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0169发布日期:2018-12-22 08:0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放射线摄影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已知有用于放射线摄影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具备放射线照射部、臂部、支柱以及台车部。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能够使台车部行进并移动,因此例如用于进行查房摄影,即,在住院部内巡回患者所在的病房的同时进行放射线摄影。因此,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被称为查房车或者查房用放射线摄影装置等。

在臂部的一端安装有放射线照射部,基端侧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柱上。支柱固定在台车部。放射线照射部和臂部配置在台车部的前方侧。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中,台车部具有前轮和后轮,前轮和后轮以车轴为中心旋转并行进。前轮和后轮是以回转轴为中心而分别独立地回转的脚轮,该回转轴沿着与车轴正交的铅垂方向延伸。前轮由一个车轮构成,后轮由两个车轮构成。两个后轮通过连杆机构连结,并在操作转向把手时以相同相位回转。具有这种脚轮的台车部的前轮和后轮独立地进行回转,因此容易进行转向以及倾斜方向的移动等,从而移动的自由度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具备:旋转锁定机构,锁定两个后轮围绕车轴的旋转;以及脚踏杆,使旋转锁定机构工作。在摄影时,通过锁定后轮的旋转而防止台车部的意外的移动。脚踏杆延伸设置为包围台车部的后方位置以及左右侧方位置。

在进行摄影时,以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停靠在床边的状态进行位置对准,即根据患者的摄影部位调整放射线照射部的照射位置和照射方向。由于放射线照射部和臂部配置在台车部的前方,因此从台车部的前方侧开始进行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对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中,由于脚踏杆延伸设置至侧方位置,因此即使操作者位于台车部的前方侧时,也无需特意绕到台车部的后方而能够从前方侧操作脚踏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1125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如专利文献1那样,当台车部的车轮是回转自如的脚轮时,能够通过移动台车部本身或者改变朝向来进行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对准。而且,当臂部以围绕与脚轮的回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旋转自如的方式被安装时,只要使臂部相对于台车部围绕旋转轴旋转,也能够微调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如此,当车轮为脚轮时具有位置对准的自由度高这一优点。

然而,相反地,当车轮为回转自如的脚轮时由于臂部围绕与脚轮的回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旋转,因此在臂部旋转时可能导致台车部的脚轮移动。如果脚轮移动则台车部会不稳定,存在很难微调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这一问题。

这是因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台车部虽然能够锁定围绕后轮的车轴的旋转,但无法锁定围绕后轮的回转轴的回转。因此,在臂部旋转时会相对于台车部移动,并且由于围绕与回转轴平行的旋转轴的旋转力,有时会导致台车部摇晃。如果台车部摇晃,则臂部无法以稳定的状态旋转,因此很难微调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

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旋转锁定操作部件即脚踏杆从台车部的后方位置延伸设置至侧方位置,但为了操作臂部而由位于台车部的前方侧的操作者即医务人员操作脚踏杆时,有时甚至会很难接近侧方位置。这是因为,病房床边的自由空间非常窄,在大多情况下甚至难以确保医务人员的很小的移动空间。在这种狭窄的空间进行摄影时,接近旋转锁定操作部件的难度会导致微调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的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台车部的车轮是回转自如的脚轮,也会通过简单且可靠地防止台车部的摇晃而容易微调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具备台车部、臂部、旋转锁定机构、回转锁定机构以及前踏板。台车部具有前轮和后轮,前轮和后轮以车轴为中心旋转并行进,并且前轮和后轮是各自以回转轴为中心而独立地回转的脚轮,该回转轴沿着与车轴正交的铅垂方向延伸。臂部在自由端安装有放射线照射部,并且以基端侧为基点而相对于台车部围绕与回转轴平行的旋转轴旋转。旋转锁定机构锁定以后轮的车轴为中心的旋转。回转锁定机构锁定以后轮的回转轴为中心的回转。前踏板设置在台车部,并配置成向台车部的前方突出的形态,并且使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这两者同时工作。

优选后轮由两个以上的脚轮构成,并且各脚轮能够独立地回转。

优选对于后轮,除了具备第1锁定模式以外还具备第2锁定模式,该第1锁定模式使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工作,该第2锁定模式仅使回转锁定机构工作而不使旋转锁定机构工作。

优选前踏板选择性地切换第1锁定模式和第2锁定模式。

优选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具备后踏板,该后踏板设置在台车部,并配置成向台车部的后方突出的形态,并且具有前踏板的功能中的至少一部分功能。

优选后踏板具有与前踏板相同的功能。并且,前踏板和后踏板选择性地切换成初始位置、在铅垂方向上比初始位置靠上方的上部位置、在铅垂方向上比初始位置靠下方的下部位置这三个位置,优选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具备前后踏板连动机构,该前后踏板连动机构中,如果将前踏板和后踏板中的一个移动到三个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上,则与其中一个连动而使另一个移动到相同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台车部的前轮和后轮是回转自如的脚轮,也会容易微调放射线照射部的位置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查房车(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的x射线摄影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查房车的主视图。

图3是查房车的侧视图。

图4是关于臂部的旋转的说明图。

图5是臂部折叠状态的查房车的侧视图。

图6是臂部折叠状态的查房车的立体图。

图7是把手的说明图。

图8是显示盒式收纳部的查房车的后视立体图。

图9是处于收纳位置的盒式收纳部的说明图。

图10是处于取出位置的盒式收纳部的说明图。

图11是抗菌用袋的覆盖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盒式收纳部内的充电连接器的说明图。

图13是查房车的后视图。

图14是前踏板和后踏板的功能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前踏板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后踏板的立体图。

图17是前踏板的三个踏板位置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踏板位置与锁定模式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19是锁定解除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第1锁定模式的功能说明图。

图21是第2锁定模式的功能说明图。

图22是两轮连动机构和前后踏板连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23是锁定解除状态的结构图。

图24是第1锁定模式的结构图。

图25是第2锁定模式的结构图。

图26是表示x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对准状态的第1说明图。

图27是表示x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对准状态的第2说明图。

图28是表示x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对准状态的第3说明图。

图29是表示x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对准状态的第4说明图。

图30是表示x射线照射部的位置对准状态的第5说明图。

图31是操作面板的安装臂的说明图。

图32是操作面板朝向前方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3是位于初始位置的操作面板的说明图。

图34是位于不同于初始位置的后方位置的操作面板的说明图。

图35是位于侧方位置的操作面板的说明图。

图36是位于不同于图35的侧方位置的操作面板的说明图。

图37是位于与图36相反的一侧的侧方位置的操作面板的说明图。

图38是第3发明的第1说明图。

图39是第3发明的第2说明图。

图40是表示第3发明的比较例的第1说明图。

图41是表示第3发明的比较例的第2说明图。

图42是第3发明的变形例的第1说明图。

图43是第3发明的变形例的第2说明图。

图44是第3发明的变形例的第3说明图。

图45是第4发明的操作面板的结构图。

图46是第5发明的第1说明图。

图47是第5发明的第2说明图。

图48是第5发明的第3说明图。

图49是第5发明的第4说明图。

图50是第6发明的第1说明图。

图51是第6发明的第2说明图。

图52是第6发明的第3说明图。

图53是第6发明的第4说明图。

图54是第6发明的第5说明图。

图55是第7发明的第1说明图。

图56是第7发明的第2说明图。

图57是第8发明的第1说明图。

图58是第8发明的第2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中,x射线摄影系统2是使用x射线作为放射线的放射线摄影系统,并且具备查房车11和电子暗盒12。在此,查房车11相当于技术方案中记载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电子暗盒12是便携式x射线图像检测器(相当于放射线图像检测器),检测透射了被摄体(患者)h的x射线并输出x射线图像。电子暗盒12通过无线或者有线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控制电子暗盒12的摄影控制装置(未图示)、负责保存或显示x射线图像的处理的控制台(未图示)连接。电子暗盒12例如为了拍摄被摄体h而载置于床13上。根据摄影部位将电子暗盒12保持在被摄体h等上,从而进行与摄影部位对应的定位。

