末端后,释放件与夹片分离,从而实现组织夹的释放。

本发明中,所述组织夹有两个以上的组织夹依次串接在拉索上。

本发明中,外管可以为弹簧管。

本发明中,所述夹片的末端通孔周围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一定拉力后,推动部位带动夹片的末端通孔发生形变使之变大,推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向末端滑过,使所述夹片的末端通孔处于释放件的推动部位和拉动部位之间,使得所述释放件能够推动夹片和夹座脱离出外管。

本发明中,所述夹片的末端通孔周围的部分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的拉力大于预设值后,拉动部位带动夹片的末端通孔发生形变后变大,拉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脱离,从而实现释放件与所述夹片的分离。

本发明中,所述释放件的推动部位可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一定拉力后,推动部位发生压缩形变后变小,推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滑过,使夹片的末端通孔处于释放件的凹槽部,使得所述释放件能够推动夹片和夹座脱离外管。

本发明中,所述释放件的拉动部位可为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释放件上施加的拉力大于预设值后,拉动部位发生压缩形变后变小,拉动部位从夹片的末端通孔中脱离,从而实现释放件与所述夹片的分离。

本发明中,所述拉动部位为第一凸起部,推动部位是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末端是凹槽部,凹槽部的直径小于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直径,凹槽部与第一凸起部的连接处的直径由末端到前端逐渐增大,第二凸起部的末端部分的直径由前端向末端逐渐减小,凹槽部与第二凸起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抵接面。

本发明中,所述夹座上的弹性件为第一叶片,夹座上还设有夹座槽,所述夹片包括两夹片本体,两夹片本体的末端通孔为第一孔,第一孔与释放件适配,前端通孔为第二孔,第一孔的两侧设有与夹座槽适配的第二叶片,夹片末端设有与第一抵接面适配的夹片端面。

本发明中,所述夹片在打开状态时,两夹片本体的前端各有一半通孔,夹片在锁定状态时,两夹片本体闭合,前端的一半通孔形成第二孔。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凸起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孔的内径,第二凸起部的直径大于夹片第一孔的内径。

本发明中,夹片在锁定状态时,两夹片本体闭合,前端形成的第二孔的内径大于所述释放件的第一凸起部的直径。使得释放件能够串接所有组织夹。

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凸起部直径略小于第一凸起部直径。

本发明中,所述外管前端设有支撑帽,支撑帽上设有第二抵接面。

本发明中,所述释放件末端连接拉索,拉索外圈设有内塑料管,拉索末端连接到驱动管,驱动管连接到齿条,齿条余齿轮啮合,所述手柄前端设有助推管,助推管末端连接驱动管和拉索,助推管前端套接在内塑料管上。

本发明中,所述释放件通过拉索连接到手柄,手柄外设有手轮,手柄内设有齿轮,齿条、驱动管和助推管;手轮转动,依次带动齿轮、齿条、驱动管、助推管和拉索,拉索带动释放件。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大大节约了手术用时,最大限度解决临床上因出血不止或创面过大需要多次更换新组织夹释放装置的弊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发明前端释放部剖视图;

图2是图1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末端手柄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末端手柄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组织夹定位创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释放件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组织夹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组织夹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组织夹开口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组织夹释放前位置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释放件全剖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释放件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3释放件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3释放件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的前端释放部包括夹片1、释放件2、夹座3、支撑帽4、外管5、拉索6、连接件7、内衬管8和第二外管9,夹片1和夹座3组成组织夹,一组组织夹活动连接在释放件2上,支撑帽4设置在外管5的前端,释放件2末端连接拉索6,外管5末端设有连接件7、内衬管8和第二外管9,连接件7用于连接外管5和第二外管9,内衬管8设置在拉索6外圈上,用于控制组织夹移动行程。

如图2,释放件2末端连接拉索6,本实施例取用钢丝。

如图3和图4,末端手柄部由内塑料管10、助推管11、护套外管12、套管13、驱动管14、齿条15、齿轮16、手轮17、手柄盖(右)18、手柄盖(左)19组成。释放件2末端连接到手柄,手柄外设有手轮17,手柄内设有齿轮16,、齿条15和驱动管14,拉索6外圈设有内塑料管10,拉索6末端连接到驱动管14,驱动管14连接到齿条15,齿条15余齿轮16啮合,手轮17转动,依次带动齿轮16、齿条15和驱动管14,驱动管14带动释放件2,。

如图5,组织夹使用示意图。

如图6,释放件2包括第一凸起部201、凹槽部202、第二凸起部203和第一抵接面204,释放件2前端为第一凸起部201,第一凸起部末端是凹槽部202,凹槽部末端是第二凸起部203,凹槽部202的直径小于第一凸起部201和第二凸起部203的直径,凹槽部202与第一凸起部201的连接处的直径由末端到前端逐渐增大,凹槽部202与第二凸起部203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抵接面204。

如图7组织夹包括夹座3和夹片1,所述夹座上设有第一叶片303和夹座槽302,所述夹片包括两夹片本体,两夹片本体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孔101,第一孔101的两端设有与夹座槽302适配的第二叶片102,夹片末端设有与第一抵接面204适配的夹片端面103。夹片上的中段包络通孔106设置的作用为方便拉索6串接所有组织夹,同时也方便释放件2通过,组织夹压紧状态时,两夹片本体并拢,若不设置中段包络通孔106,组织夹无法串接在拉索6上,释放件2也无法通过。

