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气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2566发布日期:2018-06-19 19:4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气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气囊垫。



背景技术: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经常翻身,对于自己难以独立翻身的患者,需要医务人员或者家属协助其变换姿势,增进舒适,减少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等。但在协助过程中难免会拖动患者,易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医用气囊垫,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同时可减轻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用气囊垫,包括臀部垫体、左臀部气囊、右臀部气囊、充气装置和水箱,所述左臀部气囊和右臀部气囊并排间隔设置在臀部垫体上表面,所述左臀部气囊和右臀部气囊分别配有充气装置,所述左臀部气囊和右臀部气囊上均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装置相连,所述进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注水泵连接,所述排水口通过连接管与抽水泵连接,所述注水泵和抽水泵均与水箱连通,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阀门,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排气阀门,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阀门,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排水阀门。

进一步的,医用气囊垫还包括床垫,所述臀部垫体通过魔术贴粘贴在床垫上。

进一步的,医用气囊垫还包括腿部垫体、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所述腿部垫体通过魔术贴粘贴在床垫上,所述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并排间隔设置在腿部垫体上表面,所述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分别配有充气装置,所述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上均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进水口和排水口。

其中,所述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的顶面均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贯通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的两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的顶面从一端向另一端向上倾斜。

进一步的,医用气囊垫还包括手持智能终端,所述手持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显示屏、开关键和功能菜单键,所述进气阀门、排气阀门、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均为电磁阀,所述显示屏、开关键、功能菜单键、充气装置、注水泵、抽水泵、进气阀门、排气阀门、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均与处理器电联接,所述功能菜单键包括用水键、用气键和参数设置键。

进一步的,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与处理器电联接,所述参数设置键包括时间设置键。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中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处理器电联接,所述参数设置键包括温度设置键。

进一步的,所述左臀部气囊和右臀部气囊通过魔术贴粘贴在臀部垫体上,左腿气囊和右腿气囊通过魔术贴粘贴在腿部垫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臀部垫体为长方形,所述左臀部气囊和右臀部气囊为长条形,左臀部气囊和右臀部气囊的长边与臀部垫体的长边平行;所述臀部垫体长度为90cm,宽度为60cm;所述左臀部气囊和右臀部气囊的长度均为60cm,宽度和高度均为20cm,左臀部气囊与右臀部气囊间隔距离为20cm。文中气囊的长度、高度或宽度是指气囊充盈后的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辅助患者翻身,免去了拖动病人或者直接触碰病人身体翻身的过程,操作方便,降低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给病人带来二次伤害;此外还可可辅助降低患者体温或者保暖;

2.本实用新型结合手持智能终端,可实现翻身护理等的自动化控制,操作便捷,省时省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腿部气囊垫气囊充满气(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原理框图;

图中:1-臀部垫体、2-左臀部气囊、3-右臀部气囊、4-进气口、5-排气口、6-充气装置、7-进水口、8-排水口、9-水箱、10-腿部垫体、11-左腿气囊、12-右腿气囊、13-床垫、14-弧形凹槽、41-进气阀门、51-排气阀门、71-进水阀门、81-排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医用气囊垫,包括臀部气囊垫,臀部气囊垫包括垫臀部垫体1、左臀部气囊2、右臀部气囊3、充气装置6和水箱9,左臀部气囊2和右臀部气囊3并排间隔设置在臀部垫体1上表面,左臀部气囊2和右臀部气囊3分别配有充气装置6,左臀部气囊2和右臀部气囊3上均设置有进气口4、排气口5、进水口7和排水口8,进气口4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装置6相连,进水口7通过连接管与注水泵连接,排水口8通过连接管与抽水泵连接,注水泵和抽水泵均与水箱9连通,进气口4上设置有进气阀门41,排气口5上设置有排气阀门51,进水口7上设置有进水阀门71,排水口8上设置有排水阀门81。进气阀门41、排气阀门51、进水阀门71和排水阀门81均设置在各气囊外侧边沿,为使臀部垫体1不移动偏移,臀部垫体1通过魔术贴粘贴在床垫13上,具体的,床垫13上表面缝接有魔术贴毛面,臀部垫体1下表面设有魔术贴勾面,充气装置6可选充气泵。

