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辐射成像模式的防散射准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78011发布日期:2019-11-08 21:5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用于辐射成像模式的防散射准直器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申请涉及用于辐射成像模式(例如,利用辐射来检查对象的成像模式)的防散射准直器。它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仪的背景中得到了特别的应用。然而,本文所述的特征并非旨在限于ct应用,并且可用于其他辐射成像应用,诸如线扫描系统和断层x射线影像合成系统(例如,乳房x线照相术系统)。

如今,ct和其他辐射成像模式(例如,乳房x线照相术、数字化x线摄影、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可用于提供被检查对象的内部方面的信息或图像。一般来讲,对象暴露于辐射(例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并且基于被对象的内部方面吸收和/或衰减的辐射(更准确地说为能够穿过对象的辐射光子量)而形成图像。通常,对象的高致密方面(或具有由较高原子序数元素组成的成分的对象的方面)比不那么致密的方面吸收和/或衰减更多的辐射,因此具有较高密度(和/或高原子序数元素)的方面诸如骨骼或金属当被不那么致密的方面诸如肌肉或衣服围绕时将显而易见。

除其他外,辐射成像模式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辐射源(例如,x射线源、伽马射线源等)和由多个像素(也称为单元)组成的检测器阵列,多个像素分别被配置为将已横穿对象的辐射转换成可被处理的信号以产生图像。当对象在辐射源和检测器阵列之间通过时,辐射被对象吸收/衰减,从而导致所检测的辐射的量/能量发生改变。使用从检测到的辐射获得的信息,辐射成像模式被配置为生成图像,这些图像可用于检测对象内可能特别受关注的项目(例如,身体特征、威胁项目等)。这些图像可以是二维图像或三维图像。

在理想环境中,由像素检测的辐射对应于从辐射源的焦点在竖直轴上冲击像素的初级辐射。然而,撞击到对象上的辐射中的一些被散射,并且偏离直线路径。由像素检测到的散射辐射(也称为次级辐射)增加噪声并降低基于检测器信号产生的图像的质量。

为减小散射辐射影响检测器阵列的像素的可能性,可在检查区域和检测器阵列之间插入防散射准直器。这些防散射准直器包括防散射板(也称为隔板),其被配置为吸收散射辐射,同时允许初级辐射穿过准直器并且被检测器阵列的像素检测到。这些隔板相对于辐射源和检测器阵列对准,以允许初级辐射穿过,同时吸收次级辐射。具有大隔板的系统利用固定结构将隔板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尽管使用了这些固定结构,但可能出现隔板的非预期振动和运动,这导致图像质量降低。此外,用固定结构组装隔板可以是资源密集的(例如,时间密集的),这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申请的各方面解决了上述问题和其他问题。根据一个方面,防散射准直器包括第一层,该第一层在第一表面处限定第一保持构件。第一层具有第一衰减系数。防散射准直器包括第二层,该第二层在第一表面(其面向第一层的第一表面)处限定第二保持构件。第二层具有第二衰减系数。隔板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并且物理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保持隔板相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位置。隔板具有大于第一衰减系数和第二衰减系数的第三衰减系数。将端部支撑件附接到第一层和第二层。该端部支撑件与隔板的端部接界。

根据另一个方面,防散射准直器包括第一层,该第一层在第一表面处限定第一保持构件。第一层具有第一衰减系数。第二层在第一表面(其面向第一层的第一表面)处限定第二保持构件。第二层具有第二衰减系数。多个隔板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并且物理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保持多个隔板中的每一个相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位置。多个隔板的第一隔板和靠近第一层的多个隔板的第二隔板之间的节距不同于靠近第二层的多个隔板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第二节距。

根据另一个方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成像模式包括被配置为发射辐射的辐射源。检测器阵列被配置为检测辐射的至少一部分。防散射准直器设置在辐射源和检测器阵列之间。防散射准直器包括第一层,该第一层在第一表面处限定第一保持构件。第一层具有第一衰减系数。第二层在第一表面(其面向第一层的第一表面)处限定第二保持构件。第二层具有第二衰减系数。隔板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并且物理接触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保持隔板相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位置。隔板具有大于第一衰减系数和第二衰减系数的第三衰减系数。将端部支撑件附接到第一层和第二层。该端部支撑件与隔板的端部接界。

在阅读和理解所附的说明书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专利申请的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本专利申请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通常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成像模式的示例性环境。

图2示出了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

图3示出了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的分解图。

图4a示出了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的分解截面图,其中隔板不附接到第一层或第二层并且彼此平行延伸。

