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使得大多人群的压力不断增加,从上班族就可以看得出来,白天繁忙的工作,晚上只能寻求各种方式放松。不正常的作息,不正常的饮食,长期对着电脑不动,引发了不少病患,其中由肠胃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引发的胃病、肠病就是主要病状之一。要想避免患上此类病,就必须从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着手。现在市面上有相当多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药物,如莫沙比利、吗丁啉、奥美拉唑等。此类西药在使用初期有一定治疗效果,若长期使用,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能使人产生不良反应,危害人体健康。本发明能有效的克服这种不足,纯中药制成,无副作用,无耐药性,安全可靠。
目前,国内关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方面的专利文献报道较多,例如:1、申请号为03137425.5、发明名称为“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该发明专利公开的药物是用三七、延胡索、香附、吴茱萸、瓦楞子、枯矾、甘草、白芍、白及、川楝子、氧化镁、碳酸氢钠、颠茄流浸膏等药物制成的中药,中医药辨证论治虽然疗效显著,但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通过四诊合参辨证选方加减治疗,个体化程度很高,程序复杂,煎药保存服药不便,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中药治疗存在的上述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它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肉苁蓉30-40份,当归20-30份,生地13-18份,麦冬13-15份,丹皮14-17份,松针10-15份,鹅不食草5-10份,淮山10-14份,山楂5-15份。
进一步的,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它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肉苁蓉38份,当归26份,生地15份,麦冬13份,丹皮16份,松针12份,鹅不食草6份,淮山13份,山楂8份。
进一步的,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它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肉苁蓉36份,当归21份,生地14份,麦冬14份,丹皮15份,松针12份,鹅不食草6份,淮山11份,山楂8份。
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每公斤药量加5公斤水加热回流煎煮两至三次,每次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取蔗糖适量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灌装,即得口服液。
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每公斤药量加5公斤水加热回流煎煮两至三次,每次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60-70℃减压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加90%乙醇使含醇量为60%,室温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剂或装胶囊,或者做成片剂。
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分别洗净后晒干,用粉碎机粉碎,过50目筛,按比例将各粉碎物合并,装入透气的纤维袋中,每包重量2-5克,制成袋泡茶。
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方解如下:
生地: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三经。功效主治: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味甘而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用于热病、舌绛烦渴舌、阴虚内热、骨蒸消渴、吐血、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症。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
麦冬:别名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胃、心三经。功效主治:1、养阴润肺:本品味甘,性寒,甘寒益阴,入手太阴肺经,功专养肺阴,润肺燥,常用于燥邪伤肺,阴虚咳嗽等证。2、清热除烦:本品性寒清热,入肺、胃、心经,功擅清热降火,补虚除烦,可用于肺热瘘软,心肺虚热等证。3、益胃生津:本品甘寒质润,入肺胃经,尤为益胃生津之佳品,故可为肺胃津伤之消渴,便秘等证所常用。本品甘寒清热,甘寒益阴,入肺胃经,清热滋阴,益胃生津,养阴润肺,实为治上消之消渴证要药。本品养胃生津,肃肺润肠,增水行舟,为津亏便秘常用之品。4、凉血止血:本品性寒,归肺胃心经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宜于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及燥邪伤络之吐血,纽血及咯血等证。
丹皮:别名牡丹皮,味辛、苦,性凉;入心、肝、肾三经。功效主治:1、清热凉血:丹皮味辛、苦、性凉,为清热凉血之良药。故常用于血热诸证。可用于治疗热入营血、小儿惊风、风热头痛、血热出血、骨蒸潮热等证。2、消淤散结:丹皮味辛苦,性凉,辛能行能散,行气行血,苦可燥湿,泄热、通络,其凉又可清热,故可用于因血瘀,气滞而致病证。可用于治疗痈肿、跌打损伤、血瘀经闭、癥瘕积聚、风热痹证等证。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的叶,【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活血安神。主风湿痿痹;脚气;湿疮;癣;风疹瘙痒;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慢性肾炎;高血压病。预防乙脑、流感。各家论述:⒈《本草汇言》:松毛,去风湿,疗癣癞恶疮立药也。性燥质利,炒黑善去风湿,顽癣湿烂,浸渍不干,并敷冬月冻疮。生取捣烂作丸,能治大风癞疾,或历节风痛,或脚气痿痹,或头风头痛等证。以上数病,凡关风湿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虚风燥致病者禁用之。2.《名医别录》: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⒊《日华子本草》:冻疮、风湿疮。⒋《本草纲目》:去风痛脚痹,杀米虫。⒌《生草药性备要》:杀兹,干水,止痒,埋口(合疮口),洗疳疮,治兹疥。⒍《会约医镜》:辟瘟疫气。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维生素丙缺乏,营养性水肿;防治流脑,流感。
