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56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植骨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骨器。



背景技术:

在脊柱手术中,为了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同时,常常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椎间植骨融合材料可取椎间融合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由于椎间融合器价格昂贵,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多,故很多病人要求选择取自体骨(如自体髂骨和术中切除的棘突和椎板骨)作为植骨材料。目前骨材料的植入常用夹持器械如髓核钳等夹持碎骨塞入椎间隙,这种操作速度慢,耗时长;或应用植骨器进行植骨,目前市场上的植骨器不具有撑开功能,椎间隙的高度退变性狭窄的患者采用上述植骨方式,无法充分、大量的植骨,而影响术后的椎间融合效果。此外在使用捣杆将漏斗中骨材料推入植骨处及夯实过程中,碎骨会从植骨器漏斗的上端开口溅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椎间隙狭窄患者可以增加植骨量,保证植骨融合效果,同时防止碎骨溅出的植骨器。

本发明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骨器,由撑开器、植骨漏斗和捣棒组成,所述撑开器包括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传动臂和第一支撑臂、第二传动臂和第二支撑臂一体成型,第一传动臂与第一支撑臂的连接处与第二传动臂与第二支撑臂的连接处通过销轴连接,在第一传动臂的尾部设置有锁紧齿条,第二传动臂的末端斜面与锁紧齿条上的齿配合,在销轴上方设置有植骨漏斗固定套,植骨漏斗固定套通过万向节与第一传动臂/第二传动臂连接;植骨漏斗由斗体和管状的导套组成,在斗体上端设有端盖,端盖中央设置有捣棒插入孔,捣棒的握柄前端延伸出细长杆状的体部,植骨漏斗的管状导套插入植骨漏斗固定套中,捣棒的体部可经捣棒插入孔插入植骨漏斗中并与管状导套内壁紧密配合至上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套前端封闭,其侧壁上设有开口,导套前端内腔形成光滑斜面,斜面的上、下端分别与侧壁开口上、下端水平。

进一步地,在第一传动臂与第二传动臂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第一支撑条的一端与锁紧齿条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凹槽,第二支撑条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臂固定,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撑条的凹槽中。

进一步地,在锁紧齿条上设置有显示撑开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前端开口大小的刻度。

进一步地,在植骨漏斗的导套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捣棒体部设置有多条刻度线。

本发明的植骨器可使用撑开器将椎间隙撑开,其撑开效果确切,将植骨漏斗插入植骨漏斗固定套中,通过调整植骨漏斗插入深度以及固定套的角度可实现任意角度、任意深度的椎间植骨,将椎间隙撑开后可以明显的增加植骨量,且撑开椎间隙松开后,可以对植骨进行加压,有利于植骨融合。此外,在植骨漏斗的斗体上端设有端盖可防止操作过程中碎骨溅出;导套前端封闭,侧壁开口,在使用捣棒夯实时捣棒不会突破前纵韧带损伤腹腔血管及脏器,提高了植骨器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植骨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捣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撑开器,2植骨漏斗,3捣棒,101第一传动臂、102第二传动臂、103第一支撑臂,104第二支撑臂,105销轴,106万向节,107植骨漏斗固定套,108锁紧齿条,109齿,110第一支撑条,111第二支撑条,112螺钉,113凹槽,21导套,22斗体,23斜面,24开口,25端盖,26捣棒插入孔,31握柄,32体部,33体部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椎间撑开植骨器,由撑开器1、植骨漏斗2和捣棒3组成,撑开器1用于将椎间隙撑开,而植骨漏斗2与捣棒3配合将碎骨从撑开的椎间隙植入到需要植骨处。

本实施例中撑开器1包括第一传动臂101、第二传动臂102、第一支撑臂103和第二支撑臂104,第一传动臂101和第一支撑臂103、第二传动臂102和第二支撑臂104一体成型,第一传动臂101与第一支撑臂103的连接处与第二传动臂102与第二支撑臂104的连接处通过销轴105连接,在第一传动臂101的尾部设置有锁紧齿条108,第二传动臂102的末端斜面与锁紧齿条108上的齿109配合,在销轴105上方设置有植骨漏斗固定套107,植骨漏斗固定套107通过万向节106与第一传动臂101/第二传动臂102连接,在第一传动臂101与第二传动臂102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条110和第二支撑条111,第一支撑条110的一端与锁紧齿条108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凹槽113,第二支撑条111的一端经螺钉112与第二传动臂102固定,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撑条110的凹槽113中。将撑开器1前端插入椎间隙,手握第一传动臂101和第二传动臂102,使第二传动臂102向第二传动臂102靠近,而第一支撑臂103和第二支撑臂104分离向外撑开腰椎间隙,当间隙达到预定要求时,将第二传动臂102的末端顶在锁紧齿条108的齿间锁定,同时第一支撑条110和第二支撑条111分别对第一支撑臂103和第二支撑臂104施加向外的力,维持撑开器1的稳定。椎间隙的撑开使后纵韧带紧张,使游离于后纵韧带前方的髓核组织进入椎间隙内,便于取出。

植骨漏斗2由斗体22和管状的导套21组成,在斗体22上端设有端盖25,端盖25与斗体22间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放入植骨材料时可打开端盖25,端盖25中央设置有捣棒插入孔26,捣棒3的握柄前端延伸出细长杆状的体部32,植骨漏斗的管状导套21插入植骨漏斗固定套107中,捣棒的体部32可经捣棒插入孔26插入植骨漏斗2中并与管状导套21内壁紧密配合至上下滑动。导套21前端封闭,其侧壁上设有开口24,导套前端内腔形成一光滑斜面23,斜面23的上、下端分别与侧壁开口24上、下端水平,捣棒3的体部32的末端形成与导套斜面23相配合的体部斜面33。本发明的椎间撑开植骨器的撑开器1将椎间隙撑开使后纵韧带紧张,使游离于后纵韧带前方的髓核组织进入椎间隙内,便于取出,间隙变大方便植骨漏斗2的导套21进入椎体,导套21在椎体内的角度及深度可进行调节,增加植骨量,边植骨边利用捣棒3夯实,植骨材料从导套侧壁开口24滑出进入植骨处,通过转动植骨漏斗2,让侧壁开口24朝向需要植骨的方向,继续植骨,在操作过程中斗体的端盖25可防止漏斗中的骨材料溅出。本发明的植骨效果可靠、使用安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骨器,由撑开器、植骨漏斗和捣棒组成,撑开器用于将椎间隙撑开,而植骨漏斗由斗体和管状的导套组成,在斗体上端设有端盖,端盖中央设置有捣棒插入孔,导套前端封闭,其侧壁上设有开口,导套前端内腔形成一个光滑斜面,斜面的上、下端分别与侧壁开口上、下端水平,捣棒的握柄前端延伸出细长杆状的体部,体部的末端形成与导套斜面相配合的体部斜面,植骨漏斗的管状导套插入植骨漏斗固定套中,捣棒的体部可插入植骨漏斗中并与管状导套内壁紧密配合至上下滑动。本发明应用于椎间隙狭窄患者可以增加植骨量,保证植骨融合效果,同时防止操作过程中碎骨溅出以及捣杆用力过大损伤腹腔血管及脏器。

技术研发人员:石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鹏
技术研发日:2017.07.20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