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激活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3021发布日期:2019-06-25 23:0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激活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涉及药剂输送装置。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激活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自动注射器等现代药剂输送装置设计为以允许用户自己给药的方式为给药提供便利。由患者处理输药的这种自由性使得依从性或遵从性的概念成为疾病治疗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面。依从性包括监测患者按医生的规定遵循给药方案,以及评估规定的药剂和给药方案在患者的疾病治疗中是否有成效。

已经发现,用户不按规定服用药剂是比较常见的。患者不遵循规定的方案的原因包括健忘、与给药有关的痛感或由药剂的副作用引起的不适。

不遵循给药方案可能导致患者不易从疾病中恢复,并且还可能导致需要额外医疗护理的继发性疾病。这可能反过来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鉴于上述问题,患者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关注点在于方便监测以加强按规定给药。

wo2007/107564a1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药剂输送装置的电子模块,并且其目的是监测药剂输送装置的操作。该文献公开了一种附接至药剂输送装置上的电子模块。该电子模块能够测量响应于电子模块所附接的药剂输送装置的内部部件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声音和/或振动信号。这样的内部部件可以是机械部件,例如,该机械部件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声音,例如咔哒声。该电子模块由内置电池供电,例如在电容式触摸板被激活时,该电池为所述电子模块供电。例如,在指尖置于触摸板上时会进行这种激活。

在wo2007/107564a1中,若用户触摸位于电子模块上的触摸板,则会激活电池并因此激活电子模块。该触摸板不与药剂输送装置的机械操作关联。因此,存在着用户在给药之前忘记激活电子模块的风险。这会导致随后的药剂输送不会被记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激活组件,该激活组件能解决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问题。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激活组件,其中该激活组件包括:设有支腿并构造为向近侧方向偏置的输送构件护盖,配置为收纳在所述支腿之间的可移动套管、以及配置为向近侧方向偏置的激活套管,其中所述输送构件护盖配置为在相对于可移动套管的第一位置与相对于可移动套管的第二位置之间沿轴向移动,其中所述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引起可移动套管从第一可移动套管位置向第二可移动套管位置移动,其中所述输送构件护盖配置为在输送构件护盖朝第二位置移动时使激活套管向远侧方向轴向位移,所述激活套管配置为由此提供药剂输送装置的电子组件的传感器的第一次致动,其中所述激活套管配置为在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二位置返回第一位置时向近侧方向移动,从而提供所述传感器的第二次致动,并且其中所述可移动套管配置为在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时防止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因此,所述激活套管配置为在输送构件护盖向远侧移动时提供药剂输送装置的电子组件的传感器的第一次致动。传感器的这种致动例如可使电子组件进行输药开始的记录。此外,还能确保在输药过程期间每当输送构件护盖向远侧移动时传感器就被致动,因而与wo2007/107564a1相比,可确保总是能实现输药的记录。另外,输送构件护盖随后向近侧的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激活套管向近侧的移动导致传感器的第二次致动,由此电子组件可记录输药过程的完成。

激活套管可配置为在输送构件护盖处于第二位置时恒定地接触传感器,从而在激活套管被从传感器释放或停止与传感器的接触时发生传感器的第二次致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可移动套管可相对于输送构件护盖旋转,并且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引起可移动套管的旋转,其中第一可移动套管位置是第一旋转位置,第二可移动套管位置是第二旋转位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输送构件护盖具有配置为与可移动套管的径向延伸部分配合以形成凸轮表面的远端表面,其中该远端表面与径向延伸表面之间的配合引起可移动套管的旋转。

根据一个实施例,可移动套管具有沿切向延伸并在径向上为柔性的第一舌部,该第一舌部配置为在可移动套管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允许输送构件护盖在第一舌部上朝第二位置移动,并在可移动套管处于第二旋转位置并且输送构件护盖已返回到第一位置时防止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舌部具有沿切线方向逐渐增加的厚度,由此第一舌部配置为使得输送构件护盖能够在可移动套管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在第一舌部上沿轴向方向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可移动套管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该突起配置为与输送构件护盖配合,以防止可移动套管从第二旋转位置向第一旋转位置旋转。

