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4257发布日期:2019-01-08 21:2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牵开器。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特别是髋关节、大腿等部位肌肉丰富,手术显露、操作较困难,需要多名助手牵拉,或者是使用其它牵开器。前者参加手术人员多,相对的就增加了手术中的污染,增加了手术时间;后者牵拉方向及深度单一,牵拉力量不足,手术野显露不充分,影响手术视野及操作,也增加了手术时间导致切口感染的几率增高。

此外,现有的牵开器,由于其没有与切口周围的皮肤固定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移位,对患者的切口造成伤害,也就增大了切口感染的几率。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开器,能够增大了牵开器与患者切口周围的皮肤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牵开器在患者的切口处操作时发生移位,避免对患者造成损害。同时,能够实现对切口的牵开,快速完成手术从而避免切口的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开器,能够进一步增大牵开器与患者切口周围的皮肤的摩擦力,进一步防止牵开器在患者的切口处操作时发生移位,避免对患者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牵开器,包括:

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固定机构设置有用于暴露切口的开口,开口贯穿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牵开机构,牵开机构包括彼此远离的第一扩张臂和第二扩张臂,第一扩张臂和第二扩张臂均位于开口内并铰接于第一端面,第一扩张臂的远离与第二扩张臂铰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扩张头,第二扩张臂的远离与第一扩张臂铰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扩张头,第一扩张头和第二扩张头相对设置并均伸出第二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牵开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第一钳臂与第一扩张臂连接,第二钳臂与第二扩张臂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牵开机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设置于第一钳臂的远离与第一扩张臂连接的端部,第二手柄设置于第二钳臂的远离与第二扩张臂连接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牵开器还包括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设置第一扩张臂的第一导向轨以及设置于固定机构的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轨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扩张臂的第二导向轨以及设置于固定机构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轨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第三手柄和与第三手柄连接并朝向第一导向轨伸出的尖齿,第三手柄的靠近与尖齿连接的端部铰接于固定机构,第一导向轨设置有与尖齿配合的棘齿。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牵开器还包括用于增大固定机构与切口周围皮肤摩擦力的固定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胶垫设置于第二端面,固定胶垫的外周缘凸出与固定机构的外周缘。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胶垫设置于第二端面,固定胶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垫和第二弧形垫,第一弧形垫朝向第一扩张臂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二弧形垫朝向第二扩张臂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一弧形垫和第二弧形垫之间形成用于固定腿部或手臂的弧形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牵开器,包括:

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固定机构设置有用于暴露切口的开口,开口贯穿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牵开机构,牵开机构包括彼此远离的第一扩张臂和第二扩张臂,第一扩张臂和第二扩张臂均位于开口内并铰接于第一端面,第一扩张臂的远离与第二扩张臂铰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扩张头,第二扩张臂的远离与第一扩张臂铰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扩张头,第一扩张头和第二扩张头相对设置并均伸出第二端面;

固定胶垫,固定胶垫设置于第二端面并用于增大固定机构与切口周围皮肤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牵开器,通过将牵开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增大了牵开器与患者切口周围的皮肤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牵开器在患者的切口处操作时发生移位,避免对患者造成损害。同时,能够实现对切口的牵开,快速完成手术从而避免切口的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开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开器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牵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牵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Ⅴ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牵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牵开器;100a-牵开器;100b-牵开器;110-固定机构;111-第一端面;112-第二端面;113-第一框体;114-第二框体;115-第三框体;116-第四框体;117-开口;120-牵开机构;121-第一钳臂;122-第二钳臂;123-第一手柄;124-第二手柄;125-第一扩张臂;126-第二扩张臂;127-第一扩张头;128-第二扩张头;129-第一铰轴;130-导向机构;130a-锁紧机构;131-第一导向轨;131a-第一导向轨;132-第一导向槽;132a-第一导向槽;133-第二导向轨;134-第二导向槽;135-棘齿;140-固定胶垫;140b-固定胶垫;141-第一弧形垫;142-第二弧形垫;143-弧形固定部;150-锁紧机构;151-第三手柄;152-尖齿;153-第二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靠近”、“远离”、“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开器100,包括固定机构110、牵开机构120、导向机构130和固定胶垫140。

请参照图1和图2,固定机构110包括第一框体113、第二框体114、第三框体115和第四框体116。其中,第一框体113和第二框体114相对设置,第三框体115和第四框体116相对设置;第一框体113的一端和第二框体114的一端与第三框体115连接,第一框体113的另一端和第二框体114的另一端与第四框体116连接。第一框体113、第二框体114、第三框体115和第四框体116围成开口117。

固定机构1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开口117贯穿于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

可以理解,固定机构110为类似于长方体结构,且该长方体结构的中部具有开口117。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固定机构110不仅限于长方体,还可以是圆柱状或棱柱状等,只要其中部具有开口117供手术时对切口进行操作即可。

承上述,通过设置固定机构110,增大了牵开器100与患者切口周围的皮肤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牵开器100在患者的切口处操作时发生移位,对患者造成损害。

