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扩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3303发布日期:2018-06-22 21:2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鼻窦扩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窦扩张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管类产品,治疗鼻窦炎的方法中,常采用球囊扩张功能、引导功能、照明功能、冲洗功能相对独立的部件组成的治疗鼻窦炎的装置,由于功能部件分散,操作不便捷,使用步骤繁琐,从而手术时间较长。

在2014.08.20授权公告、授权公告号为CN 2077468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一种将指引、冲洗、球囊扩张功能一体化的,能够治疗鼻炎、鼻窦炎的球囊导管系统,便于操作者拿、握、操作舒适的注塑外壳作为载体;在外壳的前端安装一根不锈钢管,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在载体的内部固定一根不锈钢管作为弯折导管,通过弯折模块可弯折成各种角度,贯穿整体;在不锈钢管上贯穿着一根RX快速交换设计的球囊导管;在球囊导管的外周固定着手柄,手柄通过外壳的滑道安装在外壳表面,在操作者使用时可前后推动手柄,从而控制球囊导管在弯折导管上的位置;外壳的后端有两个接口,其中一个接口为扩张球囊的接口,另一个接口为冲洗、穿入照明的导丝的接口。但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多个功能是依次使用,若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其体积较大,不适用于使用者把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使用者把持、可根据需求而更换的鼻窦扩张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窦扩张系统,包括壳体、球囊组件、照明导丝、冲洗组件,所述壳体头部设置有壳体引导管,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腔,所述容腔起始于壳体的头部终止于壳体的尾部,所述壳体引导管设置在壳体的头部并与腔体连通,所述容腔通过分隔板分隔成上腔体、下腔体,所述上腔体的顶部具有滑槽,所述球囊组件、冲洗组件中的任意一个组件能卡入滑槽并能沿滑槽来回移动,所述球囊组件的球囊引导管、冲洗组件的冲洗引导管能穿过壳体引导管,所述球囊组件上固定设置有球囊滑动器,所述球囊引导管的顶部设置有导丝入口,所述照明导丝通过球囊滑动器从导丝入口穿入并穿过所述球囊引导管,所述下腔体内设置有抽吸管,所述抽吸管与壳体引导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球囊组件携带照明导丝与冲洗组件仅有一个组件与壳体的滑槽装配,另一个组件则闲置,如当使用扩张球囊和照明导丝时,将球囊组件卡入滑槽,球囊引导管穿过壳体引导管,再将照明导丝穿过球囊引导管;当要使用冲洗组件时,将球囊组件从滑槽抽出,同时球囊引导管从壳体引导管抽出,再将冲洗组件插入滑槽,将冲洗引导管穿过壳体引导管,此时可用生理盐水/无菌清水清洗;下腔体内的抽吸管与壳体引导管连通,可以先对病变部位进行清理清除血域;抽吸管固定在壳体内部,而扩张球囊、照明以及冲洗可以选择性的安装在壳体上,当使用其中部分功能时,将另一个功能的拆卸,这样结构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使用者把持、可根据需求而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照明导丝调整好后,为了不让照明导丝来回滑动,则所述球囊组件上滑动设置有导丝滑动器,所述导丝滑动器卡接在滑槽内,所述照明导丝穿过导丝滑动器,所述导丝滑动器上设置有锁紧照明导丝的锁紧件,一旦照明导丝调整好后,通过锁紧件将照明导丝锁紧。