根据一个实施例,可移动套管具有沿切向延伸并在径向上为柔性的第二舌部,其中所述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设置在该第二舌部上。

一个实施例包括电子组件,该电子组件包括储能单元和配置为记录输药过程的激活的处理电路。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子组件包括开关形式的传感器,并且所述激活套管配置为提供该开关的第一次致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关径向向外延伸并在径向上是柔性的,其中所述激活套管配置为通过在开关上向远侧移动从而径向向内按压开关来提供开关的第一次致动,并通过向近侧移离开关从而使开关不被径向向内按压来提供开关的第二次致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可移动套管配置为相对于激活套管布置在近侧。

根据一个实施例,激活套管具有向近侧延伸的臂,该臂配置为与输送构件护盖的相应支腿轴向对准并与之配合,从而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输送构件护盖推动激活套管,引起激活套管的轴向位移。

根据一个实施例,激活套管具有向远侧延伸的臂,该臂配置为使传感器致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药剂输送装置,该药剂输送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激活组件,该激活组件配置为由壳体收纳。

所述药剂输送装置还包括电子组件,该电子组件布置在壳体内或包含在辅助装置(即,附加装置)中,该辅助装置配置为安装到药剂输送装置的主体上。

一个实施例包括柱塞杆,该柱塞杆配置为在壳体内从初始位置向最终位置轴向移动;端部轻击构件,该端部轻击构件配置为在柱塞杆已从初始位置向最终位置行进大部分距离时被释放并向远侧方向抛掷;以及端部轻击传感器,该端部轻击传感器配置为检测端部轻击构件在被释放时的冲击,使电子组件记录药剂排出的完成。

通过这种方式,电子组件可记录三种不同的致动/检测,即,传感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致动,以及端部轻击构件的冲击的检测。由此利用电子组件根据第一次致动确定输药的开始,并通过检测端部轻击构件的冲击确定输药完成或几乎完成,并且例如根据在检测到端部轻击构件的冲击与第二次致动之间经过的一定时间确定在输药完成之后输送构件护盖已被保持在第二位置达到预定时间量,以确保正确输药。

一般来说,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所有术语都应按照其在本技术领域中的通常含义来解读,除非在本文中另行明确定义。除非另行明确声明,否则对“一个/所述元件、设备、部件、装置”等的所有指代都应以开放的方式解读为指代所述元件、设备、部件、装置等的至少一个实例。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以举例说明的方式对发明概念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药剂输送装置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药剂输送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用于图1中的药剂输送装置的激活组件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4是图3中的激活组件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药剂输送装置的远端的侧视图,其中壳体已被移除;

图6是药剂输送装置的第一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其中壳体已被移除;

图7a-7b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在输送构件护盖已向远侧移动从而与激活套管配合时的形态,其中壳体已被移除;

图8a-8b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在输送构件护盖已完全移向远侧时的形态,其中壳体已被移除;

图9a-9b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在输送构件护盖已返回到其第一位置(初始位置)时的形态,其中壳体已被移除;和

图9c示出了用于防止输送构件护盖在返回到图9a-9b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后向远侧移动的阻挡构造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全面地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概念。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概念可按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视为受限于在此所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用于充分、全面地理解本公开,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发明概念的范围。在说明书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元件。

术语激活组件的“近端”是在药剂排出期间指向注射部位的端部。这也适用于激活组件的任何部件。“远端”是相对于近端的相反端。“近侧方向”以及等效的“近侧”指沿着激活组件的中心轴线从远端朝向近端的方向。“远侧方向”或“远侧”指与“近侧方向”相反的方向。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药剂输送装置的激活组件。该药剂输送装置例如可以是自动注射器或眼药滴注器。

所述激活组件包括向近侧偏置的输送构件护盖、可移动套管、以及向近侧偏置的激活套管。输送构件护盖具有向远侧方向延伸的支腿,并且输送构件护盖配置为将可移动套管收纳在支腿之间。