图4b示出了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的分解截面图,其中隔板不附接到第一层或第二层并且彼此不平行延伸。

图5示出了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的截面图,其中隔板附接到第一层或第二层。

图6示出了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其中端部支撑件附接到第一层和第二层。

图7示出了包括保持构件的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

图8示出了包括保持构件的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

图9示出了包括保持构件的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

图10示出了用于防散射准直器的示例性第一层。

图11示出了用于防散射准直器的示例性第一层。

图12示出了用于防散射准直器的示例性第一层。

图13示出了用于防散射准直器的示例性第一层。

图14示出了用于防散射准直器的示例性第一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要求保护的主题,其中类似的附图标号通常用于在整个附图中表示类似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多个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要求保护的主题的透彻理解。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要求保护的主题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其他情况下,结构和装置以框图形式示出,以便有助于描述要求保护的主题。

本公开涉及可定位在辐射源和检测器阵列之间的防散射准直器。防散射准直器具有第一层、第二层和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多个隔板。第一层具有用于保持隔板相对于第一层的位置的第一保持构件,同时第二层具有用于保持隔板相对于第二层的位置的第二保持构件。这样,多个隔板的每个隔板夹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例如,沿辐射源和检测器阵列之间的行进方向),以牢固地固定每个隔板的位置。

多个隔板可被间隔开以限定传输通道,初级辐射可基本上不受阻碍地行进通过这些传输通道。通过定位在辐射源和检测器阵列之间,从辐射源发射的辐射在被检测器阵列接收之前穿过防散射准直器。由于防散射准直器相对于辐射源和检测器阵列的取向,隔板可吸收或衰减散射(或次级)辐射,而初级辐射可穿过传输通道到达检测器阵列。

图1为包括示例性辐射成像模式的示例性环境100的图示,该示例性辐射成像模式可被配置为生成表示被检查对象102或其方面的数据(例如,图像)。应当理解,除了图1所示的示例性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仪之外,本文所述的特征还可适用于其他成像模式。此外,示例性环境100中所包括的部件的布置和/或部件的类型仅为了进行示意性的说明。例如,旋转结构104(例如,旋转门)可包括用于支撑辐射源118和/或检测器阵列106的操作的附加部件,诸如冷却单元、功率单元等。又如,数据采集部件122可被包括在检测器阵列106内和/或附接到该检测器阵列。

在示例性环境100中,成像模式的检查单元108被配置为检查一个或多个对象102。检查单元108可包括旋转结构104和(静止)支撑结构110(本文也称为框架),其可包封和/或围绕旋转结构104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图所示,外部静止环围绕内部旋转环的外边缘)。在检查对象102期间,可将对象102放置在例如选择性地定位在检查区域114(例如,旋转结构104中的中空孔)中的对象支撑件112(诸如床或传送带)上,并且旋转结构104可通过旋转器116(诸如轴承、马达、皮带驱动单元、驱动轴、链、滚柱转向架等)围绕对象102旋转和/或支撑。

旋转结构104可围绕检查区域114的一部分,并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辐射源118(例如,电离x射线源、伽马辐射源等)和检测器阵列106,该检测器阵列安装在旋转结构104相对于辐射源118的基本上沿直径相对的一侧上。

在检查对象102期间,辐射源118从辐射源118的焦点(例如,辐射源118内散发辐射120的区域)发射扇形或锥形辐射120到检查区域114中。应当理解,此类辐射120可基本上连续地发射和/或可间歇地发射(例如,发射短脉冲的辐射,之后是辐射源118未被激活的静息周期)。

当发射的辐射120横穿对象102时,辐射120可被对象102的不同方面不同地衰减。因为不同的方面衰减不同百分比的辐射120,所以可基于由检测器阵列106检测到的光子数量的衰减或变化来生成图像。例如,对象102的更致密方面(诸如骨骼或金属板)可比不那么致密的方面(诸如皮肤或衣服)衰减更多的辐射120(例如,导致更少光子冲击检测器阵列106)。

检测器阵列106可包括设置为单行或呈球面弧形状(例如,通常在辐射源118的焦点处具有曲率中心)的多行的线性(例如,一维)或二维像素阵列(有时称为单元或元件)。随着旋转结构104旋转,检测器阵列106被配置为将检测到的辐射(例如,使用无定形硒和/或其他直接转化材料)直接地转化和/或(例如,使用碘化铯(csi)和/或其他间接转化材料)间接地转化成电信号。