查房车11产生x射线摄影用x射线。查房车11具有能够行进的台车部14,并且医生或医疗放射技师等医务人员st可以用手推动查房车11进行移动。查房车11用于进行查房摄影,即在巡回住院部内的各病房的同时进行摄影。并且,也可以搬到手术室在手术时使用。

查房车11具备x射线照射部(相当于放射线照射部)15、主体部16、臂部17、支柱18、把手19以及操作面板21。这些搭载于台车部14。

(x射线照射部)

x射线照射部15具有射线源部15a,该射线源部15a具有产生x射线的x射线管15c。射线源部15a上安装有限束器(还称为准直器)15b,该限束器15b限定从x射线管15c产生的x射线照射到被摄体h的照射场。x射线管15c中设置有灯丝、靶、栅电极等(均未图示)。在作为阴极的灯丝与作为阳极的靶之间施加有电压(管电压)。灯丝生成与该管电压对应的热电子。向靶放射所生成的热电子。靶与来自灯丝的热电子碰撞并放射x射线。栅电极配置在灯丝与靶之间,并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改变从灯丝朝向靶的热电子的流量(管电流)。

限束器15b中,例如在四边形的各边上配置屏蔽x射线的四个屏蔽板(例如铅板),并且在中央部形成透射x射线的四边形的出射开口。通过改变各屏蔽板的位置来改变出射开口的大小,由此改变x射线的照射场。

主体部16中设置有控制x射线照射部15的射线源控制装置、供给电力的可充电蓄电池等。射线源控制装置具有:电压发生部,产生对管电压以及栅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控制部,通过控制该电压发生部的动作来控制管电压、管电流以及x射线的照射时间。用电缆连接射线源控制装置与x射线照射部15之间,该电缆用于电压供给和控制信号的发送。

(主体部)

主体部16是实现了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尤其如图2和图3所示,前后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比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长度短的薄型。通过设为薄型,还能够进入到病房内的狭窄的空间。主体部16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的长度例如为台车部14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约2/3左右。在台车部14中,主体部16的搭载位置向后方偏移,台车部14的前侧部分向主体部16的前方突出。但是,由于台车部14的高度低于床13的支脚部的高度,因此能够使台车部14进入到床13下的空间。因此,只要使台车部14的前侧部分进入到床13的床板下的间隙空间,则能够使主体部16的前表面与床13靠近。

主体部16中设置有操作面板21。操作面板21具有:操作部,用于操作x射线照射部15;以及图像显示部,显示通过电子暗盒12检测的x射线图像。医务人员st通过操作部输入x射线的照射条件(管电压、管电流、照射时间等)。并且,主体部16内的射线源控制装置上连接有照射开关23,该照射开关23用于指示开始对x射线照射部15照射x射线。

照射开关23例如是两步按压式。照射开关23在按到第一阶段(半按)时产生预热指示信号,并且在按到第二阶段(全按)时产生照射开始指示信号。

当输入了预热指示信号时,射线源控制装置对灯丝进行预热,同时开始进行靶的旋转。在完成灯丝的预热后靶成为规定的转速时预热结束。如果输入照射开始指示信号,则产生电压并开始由x射线照射部15进行的x射线的照射。如果经过由照射条件设定的照射时间,则停止x射线的照射。

(支柱和臂部)

如图2~图4所示,臂部17在成为自由端的一端安装有x射线照射部15,并且与自由端相反一侧的基端安装在支柱18上。支柱18竖立设置在台车部14。如图2所示,支柱18配置在台车部14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部。如图3所示,支柱18在台车部14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配置在前轮36f与后轮36r之间。

支柱18由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下方的第1支柱部18a和位于上方的第2支柱部18b构成。第1支柱部18a从台车部14的上表面向上方垂直延伸。第1支柱部18a的长边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在放置有台车部14的载置面24为水平时,z轴与铅垂方向一致。第1支柱部18a的一部分埋入到形成于主体部16的前表面的凹部,并且在外面上成为主体部16的一部分。第1支柱部18a的下端固定于台车部14,并且在上端安装有第2支柱部18b。

如图3所示,第2支柱部18b相对于铅垂方向(z轴方向)向查房车11的前方倾斜。臂部17安装在第2支柱部18b。臂部17的基端被第2支柱部18b的上端支撑。

如图4所示,第2支柱部18b的基端在第1支柱部18a的上端以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1为中心而旋转自如。第2支柱部18b的旋转范围例如在以第2支柱部18b的长边方向与查房车11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成为平行的初始位置(用实线表示)为基准,距离左右位置(用双点划线表示)约15°左右共计30°的范围内。第2支柱部18b的旋转角度在旋转范围内能够调节为任意的角度。在第2支柱部18b的前表面设置有把持部18c,该把持部18c在第2支柱部18b旋转时被把持。

第1支柱部18a固定于台车部14,因此第2支柱部18b相对于台车部14以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1为中心而旋转。而且,臂部17的基端安装在第2支柱部18b。因此,臂部17以臂部17的基端侧为基点而相对于台车部14以旋转轴ax1为中心而旋转。

如图5和图6所示,臂部17其基端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2为中心而旋转自如,并且主体部16的前表面与x射线照射部15折叠于相对向的收纳位置。臂部17的旋转范围在图5和图6所示的收纳位置与图3所示的上端位置之间的范围内,臂部17的旋转角度在旋转范围内能够调节为任意的角度。

(臂锁定机构的解除操作部)

在臂部17与第2支柱部18b的连结部分内置有臂锁定机构(未图示),该臂锁定机构对臂部17在收纳位置锁定臂部17的移动。在收纳位置上,臂部17的安装有x射线照射部15的自由端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下方,并且被支柱18支撑的基端位于上方。由于臂部17在收纳位置被锁定,因此在未用于摄影时,臂部17不会意外地旋转。在臂部17中,在x射线照射部15的根部分设置有解除操作部26,该解除操作部26用于解除臂锁定机构的锁定。

解除操作部26是以覆盖臂部17的外周的方式被覆盖的圆筒状部件,并且安装成沿着臂部17的长轴滑动自如。当臂部17位于收纳位置时,如果解除操作部26沿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朝向臂部17的基端侧滑动,则解除臂部17的锁定。由此,能够使臂部17从收纳位置向上端位置旋转。

当臂部17位于收纳位置时,解除锁定时的解除操作部26的滑动方向是在铅垂方向上朝向上方的方向。在进行摄影时,如果臂部17在收纳位置上由解除操作部26被滑动操作而解除锁定,则之后为了展开臂部17,臂部17被提升到上端位置。此时,提升臂部17的方向与解除操作部26的滑动方向一致,因此能够以把持解除操作部26的状态展开臂部17而不改变把持位置。因此,操作性良好。

臂部17能够停在以旋转轴ax2为中心的上端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上。臂部17在任意的位置上的停止通过臂部17的基端与第2支柱部18b的连结部分的摩擦力的作用来实现。并且,如果从臂部17展开的状态再次移动到收纳位置,则臂锁定机构自动工作而锁定移动。

(把手)