优选地,所述导丝滑动器具有管道,所述照明导丝穿过所述管道,所述管道的侧壁上具有两条沿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条形孔,具有条形孔的所述管道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所述锁紧件呈环状,所述锁紧件套设在具有条形孔的管道上,所述锁紧件的内壁上设置有数量与第一凸起一致的第二凸起,所述锁紧件能在管道上来回滑动,当所述第二凸起滑动至第一凸起处,所述第一凸起压向管道的中心轴,所述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接触的端面的形状为过渡弧形。照明导丝穿过管道且能在管道内来回滑动,当照明导丝来回滑动时,锁紧件的第二凸起与管道外壁的第一凸起不相接触,当照明导丝滑动至目标窦位置后,将锁紧件滑至第一凸起处,此时第二凸起将第一凸起压向管道的中心轴方向,锁紧在管道内的照明导丝,由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接触的端面的形状为过渡弧形,使用者仅需稍加外力,即可滑动锁紧件,较为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照明导丝的端部具有灯珠,因鼻窦部位结构的特殊性,一般将所述灯珠与照明导丝设置成两者形成一定夹角,所述管道与导丝滑动器能发生相对转动,所述锁紧件与导丝滑动器相互独立,锁紧件锁紧照明导丝的同时,锁紧件与管道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当转动锁紧件时,管道会带动照明导丝旋转,即可调整照明导丝自由端的灯珠,较为方便的可照射到病变的周边部位,操作简单。可以在锁紧件的外壁上设置沿其中心轴方向延伸的多条凸棱,便于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抽吸管连通的通气孔。使得抽吸管的抽吸力有两种等级,当通气孔未被堵住时,抽吸管的抽吸力较小;当通气孔被堵住时,抽吸管的抽吸力较大,可适用于多种血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壳体头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梢释放按钮,所述梢释放按钮一体成型有通孔卡件、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卡设在壳体头部一侧的凹槽内,所述按压部与凹槽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受压缩,所述壳体引导管外壁上设置有近端管座,所述近端管座的外壁设置一圈限位槽,所述通孔卡件套设在近端管座外壁上并通过弹簧的受压缩的弹力卡入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近端管座一端的外壁与壳体头部的一端的内壁之间通过卡槽与卡块的配合卡接,所述卡槽的数量是卡块的数量的两倍,所述卡槽、卡块分布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壳体头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圈刻度。

优选地,所述壳体引导管的自由端具有与壳体引导管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夹角呈0°、30°、70°、90°、110°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滑槽起始于壳体尾部端面终止于靠近壳体的头部位置,所述壳体尾部的分隔板下方设置有交换杆,所述壳体尾部端面设置有供交换杆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供交换杆下压的让位腔,所述交换杆自由端的上端面具有钩状结构,所述钩状结构高于分隔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将梢释放按钮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另一个角度且将交换杆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施例将壳体的其中一个侧壳体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将图5中的球囊组件、照明导丝、导丝滑动器等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球囊组件、照明导丝、导丝滑动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锁紧件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中锁紧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施例中管道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施例中冲洗组件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施例中梢释放按钮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施例中近端管座的立体图;

图16为交换杆的立体图。

图中:

10-壳体;10a-侧壳体;11-壳体引导管;12-分隔板;13-上腔体;14-下腔体;15-滑槽;16-凹槽;17-卡槽;18-开口;19-让位腔;110-通气孔;111-把手部;111a-扣环;111b-扶手;112-弹簧座;113-刻度;

20-球囊组件;21-球囊引导管;22-球囊滑动器;23-导丝入口;24-滑块;

30-照明导丝;31-导丝滑动器;32-锁紧件;33-管道;34-条形孔;35-第一凸起;36-第二凸起;37-凸棱;38-灯珠;

40-冲洗组件;41-冲洗引导管;42-滑块;

50-梢释放按钮;51-通孔卡件;52-按压部;53-卡块;54-近端管座;55-限位槽;

60-交换杆;61-钩状结构;62-交换杆凸起;63-凸起孔;64-固定部;65-按压件;

70-抽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鼻窦扩张系统,包括壳体10、球囊组件20、照明导丝30、冲洗组件40。将球囊扩张功能、引导功能、照明功能、冲洗功能整合为一体,简单、方便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人性化的外壳设计,在手中控制系统时更加舒适。

为了方便安装组装该鼻窦扩张系统,壳体10由两个侧壳体10a卡接而成,便于安装、拆卸,壳体10的下方一体形成有把手部111,该把手部111具有两个扣环111a以及一个扶手111b,壳体10由便于操作者拿、握、操作舒适的注塑外壳作为载体,壳体10头部设置有壳体引导管11,壳体引导管11由不锈钢钢管和尼龙管构成,尼龙管位于壳体引导管11的前端,不锈钢管通过近端管座54设置在壳体10头部,壳体引导管11用以供球囊组件20的球囊引导管21、冲洗组件40的冲洗引导管41穿过;壳体10内部具有容腔,容腔起始于壳体10的头部终止于壳体10的尾部,壳体引导管11设置在壳体10的头部并与腔体连通,使得球囊引导管21/冲洗引导管41穿过壳体引导管11,容腔通过分隔板12分隔成上腔体13、下腔体14,上腔体13的顶部具有滑槽15,滑槽15起始于壳体10尾部端面终止于靠近壳体10的头部位置。