由检测器阵列106产生的信号可被传输至与检测器阵列106可操作地通信的数据采集部件122。通常,数据采集部件122被配置为在测量间隔期间将由检测器阵列106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并且/或者组合所采集的数字数据。在测量间隔期间的数字输出信号的集合可被称为“投影”或“视图”。

示例性环境100还示出了图像重建仪124,该图像重建仪能够操作地联接到数据采集部件122,并且被配置为使用合适的分析、迭代和/或其他重建技术(例如,断层重建、反向投影、迭代重建等)至少部分地基于从数据采集部件122输出的信号来生成表示被检查对象102的一个或多个图像。

示例环境100还包括被配置为从图像重建仪124接收图像的终端126或工作站(例如,计算机),图像可在显示屏128上显示给使用者130(例如,安全人员、医疗人员等)。这样,使用者130可检视图像以识别对象102体内的关注区域。终端126还可被配置为接收使用者输入,该输入可引导检查单元108的操作(例如,旋转结构104的旋转速度、辐射的能量水平等)。

在示例性环境100中,控制器132能够操作地联接到终端126。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器132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终端126的使用者输入并为检查单元108生成指示待执行操作的指令。

应当理解,示例性部件图仅仅旨在示出一种类型的成像模式的一个实施方案,并不旨在以限制的方式进行解释。例如,本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功能可被分离到多个部件并且/或者本文所述的两个或更多个部件的功能可被整合到仅单个部件。此外,成像模式可包括附加部件以执行附加特征、功能等(例如,自动威胁检测)。

图2示出了示例性防散射准直器200。防散射准直器200设置在辐射源118和检测器阵列106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散射准直器200为设置在辐射源118和对象102之间(例如,在辐射源118的基部处)的前对象(也称为前患者)防散射准直器。在其他实施方案中,防散射准直器200为设置在对象102和检测器阵列106之间的后对象(也称为后患者)防散射准直器。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防散射准直器200安装到检测器阵列106面向辐射源118的上表面,尽管其他表面也是可能的。防散射准直器200被配置为吸收或以其他方式改变次级辐射,使得该次级辐射不被检测器阵列106的通道检测到,同时允许初级辐射穿过(例如,沿着y方向)。

参见图3,示出了防散射准直器200的分解图。防散射准直器200包括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该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可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可被定位成基本上垂直于辐射撞击到防散射准直器200上所沿方向(例如,沿y方向)延伸。第一层300可具有第一衰减系数。第二层302可具有第二衰减系数。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衰减系数可等于第二衰减系数,使得初级辐射可穿过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而不被衰减、吸收等。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300和/或第二层302可包括具有介于约0.5毫米(mm)至约1.5mm之间,或介于约0.75mm至约1.25mm之间或约1mm的厚度的碳纤维材料,但可设想其他材料和/或厚度。第一层300和第二层的材料和厚度通常被选择为使辐射衰减最小化。例如,第一层300和/或第二层302的材料和厚度可被选择为每层衰减小于约1%至3%。因此,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的总组合衰减可介于约2%至约6%之间,或甚至更小。在约50千电子伏(kev)至约160kev的范围内,第一层300可具有第一衰减系数并且/或者第二层302可具有第二衰减系数,第一和/或第二衰减系数介于约0.2cm-1至约0.3cm-1之间。

防散射准直器200包括多个防散射板或隔板组304。隔板组304被配置为吸收、衰减或以其他方式改变次级辐射,使得该次级辐射不被检测器阵列的通道检测到。隔板组304可包括例如钼、钨和/或具有允许吸收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冲击隔板组304的辐射的特征的任何其他材料。

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和多个其他隔板312可一起限定隔板组304。隔板组304可设置在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之间。在一个示例中,隔板可具有大于第一衰减系数和第二衰减系数的第三衰减系数。第一衰减系数和第二衰减系数使得初级辐射和次级辐射可穿过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第三衰减系数使得撞击到隔板组304上的辐射被吸收和/或衰减。

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2可包括厚度为介于约50微米(μm)至约150μm之间,或介于约75μm至约125μm之间或约100μm的钨材料(例如,钨环氧化物)。在一个示例中,在约50kev至约160kev的范围内,隔板312可具有介于约50cm-1至约150cm-1之间,或介于约75cm-1至约125cm-1之间或约100cm-1的衰减系数。除了钨材料之外或作为其替代,隔板312可包括其他材料诸如钼、金、铊、铅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隔板310、312被间隔开以限定相邻的隔板310、312之间的传输通道314(例如,也在图4a中示出)。在一个示例中,传输通道314被配置为允许初级辐射穿过防散射准直器200(例如,沿y方向),由此可由下面的检测器阵列106检测到初级辐射。这样,初级辐射可穿过防散射准直器200,而次级辐射被隔板310、312吸收和/或衰减。因此,次级辐射不会被下面的检测器阵列106检测到。