如图7所示,把手19配置在主体部16的上方位置。把手19在移动台车部14时被把持。把手19例如是由截面为大致圆形的圆柱杆构成的杆把手。当然,杆把手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可以适当地选择容易抓握的形状。

把手19由前方杆部19a、后方杆部19b、左侧方杆部19c以及右侧方杆部19d构成,并且各部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主体部16的前表面16a、背面16b、左侧面16c以及右侧面16d。

前方杆部19a和后方杆部19b沿着与主体部16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侧方杆部19c和侧方杆部19d沿着主体部16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把手19的后方杆部19b配置在支柱18的后方,侧方杆部19c和19d配置在支柱18的侧方。在此,支柱18的后方是与台车部14的后方对应的位置,支柱18的侧方是与台车部14的侧方对应的位置。前方杆部19a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支柱18大致一致,并且在支柱18的两侧沿着宽度方向延伸。

如此,把手19遍及主体部16的大致整个圆周而设置,因此能够从查房车11的前后左右的任一处靠近。如后述,由于还能够从前方或侧方操作查房车11,因此这种把手19的便利性高。

(盒式收纳部)

如图8所示,在主体部16的背面16b设置有盒式收纳部(相当于收纳部)28,该盒式收纳部28用于收纳电子暗盒12。电子暗盒12呈检测面的平面形状为矩形且扁平的形态。盒式收纳部28以检测面与背面16b成为平行的姿势收纳电子暗盒12。盒式收纳部28是具有与电子暗盒12的纵横尺寸和厚度相应的大小的薄盒型。

电子暗盒12根据检测面的大小具有多个尺寸。盒式收纳部28具备如下大小,该大小能够收纳直到纵横尺寸为17英寸×17英寸的尺寸作为最大尺寸的电子暗盒12a。并且,也能够收纳比电子暗盒12a小的12英寸×10英寸的尺寸的电子暗盒12b或者17英寸×14英寸的尺寸的电子暗盒12c等其他尺寸。

盒式收纳部28能够在图9所示的收纳位置与图10所示的取出位置之间移动自如。背面16b向前方倾斜,并且在图9所示的收纳位置上,盒式收纳部28也与背面16b的倾斜角对应地成为向前方倾斜的姿势。因此,在收纳位置上,电子暗盒12也与背面16b的倾斜对应地成为倾斜的姿势。通过使收纳位置向前方倾斜,能够使电子暗盒12倚靠背面16b。因此,与以垂直姿势收纳的情况相比,能够以摇晃少且稳定的状态收纳。

如果盒式收纳部28从图9所示的收纳位置以下端部为基点而向后方旋转,则会移动到图10所示的取出位置。在取出位置上,盒式收纳部28成为向后方倾斜的姿势,并且电子暗盒12也成为向后方倾斜的姿势。因此,由于在电子暗盒12的上方部分与背面16b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容易把持电子暗盒12的上方部分并且容易取出。并且,由于像这样存在间隔,因此如图11所示,能够在取出位置覆盖抗菌用袋29或者更换袋29而无需从盒式收纳部28取出电子暗盒12。

并且,如图12和13所示,在盒式收纳部28的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充电连接器31。充电连接器31是用于对电子暗盒12的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连接器。通过在盒式收纳部28内设置充电连接器31,能够在电子暗盒12收纳于盒式收纳部28内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如图13所示,在查房车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从后方进行观察时,充电连接器31的位置从中心位置向左侧偏移。这对应于如下情况,即,在电子暗盒12a~12c中,从后方观察时,与充电连接器31连接的充电端子的位置向左侧偏移。

即使各电子暗盒12a和12b的尺寸不同,各电子暗盒12a和12b在图13中从左端至充电端子的距离也相同。并且,在盒式收纳部28中,图13中左端的内壁至充电连接器31的距离与该左端的内壁至电子暗盒12a和12b的充电端子的距离相同。因此,无论电子暗盒12的尺寸如何,均能够通过使电子暗盒12的左端与盒式收纳部28的左端的内壁抵接,从而将充电连接器31的位置与充电端子的位置对准。

(旋转锁定机构、回转锁定机构以及前后踏板)

如图14所示,台车部14具有前轮36f和后轮36r,并且前轮36f和后轮36r以各自的车轴c1为中心旋转并行进。前轮36f和后轮36r由各自以如下轴为中心而独立地回转的脚轮构成,该轴沿着与车轴c1正交的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在此,将成为脚轮的回转中心的轴称为回转轴c2。前轮36f和后轮36r分别由两个脚轮构成,并且台车部14具有前轮36f和后轮36r的共计四个脚轮。构成后轮36r的两个脚轮也能够分别独立地回转,并且构成前轮36f的两个脚轮也能够分别独立地回转。另外,前轮36f和后轮36r也可以分别由三个以上的脚轮构成。

前轮36f和后轮36r安装在台车部14的框架14a的下表面。框架14a呈前轮侧分支为左右两个的y字形状,并且在框架14a的左右各分支部分的前端各设置有一个前轮36f。如此,通过将框架14a的前轮侧设为y字形状,从而容易进入到床13的床板下的间隙空间内。例如,当台车部14进入到床13的下方时,例如如果考虑框架的形状为平板状的情况,则需要与框架的宽度对应的间隙空间。如框架14a那样,如果是y字形状,则左右分支部分的宽度窄,因此与框架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必要的间隙空间可以狭窄。

台车部14上设置有相对于后轮36r锁定以车轴c1为中心的旋转的旋转锁定机构,以及锁定以回转轴c2为中心的回转的回转锁定机构。并未设置相对于前轮36f的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因此前轮36f成为并不总是被锁定的自由状态。

还如图14、图15以及图16所示,台车部14上设置有比支柱18靠前轮36f侧配置的前踏板38,以及比支柱18靠后轮36r侧配置的后踏板39。在台车部14的前后方向上,在前轮36f与后轮36r之间竖立设置有支柱18的基端部分即第1支柱部18a。更具体而言,前踏板38配置在比第1支柱部18a靠前轮36f侧,后踏板39配置在比第1支柱部18a靠后轮36r侧。前踏板38配置成向台车部14的前方突出的形态,并且后踏板39配置成向台车部14的后方突出的形态。通过设置后踏板39以及前踏板38,能够进行来自前方和/或倾斜前方侧的锁定操作。

后踏板39中设置有两轮连动机构41,因此能够相对于两个后轮36r同时进行锁定操作和锁定的解除操作。并且,前后踏板连动机构42发挥作用的结果,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进行连动,并且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中的任一个均能够进行相同的操作。

如图17所示,前踏板38能够选择性地操作到初始位置、在铅垂方向上比初始位置靠上方的上部位置、在铅垂方向上比初始位置靠下方的下部位置这三个位置上。通过选择该三个踏板位置中的任一位置,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作为后轮36r的锁定模式的第1锁定模式和第2锁定模式这两个模式,以及解除锁定的锁定解除状态共计三个模式。后踏板39具有与前踏板38相同的功能。并且,由于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连动,因此如果前踏板38移动到上部位置,则后踏板39也移动到上部位置,如果前踏板38移动到下部位置,则后踏板39也移动到下部位置。

如图18和图19所示,踏板位置在初始位置时锁定模式为空档,也就是说,旋转锁定和回转锁定均为被解除的状态(关闭),如图19所示,是后轮36r能够进行围绕车轴c1的旋转以及围绕回转轴c2的回转的状态。因此,不仅能够使台车部14沿前后方向滑动,还能够沿倾斜方向和/或横向滑动,此外还能够在规定的位置上使台车部14转向。

如图18和图20所示,踏板位置在下部位置成为第1锁定模式。在第1锁定模式中,使后轮36r的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这两者同时工作(开启)。