球囊组件20、冲洗组件40的两侧均具有滑块24、42,球囊组件20、冲洗组件40中的任意一个组件通过滑块24/滑块42卡入滑槽15并能沿滑槽15来回移动,固定球囊组件20/冲洗组件40卡接在滑槽15内,当球囊组件20从壳体10尾部卡入滑槽15后,沿滑槽15移动,直至球囊组件20的球囊引导管21穿过壳体引导管11,进行球囊扩张;球囊组件20上固定设置有球囊滑动器22,球囊引导管21的顶部设置有导丝入口23,照明导丝30通过球囊滑动器22从导丝入口23穿入并穿过球囊引导管21,可以用以照明;当使用完球囊组件20以及照明导丝30后,将球囊组件20连同照明导丝30一并抽出滑槽15,同时球囊引导管21连带照明导丝30抽离壳体引导管11,再将冲洗组件40从壳体10尾部卡入滑槽15,沿滑槽15移动,直至冲洗组件40的冲洗引导管41穿过壳体引导管11,下腔体14内设置有抽吸管70,抽吸管70与壳体引导管11连通,通过抽吸的方式清除血域或脓状物,壳体10上设置有与抽吸管70连通的通气孔110,通过是否堵住通气孔110来调节抽吸管70的抽吸力。

球囊引导管21和照明导丝30伸入目标窦的长度有可能酌情调整,照明导丝30调整到适合位置后,可以固定不动。为了实现一功能,本实施例的球囊组件20上滑动设置有导丝滑动器31,同样导丝滑动器31卡接在滑槽15内,可沿滑槽15来回滑动,照明导丝30穿过导丝滑动器31,导丝滑动器31上设置有锁紧照明导丝30的锁紧件32。当使用完球囊组件20以及照明导丝30后,除了将球囊组件20连同照明导丝30一并抽出滑槽15之外,还需要将导丝滑动器31也抽离滑槽15;当要适用球囊组件20、照明导丝30时,也需要将导丝滑动器31随球囊组件20卡入滑槽15。其中,锁紧件32通过下述结构来锁紧照明导丝30,导丝滑动器31具有管道33,照明导丝30穿过管道33,管道33的侧壁上具有两条沿管道33的延伸方向设置的条形孔34,具有条形孔34的管道33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起35,锁紧件32呈环状,锁紧件32套设在具有条形孔34的管道33上,锁紧件32的内壁上设置有数量与第一凸起35一致的第二凸起36,锁紧件32能在管道33上来回滑动,当所述第二凸起36滑动至第一凸起35处,第二凸起36能将第一凸起35压向管道33的中心轴,继而锁紧照明导丝30,第一凸起35与第二凸起36接触的端面的形状为过渡弧形,便于第二凸起36按压第一凸起35。

照明导丝30的端部具有灯珠38,灯珠38与照明导丝30形成一定夹角,管道33与导丝滑动器31能发生相对转动,所述锁紧件32与导丝滑动器31相互独立。一旦将照明导丝30固定后,可旋锁紧件32,此时照明导丝30的随之旋转,调整照明导丝30的灯珠38的所需位置,当灯珠38到达目标位置,停止旋转锁紧件32即可。为了便于使用者转动该锁紧件32,可在锁紧件32的外壁上设置沿其中心轴方向延伸的多条凸棱37,便于转动。

壳体引导管11的自由端(即尼龙管的前端)具有与壳体引导管11的延伸方向(即不锈钢管)形成的夹角呈0°、30°、70°、90°、110°中的一种,为了便于该鼻窦扩张系统适用于各种角度的鼻窦病变部位,对于壳体引导管11的自由端与壳体引导管11的延伸方向呈一定角度的自由端而言,则需要保证壳体引导管11的自由端的方向可调。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则壳体10头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梢释放按钮,梢释放按钮一体成型有通孔卡件51、按压部52,按压部52卡设在壳体10头部一侧的凹槽16内,按压部52与凹槽16相对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弹簧,本实施例中的弹簧设置有两根,凹槽16内设置有两个弹簧座112,每根弹簧套设在与其对应的弹簧座112上,弹簧受压缩,壳体引导管11外壁上设置有近端管座54,近端管座54的外壁设置一圈限位槽55,通孔卡件51套设在近端管座54外壁上并通过弹簧的受压缩的弹力卡入限位槽55。当需要调整壳体引导管11自由端的角度方向时,按压梢释放按钮,将壳体引导管11抽出,当调整至所需位置后,再将壳体引导管11插入通孔,近端管座54一端的外壁与壳体10头部的一端的内壁之间通过卡槽17与卡块53的配合卡接,所述卡槽17的数量是卡块53的数量的两倍,所述卡槽17、卡块53分布均匀,卡槽17、卡块53分布均匀,便于随壳体引导管11一同旋转的卡件旋转后的卡接。为了便于记录,壳体10头部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圈刻度。

