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1817发布日期:2018-06-05 18:5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持针器。



背景技术:

持针器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器械之一,目前所用的持针器功能单一,只具有加持缝针的功能,在手术中医生完成一次缝合(间断缝合为一针,连续缝合则为一次)就需要停下来由助手剪线或更换剪刀自己剪线,尤其是在腹腔镜手术时,需要从“阙卡”通道中取出持针器,换剪刀进入,完成剪线后再更换持针器以继续缝合。另外,偶有发现组织分离不够充分,影响缝合或缝合困难时,也需要取出持针器更换器械稍加分离后再缝合。手术中需要反复更换器械,造成大量重复、无效工作,浪费时间,使手术进度减慢。其后果是增加医生工作强度; 延长手术时间,因而延长了病人的麻醉时间,不但增加手术和麻醉费用,而且提高了恢复难度,增加了手术风险;目前所用持针器的材料为不锈钢,夹针工作时为钢对钢,硬碰硬,易磨损,使用诺干次以后因为持针平面的磨损而夹针不稳,缩短了持针器的使用寿命,间接增加了医疗成本。

所以现有持针器存在着以下问题:1、持针器功能单一,只具有夹持缝针的功能。2、延长手术时间,增加医生工作强度,增加了手术风险。3、易磨损,使用寿命短,医疗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持针器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持针器。该多功能持针器包括钳口部、四连杆机构、拉杆、套管和手持部;所述钳口部包括左半钳和右半钳;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左半钳根部、右半钳根部、连杆Ⅰ和连杆Ⅱ;其中,左半钳根部与右半钳根部铰接,左半钳根部端头与连杆Ⅰ端头铰接,右半钳根部端头与连杆Ⅱ端头铰接,连杆Ⅰ的另一个端头与连杆Ⅱ的另一端头以及拉杆的端头铰接;所述套管套装在拉杆外侧,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手持部的动指钳端头铰接;其特征在于,左半钳和右半钳的钳口处为弯曲钝头且从外至内分别设置有分离钳、剪刀及持针器的形状和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钳的形状和结构为圆钝弯曲或直末端,其长度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剪刀的形状和结构为双刃对合切割式或铡刀切割式,其长度为4~5mm;所述双刃对合切割式是指左半钳和右半钳均为刃口;所述铡刀切割式是指左半钳和右半钳中一侧为刃口,另一侧为沟槽,且两者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持针器的形状和结构为相互对应的啮合平面,其长度为8mm;且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进一步的,所述持针器的啮合平面表面设置有形状记忆合金,采用粘接或镶接的方式固定在啮合平面表面,并且,在形状记忆合金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进一步的,所述剪刀和持针器的排列顺序互换。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为手指夹持式,即包括中上部相互铰接的动指钳和定指钳,所述动指钳和定指钳的下端头均设置有穿过指头进行操作的指圈;所述定指钳的另一端固定在套管端头,所述动指钳的另一端与拉杆端头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动指钳和定指钳的指圈相对处设置有锁定卡扣,所述锁定卡扣为两片相对设置且相互啮合的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动指钳和定指钳中上部的外侧设置有便于人手握持的圆弧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钳、剪刀及持针器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备,或者所述左半钳和右半钳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备,所述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母相向马氏体相转变的结束温度大于37℃。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同时具备持针缝合、剪刀和分离钳的功能。