以下,方便起见,还将旋转锁定机构工作(开启)简单称为锁定旋转或者旋转锁定工作(开启),并且,还将解除旋转锁定机构的锁定简单称为解除旋转锁定。同样地,还将回转锁定机构工作(开启)简单称为锁定回转或者回转锁定工作(开启),并且,还将解除回转锁定机构的锁定简单称为解除回转锁定。

如图20所示,在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的踏板位置位于下部位置(d)的第1锁定模式中,相对于后轮36r,围绕车轴c1的旋转和围绕回转轴c2的回转均被锁定,因此无法使台车部14移动。并且,与在第1锁定模式中仅锁定旋转的情况相比,通过还同时进行回转锁定,从而对台车部14施加旋转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台车部14的摇晃。

如图18和图21所示,踏板位置在上部位置成为第2锁定模式。在第2锁定模式中,仅使回转锁定机构工作(开启)而不使后轮36r的旋转锁定机构工作(开启)。也就是说,旋转锁定保持解除(关闭)状态而仅有回转锁定工作(开启)。

如图21所示,后轮36r能够围绕车轴c1旋转,因此能够使台车部14行进。通过仅锁定围绕后轮36r的回转轴c2的回转,从而具有如下优点。例如,当推动把手19而使台车部14行进时容易转弯。这是因为,如果后轮36r的回转被锁定,则能够抑制由于台车部14的后轮36r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滑向拐角外侧的情况。并且,即使台车部14在固定位置转向时,如果仅锁定后轮36r的回转,则仍会进行后轮36r的旋转,因此也容易进行以后轮36r为基点的转向。

如图22所示,两轮连动机构41例如由两轮连接杆41a构成。两轮连接杆41a通过连结两个后轮36r而使后述内置于各后轮36r的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连动。两轮连接杆41a的长边方向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大致中央部安装有后踏板39。前踏板38利用支撑金属件43安装在框架14a上。前踏板38也与后踏板39相同地配置在台车部14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后踏板39围绕与两轮连接杆41a的长轴一致的轴ax4而旋转自如。如果后踏板39从初始位置移动到上部位置,则两轮连接杆41a以轴ax4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相反,如果后踏板39从初始位置移动到下部位置,则两轮连接杆41a向逆时计方向旋转。后踏板39的操作力通过两轮连接杆41a传递到两个后轮36r。支撑金属件41b安装在框架14a上,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撑两轮连接杆41a和后踏板39。

前后踏板连动机构42例如由前后连动杆42a构成。还如图23~图25所示,前后连动杆42a沿着台车部14的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且后端部42c安装在后踏板39,前端部42b安装在前踏板38。前后连动杆42a通过与后踏板39围绕轴ax4的旋转连动,从而使前踏板38围绕轴ax3旋转。在后踏板39中,前后连动杆42a的安装位置从轴ax4向下方偏移。因此,如果后踏板39围绕轴ax4旋转,则前后连动杆42a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移动。

在前踏板38中,前后连动杆42a的安装位置也从轴ax3向上方偏移。因此,如果前后连动杆42a沿前后方向移动,则相对于前踏板38围绕轴ax3的旋转力发挥作用。由此,前踏板38随着后踏板39的运动而连动。

并且,在前踏板38中,前后连动杆42a的前端部42b的安装位置向前踏板38旋转的轴ax3的上方偏移。相对于此,在后踏板39中,前后连动杆42a的后端部42c的安装位置向后踏板39旋转的轴ax4的下方偏移。因此,如果前后连动杆42a向前后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移动,则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转。

如图24所示,例如,如果前踏板38从初始位置被下推到下部位置,则前踏板38围绕轴ax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的结果,前后连动杆42a向前方移动,因此后踏板39围绕轴ax4向逆时计方向旋转。相反,如图25所示,如果前踏板38从初始位置被上推到上部位置,则前踏板38围绕轴ax3向逆时计方向旋转。该旋转的结果,前后连动杆42a向后方移动,因此后踏板39围绕轴ax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因此,如果将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中的一个移动到初始位置、上部位置、下部位置等各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则能够通过与其中一个连动而使另一个移动到相同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如果其中一个移动到下部位置,则另一个也移动到下部位置,如图25所示,如果其中一个移动到上部位置,则另一个也移动到上部位置。由此,从用户角度来看,对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中的任一个进行操作时均以相同的感觉进行,因此操作性良好。

如图23所示,后轮36r例如由脚轮框架44、车轮部46、支撑部47以及盖金属件48构成。脚轮框架44由主体部44a以及设置在主体部44a的下端后方的车轮安装部44b构成。车轮安装部44b呈大致圆筒形状,并且在车轮安装部44b,车轮部46围绕车轴c1旋转自如地安装于y轴方向的两侧。车轮部46例如是橡胶制或树脂制的轮胎。

支撑部47固定在框架14a上。脚轮框架44相对于支撑部47旋转自如地被回转轴c2支撑。盖金属件48是从下方覆盖形成于脚轮框架44的上端的凸缘,并且用于将脚轮框架44安装在支撑部47的金属件。在盖金属件48与支撑部47之间配置有相当于脚轮框架44的凸缘的厚度的间隔件49。

在车轮安装部44b的内部设置有与车轮部46一同旋转的旋转体51。旋转体51呈圆筒形状,并且在外周附近配置有制动杆52。制动杆52与旋转体51的外周抵接,并产生在旋转方向上相反的摩擦力,由此锁定车轮部46的旋转。

制动杆52设置成以轴ax5为中心而摆动自如。在主体部44a内设置有沿着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推杆53。推杆53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机构而向上方侧施力。如果推杆53受到来自上方的推压力并抵抗推动力而被下推到下方,则推杆53的下端与制动杆52的一端抵接并使制动杆52向顺时针方向摆动。由此,制动杆52的另一端与旋转体51抵接并施加旋转锁定。

在支撑部47的内部设置有与两轮连接杆41a的端部连结的齿轮54,以及与齿轮54卡合并旋转的凸轮55。齿轮54随着两轮连接杆41a的旋转而围绕轴ax4旋转。凸轮55设置成围绕与轴ax4相同地沿y轴方向延伸的轴ax5而旋转自如。凸轮55随着齿轮54的旋转而连动,并向与齿轮5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如图24所示,如果踏板位置从初始位置移动到下部位置,则齿轮54向逆时计方向旋转,并且凸轮5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凸轮55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凸轮55推压推杆53的上端。推杆53受到该推压力移动到下方并使制动杆52摆动。由此锁定旋转。

并且,凸轮55与脚轮框架44的主体部44a的上端面抵接。通过凸轮55与主体部44a之间的摩擦力,锁定脚轮框架44围绕回转轴c2的回转。如果踏板位置从下部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则凸轮55向逆时计方向旋转。如果凸轮55返回初始位置,则作用于推杆53的推压力被解除。如果推压力被解除,则通过推动力的作用而使推杆53移动到上方。由此,旋转锁定被解除。如果凸轮55移动到初始位置,则凸轮55与主体部44a之间的抵接也被解除,因此回转锁定也被解除。

如图25所示,如果踏板位置从初始位置移动到上部位置,则齿轮5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凸轮55向逆时计方向旋转。如果凸轮55向逆时计方向旋转,则凸轮55的与图24的情况相反一侧的端部与脚轮框架44的主体部44a的上端面抵接。通过凸轮55与主体部44a之间的摩擦力,锁定脚轮框架44围绕回转轴c2的回转。并且,当凸轮55向逆时计方向旋转时,推杆53的上端伸入到形成于凸轮55的下端面的凹口内。因此,与图24的情况不同,对推杆53的推压力不发挥作用,并且不会锁定旋转。

