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修饰S‑层蛋白的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432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壳聚糖微球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为乳酸菌的s-层蛋白修饰的壳聚糖微球及其在功能性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壳聚糖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多糖,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致突变作用、无溶血效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生物黏附性和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将壳聚糖制成载药微球,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疏水性药物对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改变给药途径,延长药物疗效以及靶向给药等。近年来,已有多种药物实现了壳聚糖微球作为缓释控释载体,并实现了在胃、结肠、肝、肾等部位给药,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乳酸杆菌s-层蛋白作为已知最小的s-层蛋白,可作为s-层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模型,其显著的结晶特性、基因的可修饰性以及s-层晶格空间结构特性,在生物技术、纳米科技和生物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利用s-层蛋白的启动子或基因序列进行外源蛋白的表达、抗原表位的展示等应用,为生物安全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此外,乳酸菌的s-层蛋白的生物拮抗作用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其机制还不清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修饰s-层蛋白的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应用。通过s-层蛋白在壳聚糖表面修饰,不仅能够使得壳聚糖微球在体内作用更长时间,控制药物释放,同时利用s-层蛋白的益生功能,提高壳聚糖微球的功能特性。

本发明制备s-层蛋白壳聚糖微球的方法简单、可行、质量可控,且制备出来的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的粒径小,具有广大的市场应用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所述壳聚糖微球是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以span-80为乳化剂,环己烷为油相,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并通过乳酸菌s-层蛋白进行修饰,其中,s-层蛋白与壳聚糖微球的质量比为1:1.2~1.9。

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乳酸菌s-层蛋白提取:收集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期的菌体,洗涤后与licl/guhcl溶液先后混合孵育,离心收集上清后得s-层蛋白提取物;

(2)乳酸菌s-层蛋白纯化:采用spsepharose(hp)柱对步骤(1)中s-层蛋白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

(3)乳酸菌s-层蛋白鉴定:采用maldi-tof-tof质谱鉴定步骤(2)中纯化后的s-层蛋白的序列;

(4)壳聚糖微球制备:将壳聚糖物质加入适量体积及浓度醋酸溶液中,配置成壳聚糖溶液,按5-氟尿嘧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称取相应质量的5-氟尿嘧啶投放到上述醋酸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后,慢慢加入到含有span-80与环己烷的锥形瓶中,充分搅拌后,维持一段时间,按比例加入戊二醛继续反应,分离产物,洗涤,冷冻干燥后,得到壳聚糖微球;

(5)乳酸菌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将步骤(2)中纯化的s-层蛋白和步骤(4)中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分别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两者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孵育,离心弃去上清,得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

(6)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性状观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形状、大小和初步的分布,之后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进行粒度分析;

(7)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检测:制备包埋5-氟尿嘧啶的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分别称取适量的5-氟尿嘧啶粉末,壳聚糖微球和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置于含有5ml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的透析袋中,紧密封口,然后分别置于200ml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以100r/min的速率恒温震荡,定时取5ml的释放介质在265nm测定其紫外吸光度,同时补充等量释放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并绘制累计释药率-时间曲线。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乳酸菌为携带s-层蛋白的乳酸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布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短乳杆菌、开菲尔乳杆菌、卷曲乳杆菌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步骤(1)中licl/guhcl溶液的浓度分别为5mol/ml和4mol/ml,每克湿菌体与10ml的licl溶液37℃孵育30min,离心取上清后,与5ml的guhcl溶液37℃孵育60min。

优选的,醋酸浓度0.2mol/l,水油相比为1:2,交联剂用量2ml,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4,span-80的用量1ml。

优选的,步骤(5)中蛋白浓度为340μg/ml,25℃,50r/min恒温孵育4h。

所述的表面修饰s-层蛋白的壳聚糖微球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表面修饰s-层蛋白的壳聚糖微球在药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分离纯化后的s-层蛋白具有自组装特性,等电点偏碱性,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壳聚糖是带有正电荷的天然多糖,s-层蛋白能够在壳聚糖微球表面吸附组装,形成高度规则的晶格结构,根据此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的方法。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乳酸菌s-层蛋白对壳聚糖微球的表面进行修饰,延长其在体内作用时间,增加其稳定性;

(2)本发明所述壳聚糖微球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的离子交换层析图谱。

图2是纯化后的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的sds-pag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除非有另外说明,一般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实施例1

一种表面修饰s-层蛋白的壳聚糖微球,所述壳聚糖微球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以span-80为乳化剂,环己烷为油相,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其中,s-层蛋白与壳聚糖微球的质量比为1:1.32。

