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介入导管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7781发布日期:2018-11-07 20:5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可重复使用的介入导管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介入导管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导管进行固定,目前通常使用的固定方法是用胶布固定或用缝线把导管固定于皮肤上,固定效果不好,容易造成感染,也有一些采用导管固定器进行固定,但导管固定器均为一次性使用,较为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在介入治疗时可以方便的对导管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且可重复使用的介入导管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重复使用的介入导管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固定片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条,固定片顶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导管卡扣,固定片顶面中部设有导管压条,导管压条的底面为刺毛面,固定片顶面对应设有圆毛区,固定条的底部通过粘扣带连接有胶条,胶条的胶粘面设置有隔离纸。

胶条的一面连接有粘扣带的子面,固定条的底部连接有粘扣带的母面,胶条通过粘扣带的子面和母面的粘贴连接在固定条的底部。

所述的固定片、固定条、导管卡扣和导管压条均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所述的固定片的底部连接有纱布层。可以更好的与皮肤接触。

使用原理为:

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导管进行固定时,将本装置通过胶条,固定在人体上,将导管卡入导管卡扣内,并通过导管压条压紧,进行固定即可。使用完毕后,可以将胶条从固定条的底部的直接撕下,换上新的带有粘扣带子面的胶条,即可再次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方便的实现对导管的固定,并且使用完毕后,可以方便的换上新的胶条,实现重复使用,固定效果好,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片;2、固定条;3、导管卡扣;4、导管压条;5、圆毛区;6、粘扣带;7、胶条;8、隔离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可重复使用的介入导管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片1,固定片1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条2,固定片1顶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导管卡扣3,固定片1顶面中部设有导管压条4,导管压条4的底面为刺毛面,固定片1顶面对应设有圆毛区5,固定条2的底部通过粘扣带6连接有胶条7,胶条7的胶粘面设置有隔离纸8。

固定片1、固定条2、导管卡扣3和导管压条4均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固定片1的底部连接有纱布层。

使用原理为:

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导管进行固定时,将本装置通过胶条7,固定在人体上,将导管卡入导管卡扣3内,并通过导管压条4压紧,进行固定即可。使用完毕后,可以将胶条7从固定条2的底部的直接撕下,换上新的带有粘扣带子面的胶条7,即可再次进行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