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6823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腹泻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又经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完善了有效治疗腹泻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腹泻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绿矾、桑螵蛸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其中选用绿矾是因为其性味酸,涩,寒,归肝、脾经,有补血消积,解毒敛疮,燥湿杀虫的功能,治血虚萎黄,疳积,腹胀痞满,肠风便血,疮疡溃烂,疥癣瘙痒。选用桑螵蛸是因为其性味咸、甘、平,有补肾,固精的功能,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分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绿矾0.3-1.5克、桑螵蛸15-30克。

优选为:

绿矾1.2克、桑螵蛸20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绿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桑螵蛸:烧存性,将净桑螵蛸直接用火烧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使桑螵蛸的表面部分炭化,里面部分还能尝有原有的气味,即为烧存性。

二、制备

1、将上述碾碎的绿矾用0.5g的陈醋同炒,炒至由绿色变微红色的固体时取出,冷凉研成细粉,将烧存性的桑螵蛸研成细粉;

2、取炮制好的绿矾细粉和烧存性的桑螵蛸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止泻桑绿粉,每次口服0.5克。

本发明药物具有补血消积,解毒敛疮,燥湿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腹泻,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每0.10g/kg,正常量为0.05g/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两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腹泻门诊患者共35例。

2、诊断标准

根据病因不同,腹泻的临床表现各异。急性感染性腹泻起病急,可伴发热、腹痛。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黏液,粉色较深,多呈黏冻状,可混血液。小肠病变的腹泻无里急后重,粪便不成形,可成液状,色较淡,量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中可见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0.5克,用阴阳水(即为一半生水一半开水)冲服,每天早、晚各服1次,3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腹泻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痊愈;

好转:腹泻症状明显好转,发热、腹痛减轻,排便逐步恢复正常;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腹泻患者35例,结果显效30例,显效率为85.71%,好转4例,好转率为11.42%,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4%。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由绿矾、桑螵蛸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补血消积,解毒敛疮,燥湿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腹泻见效快、疗效好,不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文华
技术研发日:2017.06.22
技术公布日:2017.09.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