如以上说明,在本例中,由齿轮54、凸轮55、推杆53、制动杆52以及旋转体51构成旋转锁定机构。并且,由齿轮54、凸轮55以及主体部44a构成回转锁定机构。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是用于进行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的锁定操作和解除操作的操作部件。

(作用)

以下,对基于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当医务人员st进行查房摄影时,从查房车11的后方把持把手19并使台车部14行进,从而在病房内巡回。向病房移动时,例如将后踏板39移动到上部位置并选择第2锁定模式。通过这样,由于后轮36r的回转被锁定,因此即使在拐角处后轮36r也不会横向滑动而能够以稳定的姿势使查房车11行进。

如图26和图27所示,在病房内通过使查房车11和/或x射线照射部15移动来进行x射线照射部15的位置对准。首先,根据床13上的被摄体h(参考图1)的摄影部位确定电子暗盒12的位置。之后,以使电子暗盒12与x射线照射部15相对向的方式进行x射线照射部15的位置对准。

查房车11的主体部16是小型且轻量的,而且前轮36f和后轮36r是能够分别独立地回转的脚轮,因此台车部14的机动性高。而且,构成后轮36r的两个脚轮也分别独立地发生变化而非始终变为相同相位,因此机动性特别高。因此,能够通过使台车部14移动或者改变朝向来进行x射线照射部15的粗略的位置对准。如图28所示,不仅能够在台车部14的前后方向上滑动,还能够在横向或倾斜方向上滑动。

当进行这种移动时,将踏板位置设为初始位置并设为锁定解除状态。在锁定解除状态下,后轮36r的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均被解除,因此前轮36f以及后轮36r均能够自如地旋转。因此,台车部14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如滑动移动或者在固定位置上的转向等。

在这样的x射线照射部15的位置对准中,医务人员st大多站在床13与查房车11之间进行该对准。这是因为,如果x射线照射部15配置在查房车11的前方,则医务人员st需要进一步微调床13上的被摄体和/或电子暗盒12的位置等。由于查房车11上设置有前踏板38,因此容易从前方侧进行后轮36r的锁定或锁定的解除。

如图29所示,前轮36f是能够回转的脚轮,因此还能够以台车部14的后方部分为基点而改变台车部14的朝向。此时,使踏板位置位于上部位置并选择第2锁定模式,从而锁定后轮36r的回转。通过这样,抑制台车部14的后方部分的摇晃,因此能够使台车部14平稳地旋转并改变x射线照射部15的位置。

并且,主体部16是薄型的,并且台车部14的前端部分的高度较低,因此通过使台车部14进入到床13下的间隙空间,能够使主体部16靠近床13。因此,能够使被主体部16的支柱18支撑的x射线照射部15到达床13的上方的深处。

如果台车部14移动并结束粗略的定位,则以使台车部14的位置和姿势不动的方式使踏板位置位于下部位置并在第1锁定模式下锁定后轮36r。查房车11的第2支柱部18b相对于台车部14围绕旋转轴ax1旋转,因此如图30所示,能够在台车部14的位置和朝向固定的状态下微调x射线照射部15的位置。此时,在第1锁定模式下,不仅后轮36r的旋转被锁定,而且回转也被锁定,因此与仅锁定旋转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台车部14的摇晃。

尤其使第2支柱部18b旋转时,相对于台车部14围绕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1的旋转力发挥作用。后轮36r的回转围绕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回转轴c2进行,因此如果后轮36r的回转没有被锁定,则导致台车部14摇晃。如果使用第1锁定模式,则进行后轮36r的旋转锁定和回转锁定这两者,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台车部14的摇晃。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姿势使第2支柱部18b旋转。

并且,能够通过一次操作来选择第1锁定模式,该一次操作是将前踏板38或后踏板39移动到下部位置的操作。也就是说,能够通过一次操作来使旋转锁定和回转锁定这两者同时工作(开启)。因此,与通过不同的操作进行两种锁定的情况相比,操作性良好。并且,在本例中,由于对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分配了相同的功能,因此无论从前方还是从后方均能进行完全相同的操作。

并且,不仅设置有前踏板38,还设置有后踏板39,因此与以往相同地还能够从后方位置进行锁定操作。还能够在台车部14行进时选择第1锁定模式或第2锁定模式。因此,还能够进行如下操作,即,在转弯时一边行进一边选择第2锁定模式,或者在需要紧急停止时选择第1锁定模式。

在上述例子中,以对前踏板38和后踏板39分配了相同功能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只有一部分通用的例子。例如,可以考虑如下情况,即,前踏板38能够选择第1锁定模式和第2锁定模式这两者,但后踏板39只能选择第1锁定模式和第2锁定模式中的一个。

“第2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2发明与设置在主体部16的操作面板21相关。台车部14等查房车11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发明相同。对相同部位、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还省略说明。

如图31和图32所示,操作面板21通过安装臂56安装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e。安装臂56由纵支柱部56a、横臂部56b以及安装部56c构成。纵支柱部56a是沿着与铅垂方向平行的z轴方向延伸的支柱,并且竖立设置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e。在纵支柱部56a的上端部安装有横臂部56b的一端。横臂部56b的一端安装在纵支柱部56a,且另一端侧安装有操作面板21。横臂部56b是以纵支柱部56a为基准并且长轴沿着与z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的臂。

在本例中,纵支柱部56a的长轴为线性形态,但只要是在铅垂方向具有长度的形态,则并不一定要是线性支柱,可以是在中途弯曲的形态,也可以是在中途倾斜的形态。沿着铅垂方向延伸是指还包含这种形态的概念。同样地,横臂部56b在本例中也是长轴为线性的形态,但只要是在水平方向具有长度的形态,则可以是在中途弯曲的形态,也可以是在中途倾斜的形态。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是指还包含这种形态的概念。

操作面板21在铅垂方向的高度比把手19高。通过将操作面板21配置在高的位置来提高操作面板21的可视性。

安装部56c安装在与成为操作面板21的表面的操作面21a相反一侧的背面21b。安装部56c安装在横臂部56b。横臂部56b设置成相对于纵支柱部56a以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ax6为中心而旋转自如。并且,安装部56c设置成相对于横臂部56b以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ax7为中心而旋转自如。也就是说,安装臂56具有分别以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ax6和轴ax7为中心旋转的两个关节,并且操作面板21设置成相对于台车部14围绕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而旋转自如。

如图33~图37所示,操作面板21至少具有从后方位置到侧方位置的可动区域,该后方位置为如图33和图34所示使操作面21a朝向台车部14的后方的位置,侧方位置为如图35~图37所示使操作面21a朝向台车部14的侧方的位置。通过将操作面板21移动到侧方位置,例如如图26所示那样能够使医务人员st站在支柱18的倾斜前方,并从此处对操作面板21进行操作。

如图33所示,操作面板21的初始位置是操作面21a朝向后方的后方位置,并且在后方位置上背面21b与支柱18彼此面对。并且,在初始位置下,横臂部56b为沿着主体部16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状态,操作面板21在水平方向上被收纳到把手19的内侧。当使住院部内的移动等查房车11行进时,从后方把持把手19。此时,能够如初始位置所示那样将操作面板21收纳到把手19的内侧,因此在把持把手19时操作面板21不会成为障碍,因此容易使查房车11行进。