防散射准直器200包括用于支撑隔板组304的一个或多个端部支撑件,诸如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端部支撑件316可附接到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端部支撑件316可以多种方式诸如用机械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等)、粘合剂等附接到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通过附接到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端部支撑件316可保持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的相对位置。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可包括例如基本上刚性的材料,诸如金属、塑料等。

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可以多种方式诸如用机械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等)、粘合剂等附接到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通过附接到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可保持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的相对位置。例如,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可将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保持在距离彼此的固定距离处,并且限制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的意外移动。

在一个示例中,端部支撑件316可与隔板组304的端部320接界,同时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可与隔板组304的第二端部322接界。这样,隔板组304可定位在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之间。因此,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可保持隔板组304相对于端部支撑件316、318的相对位置。

第一层300可以多种方式附接到端部支撑件316。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300在第一层300的端部处限定第一层开口350。端部支撑件316限定第一支撑件开口352。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300的第一层开口350可与端部支撑件316的第一支撑件开口352对准。这样,可通过第一层开口350和第一支撑件开口352接收紧固件,以附接第一层300和端部支撑件316。此外,该第一层开口350和第一支撑件开口352可用于确保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一层对准。

第二层302可以多种方式附接到端部支撑件316。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层302在第二层302的端部处限定第二层开口360。端部支撑件316限定第二支撑件开口362。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层302的第二层开口360可与端部支撑件316的第二支撑件开口362对准。这样,可通过第二层开口360和第二支撑件开口362接收紧固件,以附接第二层302和端部支撑件316。此外,该第二层开口360和第二支撑件开口362可用于确保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层对准。

第一层300可以多种方式附接到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300在第一层300的端部处限定第三层开口370。第二端部支撑件318限定第三支撑件开口372。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300的第三层开口370可与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三支撑件开口372对准。这样,可通过第三层开口370和第三支撑件开口372接收紧固件,以附接第一层300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此外,该第三层开口370和第三支撑件开口372可用于进一步确保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一层对准。

第二层302可以多种方式附接到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层302在第二层302的端部处限定第四层开口380。第二端部支撑件318限定第四支撑件开口382。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层302的第四层开口380可与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四支撑件开口382对准。这样,可通过第四层开口380和第四支撑件开口382接收紧固件,以附接第二层302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此外,该第四层开口380和第三支撑件开口382可用于进一步确保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一层对准。

参见图4a,示出了沿着图3的线4-4的防散射准直器200的分解截面图。第一层300在第一表面402处限定一个或多个保持构件。例如,第一层300可在第一表面402处限定第一保持构件400。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表面402面朝隔板310和第二层302。

第一保持构件400包括第一层300的一对第一侧壁404。第一侧壁404可限定第一沟槽406。因此,第一沟槽406可被限定在第一层300中并且从第一表面402朝与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相对的第二表面408延伸。多个第一沟槽410可被限定在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中。这些第一沟槽410可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表面402处的每个第一沟槽之间的节距412可以是基本上恒定的。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表面402处的每个第一沟槽之间的节距412可以是非恒定的和/或不同的。

第二层302在第一表面422处限定一个或多个第二保持构件。例如,第二层302可在第一表面422处限定第二保持构件420。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表面422面朝隔板310、312和第一层300。

第二保持构件420包括第二层302的一对第二侧壁424。第二侧壁424可限定第二沟槽426。因此,第二沟槽426可被限定在第二层302中并且从第一表面422朝与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相对的第二表面428延伸。多个第二沟槽429可被限定在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中。第二沟槽可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延伸至第一沟槽。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表面422处的每个第二沟槽之间的节距432可以是基本上恒定的。又如,第一表面402处的每个第二沟槽之间的节距432可以是非恒定的和/或不同的。

隔板310、312可设置在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之间。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312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延伸。隔板310、312可具有大于第一层300的第一衰减系数和第二层302的第二衰减系数的第三衰减系数。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312的第一端部440可定位成邻近第一层300,同时第二端部442可定位成邻近第二层302。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312的第一端部440可被接收在第一沟槽406内,使得第一端部440定位在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和第一层300的第二表面408之间。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312的第二端部442可被接收在第二沟槽426内,使得第二端部442定位在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和第二层302的第二表面428之间。

