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组合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8142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出的是中医药领域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组合中药。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心脑血管病主要体征在于血液流通不畅,甚至堵塞,其病因是体质功能下降,导致血脉不通,因此出现心脑血管病症。

治疗机理在于用舒经活血和提高抵抗力与抗病力的中药组合,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治疗心脑血管病,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组合中药。本发明通过人工麝香,檀香,苏合香,乳香,没药,冰片,木香,西洋参,丹参,川芎,龟板,麦门冬,淫羊藿,黄精,红花,石菖蒲,延胡索,威灵仙,当归,炒酸枣仁,柴胡,细辛,三七,鹿茸,黄芪,党参和钩藤的配比组合,解决心脑血管治疗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药物组合:人工麝香,檀香,苏合香,乳香,没药,冰片,木香,西洋参,丹参,川芎,龟板,麦门冬,淫羊藿,黄精,红花,石菖蒲,延胡索,威灵仙,当归,炒酸枣仁,柴胡,细辛,三七,鹿茸,黄芪,党参和钩藤。

所述人工麝香、苏合香、乳香、没药、冰片、鹿茸、三七,研磨成粉末;

所述丹参、川芎、红花、石菖蒲、细辛和檀香粉碎后用乙醇提取流浸膏;

所述木香,西洋参,龟板,麦门冬,淫羊藿,黄精,延胡索,威灵仙,当归,炒酸枣仁,柴胡,黄芪,党参和钩藤采用水溶剂提取流浸膏;混合制成丸剂。

积极效果,采用本发明组合中药能够缓解患者病痛,舒心宁神,开郁活血,增强免疫力,并能起到疗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作用。有效率达80-95%,治愈率达到70-85%。适宜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药物组合:人工麝香3-20克;檀香20-100克,苏合香15-90克,乳香10-70克,没药10-70克,冰片10-60克,木香20-150克,西洋参20-200克,丹参20-200克,川芎20-200克,龟板20-150克,麦门冬15-150克,淫羊藿30-100克,黄精25-150克,红花15-100克,石菖蒲10-60克,延胡索15-100克,威灵仙10-80克,当归15-100克,炒酸枣仁30-150克,柴胡20-150克,细辛6-30克,三七15-100克,鹿茸20-150克,黄芪30-200克,党参30-200克和钩藤15-90克。

所述人工麝香、苏合香、乳香、没药、冰片、鹿茸、三七,研磨成粉末;

所述丹参、川芎、红花、石菖蒲、细辛和檀香粉碎后用乙醇提取流浸膏;

所述木香,西洋参,龟板,麦门冬,淫羊藿,黄精,延胡索,威灵仙,当归,炒酸枣仁,柴胡,黄芪,党参和钩藤采用水溶剂提取流浸膏;

将上述所制成的粉末和流浸膏混合制成丸剂。

所使用的中药药理:

人工麝香:性温,味辛。归心、脾、肝经。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癥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和催产的功效。

檀香:性温,味辛,无毒。归脾、胃、肺经。主治心腹疼痛,噎嗝呕吐,胸膈不舒。具有理气,和胃和止痛的作用。

苏合香:性温,味辛。归肺、肝经。主治卒然昏倒,痰壅气厥,惊痫,温疟,心腹猝痛,疥癣,冻疮。具有通窍,辟秽,开郁,豁痰的作用。

乳香: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脾经。主治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痛经,产后瘀血刺痛。具有活血止血,消肿生肌,调经的作用。

没药:性平,味苦。归肝经。主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痈,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瘴。具有散血去瘀,消肿定痛的作用。

冰片:性凉,味辛、苦。归心、肺经。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翅翳膜,蛲虫病。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作用。

木香:性温,味苦、辛。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主治中寒气滞,胸脘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寒疝。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

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归心、肺、肾三经。主治肺虚久咳,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具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的作用。

丹参: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主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热痹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肝脾肿大。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主治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胸肋胀痛,癥瘕腹痛,冠心病绞痛,风寒头晕,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痈疽初起,热毒疮疖初起。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

龟板:性平,味咸、甘。归心、脾、肝、肾经,入足少阴经。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瘘,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卤门不合,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阴血亏虚,惊悸,失眠,健忘。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的作用。

麦门冬:性寒,味甘、微苦。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咳血,肺瘘,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作用。

淫羊藿: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主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健筋骨的作用。

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感少食,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

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主治闭经,痛经,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打损伤。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脘痞不饥,噤口下痢。具有开窍豁痰,化湿开胃,醒神益智的作用。

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主治胸肋脘腹腰膝诸痛,经闭痛经,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肿痛。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归膀胱经。主治风寒痹痛,关节不利,四肢麻木,黄疸型肝炎,急性丝虫病,扁桃体炎,疟疾,破伤风,骨鲠咽喉,跌打损伤,牙龈肿痛。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延,散癖积的作用。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瘘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

炒酸枣仁:性平,味甘、酸。归心、脾、肝、胆经。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盗汗,自汗。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

柴胡:性凉,味苦。归肝、胆经。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肋痛,苦口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痢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作用。

细辛:性温,味辛。归心、肺、胆、肾经。主治风寒头痛,肺寒咳嗽,风湿关节痛,牙痛。具有祛风散寒,蠲痹止痛,温肺祛痰的作用。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兼入心、大肠经。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淤血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疖初起。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鹿茸:性温,味咸、甘。归肝、肾经。主治虚劳赢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小儿发育不良,筋骨瘘软,阴疽不敛。具有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作用。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肝、肾经。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瘘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及气虚衰弱等。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抗菌作用。