并且,如图34所示,如果使安装臂56的横臂部56b从初始位置以轴ax6为中心向逆时计方向的90°后方旋转,则能够将操作面板21移动到把手19的更外侧。

如图35和图36所示,如果使横臂部56b以轴ax6为中心从图36的位置进一步向逆时计方向旋转,则能够使操作面板21的操作面21a朝向侧方。图35中,操作面21a为朝向大致侧方的状态,图36中,操作面21a为朝向大致倾斜前方的状态。在这样的侧方位置中,操作面板21在水平方向上向把手19的外侧突出。

如果在侧方位置上操作面板21向把手19的外侧突出,则具有提高操作面板21的操作性的优点。例如,如图26所示,当医务人员st站在支柱18的前方进行x射线照射部15的位置对准时,并同时进行照射条件的设定时,对操作面板21进行操作。此时,如图35和图36所示,如果操作面板21向把手19的更外侧突出,则从站在前方的医务人员st来看,操作面板21位于比把手19更靠近前处。因此,把手19不会成为操作面板21的操作障碍,操作性良好。

并且,如图37所示,如果横臂部56b在与初始位置(图33)相同的状态下仅使安装部56c以轴ax7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能够将操作面板21移动到与图35和图36相反一侧的侧方位置上。

如此,操作面板21设置成围绕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而旋转自如。医务人员st能够根据自身的位置,使操作面板21围绕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旋转来改变操作面板21的朝向。但是,当操作面板21旋转时,与在上述第1发明中说明的臂部17旋转的情况相同地,相对于台车部14围绕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轴的旋转力发挥作用,因此会产生台车部14摇晃而不稳定的问题。

如上所述,查房车11具备第1锁定模式,该第1锁定模式使后轮36r的旋转锁定机构和回转锁定机构同时工作。与第1发明相同地,通过使用第1锁定模式,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如果使用第1锁定模式,则进行后轮36r的旋转锁定和回转锁定,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台车部14的摇晃。而且,第1锁定模式能够选择操作前踏板38或后踏板39,因此操作也简单。并且,由于具备前踏板38,因此从支柱18的前方操作操作面板21的医务人员st能够从前方操作前踏板38并选择第1锁定模式。因此,容易调整操作面板21的位置。

“第3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38~图44所示的第3发明与第2发明同样地,与设置在主体部16的操作面板21相关。第3发明与安装臂56和把手19之间的相对关系相关。查房车11的各部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发明相同,并且安装臂56、把手19、操作面板21的结构也与上述第2发明相同。对相同部位、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还省略说明。

如图38所示,从查房车11的前方观察时,安装臂56的纵支柱部56a配置在比右侧的其中一个侧方杆部19d更靠近左侧的另一个侧方杆部19c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从前方观察时,纵支柱部56a的位置比主体部16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bc更向左侧偏移。如果将纵支柱部56a到靠近纵支柱部56a的侧方杆部19c的距离设为d1,则横臂部56b中,从安装在纵支柱部56a的一端到安装有操作面板21的另一端的长度d2比距离d1长。

在图38所示的初始位置上,如果以轴ax6为基准,则横臂部56b向与纵支柱部56a的距离远的侧方杆部19d侧延伸。在该状态下,横臂部56b收纳于把手19内。而且,如果从初始位置围绕轴ax6向180°逆时计方向旋转,则如图39所示,横臂部56b成为向与纵支柱部56a的距离近的侧方杆部19c侧延伸的状态。由于横臂部56b的长度d2比距离d1长,因此在横臂部56b上安装有操作面板21的端部向把手19的外侧突出。如上所述,如果操作面板21向把手19的更外侧突出,则把手19不会成为障碍,因此操作性良好。

并且,纵支柱部56a向其中一个侧方杆部19c侧偏移,因此为了从侧方杆部19c向外侧突出所需的横臂部56b的长度d2较短即可。因此,容易像初始位置那样在使操作面板21的操作面21a朝向后方的状态下,将操作面板21收纳于把手19的内侧。

关于该内容,与图40和图41所示的比较例对比而进行详细说明。比较例中,在设置有安装臂156来代替安装臂56这方面不同,其他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安装臂156中,纵支柱部156a配置在主体部16的中心位置bc,并且不向宽度方向的一侧偏移。因此,如图41所示,为了将操作面板21配置在侧方位置上向把手19的外侧突出的位置上,与图39的上述实施方式相比,需要加长横臂部156b的长度d2。

但是,如果加长长度d2,则如图40所示,即使在操作面板21位于后方位置的情况下,也会比把手19更突出,从而无法收纳到把手19内。如上所述,当查房车11行进时,从后方把持把手19,因此如果操作面板21向后方突出,则很难把持把手19。因此,优选如图38和图39所示的安装臂56的结构。

在将主体部16的前后方向的尺寸设为薄型时尤其会产生这种问题。这是因为,即使是如图40那样的安装臂156,如果主体部16不是薄型,操作面板21也不会向后方突出。在主体部16的背面设置有盒式收纳部28。盒式收纳部28以检测面成为平行的姿势收纳电子暗盒12,因此主体部16在宽度方向的尺寸需要设为电子暗盒12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以上。通过这样,在将主体部16小型化时,成为前后方向的厚度变薄的方向,会产生如上述那种问题。因此,在盒式收纳部28具有设置于背面16b的薄型主体部16时,第3发明尤其有效。

并且,如图42所示,也可以使纵支柱部56a的安装位置能够移动。在图42中,从前方观察时,纵支柱部56a的安装位置位于右侧,并向与图38所示的位置的相反一侧偏移。这样,通过使纵支柱部56a的安装位置能够在靠近其中一个侧方杆部19c的位置与靠近另一个侧方杆部19d的位置之间移动,由此改变操作面板21的位置和/或朝向的自由度变宽。

如图43所示,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e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滑动槽57。在该滑动槽57中,用于安装纵支柱部56a的基端的安装台58设置成沿宽度方向移动自如。安装台58能够移动到滑动槽57内的任意的位置上。并且,如图44所示,也可以在主体部16的上表面16e设置两处纵支柱部56a的安装孔59,并且能够通过两处安装孔59中的任一个来移动安装位置。作为将纵支柱部56a的安装位置设为能够移动的形态,包含图43和图44这两种形态。

“第4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4发明与操作面板21的功能和形态相关。查房车11的各部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发明等相同,对相同部位、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还省略说明。

如图45所示,操作面板21中,在操作面21a上设置有第1操作部61和第2操作部62。第1操作部61是用于操作x射线照射部15的操作部。第2操作部62是用于操作电子暗盒12的操作部,并且还作为用于显示电子暗盒12所检测的x射线图像的图像显示部发挥作用。

第1操作部61由机械开关构成。如图45b所示,第1操作部61在内部具有构成机械开关的多个开关61a。多个开关61a由扩散于第1操作部61的整个区域的一张薄片61b覆盖。因此,在操作面21a中,在第1操作部61的表面上没有产生于多个开关61a之间的槽和/或孔。

第2操作部62由触摸面板62a构成,并且触摸面板62a也由扩散于第2操作部62的整个区域的薄片62b覆盖。如此,第1操作部61和第2操作部62各自表面的整个区域分别由一张薄片61b、62b覆盖。而且,薄片61b、62b的表面的高度大致相同。在此,大致相同是指允许几毫米阶梯差的概念。这样,操作面21a是几乎没有阶梯差的形态,因此容易擦拭和清洁等,从而容易良好地保持操作面板21的卫生状态。

“第5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46~图49所示的第5发明与支柱18的形态相关。查房车11的各部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发明等相同,对相同部位、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还省略说明。

