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收集密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6291发布日期:2018-09-28 18:3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液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尿液收集密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检验用的尿液收集器多为一次性杯子,患者将尿液尿入杯子后,端给检验员,检验员用吸管吸取尿液至检测试管后,患者将剩余的尿液连同杯子一起对入垃圾桶中。

这种尿液采集形式,尿液极容易滴漏,这样患者取尿液时很不方便,容易污染患者,在往试管里倒尿液时更是容易洒出,使用既不方便,又不卫生,并且无法精确定量取到尿样。

中国专利CN201520652226.X提供一种尿液取样器,相对原有产品使用更加方便,但产品缺乏密封设置,仍然存在滴漏、异味扩散等问题,另外产品部件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存在优化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存在滴漏、异味扩散、产品部件结构复杂等问题,研制尿液收集密闭装置,该尿液收集器既能放置尿液滴漏、异味扩散,又将产品各部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在保证完成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制作成本,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减少了就医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尿液收集密闭装置,包括尿杯、试管、转接套、密封盖、导管,转接套安装在试管口,导管一端连接尿杯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转接套,密封盖与转接套开口对应,尿杯设置有开口,开口高度低于尿杯杯口。

作为优化,所述转接套的外径与试管开口处内径对应,试管开口处内壁设置有凸槽a,转接套设置有与凸槽a对应的凹槽a。

作为优化,所述尿液收集器还包括管口套,管口套安装在试管口,管口套的外径与试管内径对应,管口套的内径小于转接套的外径,试管开口处内壁设置有凸槽a,管口套的外壁设置有对应的凹槽b,管口套的内壁设置有两凸槽c,转接套的外壁在两凸槽c之间设置有凸槽c。

作为优化,所述转接套上设置有开启耳板,开启耳板沿转接套径向方向突出。

作为优化,所述试管上设置有刻度线、刻度值。

作为优化,所述尿杯、导管为一体的。

作为优化,所述转接套与管口套、密封盖与转接套之间通过软带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转接套的中心设置开口a,开口a的外形、尺寸与导管的外径对应。

作为优化,所述开口a为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弓形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所述开口a的内侧还设置有内套管,内套管的外径与导管的内径对应,开口a与内套管形成一U形槽,导管插入该U形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取尿样时,将尿杯安装在转接套上,取样完成后取下尿杯、盖上密封盖,将尿样送至检验室,检验员检验时将转接套、密封盖一同打开,对尿样进行检查,整个过程中,对尿液的密封良好,不存在尿液在滴漏、异味扩散的问题。

2.通过设置开口,且开口高度低于尿杯杯口,当取尿过量时,多余的尿液通过开口留下,不会污染尿杯外壁。

3.通过在试管、转接套之间设置凸槽a、凹槽a,实现了试管、转接套之间的密封,防止了尿液的滴漏。

4.通过增加管口套,管口套与试管、转接套之间密封良好;设置管口套的内径小于转接套的外径,管口套与转接套之间通过凸槽c、凸槽c实现密封,方便了转接套与管口套的分离;且管口套可更换,即便反复打开关闭转接套,也不会损坏试管,实现了试管的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

5.通过设置开启耳板,方便了将转接套从试管开口分离开,使用时只需要手握试管,拇指挑起开启耳板即可将转接套分离,操作十分方便。

6.通过设置尿杯、导管为一体的,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加工而成,优化了产品结构,节约了制作成本。

7.设置转接套与管口套、密封盖与转接套之间通过软带连接,方便了产品的使用,避免了取尿时密封盖丢失或检验时密封盖、转接套丢失。

8.通过设置开口a的外形为非圆形,避免了患者取尿过程中尿杯转动造成的尿液泄漏。

9.通过设置内套管,并将导管插入U形槽中,既增加了产品的密封性,又能够对导管插入深度进行控制,避免导管插入过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总体结构图。

图6为图4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设备取尿状态的总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设备取尿状态拆分后的总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设备送检状态的总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所示,尿液收集密闭装置,包括尿杯1、试管2、转接套4、密封盖5、导管6,转接套4安装在试管2口,导管6一端连接尿杯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转接套4,密封盖5与转接套4开口对应,尿杯1设置有开口101,开口101高度低于尿杯1杯口。

如图8至图11所示,取尿样时,将尿杯1安装在转接套4上,取样完成后取下尿杯1、盖上密封盖5,将尿样送至检验室,检验员检验时将转接套4、密封盖5一同打开,对尿样进行检查,整个过程中,对尿液的密封良好,不存在尿液在滴漏、异味扩散的问题。通过设置开口101,且开口101高度低于尿杯1杯口,当取尿过量时,多余的尿液通过开口101留下,不会污染尿杯1外壁。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尿液收集器还包括管口套3,管口套3安装在试管2口,管口套3的外径与试管2内径对应,管口套3的内径小于转接套4的外径,试管2开口处内壁设置有凸槽a201,管口套3的外壁设置有对应的凹槽b301,管口套3的内壁设置有两凸槽c302,转接套4的外壁在两凸槽c302之间设置有凸槽c404。通过增加管口套3,管口套3与试管2、转接套4之间密封良好;设置管口套3的内径小于转接套4的外径,管口套3与转接套4之间通过凸槽c302、凸槽c404实现密封,方便了转接套4与管口套3的分离;且管口套3可更换,即便反复打开关闭转接套4,也不会损坏试管2,实现了试管2的重复利用,节约了资源。

所述转接套4上设置有开启耳板401,开启耳板401沿转接套4径向方向突出。通过设置开启耳板401,方便了将转接套4从试管2开口分离开,使用时只需要手握试管2,拇指挑起开启耳板401即可将转接套4分离,操作十分方便。

所述试管2上设置有刻度线、刻度值。通过设置刻度线、刻度值,方便患者提取合理的尿液数量。

所述尿杯1、导管6为一体的。通过设置尿杯1、导管6为一体的,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加工而成,优化了产品结构,节约了制作成本。

所述转接套4与管口套3、密封盖5与转接套4之间通过软带7连接。设置转接套4与管口套3、密封盖5与转接套4之间通过软带7连接,方便了产品的使用,避免了取尿时密封盖5丢失或检验时密封盖5、转接套4丢失。

所述转接套4的中心设置开口a402,开口a402的外形、尺寸与导管6的外径对应。所述开口a402为弓形。通过设置开口a402的外形为非圆形,避免了患者取尿过程中尿杯1转动造成的尿液泄漏。

所述开口a402的内侧还设置有内套管403,内套管403的外径与导管6的内径对应,开口a402与内套管403形成一U形槽,导管6插入该U形槽中。通过设置内套管403,并将导管6插入U形槽中,既增加了产品的密封性,又能够对导管6插入深度进行控制,避免导管6插入过深。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