党参:性平,味甘。归手、足太阴经气分、脾、肺经。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具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养血生津的作用。

钩藤:性凉,味甘。归肝、心经。主治小儿惊厥瘛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作用。

药物之间的协同:

利用人工麝香的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檀香的理气、和胃和止痛;苏合香的通窍、辟秽、开郁;乳香的活血止血、消肿生肌;没药的散血去瘀、消肿定痛;冰片的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木香的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西洋参的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丹参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川芎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龟板的滋阴、潜阳、健骨;麦门冬的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淫羊藿的壮阳、强健筋骨;黄精的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红花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石菖蒲的开窍豁痰、化湿开胃、醒神益智;延胡索的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威灵仙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散癖积;当归的补血和血、止痛;炒酸枣仁的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柴胡的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细辛的祛风散寒、蠲痹止痛、温肺祛痰;三七的止血散瘀、消肿止痛;鹿茸的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黄芪的补气固表、利尿托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抗菌;党参的补中、益气、止渴健脾、养血生津;钩藤的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协同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病痛,舒心宁神,开郁活血,并能起到疗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作用。

临床病例:

1、冯某,女,63岁。高血压病史十年,心脏病史四十年。2007年因高血压引发轻微脑出血住院治疗,出院后长期服用降压药,并经常含服速效救心丸。服用本中药组合半年后,速效救心丸的含服次数明显减少,服药一年后,降压药剂量减少,正常状态下速效救心丸的含服次数基本为零。服药两年后,降压药基本停服。

2、魏某,女,60岁。高血压病史五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引发下肢水肿。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进行治疗,服药半年后水肿现象明显好转,血压趋于稳定。服药一年后,下肢水肿基本消失,血压接近正常值。现改为巩固治疗,每月服药一周,无水肿现象发生,且血压趋于稳定。

3、周某,女,77岁。因左侧肢体力弱,言语不利于医院就诊。治疗初期症状加重,并伴发脑梗塞,遂住院治疗。半月后出院。为进一步康复,采用本中药组合进行治疗。因症状较轻,服药半年后,左侧肢体力弱感基本消失,语言能力正常。继续巩固服药一年,左侧肢体力弱感完全消失。距今五年余,尚未发现反复症状。

4、方某,男,70岁。因家属发现其意识障碍,并伴有呕吐,遂送医就诊。住院治疗二十天后出院。因家属担心副作用,采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服药半年后,无再次发病,意识较为清醒,无再次呕吐。为巩固,继续服药半年,距今三年,无意识障碍再次发生。

5、李某,男,65岁。血压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加之其他病史,每天需要服用十几种药物,担心对内脏造成过大压力,故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进行治疗。服药半年后,睡眠明显改善,心悸和目眩的情况明显减少,服药一年后,血脂含量降低,血压趋于正常值。服药两年后,除降糖药,其他药物基本停服。

6、孙某,男,63岁。长期胸闷、心悸、气短,后背隐痛,并伴有轻微胸部刺痛。诊断为冠心病。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进行治疗,服药三个月后,胸闷症状有所减轻,心悸次数减少。服药半年后,气短症状改善,后背及胸部疼痛感基本消失,服药一年后,心悸、胸闷、后背及胸部疼痛感消失。

7、徐某,男,58岁。因长期酗酒,感到肢体无力,左肢麻木,并伴有头晕、耳鸣,经检查,确诊为轻微血栓。采用本发明药物组合进行治疗,服药半年后,无力感减弱,服药八个月后,左肢麻木现象基本消失,耳鸣、头晕症状基本消失。服药一年后,无力感消失、麻木感消失、耳鸣及头晕症状基本消失。

8、张某,女,59岁。因感到右侧肢体无力,休息后无缓解,并伴有言语不清。诊察后考虑急性脑梗塞,住院二十天后语言功能恢复正常,右侧肢体无力感基本消失。出院半年后,肢体无力感再度出现,并经休息后无缓解,考虑既往病史,其家属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进行治疗。服药三个月后,肢体无力症状无加重现象,服药半年后,肢体无力症状明显好转,服药七个月,肢体五无力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服用本发明六个月,距今三年余,未再次发生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

9、刘某,女,75岁。因其家属发现其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疑似中风症状送医就诊。经查无明显血栓,故出院观察。休息一周未见明显缓解,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进行治疗。服药一月后,其肢体灵活度增加,服药三月后,肢体活动基本趋于正常。服药半年后,肢体活动不利症状完全消失。继续用药半年以加固疗效,距今两年余,未再次发生肢体不利情况。

10、张某,男,54岁。因其感到面部表情僵硬,并经家属提醒,发现轻微口歪眼斜。经查,疑似中风。故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配合针灸治疗。服药一月后,患者感到面部肌肉僵硬感缓解,五官趋于正常,服药三月后,面部僵硬感完全消失,五官恢复正常。为巩固疗效,继续服用本发明三个月,停药三年后,无症状再次发生。

对于100例心脑血管疾病困扰的患者的口服中药组合物治疗显示,对于心脑血管的伴生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主要症状均有缓解,其治疗显效率达80-95%,治愈率达70-85%。

特点:

由于本发明根据药材本身特性选择对应的加工方式,故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有效成分的留存,保证药效的完整性以及显效性;

由于本发明为丸剂,因此便于携带与服用,治疗方便;

由于本发明为中药组合,无毒副作用,对患者其他功能损伤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