如图46所示,对于支柱18,支柱18的上方部分的一部分即第2支柱部18b向前方倾斜角度α。角度(倾斜角度)α是第2支柱部18b的长轴相对于铅垂方向的角度。第2支柱部18b在上端围绕旋转轴ax2旋转自如地支撑臂部17。第2支柱部18b虽然相对于台车部14围绕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ax1旋转,但不围绕与臂部17的旋转轴ax2平行的轴旋转,并且相对于第2支柱部18b的前方倾斜的角度α是固定的。通过使第2支柱部18b向前方倾斜,不会将臂部17的结构复杂化而能够延长x射线照射部15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

作为延长x射线照射部15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的方法,有将臂部设为在长轴方向上伸缩自如的伸缩结构的方法。但是,如果将臂部设为伸缩结构,则结构会复杂化。臂部17不具有伸缩结构并且长轴方向的长度被固定。因此,通过使支撑臂部17的基端的第2支柱部18b向前方倾斜来延长x射线照射部15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

并且,如图47和图48所示,查房车11的各部的具体尺寸设定为能够与多个床13a、13b的尺寸对应。图47所示的床13a是配备于手术室的床。对于手术室的床13a,考虑到以站立的状态长时间面对床13a上的患者的医务人员的工作性,床板的高度比较高且宽度比较窄。例如,作为床13a的尺寸,高度为1000mm且宽度为1200mm左右。

相对于此,图48所示的床13b是配备于病房的床。对于病房的床13b,考虑到患者的上下床和舒适度,床板的高度比较低且宽度比较宽。例如,作为床13b的尺寸,高度为1670mm且高度为500mm左右。

无论使用哪一种床13,x射线照射部15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均优选到达至床13的床板的中央位置。并且,无论是哪一种床13,作为x射线照射部15的x射线焦点f到载置于床13上且与x射线照射部15相对向的电子暗盒12的距离即sid(sourcetoimagereceptordistance(放射源与影像接收器的距离)),均优选确保约1000mm。

考虑到这样的条件,将从载置面24到位于支柱18的上端部的臂部17的旋转轴ax2的高度h0例如设为约1365mm。并且,角度α为约23°,并且从位于主体部16的最前表面的第1支柱部18a的前表面到臂部17的基端的旋转轴ax2的距离设为约210mm。

如图47所示,在以x射线照射部15在铅垂方向的到达距离成为最大的方式将臂部17旋转到上端位置的姿势下,x射线焦点f距载置面24的高度h1为约2000mm。由此,当床13a的高度为约1000mm时,能够确保sid为约1000mm左右。该姿势下的x射线照射部15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是从台车部14的前端位置到x射线焦点f的距离l1,并且为约600mm。床13a的宽度为约1200mm,因此能够使x射线照射部15的x射线焦点f到达床13a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

并且,在本例中,台车部14在前端部的突出部分的长度,即,从主体部16的前端即支柱18的前表面到台车部14的前端位置的距离为约360mm。因此,只要能够使该部分进入到床13a的床板下的间隙空间,则能够使主体部16与床13a的侧端部更加靠近,因此x射线焦点f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会与其相应地变长。

并且,如图48所示,在以x射线照射部15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成为最大的方式将臂部17的长轴设为水平的姿势下,x射线焦点f距载置面24的高度h2为约1500mm。由此,当床13b的高度为约500mm时,能够确保sid为约1000mm左右。该姿势下的x射线照射部15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是从台车部14的前端位置到x射线焦点f的距离l2,并且为约835mm。床13b的宽度为约1670mm,因此能够使x射线照射部15的x射线焦点f到达床13b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

并且,与使用图47的床13a的情况相同地,只要能够使台车部14在前端部的突出部分进入到床13b的床板下的间隙空间,则能够使主体部16与床13b的侧端部更加靠近,因此x射线焦点f在水平方向的到达距离会与其相应地变长。

并且,如此,通过使支柱18的上部即第2支柱部18b向前方倾斜,与不倾斜时相比,能够降低臂部17位于收纳位置时的查房车11的总高度。因此,如图49所示,当医务人员st从后方推动查房车11而行进时,能够确保良好的前方视场。

“第6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0~图54所示的第6发明与电子暗盒12的防盗用盒式锁定机构相关。查房车11的各部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第1发明等相同,对相同部位、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还省略说明。

如图50所示,在查房车11中,在主体部16的背面16b设置有盒式固定机构(相当于固定机构)66,该盒式固定机构66用于固定收纳于盒式收纳部28的电子暗盒12。盒式固定机构66以使收纳于盒式收纳部28的电子暗盒12的位置和/或姿势不会被意外扰乱的方式固定电子暗盒12。例如,在查房车11行进时会发生略微的振动。通过使用盒式固定机构66,即使台车部14振动,也能够防止在盒式收纳部28中电子暗盒12的位置和/或姿势被扰乱。并且,由于电子暗盒12被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电子暗盒12与充电连接器31的接触不良。

盒式固定机构66由在背面16b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滑动槽66a、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滑动槽66a的固定部66b以及用键锁定固定部66b的滑动的键锁66c构成。固定部66b在铅垂方向上配置在如下位置,即,在盒式收纳部28的上方,与相对于固定部66b位于下方的盒式收纳部28相对向的位置。对于固定部66b,例如横截面形状呈倒j字形状。固定部66b的下端部分与收纳于盒式收纳部28的电子暗盒12的上端部分抵接,并且以在固定部66b与盒式收纳部28之间夹持电子暗盒12的形式固定。

键锁66c在滑动槽66a内的任意的位置上锁定固定部66b的位置。只要使用键锁66c,则能够防止电子暗盒12被盗。

固定部66b在滑动槽66a内移动,并且沿着其与盒式收纳部28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自如。因此,盒式固定机构66能够固定多个尺寸的电子暗盒12,例如17英寸×17英寸的尺寸的电子暗盒12a和/或12英寸×10英寸的尺寸的电子暗盒12b等。

并且,如图13中进行的说明,充电连接器31的位置与不同尺寸的电子暗盒12a和12b对应,因此在背面16b上宽度方向的位置从中央位置偏移。电子暗盒12a和12b靠近盒式收纳部28的充电连接器31侧被收纳,因此对于盒式固定机构66的位置,也是宽度方向的位置从中央位置偏移。

图51和图52表示固定电子暗盒12a的例子。图51表示固定部66b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图52表示固定部66b在与电子暗盒12a的上端抵接的位置上滑动的状态。图53和图54表示固定小型的电子暗盒12b的例子。图53表示固定部66b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图54表示固定部66b在与电子暗盒12b的上端抵接的位置上滑动的状态。如此,盒式固定机构66能够固定多个尺寸的电子暗盒12a、12b。

“第7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5和图56所示的第7发明与照射开关23的形态相关。查房车11的各部的结构与上述第1发明等相同,对相同部位、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还省略说明。

如图56所示,照射开关23上设置有挂钩23a。通过设置挂钩23a,如图55所示,能够将照射开关23钩挂在把手19上。把手19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杆把手,并且配置在支柱18的大致整个圆周上。通过在照射开关23上设置挂钩23a,能够将照射开关23配置在围绕配置有把手19的支柱18的任意的位置上。

“第8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7和图58所示的第8发明与x射线照射部15的限束器15b的调节旋钮71的功能相关。查房车11的各部的结构与上述第1发明等相同,对相同部位、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且还省略说明。

如图57所示,调节旋钮71配置在限束器15b的壳体的外周面。如图58所示,限束器15b例如具有:多个屏蔽板72,对x射线具有屏蔽性;以及调节机构73,移动屏蔽板72的位置并调节出射开口的尺寸。限束器15b具有:灯76,发出用于确认照射场的位置的可见光;点亮电路78,点亮灯76;以及反射镜77,反射可见光。