(1)乳酸菌s-层蛋白提取:

乳酸菌采用嗜酸乳杆菌cicc6075(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用mrs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期,离心收集菌体,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每克湿菌体中加入10ml的5mol/l的licl溶液,在37℃孵育0.5h,离心后弃上清;再加入5ml的4mol/l的cuhcl溶液,37℃作用1h后,离心收集上清,透析,冷冻干燥得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粗提物。

(2)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纯化:

将步骤(1)中s-层蛋白粗提物采用spsepharose(hp)柱进行分离纯化。8mol/l尿素-tris-hcl溶液(ph7.0,buffera)作为起始缓冲液平衡柱子,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粗提物于8mol/l尿素-tris-hcl溶液(ph7.0,buffera)中溶解,蛋白总的上样量应低于30mg。采用含bufferb(含1mol/l氯化钠)作为洗脱液进行线性洗脱,洗脱流速0.5ml/min,紫外波长280nm处检测吸光度值,收集洗脱峰,见图1,有2个吸收峰,分别收集用sds-page分析,发现峰2为s-层蛋白吸收峰,收集峰2洗脱液,透析48h,离心获得沉淀,冻干后获得纯度较高的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

(3)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鉴定:

采用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鉴定步骤(2)纯化后的s-层蛋白分子量:sds-page采用12%分离胶和5%浓缩胶,取步骤(2)纯化后的s-层蛋白溶解后与上样缓冲液等体积混合,沸水浴8min,每孔上样10μl,浓缩胶90v恒压30min,分离胶120v恒压1.5h,电泳结束后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电泳图见图2,可见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分子量约为46kda。

采用maldi-tof-tof质谱鉴定步骤(2)中纯化后的s-层蛋白的序列;将sds-page凝胶上经纯化后的条带割下,采用5800超高分辨飞行时间生物质谱仪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质谱数据用mascot软件在ncbi数据库进行搜索和匹配,确定所测蛋白来源于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该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5.982kda,与电泳结果一致,蛋白理论等电点为9.55;

(4)壳聚糖微球制备:

以5-氟尿嘧啶为包封物,以壳聚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壳聚糖微球制备的最优方案。考察因素为醋酸浓度,水油相比,交联剂用量,药物/载体比。

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测定:准确称取适量微球,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0.5mol/l的盐酸溶液溶解24h,过滤,以0.5mol/l盐酸溶液做参照,在265nm处测其紫外吸光度,计算药物含量:药物含量=(微球中的药物质量÷称取的微球质量)×100%,药物包封率=(药物含量÷药物理论含量)×100%。

确定壳聚糖微球制备的最优工艺为:将20mg壳聚糖物质加入0.2mol/l醋酸溶液中,水油相比为1:2,配置成壳聚糖溶液,按5-氟尿嘧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6称取相应质量的5-氟尿嘧啶投放到上述醋酸溶液中,搅拌使其溶解后,慢慢加入到含有span-80与环己烷的锥形瓶中,充分搅拌后,维持一段时间,加入2ml戊二醛继续反应,分离产物,洗涤,冷冻干燥后,得到壳聚糖微球。此时壳聚糖微球的载药量为8.85%,包封率为44.30%。

(5)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

将步骤(2)中纯化的s-层蛋白和步骤(4)中制备的壳聚糖微球分别溶于磷酸盐缓冲液,蛋白浓度为340μg/ml的嗜酸乳杆菌s-层蛋白溶液2ml,加入1ml的壳聚糖微球溶液(对应干重约为0.514mg)两者混合后,25℃,50r/min恒温孵育4h,离心弃去上清,得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

(6)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性状观测: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单一微球的色泽、颗粒大小的均一性、微球的分散状态、微球的圆整度及微球的黏连程度,之后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进行粒度分析。

(7)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的体外释放检测:

制备包埋5-氟尿嘧啶的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分别称取适量的5-氟尿嘧啶粉末,壳聚糖微球和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置于含有5ml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的透析袋中,紧密封口,然后分别置于200ml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以100r/min的速率恒温震荡,定时取5ml的释放介质在265nm测定其紫外吸光度,同时补充等量释放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并绘制累计释药率-时间曲线。

经过s-层蛋白修饰后,在相同条件下,s-层蛋白修饰壳聚糖微球的释放要更慢一点,原因可能是由于s-层蛋白在微球表面形成一道“屏障”,药物和介质分子不易进出,使得药物的释放速率变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