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8080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鲟鱼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鲟为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属于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但由于捕捞、污染、涉水工程建设等行为的感染,使其赖以生存的气息生境退化或功能丧失,导致其自然种群的严重衰退;而采用人工养殖中华鲟集约化程度高,由于其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人工饲料营养不均衡,进而容易导致中华鲟的机体发生病变;肠炎病就是其中一种,特别是在250g以下的幼鱼发病几率较高,其主要表现为游动迟缓,食欲减退,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或者呈红色,肠内无食物且积黄色粘液。

现有技术中采用主要采用大蒜素或痢特灵治疗鲟鱼肠炎病,但容易造成药物残留,且治疗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青叶20~30份、积雪草5~10份、葛根3~5份、鸡血藤6~9份。

所述原料以重量份计为:大青叶28份、积雪草8份、葛根5份、鸡血藤7份。

该中药制剂为颗粒状。

所述颗粒的粒径为0.3~0.8mm。

上述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方量取大青叶和积雪草,混合后加入其重量8~10倍水煎煮2次,过滤后合并煎煮液,备用;

(2)按照配方量取葛根和鸡血藤,混合后粉碎至80~100目,加入其重量12~15倍水提取4~5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60~7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2,喷雾干燥至粉末,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物料进行合并,搅拌均匀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送入造粒机造粒即可。

所述步骤2)提取温度为37~42℃。

所述提取时间为40~45min。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大青叶、积雪草、葛根和鸡血藤为原料,通过合理的配比设计,再结合工艺参数的调控制备成颗粒药剂,能够有效的治疗中华鲟的肠炎病,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无副作用,疗效稳定。

效果验证:试验选用患有肠炎病的鲟鱼共45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尾,其中试验组采用本发明方案制备的颗粒药剂;对照组1采用大蒜素;对照组2采用痢特灵;每组均按照每100kg鱼使用3g药物,采用拌饵投喂的方式,连续使用3d,治疗结果如下表:

由试验结果可知,试验组鲟鱼用药后第一天死亡一尾,治疗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均为出现死亡;对照组1鲟鱼用药后第一天死亡3尾,第二天死亡一尾,第三天死亡1尾;对照组2鲟鱼用药后第一天死亡2尾,第二天死亡一尾,第三天死亡1尾;其中试验组的鲟鱼的死亡率为6.7%,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连续用药3d后,停止用药,并对鲟鱼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周期为1个月,其中试验组鲟鱼未出现死亡,且未表现出熏晕肠炎病的特征;对照组鲟鱼在第16d,死亡1只鲟鱼,经诊断,为肠炎病复发引起的死亡;对照组2鲟鱼未出现死亡,但是有2只鲟鱼任表现游动迟缓、食欲不振、肛门微有红肿,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为肠炎病的病症;因此,采用本发明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鲟鱼肠炎,且治疗效果稳定,不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核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青叶20g、积雪草5g、葛根3g、鸡血藤6g。

该中药制剂为颗粒状。

所述颗粒的粒径为0.3mm。

上述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方量取大青叶和积雪草,混合后加入其重量8倍水煎煮2次,过滤后合并煎煮液,备用;

(2)按照配方量取葛根和鸡血藤,混合后粉碎至80目,加入其重量12倍水提取4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6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喷雾干燥至粉末,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物料进行合并,搅拌均匀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送入造粒机造粒即可。

所述步骤2)提取温度为37℃。

所述提取时间为40min。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青叶30g、积雪草10g、葛根5g、鸡血藤9g。

该中药制剂为颗粒状。

所述颗粒的粒径为0.8mm。

上述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方量取大青叶和积雪草,混合后加入其重量10倍水煎煮2次,过滤后合并煎煮液,备用;

(2)按照配方量取葛根和鸡血藤,混合后粉碎至100目,加入其重量15倍水提取5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70℃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2,喷雾干燥至粉末,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物料进行合并,搅拌均匀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送入造粒机造粒即可。

所述步骤2)提取温度为42℃。

所述提取时间为45min。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大青叶28g、积雪草8g、葛根5g、鸡血藤7g。

该中药制剂为颗粒状。

所述颗粒的粒径为0.5mm。

上述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方量取大青叶和积雪草,混合后加入其重量9倍水煎煮2次,过滤后合并煎煮液,备用;

(2)按照配方量取葛根和鸡血藤,混合后粉碎至90目,加入其重量14倍水提取5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6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喷雾干燥至粉末,备用;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物料进行合并,搅拌均匀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送入造粒机造粒即可。

所述步骤2)提取温度为40℃。

所述提取时间为45min。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和试验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和理解,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作出的非突出实质性特征和显著进步的发明创造,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鲟鱼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中华鲟肠炎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大青叶、积雪草、葛根和鸡血藤为原料,通过合理的配比设计,再结合工艺参数的调控制备成颗粒药剂,能够有效的治疗中华鲟的肠炎病,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无副作用,疗效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任小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省松桃吉光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6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