反射镜77配置在x射线的照射路径内,相对于灯76和x射线各自的光轴以45°的角度配置,并且通过出射开口照射可见光。通过确认可见光的照射场,能够在x射线摄影前确认x射线的照射场。一边确认可见光的照射场一边操作调节旋钮71,从而改变出射开口的尺寸。调节旋钮71除了与调节机构73连接以外,还与点亮电路78连接,如果操作调节旋钮71,则点亮电路78工作并点亮灯76。由于除了调节旋钮71以外,无需操作灯点亮开关,因此操作性良好。

在上述各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组合使用了x射线照射部15和电子暗盒,但也可以代替电子暗盒,将使用x射线胶片作为图像记录介质的胶片暗盒与x射线照射部15组合使用。

并且,上述各发明也能够适用于照射除x射线以外的γ射线等放射线的放射线照射器中。并且,上述各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上述各发明和/或各实施方式的组合等。各发明和/或各实施方式的组合也可以将一个发明的全部或一部分与其他发明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行组合。

根据上述说明,除了掌握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发明以外,还能够掌握以下附记项中记载的发明。

“第1附记项”(与第3发明相关)

[第1附记项1]

一种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具备:

台车部,具有前轮和后轮且能够行进;

支柱,竖立设置在所述台车部,并支撑安装有所述放射线照射部的臂部,并且配置在所述台车部的前后方向上的所述前轮与所述后轮之间;

主体部,搭载于所述台车部,并突出配置在所述支柱的后方侧,并且具有所述前轮侧的前表面、所述后轮侧的背面、连接所述前表面与所述背面的第1侧面和第2侧面,以及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上方的上表面;

杆把手,是配置在所述支柱的后方且所述主体部的更上方的把手,该杆把手位于所述主体部的背面侧,并且具有:后方杆部,沿着与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第1侧方杆部和第2侧方杆部,分别位于所述第1侧面侧和第2侧面侧,且沿着所述主体部的前后方向延伸;

操作面板,具有配置有操作部的操作面;

纵支柱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并围绕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操作面板,并且配置在比所述第1侧方杆部更靠近所述第2侧方杆部的位置上;以及

横臂部,其为一端安装在所述纵支柱部且另一端侧安装有所述操作面板的横臂部,并且以所述纵支柱部为基准而沿着与所述旋转轴正交的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横臂部中,从所述一端到所述另一端的长度比所述纵支柱部与所述第2侧方杆部之间的距离长。

[第1附记项2]

根据第1附记项1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在以所述横臂部的长轴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平行,并且所述操作面板的操作面与所述宽度方向平行的姿势朝向后方的初始位置上,所述操作面板收容于所述把手的内侧。

[第1附记项3]

根据第1附记项2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所述纵支柱设置成能够在靠近所述第2侧方杆部的位置与靠近所述第1侧方杆部的位置之间移动。

[第1附记项4]

根据第1附记项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具备收纳部,该收纳部设置在所述背面,并且以所述检测面成为与所述背面平行的姿势收纳检测面的平面形状为矩形状且扁平形态的放射线图像检测器。

“第2附记项”(与第5发明相关)

[第2附记项1]

一种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具备:

台车部,具有前轮和后轮;

臂部,在自由端安装有所述放射线照射部;以及

支柱部,竖立设置在所述台车部,在上端部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臂部的基端,该旋转轴平行于与所述台车部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所述支柱部中,包含所述上端部的一部分向所述台车部的前方倾斜,并且倾斜角度被固定。

[第2附记项2]

根据第1附记项1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所述臂部的长轴方向的长度被固定。

[第2附记项3]

根据第2附记项2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所述臂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所述x射线照射部移动到比所述支柱的所述上端部靠下方的收纳位置。

“第3附记项”(与臂部的解除操作部相关)

[第3附记项1]

一种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具备:

台车部;

支柱部,沿铅垂方向竖立设置在所述台车部;

臂部,在自由端安装有所述放射线照射部,且基端被所述支柱部在所述铅垂方向的上端部支撑,并且以平行于与所述台车部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自如,所述放射线照射部移动到比所述上端部在铅垂方向上更靠下方的收纳位置;以及

解除操作部,解除所述收纳位置上的所述臂部的移动锁定,并且在所述臂部配置于所述放射线照射部的根部分,并沿着所述臂部的长轴滑动自如,当所述臂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朝向所述臂部的基端侧滑动。

[第3附记项2]

根据第3附记项1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所述臂部通过摩擦力停止在围绕所述旋转轴的任意的位置上。

[第3附记项3]

根据第3附记项2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如果所述臂部从所述收纳位置向上方展开后再次移动到收纳位置,则自动地锁定移动。

“第4附记项”(与盒式固定机构相关)

[第4附记项1]

一种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具备:

台车部;

支柱部,沿铅垂方向竖立设置在所述台车部;

臂部,在自由端安装有所述放射线照射部,并且基端被所述支柱部支撑;

主体部,搭载于所述台车部;

收纳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背面,并且收纳放射线图像检测器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固定机构,固定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放射线图像检测器,

所述固定机构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配置在所述铅垂方向的上方的与所述收纳部相对向的位置,并且与下端部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放射线图像检测器的上端部分抵接并固定,

所述固定部在其与所述收纳部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上移动自如。

[第4附记项2]

根据第4附记项1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固定部在铅垂方向上滑动自如。

[第4附记项3]

根据第4附记项2所述的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其中,在所述盒式收纳部内,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偏移的位置上配置有用于对所述放射线图像检测器进行充电的充电连接器,

所述固定部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也向与所述充电连接器对应的位置偏移。

符号说明

2-x射线摄影系统,11-查房车(移动式放射线发生装置),12、12a、12b、12c-电子暗盒,13、13a、13b-床,14-台车部,14a-框架,15-线照射部,15a-射线源部,15b-限束器,15c-x射线管,16-主体部,16a-前表面,16b-背面,16c-侧面,16d-侧面,16e-上表面,17-臂部,18-支柱,18a-第1支柱部,18b-第2支柱部,18c-把持部,19-把手,19a-前方杆部,19b-后方杆部,19c-侧方杆部,19d-侧方杆部,21-操作面板,21a-操作面,21b-背面,23-照射开关,23a-挂钩,24-载置面,26-解除操作部,28-盒式收纳部,29-袋,31-充电连接器,36f-前轮,36r-后轮,38-前踏板,39-后踏板,41-两轮连动机构,41a-两轮连接杆,41b-支撑金属件,42-前后踏板连动机构,42a-前后连动杆,42b-前端部,42c-后端部,43-支撑金属件,44-脚轮框架,44a-主体部,46-车轮部,47-支撑部,48-盖金属件,49-间隔件,51-旋转体,52-制动杆,53-推杆,54-齿轮,55-凸轮,56-安装臂,56a-纵支柱部,56b-横臂部,56c-安装部,57-滑动槽,58-安装台,59-孔,61-第1操作部,61a-开关,61b-薄片,62-第2操作部,62a-触摸面板,62b-薄片,66-盒式固定机构,66a-滑动槽,66b-固定部,66c-键锁,72-屏蔽板,73-调节机构,76-灯,77-反射镜,78-点亮电路,156-臂,156a-纵支柱部,156b-横臂部,ax1-旋转轴,ax2-旋转轴,ax3-轴,ax4-轴,ax5-轴,ax6-轴,ax7-轴,bc-中心位置,c1-车轴,d1-距离,d2-长度,f-x射线焦点,h-被摄体,l1-距离,l2-距离,st-医务人员,α-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