输送构件护盖配置为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可移动套管轴向位移。输送构件护盖配置为与可移动构件配合,从而当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输送构件护盖的直线移动导致可移动套管从第一可移动套管位置向第二可移动套管位置移动。在一个典型示例中,输送构件护盖的直线移动导致可移动套管的旋转运动,并且第一可移动套管位置和第二可移动套管位置分别是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根据一个示例,可移动套管还可在通过输送构件护盖的直线运动而旋转的同时轴向移动一段距离。

此外,输送构件护盖配置为在向远侧朝第二位置移动时使激活套管轴向位移。在向远侧移动时,激活套管配置为提供药剂输送装置的电子组件的传感器的第一次致动。当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二位置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即,第一位置)时,向近侧偏置的激活套管也会向近侧方向移离传感器,从而提供传感器的第二次致动。

可移动套管还配置为在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后防止输送构件护盖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

现在参照图1-9c说明激活组件以及包括该激活组件的药剂输送装置的一个示例。

图1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的一个示例。该具体示例示出了自动注射器,但是药剂输送装置例如也可以是眼药滴注器。

示例性药剂输送装置1包括具有近端3a和远端3b的壳体3、配置为由壳体3收纳的输送构件护盖5、以及端盖7。输送构件护盖5配置为相对于壳体3在图1所示的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轴向位移,在该缩回位置,输送构件护盖5被壳体3进一步收纳。输送构件护盖5配置为相对于壳体3旋转锁定。因此输送构件护盖5仅能相对于壳体3沿轴向移动。

图2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1的分解图,示出了该药剂输送装置的多个内部部件。此外,药剂输送装置1还包括配置为保持药剂容器11的药剂容器保持架9、柱塞杆13、配置为在轴向开口中收纳柱塞杆13的管状延伸构件15、可移动套管17、激活套管19、配置为使激活套管19向近侧方向偏置的弹性构件21(例如弹簧)、以及管状端部构件23。

药剂输送装置1还可包括电子组件,该电子组件配置为例如安装在端盖7下方,即,相对于端盖7布置在近侧。或者,药剂输送装置1可配置为配有包括电子组件的辅助装置。

图3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1的激活组件27的透视图,该激活组件27包括输送构件护盖5、可移动套管17和激活套管19。在此示例中,可移动套管17是旋转体。激活组件27还可包括布置在激活组件27的远端部分处的电子组件29。

具有管状近端部分的输送构件护盖5具有向远侧方向延伸的第一支腿5a和第二支腿5b。可移动套管17配置为收纳在第一支腿5a与第二支腿5b之间。输送构件护盖5具有远端表面5c,该远端表面5c限定第一支腿5a和第二支腿5b的相应端部。可移动套管17具有径向延伸部分17a,该径向延伸部分17a形成凸轮表面,配置为与支腿5a、5b的远端表面5c配合。可移动套管17可具有两个这样的径向延伸部分17a,每个径向延伸部分17a配置为与相应的远端表面5c配合。

如前文所述,输送构件护盖5配置为相对于壳体3在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轴向移动。输送构件护盖5还配置为在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的第一位置与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的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轴向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与相对于壳体3的伸出位置对应,所述第二位置与相对于壳体3的缩回位置对应。在图3中,输送构件护盖5处于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的第一位置。

当输送构件护盖5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时,远端表面5c与可移动套管17的径向延伸部分17a配合。从而输送构件护盖5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的直线移动导致可移动套管17从第一可移动套管位置向第二可移动套管位置移动。具体而言,当远端表面5c沿着可移动套管17的径向延伸部分17a(凸轮表面)滑动并且输送构件护盖5向近侧移动时,输送构件护盖5的直线运动引起可移动套管17的旋转。然后,可移动套管17从第一可移动套管位置旋转到第二可移动套管位置,根据本示例,所述第一可移动套管位置是第一旋转位置,所述第二可移动套管位置是第二旋转位置。