如图8,组织夹闭合状态示意图。所述夹片在打开状态时,两夹片本体的前端各有一半通孔,夹片在锁定状态时,两夹片本体闭合,前端的一半通孔形成第二孔104。

如图9,组织夹开口状态示意图。

如图10,组织夹释放前位置示意图,第一叶片303抵接在第二抵接面处401。

使用原理:

第一枚组织夹释放:如图1为已装配完成的前端释放部,其中前端外管5内串联三枚组织夹,此三枚组织夹均处于闭合状态,图1中前端虚线所示一枚组织夹为模拟第一枚组织夹推出外管后的状态;顺时针旋转图3、图4中手轮17推出第一枚组织夹到图1所示虚线组织夹位置,组织夹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张开,此时,夹座第一叶片303抵接在外管前端支撑帽上的第二抵接面上,保持不动,微调相应的角度,如图5所示状态,确保夹片1有效夹住组织后逆时针旋转手轮17将组织夹往末端拉回使得两夹片本体闭合夹住止血部位;然后继续增大旋转力量反向旋转手轮17将组织夹继续往末端拉回,第一凸起201及其末端锥度使得夹片尾端处第一孔101产生弹性及塑性变形(如图7箭头所示方向为其弹性变形方向),使释放件2从组织夹第一孔101里往末端脱开,再次顺时针旋转手轮17,利用释放件2前端将第一枚组织夹完全推出外管5外部,完成释放。

第二枚组织夹释放:当此创面偏大时需要多个组织夹来闭合,逆时针旋转手轮17将图6中释放件2上凹槽部202拉回至图7中(第二枚)夹片1的孔101位置,此过程中,夹片1的孔101会在释放件2中部锥形台阶第二凸起部203的作用下微量的张开(弹性变形),使得释放件2的第二凸起部203能越过夹片1的孔101,当夹片1的孔101处于释放件2上202位置时,夹片1的孔101会恢复原始大小,此时由于释放件2上第二凸起部203的前端面第一抵接面204的存在,使术者可以重复第一枚夹子释放的动作,完成第二枚夹子的释放。

重复以上动作直至所有组织夹全部释放完成。

如图8、图9所示,组织夹夹片1位于前端外管5内部时处于闭合状态,夹片1推出前端外管5时处于开口状态,而此变化的行程取决于叶片102位于夹座长条槽301的位置;

如图6、图7、图8所示,当释放组织夹时需要将释放件2的第一凸起部201拉脱出第一孔101,此力量必须大于将第二叶片102拉入夹座3槽302位置的力量;当第二叶片102拉入槽302位置时,夹片1的夹臂尾部105会挂住夹座3的前端面;如图10中所示,在释放组织夹前夹座3的第一叶片303抵住支撑帽4的内部台阶端面,从而保证释放件与组织夹能有效脱离。释放件2上第一凸起部201的末端斜角的设置可以给组织夹的释放件拉脱提供很好的释放力的调整和导向。

此实例中,释放件2为不锈钢材质,其截面不仅局限于圆形,也可包括椭圆形,多边形等各类形状;而此释放件截面形状与第一孔101形状互为配合便于释放。

此夹片1的第二叶片102和夹座3的长槽301相互作用、不仅限制了夹片1在夹座3中的转动,同时控制了夹片1的轴向行程。

组织夹释放过程中夹座3的第一叶片303抵住支撑帽4的内部台阶端面与释放力相互作用保证组织夹有效脱离闭合。

如图1中,因为在释放完第一枚组织夹之后、后两枚组织夹在管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需要释放第二枚组织夹时需要将释放件2向后拉至图1中第二枚组织夹所处位置;将图6中释放件2中第一抵接面204抵住图7中夹片1的夹片端面103,而此时第二叶片102位于图9所示位置,为了保证第一抵接面204能够有效抵住夹片端面103,第二凸起部203的外径需要大于孔101的内径;按照释放第一枚组织夹的方式逐步释放第三枚或更多枚组织夹。

为了能让释放件2把组织夹顺利推出前端外管5,第二凸起部203外径需要大于第一孔101内径;

为了能让组织夹有效脱离并锁定,释放件2上第一凸起部201的外径需要大于第二凸起部203的外径,并且为了让释放件2顺利拉脱,201的末端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倒角来增强导向性。

为了让组织夹在可控范围内,需要利用内衬管8来控制每枚组织夹推出前端外管5的行程,如图1所示虚线组织夹,其夹座3的叶片303需保证在支撑帽4上第二抵接面401的范围内。

末端手柄部可以是齿轮、齿条配合驱动也可以是直推式等方式驱动、用于释放组织夹,此处还可以在手轮上增加刻度用以控制每一枚组织夹的释放精确度。

实施例2:

如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中,释放件2包括两个圆弧形突出部,前端突出部205和末端突出部206。释放件2采用弹性材料(如镍钛合金材料)制作,此实施例中利用的是释放件205、206部位的弹性变形来收、推和释放相应的组织夹。

实施例3:

如图13、14,本实施例中,包含弹性变形部207及弹性变形部208,利用释放件弹性变形部207和弹性变形部208的弹性形变来收、推和释放相应的组织夹。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组织夹只有一个,释放件2直接安装于夹片1的末端通孔101中,使末端通孔101处于释放件2的凹槽202部位,并设置在外管内,此时的夹片1可不设置前端通孔104和中段包络孔1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组织夹释放装置,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