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8136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特别是供皮肤病患者使用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医者认为:皮肤病是有关皮肤的疾病,是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如麻风、疥疮、真菌病、皮肤细菌感染、各种真菌感染(脚气,手癣,足癣,头癣,股癣,鹅掌风,灰指甲)湿疹,脂溢性皮炎,手足皲裂,掌跖脓疱病,玫瑰糠疹及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是皮肤(包括毛发和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后,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发生变化,产生病理过程,并相应的产生各种临床表现。皮肤病的发病率很高,多比较轻,常不影响健康,但少数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和最大的器官,时刻参与着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着机体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皮肤具备着近乎完美的生理保护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维护机体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皮肤病是皮肤感染病与过敏性皮肤炎占大部分,不过随着老化的退行性变化之老人性皮肤病,皮肤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肤病。我国人口多,患皮肤病的患者也多。近年来,皮肤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使用的药物大都见效慢,疗程长,不能除病根,易复发,部分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皮肤病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皮肤病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以解决皮肤病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其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皮肤病。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天门冬6~16g、液交藤10~26g、牡丹皮8~16g、白芷3~12g、玉竹6~16g、蛇床子3~10g、枸杞6~16g、松花粉3~9g、甘草3~12g、苍术(炒)3~10g、麦门冬6~16g、人参3~12g、桑椹子10~16g、五倍子3~8g、泽泻10~25g、当归8~16g、地肤子6~16g、远志3~12g、制何首乌6~16g、白鲜皮5~10g、紫草3~10g。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天门冬8~14g、液交藤12~23g、牡丹皮9~14g、白芷5~11g、玉竹8~14g、蛇床子5~9g、枸杞7~14g、松花粉6~8g、甘草5~11g、苍术(炒)5~9g、麦门冬8~14g、人参5~11g、桑椹子11~14g、五倍子4~7g、泽泻11~22g、当归9~14g、地肤子8~14g、远志5~11g、制何首乌8~14g、白鲜皮6~9g、紫草5~9g。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天门冬12g、液交藤20g、牡丹皮12g、白芷10g、玉竹12g、蛇床子8g、枸杞12g、松花粉7g、甘草10g、苍术(炒)8g、麦门冬12g、人参10g、桑椹子13g、五倍子6g、泽泻20g、当归13g、地肤子12g、远志10g、制何首乌13g、白鲜皮8g、紫草8g。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6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60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55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50分钟,滤取药液后,将二次药液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600毫升,高温消毒(110~120℃左右),时间为20~30分钟,然后装袋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药液以100~200ml清洗患处6~12分钟(用药用纱布清洗),每日3次,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天门冬,性味:味甘、苦、性寒,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之功效,用于治疗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液交藤,性味:味甘、微苦、性平,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牡丹皮,性味:辛苦、凉、微寒,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症;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除湿、通窃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渊、湿胜久泻、妇女白带、痈疽疮疡、毒蛇咬伤;

玉竹,性味:甘、平,具有寒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蛇床子,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

枸杞,性味:甘、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

松花粉,性味:甘,温,具有祛风、益气、收湿、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创伤出血、燥湿、收敛止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外伤出血、尿布性皮炎等病症;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苍术(炒),性味:辛、苦、温,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脘腹胀满、泄泻、水肿、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病症;

麦门冬,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人参,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效,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桑椹子,性味:性味:味甘、酸、性寒,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肠燥便秘、血虚精亏、津伤口渴、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消渴等症;

五倍子,性味:酸、涩、寒,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泽泻,性味: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痛、痰饮眩晕、遗精等症;

当归,性味:味甘、辛、微苦、性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地肤子,性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法风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等症;

远志,性味:苦、辛、微温,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制何首乌,性味:苦、甘、涩、温,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

白鲜皮,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紫草,性味:苦、寒,具有凉血、活血、透疹、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斑疹、麻疹、吐血、衄血、尿血、紫癜、黄疸、痈疽、烫伤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原则,从依据皮肤病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皮肤病,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皮肤病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天门冬12g、液交藤20g、牡丹皮12g、白芷10g、玉竹12g、蛇床子8g、枸杞12g、松花粉7g、甘草10g、苍术(炒)8g、麦门冬12g、人参10g、桑椹子13g、五倍子6g、泽泻20g、当归13g、地肤子12g、远志10g、制何首乌13g、白鲜皮8g、紫草8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天门冬14g、液交藤23g、牡丹皮14g、白芷11g、玉竹14g、蛇床子9g、枸杞14g、松花粉8g、甘草11g、苍术(炒)9g、麦门冬14g、人参11g、桑椹子14g、五倍子7g、泽泻22g、当归14g、地肤子14g、远志11g、制何首乌14g、白鲜皮9g、紫草9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外用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天门冬16g、液交藤26g、牡丹皮16g、白芷12g、玉竹16g、蛇床子10g、枸杞16g、松花粉9g、甘草12g、苍术(炒)10g、麦门冬16g、人参12g、桑椹子16g、五倍子8g、泽泻25g、当归16g、地肤子16g、远志12g、制何首乌16g、白鲜皮10g、紫草10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皮肤病患者共1315例,年龄为36岁以上的735例,只有580例为36岁以下。1315例患者中痊愈的715例,有效的534例,无效的66例。总有效率达9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