参见图4b,示出了防散射准直器200的另一个示例的分解截面图。与图4a中基本上彼此平行延伸的隔板310、312相反,图4b的隔板310、312中的至少一些可彼此不平行延伸。这样,图4b的隔板310、312可朝共同焦点会聚,使得隔板310、312可按非恒定的节距彼此分离。

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可与第二隔板490间隔开,同时第二隔板490可与第三隔板491间隔开。因此,第二隔板490定位在隔板310和第三隔板491之间。第一节距480可在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处隔开隔板310和第二隔板490。第二节距482可在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处隔开隔板310和第二隔板490。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和第二隔板490之间的第一节距480可不同于隔板310和第二隔板490之间的第二节距482。例如,第一节距480可小于第二节距482。这样,当从隔板310、490的端部(例如,端部440或端部442处)朝隔板310、490的中心移动时,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或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处的隔板310和第二隔板490之间的节距可以是非恒定的。例如,当从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朝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移动时,隔板310和第二隔板490之间的节距可减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节距481可在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处隔开第二隔板490和第三隔板491。第四节距483可在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处隔开第二隔板490和第三隔板491。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隔板490和第三隔板491之间的第三节距481可不同于第二隔板490和第三隔板491之间的第四节距483。例如,第三节距481可小于第四节距483。这样,当从隔板490、491的端部朝隔板490、491的中心移动时,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或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处的第二隔板490和第三隔板491之间的节距可以是非恒定的。例如,当从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朝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移动时,第二隔板490和第三隔板491之间的节距可减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或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中的一者在隔板组304的每个隔板之间的节距可以是基本上恒定的。例如,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处的隔板组304的每个隔板之间的节距可以是基本上恒定的。然而,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处的隔板组304的每个隔板之间的节距可以是非恒定的。在此类示例中,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处在外部隔板(例如,朝图4b的左侧和右侧)之间的节距可小于中心隔板(例如,朝图4b的中心)之间的节距。例如,第二节距482和第四节距483可基本上相同,同时第一节距480可小于第三节距481(并且还小于第二节距482和第四节距483)。

参见图5,示出了沿着图2的线5-5的图4a的防散射准直器200的截面图。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312可通过物理接触第一保持构件400和第二保持构件420而相对于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保持在适当位置。例如,隔板310可被接收在第一沟槽406和第二沟槽426内。在一个示例中,隔板310的第一端部440可被接收在第一沟槽406内,同时隔板310的第二端部442可被接收在第二沟槽426内。这样,第一保持构件400和第二保持构件420可保持隔板310相对于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02的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处在隔板组304的每个隔板310、312之间的节距500可以是基本上恒定的。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处在第一隔板子组510和第二隔板子组512之间的节距502、504可不同。例如,第二节距502可被限定在第一隔板子组510之间。第三节距504可被限定在第二隔板子组512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节距502可不同于第三节距504。例如,第二节距502可大于第三节距504。这样,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处的隔板310、312之间的节距502、504可以是非恒定的,同时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处的隔板310、312之间的节距500可以是恒定的。

在一个示例中,隔板组304可沿第一方向520堆叠以限定具有端部(例如,第一端部440和第二端部442)和中心522的堆叠。端部440、442可与第一保持构件400和第二保持构件420接触,同时中心522定位在第一保持构件400和第二保持构件420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层302处的隔板310、312之间的节距(例如,第二节距502、第三节距504等)在从第二端部442朝中心522移动时是非恒定的(例如,可减小)。这样,在一个示例中,当从一个端部(例如,第二端部442)移动到另一个端部(例如,第一端部440)时,相邻隔板之间的节距可以是非恒定的。

参见图6,示出了沿着图2的线6-6的防散射准直器200的侧视图。在一个示例中,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可附接到第一层300并且附接到第二层302。端部支撑件316包括第一支撑部分600、第二支撑部分602和第三支撑部分604。第一支撑部分600可附接到第一层300。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部分600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延伸。第一支撑部分600可邻近和/或接触第一表面402延伸。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部分600的第一支撑端部606可与第一层300的第一端部608基本上齐平并对准。

在一个示例中,端部支撑件316的第二支撑部分602可附接到第二层302。第二支撑部分602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第二支撑部分602可邻近和/或接触第一表面422延伸。这样,第二支撑部分602可与第一支撑部分600间隔开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该第一支撑部分延伸。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支撑部分602的第一支撑端部612可与第二层302的第一端部614基本上齐平并对准。