激活套管19具有主体,该主体设有向近侧延伸的支腿19a,在图3中能看到其中一个支腿。向近侧延伸的支腿19a配置为与输送构件护盖5的相应支腿5a和5b对准。最初,当输送构件护盖5处于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的第一位置并且可移动套管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时,径向延伸部分17a位于输送构件护盖5的支腿5a、5b与激活套管19的向近侧延伸的支腿19a之间,如图3所示。当输送构件护盖5已朝第二位置移动了一定距离并且可移动套管17已旋转到一定程度时,径向延伸部分17a会从向近端延伸的支腿19a与支腿5a之间的位置转开,因此输送构件护盖5会被设为与激活套管19直接接触。因此,输送构件护盖5进一步向远侧运动会导致激活套管19向远侧方向轴向位移。

现在转到图4,示例性可移动套管17具有沿切向延伸并在径向上为柔性的第一舌部17b,该第一舌部17b配置为在可移动套管17尚未完全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时允许输送构件护盖5在第一舌部17b上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第一舌部17b还配置为在可移动套管17处于第二旋转位置并且输送构件护盖5已返回到第一位置时防止输送构件护盖5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第一舌部17b具有沿着背离径向延伸部分17a的切向方向逐渐增大的厚度。因此,第一舌部17配置为在输送构件护盖5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并且可移动套管17正朝第二旋转位置旋转时使输送构件护盖5能够在其上沿轴向方向移动。

根据此示例,可移动套管17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17c,该突起配置为与输送构件护盖5配合,以防止可移动套管17从第二旋转位置向第一旋转位置旋转。根据此示例,可移动套管17具有沿切向延伸并在径向上为柔性的第二舌部17d,并且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17c设置在该第二舌部17d上。

作为具有第二舌部17d的配置的一个替代形式,配置为由可移动构件17的远侧部分收纳的管状端部构件23可具有设有接合结构的外表面,该接合结构配置为当可移动构件17被置于第二旋转位置时与可移动构件17接合。

弹性构件21可配置为布置在管状端部构件23与激活套管19的远端之间,从而使激活套管19向近侧偏置。

图5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1的远端部分,该药剂输送装置1包括相对于激活套管19布置在远侧的电子组件29。管状端部构件23已被移除,以露出电子组件29。

电子组件29可包括储能单元,该储能单元例如是电池,或者是电容器(在药剂输送装置1能够收集能量的情况下);配置为由储能单元供电的处理电路;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配置为在处理电路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以及配置为发送由处理电路处理的数据的无线发送器。电子组件29还包括传感器31,例如开关。根据此示例,传感器31是开关,该开关具有细长的轴向延伸部分并且径向向外延伸,并在径向上是柔性的。

激活套管19具有向远侧延伸的臂19b,该臂19b配置为使传感器31致动。在图5中,输送构件护盖5处于第一位置,并且可移动套管17处于第一旋转位置。此时,激活套管19处于初始位置,在该位置,激活套管19尚未向远侧方向移动。因此,传感器31(即,开关)在药剂输送装置1的这种状态下不布置为与向远侧延伸的臂19b接触。该状态在图6中能更好地看到,

图6示出了整个药剂输送装置1,其中壳体3已被移除。

请参考图7a-9c,现在说明利用药剂输送装置1的输药过程。在该过程中,输送构件护盖5被压向注射部位,使输送构件护盖5向近侧移入壳体3中,从伸出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即,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图7a示出了输送构件护盖5已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移动(如箭头a所示)从而露出输送构件33的情况,在此示例中,该输送构件33是注射针。这导致可移动套管17旋转,如箭头b所示。输送构件护盖5刚刚被设置为与激活套管19的向近侧延伸的支腿19a接触,并使激活套管19向远侧方向稍稍移动。

图7b示出了整个药剂输送装置1的轻微旋转视图,以更好地示出激活套管19向远侧移动的效果。

图8a示出了在输送构件护盖5进一步向远侧方向大致移动至相对于可移动套管17的第二位置时的输药过程阶段。因此,可移动套管17进一步旋转,并基本上达到其第二旋转位置。

