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9248发布日期:2019-04-03 00:4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外科引流是临床治疗很多疾病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例如手术后吻合口和术区的引流,脓肿腔的引流。外科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的脓、血、液体引导至体外,防止手术后影响伤口愈合。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常用的引流管主要有4类:Penrose引流,闭式Penrose引流,封闭式引流及套管引流。Penrose引流是以美国妇科医生CharlesBinghamPenrose(1862-1925)的名字命名的,其结构是柔软的橡胶管或硅胶管,与放置于皮下的空心引流结构近似,利用毛细管的虹吸原理引流液体,因此是被动引流,容易堵塞。由于它是开放引流,还可造成逆行感染。为避免Penrose引流造成的逆行感染,可以在Penrose一端接上封闭的引流袋,甚至盖上造口袋,使其与外界隔绝,称为闭式Penrose引流。临床曾广泛使用的烟卷引流因为其中的纱布条很容易被腹腔引流液中的纤维蛋白凝聚物堵塞,效果极差,已被淘汰。引流管能够将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液等引流至体外,减少粘连,促进愈合,在患者需要使用引流管时,需要注意护理。

由于引流管在人体内处理不当会产生一系列的化脓等并发症,引流管只能把东西流出,但不具备清洗功能,此时不得不将引流管取出,并将双套管放入取代引流管,由于取出后路径通道封闭,并且双套管是软质的导管,双套管重新置入困难,并且方向难以控制,难以重新回到需要清洗的病患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导丝在引流管拔出时,留在人体内作为定位和导向工具,便于双套管沿着导丝重新回到需要清洗的病患处,进水管向肠道内注入清洗液清洗肠道时,通过引流孔一同引流至体外。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包括双套管和导丝,所述双套管包括吸引管、进水管,所述的吸引管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吸引管内部为负压腔;进水管设置在吸引管的侧壁内,进水管穿过引流孔,并且进水管在引流孔上形成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导丝穿设于导丝管内并在导丝管内移动,导丝插入引流管至病患处定位后将引流管拔出,导丝留在体内,之后再将双套管由导丝管穿入导丝并且沿着导丝的方向进入体内时,双套管能够沿着导丝重新回到病患处,找到脓液、血液的位置及时清洗并引流至体外,导丝和导丝管配合起到对双套管的导向作用,快速定位,避免了在无导丝的情况下伸入双套管无法重新找到病患处,给患者带来不适,以及损伤体内组织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管、吸引管、导丝管均为医疗硅胶材质,硅胶材质表面硬度较低,有效的降低了人体的不适感,且硅胶材质弹性复位能力好,使用寿命长;进水管、吸引管、导丝管呈一体结构,不会存在组合结构出现的相对滑动,且生产加工更快。

作为优选,进水管在吸引管的顶部开口为冲洗孔,可将清洗液、医疗用液扩散注入到人体肠道内,更为有效的清洗肠道内的脓液、血液等。

引流管从人体内拔出时,导丝是留在人体内的,作为优选,留在肠道内的导丝在双套管由导丝管穿入导丝伸入肠道内时,保证双套管能穿入在肠道内的准确位置,以便再次注入清洗液清洗肠道时,通过引流孔在负压腔作用力下将脓液、血液排出体外;所述的导丝中部为金属丝,金属丝表面包覆有防止破坏内部组织的软质膜,软质膜在接触肠道表面时,不会粘连在肠道表面,降低了人体的不适感(类似于斑马导丝的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导丝的头部是能够预弯的金属材质,这样,在导丝穿过导丝管时,能够预弯的导丝头部朝向一边弯曲形成钩状的结构,起到定位的作用,双套管沿着导丝伸入肠道内直到双套管伸入受阻无法继续伸入,即:能够预弯的导丝头部阻挡住双套管移动,双套管到达预定位置,起到定位的作用,并且能够防止导丝沿着导丝管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导丝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吸引管;2、进水管;20、冲洗孔;3、引流孔;4、负压腔;5、导丝管;6、导丝;60、金属丝;61、软质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医疗用双套管组件,主要包括双套管、导丝6,双套管包括吸引管1、进水管2,进水管2的开口位于吸引管1的顶部,引流孔3均匀分布在吸引管1的侧壁,吸引管1内部为负压腔4,进水管2设置在吸引管1的侧壁内,导丝管5设置在负压腔4内,导丝6穿入在导丝管5内,导丝6中部为金属丝60,金属丝60表面包覆有软质膜61。

如图1所示,进水管2注入清洗液或者医疗用液时,液体由进水管2开口处的冲洗孔20向外冲洗,液体为向外扩散冲洗肠道表面,能达到更好冲洗肠道表面的效果;吸引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环绕分布的引流孔3,吸引管1尾部与外界相通保持开放,使空气能够持续注入负压腔4内平衡负压,负压腔4在负压力下使吸引管1的侧壁上的引流孔3吸收肠道表面的脓液、血液,同时可以将进水管2注入肠道清洗肠道表面的清洗液一同吸收,能够最大限度的清除肠道内的积液和组织碎屑,促进肠道愈合。

进水管2、吸引管1、导丝管5均为医疗硅胶材质,双套管的表面光滑,伸入体内时更加安全、顺畅,且双套管伸入体内时降低了人体的不适感,不会损伤肠道内部组织。

由于从引流管置换双套管,在拔出引流管时无法再次确定需要清洗处理的部位,本实用新型在负压腔4内设有穿设于导丝管5内并在导丝管5内移动的导丝6,当引流管拔出体外时,导丝6仍然留在体内,将双套管由导丝管5穿入导丝6沿着导丝6的方向进入体内,就能使双套管重新回到需要清洗的部位,使双套管内的进水口注入清洗液清洗肠道内的黏稠液以及组织碎屑,再由引流孔3一同引流至体外,达到及时冲洗的效果。

导丝6的头部是能够预弯的金属材料,导丝6沿着导丝管5伸入肠道内到达指定位置后,导丝6的头部朝向一边自然弯曲,拔出双套管,导丝6留在肠道内,清洗完成的双套管沿着导丝6重新伸入肠道内,直到双套管到达导丝6的头部附近受阻无法移动时即可,能够预弯的导丝6头部一方面起到双套管伸入时定位的作用,其次,能够防止导丝6从导丝管5内滑出。

导丝6的中部为金属丝60,金属丝60表面包覆有防止破坏内部组织的软质膜61,当双套管拔出时,导丝6留在体内,随着人体肠道的蠕动,导丝6必然会接触到肠道的表面,而金属丝60表面包覆的软质膜61有效的降低了人体的不适感,避免了导丝6损伤肠道表面组织的情况。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