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8526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性水肿,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巨大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的病变累及皮肤深层(包括皮下组织),多发生在皮肤组织疏松处,发生局限性水肿。血管性水肿的病因和荨麻疹相似,常见原因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的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减低和无活性所致。对症治疗常采用抗组胺受体h1拮抗剂,对顽固的、应用抗组胺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可合并应用抗组胺受体h2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甲氰咪呱)或兰替丁,酮体芬亦可合并使用,存在效果不明显和副作用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方法存在效果不明显和副作用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荆芥30-50份、防风50-70份、苦参50-60份、连翘60-80份、生地100-150份、木通50-60份、炒苍耳子30-40份、冬瓜皮30-50份、葫芦皮40-50份、猪苓40-60份、甘草20-40份。

进一步,所述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荆芥40份、防风60份、苦参56份、连翘70份、生地120份、木通56份、炒苍耳子33份、冬瓜皮40份、葫芦皮47份、猪苓50份、甘草30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的方法: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00-120目的细粉,然后将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配方中荆芥味平,性温,无毒,具有镇痰、祛风、凉血的功效;防风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连翘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生地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木通味苦,性寒,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的功效;炒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具有散风除湿,通窍等功效;冬瓜皮味甘,性凉,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葫芦皮酸、涩,温,具有利尿,消肿,散结的功效;猪苓味甘、淡,平,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甘草气微,味甜而特殊,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功效。诸药配伍,制成胶囊,一日三次,一次3-5粒,对血管神经性水肿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表明本发明对血管神经性水肿具有很好的疗效,选取1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年龄在55-70岁。患者使用本发明后,13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症状明显减轻,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9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荆芥30份、防风50份、苦参50份、连翘60份、生地100份、木通50份、炒苍耳子30份、冬瓜皮30份、葫芦皮40份、猪苓40份、甘草20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的方法: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00目的细粉,然后将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荆芥40份、防风60份、苦参56份、连翘70份、生地120份、木通56份、炒苍耳子33份、冬瓜皮40份、葫芦皮47份、猪苓50份、甘草30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的方法: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10目的细粉,然后将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荆芥50份、防风70份、苦参60份、连翘80份、生地150份、木通60份、炒苍耳子40份、冬瓜皮50份、葫芦皮50份、猪苓60份、甘草40份。

一种制备所述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的方法: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药物烤干并磨成120目的细粉,然后将把所有药物混合均匀,按照常规剂量装入空心胶囊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主要解决了目前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方法存在效果不明显和副作用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组方中包括荆芥30‑50份、防风50‑70份、苦参50‑60份、连翘60‑80份、生地100‑150份、木通50‑60份、炒苍耳子30‑40份、冬瓜皮30‑50份、葫芦皮40‑50份、猪苓40‑60份、甘草20‑40份,诸药配伍,制成胶囊,一日三次,一次3‑5粒,对血管神经性水肿具有很好的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志军
技术研发日:2017.07.17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