图8b示出了处于图8a所示状态的药剂输送装置1的远端部分的近视图,但药剂输送装置1已略微旋转。向远侧延伸的臂19b轴向移过开关31。因此,在初始时径向延伸超出向远侧延伸的臂19b的轴向路径的开关31被向远侧延伸的臂19b径向向内按压。因此,向远侧延伸的臂19b与开关31接触,并径向向内按压开关31。只要输送构件护盖5处于第二位置或者被向远侧方向充分推动,开关31就会保持与向远侧延伸的臂19b的接触,并因此在此期间被径向向内按压。因此,激活套管19提供开关31的第一次致动。

开关31例如可触发储能单元以向处理电路供电,和/或它可使处理电路记录药剂输送装置1的激活和输药过程的开始。

激活套管19的行程或行程长度较长,而开关的行程长度与激活套管19的行程长度相比较短。由于向远侧延伸的臂19b在使开关31致动时能轴向移过开关31,因此这些配合构件之间的机械公差不必非常精确,这在制造过程中是非常有利的。

图9a示出了药剂输送装置1在向近侧偏置的输送构件护盖5已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时的形态。应注意的是,可移动套管17保持在第二旋转位置。由于激活套管19是向近侧偏置的,因此激活套管19会在输送构件护盖5向近侧移动的同时返回其初始位置。

图9b示出了处于图9a所示状态的药剂输送装置1的远端部分的近视图,但药剂输送装置1已略微旋转。能够看出,向远侧延伸的臂19b已向近侧方向轴向移动,导致脱离与开关31的接触。因此,当激活套管19与开关31之间的接触终止时,激活套管19提供开关31的第二次致动。由于在从注射部位移除药剂输送装置1时输送构件护盖5会移回第一位置,因此该第二次致动还提供关于输药过程正在结束或完成的指示。

因此,开关31的第二次致动例如可导致电子组件29进行输药过程完成的记录。另外,第二次致动例如还可导致处理电路利用无线发射器和/或输药过程完成记录发送先前记录的输药过程的开始。根据一个示例,电子组件可配置为在第二次致动之后的预定时间量之后关闭。

图9c示出了如图9a和9b所示的药剂输送装置1的最终状态。由于可移动套管17已经旋转并且处于第二旋转位置,因此第一舌部17b处于输送构件护盖5的第一支腿5a之前,即,与输送构件护盖5的第一支腿5a轴向对正并布置在其远侧。因此,输送构件护盖5在返回到第一位置之后无法再朝第二位置向远侧移动。另外,径向向外延伸的突起17c现在处于输送构件护盖5的径向延伸部分17a与第一支腿5a之间,防止可移动套管17从第二旋转位置转回第一旋转位置。

根据药剂输送装置1的一个示例,管状延伸构件15可设有径向柔性臂,并且药剂输送装置1可包括信号产生构件,例如具有两个纵向延伸支腿并配置为由管状延伸构件收纳的u形架;以及配置为收纳在u形架的支腿之间的柱塞杆13。可移动套管17配置为接收管状延伸构件15,并且径向柔性臂配置为被可移动套管的内表面径向向内压迫。由此,具有配置为在其中接收径向柔性臂中的相应一个的径向凹部的柱塞杆13被保持在初始轴向位置。可移动套管17还可具有设有凹部的内表面。当可移动套管17旋转时,最初时被可移动套管的内表面径向向内压迫的径向柔性臂能够径向向外弯入可移动套管17的凹部中。由此柱塞杆13被从其轴向固定位置释放。药剂输送装置1还可包括配置为使u形架向远侧方向偏置的弹性构件,例如弹簧;以及设置在u形架的远侧并与u形架轴向对准的可移动杆。当柱塞杆13被释放并向近侧方向移动时,该弹性构件会导致u形架被向后抛掷(即,朝可移动杆向远侧方向抛掷),这种作用可配置为使不同于传感器31的传感器或开关致动。在此情况下,这种可听到的咔哒声可用作与输药过程的阶段相关的附加输入。这种可听到的咔哒声应在开关31的第二次致动之前出现,并且它提供药剂排出已成功完成的指示。为此目的,电子组件可配置为确定开关31的第一次致动与检测到可听到的咔哒声之间的时间和/或检测到可听到的咔哒声与开关31的第二次致动之间的时间。

本发明构思在上文中主要是参照一些示例来说明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概念范围之内,不同于上文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