鹅不食草,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主治】①《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②《四声本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③《纲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④《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折骨,上痛消肿。⑤《医林纂要》:通郁,去寒,截疟,止痢。以于末搐鼻,可发嚏去寒郁。⑥《植物名实图考》:治痧症。⑦《广西药植图志》:治疳积。⑧《广西中药物》:治喉毒。⑨《广东中药》ⅱ:治百日咳。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腰腿痛。⑾《纲目》:鹅中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齁蛤、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按倪惟德《原机启微集》云:治目翳鼻,碧云散用鹅不食草解毒为君,青黛去热为佐,川草之辛破留除邪为使,升透之药也。大抵如开锅盖法,常欲邪毒不闭,令有出路。然力小而锐,宜常以聚其力,凡目中诸病,皆可用之,生更神。⑿《本草汇言》:石胡妥,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主齁蛤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诸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淮山即薯蓣。薯蓣,通称山药,别称:山药、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玉延。淮山能健脾益胃、助消化,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还有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其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
本发明中各成分的药理功能是:
生地:养阴生津、质润降泄;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松针:祛风燥湿,解毒,安五脏;
鹅不食草:解毒止痢,通郁去寒;
淮山:健脾益胃、助消化;
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
决明子:清肝火、祛风湿、润肠通便、促进肠动力。
各味药的寒、温和用量,力求合理平衡,不温不寒。
组方中以肉苁蓉为君药,此系肾经专药,甘温润降,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既助肾阳,又益精血,温养腰膝,润肠通便,荣华颜面。当归辛甘微温,属补血养血之佳品,又能行血活血化瘀,还可润燥滑肠,辅助肉苁蓉滋补精血,通便养颜,为臣药。精血亏少,肠燥便秘往往易生里热,佐以生地、麦冬、丹皮,苦寒降泻,可清三焦虚热实火,泻肺通肠以导便,松针、鹅不食草燥湿解毒以美颜。决明子、淮山、山楂软坚散结,润燥通便,味咸入肾,兼有引经之用,为佐使药。
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同施,补肾不滋腻,不助火,通泄不伤阴,不损阳,使肾精气充盈,肠道润泽,便通腑气下降,气血上荣于面,则诸症可解。在对便秘、面色晦暗,或见色素沉着等病症的治疗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成分科学合理,利用中草药自身功效达到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目的,无副作用,无耐药性,尤其适合需长期使用,慢慢调理的病人,本发明生产过程简单,没有污染;使用方法简单,简单易用,且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减轻人们经济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它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肉苁蓉38份,当归26份,生地15份,麦冬13份,丹皮16份,松针12份,鹅不食草6份,淮山13份,山楂8份,所述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每公斤药量加5公斤水加热回流煎煮两至三次,每次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取蔗糖适量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灌装,即得口服液。
或者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每公斤药量加5公斤水加热回流煎煮两至三次,每次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60-70℃减压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加90%乙醇使含醇量为60%,室温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剂或装胶囊,或者做成片剂。
或者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分别洗净后晒干,用粉碎机粉碎,过50目筛,按比例将各粉碎物合并,装入透气的纤维袋中,每包重量2-5克,制成袋泡茶。
实施例2
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它由如下重量份组成:肉苁蓉36份,当归21份,生地14份,麦冬14份,丹皮15份,松针12份,鹅不食草6份,淮山11份,山楂8份。
所述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如下:
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每公斤药量加5公斤水加热回流煎煮两至三次,每次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取蔗糖适量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灌装,即得口服液。
或者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每公斤药量加5公斤水加热回流煎煮两至三次,每次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60-70℃减压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加90%乙醇使含醇量为60%,室温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剂或装胶囊,或者做成片剂。
或者按比例取上述生地,麦冬,丹皮,松针,鹅不食草,淮山,山楂,肉苁蓉,当归药材,分别洗净后晒干,用粉碎机粉碎,过50目筛,按比例将各粉碎物合并,装入透气的纤维袋中,每包重量2-5克,制成袋泡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