在一个示例中,端部支撑件316的第三支撑部分604可在第一支撑部分600和第二支撑部分602之间延伸。第三支撑部分604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支撑部分600和第二支撑部分602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第三支撑部分604可附接到第一支撑部分600和第二支撑部分602。这样,第三支撑部分604可保持第一支撑部分600相对于第二支撑部分602的相对位置。第三支撑部分604可以多种方式附接到第一支撑部分600和第二支撑部分602,诸如通过机械紧固件、粘合剂或焊接等形成单个复合件(例如,如图所示)。

第三支撑部分604可与隔板310、312的第一纵向端部320接界。在一个示例中,第三支撑部分604可基本上垂直于隔板310、312延伸所沿的轴线622延伸。这样,第三支撑部分604可限制隔板310、312沿基本上平行于轴线622的第一方向624的移动。在一个示例中,第三支撑部分604限定窗口626(例如,图2和图3中所示),隔板310、312通过该窗口可见。

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结构类似于端部支撑件316。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包括第一支撑部分650、第二支撑部分652和第三支撑部分654。第一支撑部分650可附接到第一层300。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部分650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层300的第一表面402延伸。第一支撑部分650可邻近和/或接触第一表面402延伸。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部分600的第二支撑端部656可与第一层300的第二端部658基本上齐平并对准。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一支撑部分650可基本上平行并且共面于端部支撑件316的第一支撑部分600延伸。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二支撑部分652可附接到第二层302。第二支撑部分652可基本上平行于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第二支撑部分652可邻近和/或接触第一表面422延伸。这样,第二支撑部分652可与第一支撑部分650间隔开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该第一支撑部分延伸。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支撑部分652的第二支撑端部662可与第二层302的第二端部664基本上齐平并对准。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二支撑部分652可基本上平行并且共面于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一支撑部分650延伸。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三支撑部分654可在第一支撑部分650和第二支撑部分652之间延伸。第三支撑部分654可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支撑部分650和第二支撑部分652中的至少一者延伸。第三支撑部分654可附接到第一支撑部分650和第二支撑部分652。这样,第三支撑部分654可保持第一支撑部分650相对于第二支撑部分652的相对位置。第三支撑部分654可以多种方式附接到第一支撑部分650和第二支撑部分652,诸如通过机械紧固件、粘合剂或焊接等形成单个复合件(例如,如图所示)。在一个示例中,第二端部支撑件318的第三支撑部分654可基本上平行于端部支撑件316的第三支撑部分604延伸。

第三支撑部分654可与隔板310、312的第二纵向端部322接界。在一个示例中,第三支撑部分654可基本上垂直于隔板310、312延伸所沿的轴线622延伸。这样,第三支撑部分654可限制隔板310、312沿基本上平行于轴线622的第二方向674的移动。在一个示例中,第三支撑部分654限定窗口676(例如,图2和图3中所示),隔板310、312通过该窗口可见。

参见图7,示出了第一层700的第二示例。第二层可基本上类似于图7所示的第一层700,或者可基本上类似于图2至图6所示的第二层302。第一层700包括第一保持构件702、第二保持构件704和第三保持构件706。第二保持构件704可与第一保持构件702和第三保持构件706间隔开并设置在这两者之间。这样,开口708可被限定在第一保持构件702和第二保持构件704之间,同时第二开口710可被限定在第二保持构件704和第三保持构件706之间。

第一保持构件702包括多个突起构件718,多个突起构件包括第一突起构件720和第二突起构件722。第一突起构件720和第二突起构件722从第一层700的第一表面402朝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突起构件720和第二突起构件722可被间隔开,使得沟槽724由突起构件限定。例如,沟槽724可被限定在第一突起构件720和第二突起构件722之间。在一个示例中,沟槽724可由第一突起构件720的第一侧壁728、第二突起构件722的第二侧壁730和底部表面732限定。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700的第一表面402包括底部表面732。在另一个示例中,底部表面732可沿着从第一表面402突起并且在第一突起构件720和第二突起构件722之间延伸的第三突起构件限定。在此类示例中,沟槽724可由第一突起构件720的第一侧壁728、第二突起构件722的第二侧壁730和第三突起构件的底部表面732限定。

附加沟槽734可被限定在第一保持构件702的相邻突起构件718之间。沟槽734可类似于由第一突起构件720和第二突起构件722限定的沟槽724。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保持构件704的结构类似于第一保持构件702。例如,第二突起构件704包括从第一层700的第一表面402朝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的多个突起构件740。突起构件740可被间隔开以将第二沟槽742限定在相邻突起构件740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保持构件706的结构类似于第一保持构件702和第二保持构件704。例如,第三突起构件706包括从第一层700的第一表面402朝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的多个突起构件750。突起构件750可被间隔开以将第三沟槽752限定在相邻突起构件750之间。

