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自控式直肠排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419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数字化自控式直肠排便系统。



背景技术:

大便失禁主要由病因由机械性或神经源性病变引起。包括:

(1)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损伤。直肠脱垂、痔疮、久泻、息肉脱出等肛门直肠疾病引起肌肉松弛、张力降低;年老或某些疾病引起肛门括约肌萎缩或收缩无力;因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切断或切除肛门括约肌及分娩、肛门外伤、烧伤、烫伤等损伤肛门括约肌。

(2)神经障碍和损伤。昏迷、智力发育不全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或支配肛门括约肌神经损伤、突然惊吓等。

(3)先天性疾病。先天性无肛门括约肌或括约肌发育不全者。

(4)其它病因。此外还有会阴撕裂,意外伤,枪弹伤和异物等病因。老年人身体衰弱,大便嵌塞亦可引起失禁。大便失禁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专利CN101969881A公开的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大小便失禁问题,但是其充气放气需要手动,患者舒适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数字化自控式直肠排便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数字化自控式直肠排便系统;包括用于套装在直肠外壁并控制直肠内腔通断的施放器,该施放器通过软管与内装空气的气囊连通;其中:所述软管上设置有微型泵和电磁阀,该微型泵和电磁阀均与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微型泵和电磁阀均由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控制运行;

所述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通过导线与传感器连接,该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递给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

所述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的壳体中设置有蓄电池,该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图中的数字化自控式直肠排便系统;包括用于套装在直肠1外壁并控制直肠内腔通断的施放器2【经腹开放手术或经腹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安装施放器2】,该施放器2通过软管3与内装空气的气囊4连通;其中:所述软管3上设置有微型泵5和电磁阀6,该微型泵5和电磁阀6均与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微型泵5和电磁阀6均由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控制运行;

所述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5通过导线与传感器8连接,该传感器5将检测信号传递给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

所述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的壳体中设置有蓄电池,该蓄电池通过导线与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使用时,将数字化自控式直肠排便系统的施放器2套装在直肠1外壁,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打开电磁阀6,再打开微型泵5将气囊4中的空气泵至施放器2,使得施放器2充气抱紧直肠1对直肠内腔阻断,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控制微型泵5和电磁阀6关闭,防止患者粪便时不时的流出体外,即放置失禁;当传感器8将检测的压力信号【此处所述压力信号为患者或医务人员用手挤压预埋在人体腹部皮下的传感器8得到的压力】反馈给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时,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打开微型泵5和电磁阀6,再将施放器2中的气体泵至气囊4中,实现数字化自控式直肠排便。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部件均为市场销售产品,所述具有PLC控制片的控制器7中的PLC控制片中的PLC为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的缩写。

显然,上述所有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综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