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TA图像的术后支架放置效果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00299发布日期:2018-07-10 20:27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cta图像的术后支架放置效果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等很容易沉积到动脉内壁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血管的管腔过分狭窄,供血不足或中断。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广泛采用的是血管支架置入术。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主要分为冠脉支架、脑血管支架、肾动脉支架、大动脉支架等。

血管支架置入术是将血管支架置入病变的血管内,支撑其管壁,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但是目前手术后医生无法只能通过ct图像粗略判断手术的效果,无法对手术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cta图像的术后支架放置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和术后三维影像模型计算得到支架膨胀尺寸,从而对手术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cta图像的术后支架放置效果评价方法,包括:

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

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

根据所述术前三维影像模型和术后三维影像模型计算支架的膨胀尺寸;

根据术后支架的膨胀尺寸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

优选的,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在术前获取血管的术前cta影像;

根据所述血管的术前cta影像采用虚拟成像技术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

优选的,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在术后获取血管的术后cta影像;

根据所述血管的术后cta影像采用虚拟成像技术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

优选的,根据术后支架的膨胀尺寸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支架的膨胀尺寸和目标尺寸之间的膨胀差值;

根据所述膨胀差值和第一评分规则生成手术评分。

优选的,根据术后支架的膨胀尺寸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还包括:

设置第一评分规则。

一种基于cta图像的术后支架放置效果评价方法,包括:

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

根据所述术前三维影像模型采用惯性延伸法得到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

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

计算所述术后三维影像模型和三维正常模型中斑块处血管直径的比值,即血管恢复率;

根据第二评分规则和血管恢复率生成手术评分。

优选的,所述效果评价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二评分规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和术后三维影像模型计算得到支架的膨胀尺寸,并按照第一评分规则生成手术评分,从而实现对手术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此外,还可通过计算术后三维影像模型和三维正常模型中斑块处血管的比值,并按照第二评分规则生成手术评分,从而实现对手术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cta图像的术后支架放置效果评价方法,包括:

s1.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

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1.在术前获取血管的术前cta影像;cta在医学上又叫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简称ct血管造影,即cta),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显影剂被注入血管里,因为x光穿不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的所显示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

s12.根据所述血管的术前cta影像采用虚拟成像技术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

s2.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

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术后获取血管的术后cta影像。

s22.根据所述血管的术后cta影像采用虚拟成像技术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

s3.根据所述术前三维影像模型和术后三维影像模型计算支架的膨胀尺寸。术后三维影像模型中斑块位置处的血管与术前三维影像模型中斑块位置处的血管粗细会发生变化,据此可以计算出支架的膨胀尺寸。

s4.根据术后支架的膨胀尺寸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

根据术后支架的膨胀尺寸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以下步骤:

s41.计算支架的膨胀尺寸和目标尺寸之间的膨胀差值;目标尺寸即手术方案中设定的支架的膨胀尺寸。

s42.根据所述膨胀差值和第一评分规则生成手术评分。

根据术后支架的膨胀尺寸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还包括:设置第一评分规则。例如,设定膨胀差值的误差标准(如,小于2mm为100分,2—4mm为90分,……),比较计算得到的膨胀差值与膨胀差值的误差标准,从而得到手术评分;此外还可以计算支架的膨胀尺寸和目标尺寸的比值,然后根据该比值设定评分标准(如,比值为0.95-1为100分,0.90-0.95为90分,……),然后得到手术评分。手术评分可以将量化评分作为医生的技能评价标准,以及用于为患者解释说明手术效果。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cta图像的术后支架放置效果评价方法,包括:

a1.构造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

a2.根据所述术前三维影像模型采用惯性延伸法得到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

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的生成方法包括:

a21.获取所述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中的血管狭窄段。通过扫描血管的整个术前三维影像模型确定该术前三维影像模型中血管的所有狭窄段(即血管斑块处)。

a22.将每个血管狭窄段一端或两端的血管进行惯性延伸得到各血管狭窄段对应的正常血管模型。

在将每个血管狭窄段一端或两端的血管进行惯性延伸是按照血管壁的厚度进行延伸,即根据血管狭窄段一端或两端的血管的方向进行延伸,并根据血管壁的厚度确定得到延伸血管的模型,即正常血管的模型。

血管惯性延伸的方向有两种:一种是从血管狭窄段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延伸,另一种是从血管狭窄段的两端向血管狭窄段的中间进行延伸。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血管延伸的方向。

a23.将所述血管的术前三维影像模型中的各血管狭窄段分别替换为各血管狭窄段对应的正常血管模型,得到所述血管的三维正常模型。

a3.构造血管的术后三维影像模型。

a4.计算所述术后三维影像模型和三维正常模型中斑块处血管直径的比值,即血管恢复率。

a5.根据第二评分规则和血管恢复率生成手术评分。

所述效果评价方法还包括:设置第二评分规则,例如,血管恢复率为0.95-1为100分,0.90-0.95为90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