沟槽724、第一保持构件702的沟槽734、第二保持构件704的沟槽742和第三保持构件706的沟槽752可轴向地对准。例如,轴线760可与第一保持构件702的沟槽734中的一者、第二保持构件704的第二沟槽742中的一者以及第三保持构件706的第三沟槽752中的一者相交。剩余沟槽734、742、752可类似地与轴线760对准以便基本上平行于轴线760延伸。这样,沟槽734、742、752可接收隔板310、312,以便相对于第一层700保持隔板310、312。

参见图8和图9,示出了第一层800的第三示例。第二层可类似于图8中的第一层800、图7所示的第一层700或者图2至图6所示的第二层302。第一层800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持构件,诸如第一保持构件802、第二保持构件804、第三保持构件806等。第二保持构件804可与第一保持构件802和第三保持构件806间隔开并设置在这两者之间。这样,开口808可被限定在第一保持构件802和第二保持构件804之间,同时第二开口810可被限定在第二保持构件804和第三保持构件806之间。

第一保持构件802包括多个突起构件818,多个突起构件包括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二突起构件822。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二突起构件822从第一层800的第一表面402朝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二突起构件822可被间隔开,使得沟槽824由突起构件限定。例如,沟槽824可被限定在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二突起构件822之间。在一个示例中,沟槽824可由第一突起构件820的第一侧壁828、第二突起构件822的第二侧壁830和底部表面832限定。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800的第一表面402包括底部表面832。在另一个示例中,底部表面832可沿着从第一表面402突起并且在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二突起构件822之间延伸的第三突起构件限定。附加沟槽834可被限定在第一保持构件802的相邻突起构件818之间。沟槽834可类似于由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二突起构件822限定的沟槽824。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保持构件804的结构类似于第一保持构件802。例如,第二突起构件804包括从第一层800的第一表面402朝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的多个突起构件840。突起构件840可被间隔开以将第二沟槽842限定在相邻突起构件840之间。在一个示例中,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结构类似于第一保持构件802和第二保持构件804。例如,第三突起构件806包括从第一层800的第一表面402朝第二层302的第一表面422延伸的多个突起构件850。突起构件850可被间隔开以将第三沟槽852限定在相邻突起构件850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相邻保持构件的突起构件可彼此偏置。例如,第一保持构件802的突起构件818可与第二保持构件804的突起构件840偏置。第二保持构件804的突起构件840可与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突起构件850偏置。然而,第一保持构件802的突起构件818可与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突起构件850对准。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对准,轴线860可与第一保持构件802的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突起构件850中的一者相交。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偏置,与第一保持构件802的第一突起构件820和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突起构件850中的一者相交的轴线860不与第二保持构件804的突起构件840相交。

第二轴线862可与第二保持构件804的突起构件840中的一者相交。在一个示例中,第二轴线862基本上平行于轴线860延伸。由于第一保持构件802与第二保持构件804偏置,因此第二轴线862不与第一保持构件802的第一突起构件820、第二突起构件822或突起构件818相交。同样,由于第三保持构件806与第二保持构件804偏置,因此第二轴线862不与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突起构件850相交。

路径870可被限定在第一保持构件802、第二保持构件804和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突起构件之间。在一个示例中,路径870可沿着基本上平行于轴线860和第二轴线862的路径轴线872延伸。在一个示例中,路径轴线872不与第一保持构件802的突起构件818、820、822,第二保持构件804的突起构件840,第三保持构件806的突起构件850以及其他保持构件的突起构件中的至少一些相交。在一个示例中,路径870可被限定在保持构件的突起构件的侧壁之间。路径870的厚度可大于或等于隔板310、312的厚度。这样,隔板310、312可被接收在路径870内,使得保持构件802、804、806可保持隔板310、312相对于第一层800的位置。

应当理解,本文相对于图2至图9所述的沟槽可以多种方式形成。在一个示例中,沟槽中的一些或全部(例如,相对于图2至图6所述的沟槽)可通过减材开槽技术诸如切片、锯切、激光切割、水切割、放电加工(edm)等来形成。在一个示例中,沟槽中的一些或全部(例如,相对于图7至图9所述的沟槽)可通过增材开槽技术诸如增材制造(例如,3d印刷)、模塑等来形成。