请参照图1和图3,牵开机构120包括第一钳臂121、第二钳臂122、第一手柄123、第二手柄124、第一扩张臂125、第二扩张臂126、第一扩张头127、第二扩张头128和第一铰轴129。

第一钳臂121和第二钳臂122相对设置,第一钳臂121与第一扩张臂125连接,第二钳臂122与第二扩张臂126连接。亦即,第一扩张臂125和第二扩张臂126也相对设置。

第一钳臂121和第二钳臂122位于固定机构110的外部,第一扩张臂125和第二扩张臂126位于开口117内。并且,第一钳臂121驱动第二扩张臂126和第二钳臂122驱动第一扩张臂125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运用。

第一扩张臂125的与第一钳臂121的连接处和第二扩张臂126的与第二钳臂122的连接处通过第一铰轴129铰接于位于第一端面111的第一框体113。第一扩张臂125的远离与第二扩张臂126铰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扩张头127,第二扩张臂126的远离与第一扩张臂125铰接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扩张头128,并且,第一扩张头127和第二扩张头128相对设置并均伸出第二端面112。通过第一扩张头127和第二扩张头128实现对切口的牵开,快速完成手术从而避免切口的感染。

为了方便第一钳臂121和第二钳臂122更好的驱动第一扩张臂125和第二扩张臂126,第一钳臂121的远离第二钳臂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手柄123,第二钳臂122的远离第一钳臂1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手柄124。通过设置第一手柄123和第二手柄124,能够实现医生的手指通过第一手柄123和第二手柄124,从而方便带动第一钳臂121和第二钳臂122的运动。

导向机构130包括设置第一导向轨131、第一导向槽132、第二导向轨133和第二导向槽134。

具体地,第一导向轨131和第二导向轨133均为圆弧状结构。第一导向轨131设置于第一扩张臂125的远离第二扩张臂126的一侧。第二导向轨133位于第二扩张臂126的远离第以第一扩张臂125的一侧。第一导向槽132位于第一框体113和第三框体115的连接处;第二导向槽134位于第一框体113和第四框体116的连接处。第一导向轨131滑动嵌设于第一导向槽132;第二导向轨133滑动嵌设于第二导向槽134。

可以理解,当医生通过第一钳臂121和第二钳臂122驱动第一扩张臂125和第二扩张臂126运动时,第一导向轨131在第一导向槽132内滑动;第二导向轨133在第二导向槽134内滑动。第一导向槽132和第二导向槽134分别对第一导向轨131和第二导向轨133实现限位的同时对第一扩张臂125和第二扩张臂126也产生限位作用。通过这样设置,避免医生用力过大对切口造成大角度的牵开,避免这种误操作对患者造成损害。

第一导向槽132和第二导向槽134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只设置其中的一个,只要保证能够对第一扩张臂125或第二扩张臂126的运动产生限位作用即可。

固定胶垫140的形状与固定机构110的形状类似。亦即,固定胶垫140的中部具有于开口117相同的胶垫开口(图中未标注)。

具体地,固定胶垫140设置于固定机构110的第二端面112,固定胶垫140的外周缘凸出与固定机构110的外周缘。

固定胶垫140可以使用橡胶等材料制成,用于增大固定机构110与切口周围皮肤摩擦力,进一步防止牵开器100在切口处发生移位。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开器100a,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牵开器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牵开器100a还包括锁紧机构150。

锁紧机构150包括第三手柄151、尖齿152和第二铰轴153。

具体地,第三手柄151和尖齿152连接,并且,在第三手柄151和尖齿152的连接处通过第二铰轴153铰接于第一框体113和第三框体115的连接处。第三手柄151朝向远离第一框体113的方向伸出;尖齿152朝向第一导向轨131a的方向伸出。

第一导向轨131a朝向锁紧机构150的方向设置棘齿135。棘齿135设置有多个并沿第一导向轨131a的延伸方向延伸。尖齿152与棘齿135配合实现对第一导向轨131a的固定,从而实现对牵开机构120的固定。也就实现对切口的固定,有利于手术的快速进行。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牵开器100b,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牵开器100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牵开器100b的固定胶垫140a的结构与固定胶垫140的结构不同。

固定胶垫140a设置于固定机构110的第二端面112。

固定胶垫140a的结构与固定机构110的结构类似。固定胶垫140a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垫141和第二弧形垫142。其中,第一弧形垫141位于第三框体115的一侧;第二弧形垫142位于第四框体116的一侧。

可以理解,第一弧形垫141朝向第一扩张臂125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二弧形垫142朝向第二扩张臂126的运动方向延伸,第一弧形垫141和第二弧形垫142之间形成用于固定腿部或手臂的弧形固定部143。

通过设置固定胶垫140a,能够增大牵开器100b与切口周围皮肤的摩擦力,适于对腿部或手臂的骨科手术应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牵开器(100、100a和100b),通过将牵开机构120设置于固定机构110,增大了牵开器(100、100a和100b)与患者切口周围的皮肤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牵开器(100、100a和100b)在患者的切口处操作时发生移位,避免对患者造成损害。同时,能够实现对切口的牵开,快速完成手术从而避免切口的感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