为了便于球囊组件20/冲洗组件40插入滑槽15后,不会滑出滑槽15,则壳体10尾部的分隔板12下方设置有交换杆60,壳体10尾部端面设置有供交换杆60穿过的开口18,开口18具有供交换杆60下压的让位腔19,交换杆60自由端的上端面具有钩状结构61,钩状结构61高于分隔板12。当要将球囊组件20更换为冲洗组件40时,向下按压交换杆60,交换杆60下移至让位腔19内,此时,钩状结构61低于分隔板12,可将球囊组件20抽离滑槽15,再向下按压交换杆60,将冲洗组件40从壳体10尾部插入滑槽15,插入后,松开交换杆60,此时钩状结构61再次高于分隔板12,并将冲洗组件40限定在滑槽15内。

具体的,如图所示,交换杆60的两侧卡接在两个侧壳体10a内侧,此外,交换杆60的上端面设置有交换杆凸起62,相应的分隔板12上设置有凸起孔63,该交换杆凸起62穿过凸起孔63。为了使得结构紧凑,交换杆60一体成型有固定部64、按压件65,按压件65位于固定部64的一侧。为了便于按压,可将按压件65的端部设置呈按压片结构。

具体使用时,打开无菌袋,取出产品,检查产品有无损坏,取出欲用的壳体引导管11并置于无菌区内,检查此器械有无损伤,经由近端管座54注入无菌盐水或无菌清水,冲洗壳体引导管11,将壳体引导管11连接到壳体10的头部,用浸过无菌盐水或无菌清水的纱布擦拭壳体引导管11的表面,倘若医师要进行抽吸,把抽吸管与真空源连接并调整到适当水平,可能有必要调整照明导丝30直至照明导丝30能够伸出壳体引导管11。

将壳体引导管11插入鼻腔,并置于目标窦的外流道附近,壳体引导管11上可配以内窥镜,标注可见标记可能有助于定位,在操作照明导丝30或球囊滑动器22之前,首先通过把手部111稳定住壳体10,操作导丝滑动器31,直至照明导丝30的前端在目标窦内就位,照明导丝30伸入目标窦的长度有可能酌情调整,抽吸可用于清除血域,如要增加抽吸强度,用手指盖住通气孔110即可;

在确认了照明导丝30的放置后,轻柔地向远方推进球囊滑动器22,球囊引导管21将沿着照明导丝30穿过壳体引导管11前进,目视确认球囊引导管21已经脱离壳体引导管11,推进球囊引导管21,直至到达预期的解剖位置,由内窥镜观察证实球囊引导管21的位置,球囊引导管21上的内窥镜可见标记或许会帮助鼻窦球囊的定位,依照充胀装置使用说明充胀球囊引导管21,获得所需的结果之后,抽空鼻窦球囊,如需更多的充胀,将球囊引导管21重新定位,然后重复鼻窦球囊扩张的步骤,抽回球囊引导管21,直至确实坐落在壳体10的背端上,把照明导丝30收回到壳体引导管11内,将壳体引导管11从鼻腔中取出;

从壳体10的滑槽15内拆除球囊组件20,并放在一旁备用,将冲洗组件40插入壳体10的滑槽15内,直至在壳体10的滑槽15内稳定坐落,把壳体引导管11的远端插入鼻腔内目标窦的外流道附近,倘若医师想要利用照明导丝30来引导冲洗引导管41进入目标窦,照明导丝30可从球囊引导管21中取出,把照明导丝30装入冲洗引导管41的近端内加以使用,把照明导丝30重新插入球囊引导管21内,把一根拇指放在冲洗组件上,轻柔地将冲洗引导管41推进到目标窦解剖结构内,然后进行冲洗。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