2、增加持针稳定性,大大提高使用寿命。

3、操作灵活,可手指夹持,也可锁定手柄,改为握持。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多功能钳与拉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多功能钳与拉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钳口部,2为四连杆机构,3为拉杆,4为套管,5为手持部,6为左半钳、7为右半钳、8为左半钳根部、9为右半钳根部、10为连杆Ⅰ,11为连杆Ⅱ,12为动指钳,13为分离钳,14为剪刀,15为持针器,16为定指钳,17为指圈,18为锁定卡扣,19为圆弧形凹槽。由图可知,该多功能持针器包括钳口部1、四连杆机构2、拉杆3、套管4和手持部5;所述钳口部1包括左半钳6和右半钳7;所述四连杆机构2包括左半钳根部8、右半钳根部9、连杆Ⅰ10和连杆Ⅱ11;其中,左半钳根部8与右半钳根部9铰接,左半钳根部8端头与连杆Ⅰ10端头铰接,右半钳根部9端头与连杆Ⅱ11端头铰接,连杆Ⅰ10的另一个端头与连杆Ⅱ11的另一端头以及拉杆3的端头铰接;所述套管4套装在拉杆3外侧,所述拉杆3的另一端与手持部5的动指钳12端头铰接;其特征在于,左半钳6和右半钳7的钳口处为弯曲钝头且从外至内分别设置有分离钳13、剪刀14和持针器15的形状和结构。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同时具备持针缝合、剪刀和分离钳的功能。

为进一步提高分离钳的分离效果,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分离钳的形状和结构为圆钝弯曲或直末端,其长度为3mm。

为进一步便于多功能持针器在手术中的灵活运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剪刀的形状和结构为双刃对合切割式或铡刀切割式,其长度为4~5mm;所述双刃对合切割式是指左半钳和右半钳均为刃口;所述铡刀切割式是指左半钳和右半钳中一侧为刃口,另一侧为沟槽,且两者对应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持针器的持针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持针器的形状和结构为相互对应的啮合平面,其长度为8mm;且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为进一步延长多功能持针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持针器的啮合平面表面还可设置有形状记忆合金,采用粘接或镶接的方式固定在啮合平面表面,并且,在形状记忆合金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记忆合金材料使其在改变温度时能够恢复其原本形状,修复磨损,解决了现有持针器因表面磨损而导致夹针不稳,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进一步便于多功能持针器在手术中的灵活运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剪刀和持针器的排列顺序可以互换。

为进一步便于夹持该多功能持针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手持部为手指夹持式,即包括中上部相互铰接的动指钳和定指钳,所述动指钳和定指钳的下端头均设置有穿过指头进行操作的指圈;所述定指钳的另一端固定在套管端头,所述动指钳的另一端与拉杆端头铰接。动指钳和定指钳的指圈相对处设置有锁定卡扣,所述锁定卡扣为两片相对设置且相互啮合的齿条。

为进一步便于握持该多功能持针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动指钳和定指钳中上部的外侧设置有便于人手握持的圆弧形凹槽。当多功能持针器在持针状态下时,可在适当的力量强度时锁住锁定卡扣18,保证持针稳定,此时可将手指夹持方式转变为握持方式,以便于术者用手腕的力量完成缝合。

进一步的,为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多功能持针器性能,所述分离钳、剪刀及持针器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备,或者所述左半钳和右半钳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备,所述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母相向马氏体相转变的结束温度大于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钳、剪刀及持针器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备,且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母相向马氏体相转变的结束温度大于37℃。所述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组织为马氏体相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特性,组织为母相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变形特性,当温度降低时,所述母相逐渐向马氏体相转变,且母相向马氏体相转变的结束温度大于37℃;在当进行手术操作时,由于环境温度为37℃左右,所述分离钳、剪刀及持针器的材料组织为马氏体相,具有较好的塑性变形特性,保证左半钳和右半钳所设置的分离钳、剪刀及持针器能够较好的吻合且受力均匀。当使用一段时间产生塑性变形后,可以采用热介质等方式,使其回复到原有的形状;同时达到消毒效果。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充分利用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母相向马氏体相转变的结束温度以上时的塑性变形特性和形状记忆特性,不仅使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还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持针器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具备持针缝合、剪刀和分离钳的多重功能,增加了持针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多功能持针器使用寿命,操作灵活,可手指夹持,也可锁定手柄,变为握持。手术中无需反复更换器械,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的手术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