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及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199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膏滋制作及治病研发领域,特别是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及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膏滋疗法,是指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再浓缩,加蜂蜜或糖制成稠糊状制品,主要供内服用,又称煎膏,我们祖先用膏滋疗法由来已久,从唐宋时期开始,医家已重视膏滋的使用,并把它视为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宋朝《洪景严》在《洪氏集验方》中载有琼玉膏,主治虚劳,是养阴润肺的祖方。在金元时期,医学流派百家争鸣,各创新说,养阴派朱丹溪变琼玉膏的剂量,仍以“琼玉”名,以填精、补虚、调真、养性,成为滋阴、强身延年的代表方。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介绍了许多养生延年之法,并提倡使用膏滋,他创制桑椹膏。主治血虚生风、血痹风痹,高年便秘、夜寐不安等,确是一帖补虚扶正、养生保健的膏滋良方。明代李时珍,更有经验,曾在《本草纲目》中较为详细叙述了益母草膏制取的整个过程。说明了膏滋制作的重要性。以后各家以此为养生延年、补虚扶正的主导思想。有张景岳的两仪膏,王肯堂的参术膏均是益气补虚的妙方。清代后膏滋渐为普遍。如张路的二冬膏,何炫的坤髓膏、卫生膏等流传至今。另有《摄生秘旨》中的杞圆膏、《医方集解》的龟鹿二仙膏,视为抗老延年的有效方。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可见宫迋喜欢膏滋,宜长期服用。膏滋疗法,不仅医家喜用,而在人民群众中同样受到欢迎,预见,在令后的医疗中膏滋疗法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眯。为“治未病”、“抗衰老、健康长寿”作出贡献。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其所用药物或食物及其赋型剂糖、蜂蜜多具补益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剂型角度而论,膏滋取汁浓缩,集中了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易于消化吸收,再者使用简单、方便,不须每天煎药,且甘甜悦口,便于长期应用。故对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治疗及病后、产后、机体的恢复尤为适宜。年高体弱者服之则可抵抗早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及制作工艺,所述的膏滋疗法以滋补、保健、强身、抗衰、延年益寿为特点,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剂型角度而论,膏滋取汁浓缩,集中了药物之精华,量少而质纯,易于消化吸收;再者使用简单、方便,不须每天煎药,且甘甜悦口,便于长期应用。故对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治疗及病后、产后、机体的恢复尤为适宜。年高体弱者服之则可抵抗早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所以,膏滋疗法不仅医生喜用,在民间也同样受欢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其中,所述的滋膏是用饴糖、鹿角胶、黄酒、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重量份计:由饴糖、鹿角胶、黄酒各200~300份,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各120~140份,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各60~80份,桔梗及炙甘草各90~110份配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其中,所述的滋膏是用饴糖、鹿角胶、黄酒、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重量份计:由饴糖、鹿角胶、黄酒各250份,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各130份,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各70份,桔梗及炙甘草各100份配制而成。

进一步,所述的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其中,所述的滋膏是用饴糖、鹿角胶、黄酒、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重量份计:由饴糖、鹿角胶、黄酒各300份,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各140份,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各80份,桔梗及炙甘草各110份配制而成。

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照药量掺混,拌匀,用冷水浸泡2小时备用;

步骤2)再将步骤1)中药入锅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渣取汁,合并滤汁,去除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

步骤3)将鹿角胶捣碎,用黄酒浸泡,隔水烊化后冲入步骤2)的清膏中搅拌均匀;

步骤4)在步骤3)的料中加饴糖收膏即成;

步骤5)毎天早、晚各1次,每次30-40g,温开水送服。

本发明的药理依据是:

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是用饴糖、鹿角胶、黄酒、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15味中药配制而成;以上诸药,相互配合,各显其功:

饴糖: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气虚,中焦虚寒,纳少乏力,脘腹冷痛,肺虚久咳,气短气喘,干咳少痰。

黄酒: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功效。

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并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炙黄茋:性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用于气虛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虚水肿、血虚萎黄。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保健益寿。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效;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

花粉:味甘、淡,性清凉,无毒,入心、肾经;主要表现为清心、益肾、涩精、止血等。

枳实:味苦、辛、酸,性温;具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功效;主治胃肠积滞,湿热泄痢;胸痹,结胸;气滞胸胁疼。

海石:味咸,性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制止实热老痰,胶粘难吐,胸闷喘逆。软坚散结之功效,可治痰核瘰疬,瘿瘤积块。

胆星:味苦、微辛,性凉,归肺、肝、脾经;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功效,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当归: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祛痰功效,主治风寒,风热咳嗽及痰阻气滞,咳嗽胸闷者。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具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及调和诸药的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膏滋是用饴糖、鹿角胶、黄酒、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配制而成;以上诸药,相互配合,各显其功:饴糖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功效;主要用于脾胃气虚,中焦虚寒,纳少乏力,脘腹冷痛,肺虚久咳,气短气喘,干咳少痰;黄酒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功效;鹿角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并有良好的止血功效;炙黄茋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功效;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保健益身;花粉功用主要表现为清心、益肾、涩精、止血等;枳实具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功效;海石具有清热化痰,制止实热老痰,胶粘难吐,胸闷喘逆;可治痰核瘰疬;胆星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功效,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白芥子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功效;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功效,主治风寒,风热咳嗽及痰阻气滞,咳嗽胸闷者;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及调和诸药的功效。

2.本发明每年用于20多名痰火咳嗽的病人经用该膏滋服用和调理后病症减轻,不仅咳嗽利了,痰也少了,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及制作工艺,所述的膏滋是用饴糖、鹿角胶、黄酒、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重量计:由饴糖、鹿角胶、黄酒各250g,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各130g,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各70g,桔梗及炙甘草各100g配制而成;

所述的膏滋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照药量掺混,拌匀,用冷水浸泡2小时备用;

步骤2)再将步骤1)中药入锅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渣取汁,合并滤汁,去除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

步骤3)将鹿角胶250g捣碎,用黄酒250g浸泡,隔水烊化后冲入步骤2)的清膏中搅拌均匀;

步骤4)在步骤3)的料中加饴糖250g收膏即成;

步骤5)毎天早、晚各1次,每次30-40g,温开水送下,5~7天即愈。

实施例2:

一种医治痰火咳嗽的膏滋及制作工艺,所述的膏滋是用饴糖、鹿角胶、黄酒、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重量计:饴糖、鹿角胶、黄酒各300g,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各140g,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各80g,桔梗及炙甘草各110g配制而成;

所述的膏滋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炙黄茋、陈皮、白术、花粉、枳实、海石、胆星、白芥子、茯苓、当归、桔梗及炙甘草按照药量掺混,拌匀,用冷水浸泡2小时备用;

步骤2)再将步骤1)中药入锅煎煮3次,每次1小时,滤渣取汁,合并滤汁,去除沉淀物,加热浓缩成清膏;

步骤3)将鹿角胶300g捣碎,用黄酒300g浸泡,隔水烊化后冲入步骤2)的清膏中搅拌均匀;

步骤4)在步骤3)的料中加饴糖300g收膏即成;

步骤5)毎天早、晚各1次,每次30-40g,温开水送下,5~7天即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