作为优选,臀部垫体1为长方形,左臀部气囊2和右臀部气囊3为长条形,左臀部气囊2和右臀部气囊3的长边与臀部垫体1的长边平行;臀部垫体1长度为90cm,宽度为60cm;左臀部气囊2和右臀部气囊3的长度均为60cm,宽度和高度均为20cm,左臀部气囊2与右臀部气囊3间隔距离为20cm。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一、需要翻身护理时,将臀部垫体1粘贴在床垫13上的臀部区域,打开左臀部气囊2的进气阀门41,开启充气装置6,对左臀部气囊2充气,左臀部气囊2膨胀,左臀部气囊2顶面上升,迫使患者呈右侧位,关闭充气装置6,保持右侧卧位2小时后,打开左臀部气囊2的排气阀门51,左臀部气囊2泄气,左臀部气囊2顶面下降,使患者变回平卧位,随后,打开右臀部气囊3的进气阀门41,开启充气装置6,对右臀部气囊3充气,右臀部气囊3膨胀,右臀部气囊3顶面上升,迫使患者呈左侧位,关闭充气装置6,保持右侧卧位2小时后,打开右臀部气囊3的排气阀门51,右臀部气囊3泄气,右臀部气囊3顶面下降,使患者变回平卧位。参照上次方法交替进行,达到更好的翻身防褥疮的效果。上述充气过程换成充水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二、需要降温或升温时,将臀部垫体1粘贴在床垫13上,臀部垫体1的个数可根据需要设置,当需要升温或降温时,打开进水阀门71和排水阀门81,使进水口7与水箱9的出口连通,排水口8与水箱的进口连通,形成闭路循环,开启注水泵和抽水泵,通过水循环实现升温或降温。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降温时,水箱9中装低于患者体温的液体,需要升温时,水箱9中装高于患者体温的液体。

上述操作均通过控制充气装置6、水泵和阀门来实现,免去了拖动病人或者直接触碰病人身体翻身的过程,操作方便,降低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劳动强度,同时避免给病人带来二次伤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所示,医用气囊垫还包括腿部气囊垫,可根据需要抬高患者下肢,腿部气囊垫包括腿部垫体10、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腿部垫体10通过魔术贴粘贴在床垫13上,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并排间隔设置在腿部垫体10上表面,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分别配有充气装置6,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上均设置有进气口4、排气口5、进水口7和排水口8。

其中,如图2所示,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的顶面均设有弧形凹槽14,弧形凹槽14贯通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的两端面,当气囊充气后,患者的腿部正好放在弧形凹槽14中,防止下肢滑移,增加患者舒适度。进一步的,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的顶面从一端向另一端向上倾斜,至于是从脚尖到大腿根部方向向上倾斜,还是从大腿根部到脚尖方向向上倾斜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其中,左臀部气囊2和右臀部气囊3通过魔术贴粘贴在臀部垫体1上,左腿气囊11和右腿气囊12通过魔术贴粘贴在腿部垫体10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医用气囊垫还包括手持智能终端,手持智能终端包括处理器、显示屏、开关键、功能菜单键,以及为手持智能终端供电的电池。其中,进气阀门41、排气阀门51、进水阀门71和排水阀门81均为电磁阀,如图3所示,显示屏、开关键、功能菜单键、充气装置6、注水泵、抽水泵、进气阀门41、排气阀门51、进水阀门71和排水阀门81均与处理器电联接。手持智能终端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与处理器电联接。功能菜单键包括用水键、用气键和参数设置键,参数设置键包括翻身方向左翻、右翻和左右轮翻以及翻身时间的设置键。例如,床垫的左、右两侧气囊分别通过手持智能终端预设的时间(0-2小时)进行自动交替充水放水或者交替充气放气,使床垫左、右两侧气囊的高度自动交替改变从而实现自动翻身。比如左侧的气囊充气的同时右侧的气囊放气,从而实现向右翻身的目的,左侧的气囊放气同时右侧的气囊充气,从而实现向左翻身的目的。

进一步的,水箱9中设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制冷装置与处理器电联接,参数设置键包括温度设置键,可设置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通过显示屏可显示实时状态(例如翻身方向、温度等)、参数设置情况等。处理器可选单片机,加热装置可选电热棒,制冷装置包括冷凝器。当需要升温、降温或保温时,打开进水阀门71和排水阀门81,使进水口7与水箱9的出口连通,排水口8与水箱的进口连通,形成闭路循环,通过处理器控制水箱加热或者制冷,通过水循环实现升温、降温或保温。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