参见图10,示出了第一层1000的第四示例。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1000限定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第一层1000可通过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接收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以将第一层1000附接到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具有第一截面尺寸1004,同时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具有第三截面尺寸1006。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具有可部分但不完全地被第一层1000的壁围绕的圆形形状。

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被限定成邻近第一通道1008。第一通道1008具有第一通道截面尺寸1012。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通道截面尺寸1012小于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的第一截面尺寸1004。第一层1000被构造成通过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接收紧固件,其中该紧固件具有小于第一截面尺寸1004但大于第一通道截面尺寸1012的截面尺寸。这样,紧固件被限制为不能不经意地通过第一通道1008从第一支撑件开口1001移除。

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被限定成邻近第三通道1010。第三通道1010具有第三通道截面尺寸1014。在一个示例中,第三通道截面尺寸1014小于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的第三截面尺寸1006。第一层1000被构造成通过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接收紧固件,其中该紧固件具有小于第三截面尺寸1006但大于第三通道截面尺寸1014的截面尺寸。这样,紧固件被限制为不能不经意地通过第三通道1010从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移除。

参见图11,示出了第一层1100的第五示例。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1100限定第一支撑件开口11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102。第一层1100可通过第一支撑件开口11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102接收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以将第一层1100附接到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件开口11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102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截面形状,但设想了其他形状。

参见图12,示出了第一层1200的第六示例。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1200包括第一支撑件开口12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202。第一层1200可通过第一支撑件开口12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202接收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以将第一层1200附接到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件开口1201可具有非圆形形状,诸如卵形、椭圆形或体育场形状(例如,具有通过直线接合的两个半圆的椭圆形形状)。第三支撑件开口1202可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截面形状,但设想了其他形状。

参见图13,示出了第一层1300的第七示例。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1300包括第一支撑件开口13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302。第一层1300可通过第一支撑件开口13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302接收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以将第一层1300附接到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件开口13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302可具有非圆形形状,诸如卵形、椭圆形或体育场形状(例如,具有通过直线接合的两个半圆的椭圆形形状)。

参见图14,示出了第一层1400的第八示例。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层1400包括具有基本上圆形形状的第一支撑件开口1101。第一层1400可包括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和第三通道1010。第一层1400可通过第一支撑件开口1101和第三支撑件开口1002接收一个或多个紧固件,以将第一层1400附接到端部支撑件316和第二端部支撑件318。

尽管在操作期间在抗散射准直器200上施加相对较大的惯性力,但可利用减小的振动和运动将隔板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例如,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可接触隔板以将隔板的位置保持在相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的适当位置。保持构件可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沿隔板的长度支撑隔板。这样,隔板的第一对相对侧可相对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保持在适当的位置。隔板的第二对相对侧可相对于端部支撑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因此,在操作期间,隔板的非预期振动、运动和/或不对准被减小,从而允许初级辐射穿过隔板之间的防散射准直器200,同时次级辐射被隔板吸收和/或衰减。

应当理解,本文所用的“示例”和/或“示例性”是指用作示例、实例或例证。本文描述为“示例”和/或“示例性”的任何方面、设计等不必理解为优于其他方面、设计等,相反,使用这些术语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如本专利申请中所用,术语“或”旨在表示包括性的“或”而非排他性的“或”。即,除非另外指明或根据上下文明确表示,否则“x采用a或b”旨在表示任何自然的包括性排列。即,如果x采用a,x采用b或者x采用a和b二者,则在任何前述情况下都满足“x采用a或b”。此外,本专利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冠词“一个”一般可理解为是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明或根据上下文明确表示为指代单数形式。另外,a和b等中的至少一者通常表示a或b,或a和b二者。

虽然已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等效的更改和变型。本公开包括所有此类变型和更改,并且仅受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限制。具体地讲,对于由上述部件(例如,元件、资源等)执行的各种功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用于描述此类部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部件的指定功能(例如,功能上等效)的任何部件,即使在结构上不等效于在本公开在此示出的示例性具体实施中执行该功能的所公开结构。相似地,所示的动作排序并不意味着是限制性的,使得包括相同的不同(例如,数量)动作的不同排序旨在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此外,虽然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可仅相对于若干具体实施中的一个被公开,但此类特征可与其他具体实施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组合,这对于任何给定或特定应用可以是期望的并且是有利的。此外,如果在具体实施方式或权利要求中使用术语“包括”、“具有”、“有”、“带有”或其变体,则此类术语旨在以类似于术语“包含”的方式表示包括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