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8990发布日期:2019-01-29 18:1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尤其涉及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在睡眠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时的携带测温装置以及降温装置,以此给儿童的体温进行测量,若儿童的体温未处于正常范围内时,医护人员再使用携带的降温装置如冰袋等降温方式给儿童进行物理降温,因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当医护人员遗忘携带儿童测温以及降温的相关医疗用具时,医护人员还需移至医疗用具的存放区域进行拿取,再将拿取后的医疗用具移至儿童身旁给儿童进行相对应的测温以及降温治疗,此种方式费时费力,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来解决目前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包括连接带、遮布、第一魔术贴、第二魔术贴、降温贴、第三魔术贴、第四魔术贴、测温片、绑带,所述的遮布位于连接带内部中端,所述的遮布一端与连接带缝合相连,且所述的遮布另一端与连接带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位于遮布底部,所述的第一魔术贴与遮布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位于第一魔术贴底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与第一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降温贴位于第二魔术贴底部,所述的降温贴与第二魔术贴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三魔术贴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三魔术贴均匀分布于连接带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三魔术贴与连接带缝合相连,所述的第四魔术贴位于第三魔术贴底部,所述的第四魔术贴与第三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测温片位于第四魔术贴底部,所述的测温片与第四魔术贴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位于连接带底部,所述的绑带两端与连接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带内部左右两侧还设有观察槽,所述的观察槽与连接带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观察槽内部还设有软玻璃,所述的软玻璃与观察槽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内部还设有软垫,所述的软垫与绑带缝合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绑带内部以及软垫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透气孔,所述的透气孔为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手将绑带绑与睡眠状态中的儿童的头部位置,并将连接带处于儿童的额头处,所述的绑带具有弹性功能,在绑带的作用下,使得连接带在儿童额头部位处的位置被固定,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测温片处于儿童额头的左右两侧,此时,测温片对儿童额头部位处的温度进行检测,即对儿童的体温进行检测,医护人员可透过观察槽查看当前测温片上显示的温度情况,当测温片上显示的温度范围未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时,即儿童需要降温时,医护人员先用手打开遮布,使得遮布处的降温贴暴露于外界,医护人员再将降温贴的透明膜撕除,再将降温贴的凝胶面直接敷贴于儿童的额头部位,医护人员再用手关闭遮布,通过以上方式,对儿童进行降温处理,该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去除了传统的医护人员携带测温以及降温的医疗用具的方式即可对儿童进行测温以及降温治疗,极大的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在儿童降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槽观察儿童当前的降温情况,软垫是为了让绑带与儿童的头部实行软接触,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透气孔是为了让绑带的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实行互换,有效的提高了儿童使用该装置的舒适性,软玻璃是为了防止测温片因观察槽而暴露于外界,进而对测温片造成破坏,对测温片起到保护作用,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将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分离,以此让降温贴与遮布分离,再更换新的降温贴,医护人员再用手将第三魔术贴和第四魔术贴分离,以此让测温片与连接带分离,再更换新的测温片,便于下一位儿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的局部主视剖视图;

图2是连接带的内部局部放大剖视图。

连接带1、遮布2、第一魔术贴3、第二魔术贴4、降温贴5、第三魔术贴6、第四魔术贴7、测温片8、绑带9、观察槽101、软玻璃102、软垫901、透气孔9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所示,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包括连接带1、遮布2、第一魔术贴3、第二魔术贴4、降温贴5、第三魔术贴6、第四魔术贴7、测温片8、绑带9,所述的遮布2位于连接带1内部中端,所述的遮布2一端与连接带1缝合相连,且所述的遮布2另一端与连接带1魔术贴粘贴相连,所述的第一魔术贴3位于遮布2底部,所述的第一魔术贴3与遮布2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二魔术贴4位于第一魔术贴3底部,所述的第二魔术贴4与第一魔术贴3粘贴相连,所述的降温贴5位于第二魔术贴4底部,所述的降温贴5与第二魔术贴4缝合相连,所述的第三魔术贴6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第三魔术贴6均匀分布于连接带1底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三魔术贴6与连接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第四魔术贴7位于第三魔术贴6底部,所述的第四魔术贴7与第三魔术贴6粘贴相连,所述的测温片8位于第四魔术贴7底部,所述的测温片8与第四魔术贴7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9位于连接带1底部,所述的绑带9两端与连接带1缝合相连,所述的连接带1内部左右两侧还设有观察槽101,所述的观察槽101与连接带1一体相连,所述的观察槽101内部还设有软玻璃102,所述的软玻璃102与观察槽101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9内部还设有软垫901,所述的软垫901与绑带9缝合相连,所述的绑带9内部以及软垫901内部还均设有若干数量的透气孔902,所述的透气孔902为通孔。

该儿科睡眠用测温降温装置,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用手将绑带9绑与睡眠状态中的儿童的头部位置,并将连接带1处于儿童的额头处,所述的绑带9具有弹性功能,在绑带9的作用下,使得连接带1在儿童额头部位处的位置被固定,通过以上方式,使得测温片8处于儿童额头的左右两侧,此时,测温片8对儿童额头部位处的温度进行检测,即对儿童的体温进行检测,医护人员可透过观察槽101查看当前测温片8上显示的温度情况,当测温片8上显示的温度范围未达到医护人员的需求时,即儿童需要降温时,医护人员先用手打开遮布2,使得遮布2处的降温贴5暴露于外界,医护人员再将降温贴5的透明膜撕除,再将降温贴5的凝胶面直接敷贴于儿童的额头部位,医护人员再用手关闭遮布2,通过以上方式,对儿童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在儿童降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通过观察,101观察儿童当前的降温情况,软垫901是为了让绑带9与儿童的头部实行软接触,对儿童起到保护作用,透气孔902是为了让绑带9的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实行互换,有效的提高了儿童使用该装置的舒适性,软玻璃102是为了防止测温片8因观察槽101而暴露于外界,进而对测温片8造成破坏,对测温片8起到保护作用,当该装置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用手将第一魔术贴3和第二魔术贴4分离,以此让降温贴5与遮布2分离,再更换新的降温贴5,医护人员再用手将第三魔术贴6和第四魔术贴7分离,以此让测温片8与连接带1分离,再更换新的测温片8,便于下一位儿童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