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毒素吸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9735发布日期:2018-06-19 19:1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血液毒素吸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设计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同时进行血液成分分离与内源性/外源性毒素清除的血液毒素吸附器。



背景技术:

血浆吸附疗法对血细胞损伤小,对人体内部环境影响小,在血液净化领域广泛应用。血浆吸附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到体外,通过先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再针对性将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吸附清除,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所选择吸附剂的不同,该治疗方式用于人体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中毒等。

图1是目前常见的血浆吸附疗法的流程图,如图所示,人体动脉流出的血液沿箭头所示方向,先经血泵A进入到血浆分离器B内,通过血浆分离器的筛分作用,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开,然后将分离出来的血浆通过血泵C再引入到血浆吸附柱D内,利用血浆吸附柱内装载的吸附剂的吸附作用针对性清除血浆中的各种致病或有毒物质,这种血浆吸附治疗方法不仅价格高昂,而且存在有益成分损失过多,副作用大的缺点。

当前血浆吸附治疗价格很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全套血浆吸附器材成本居高不下,血浆吸附治疗过程中串联的设备多,管路长,操作复杂,需要控制的指征多,这就造成了体外循环的血液量较大,接触的医疗器械较多,这在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的同时也使溶血、凝血等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大,增大了治疗时的安全风险,这些问题导致血浆吸附治疗模式难以在国内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毒素吸附器,使血液成分分离与内源性/外源性毒素清除能够同时进行,并致力于减少血浆吸附疗法所使用的设备和管路耗材,减少体外循环的血流量,实现精确吸附,减少人体有益成分的流失,如白蛋白等,避免对人体造成过大的副作用,同时使结构简化,成本降低。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毒素吸附器,包括:

吸附柱,其内部中空,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二开口设有第二密封层;

空心纤维膜,其一端贯穿至第一密封层,另一端贯穿至第二密封层;

第一端盖,其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一血液入口;

第二端盖,其连接所述第二开口,具有一血液出口;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一密封层之间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二密封层之间形成有第二内腔;

所述吸附柱内部还填充有与空心纤维膜外壁相接触的吸附剂和注射用水;

所述第二密封层边缘外侧与所述吸附柱之间还设置有血浆滤口,该血浆滤口具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的血液毒素吸附器,其中,所述空心纤维膜的表面积为0.3-2.6m2

优选的,所述的血液毒素吸附器,其中,所述空心纤维膜的内径为0.1mm-5nm,壁孔的平均孔径为6nm-500nm。

优选的,所述的血液毒素吸附器,其中,所述吸附剂为比表面积为1-2000m2/g、外径为0.1-2.0mm、孔径为0.1nm-100nm的球状吸附剂。

所述吸附剂可针对不同致病物质,选择固载有相应配基、相应孔径、相应强度的球状吸附剂,以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在填装球状吸附剂时应考虑到球状吸附剂的物理强度,避免填装压强过大破坏球状吸附剂的微观形态,影响吸附效果。

所述空心纤维膜和球状吸附剂的选择及其用量比,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利用现有技术中确定血浆分离器中空心纤维的数量及血浆吸附柱内吸附剂的量的方法计算得出。

优选的,所述的血液毒素吸附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层和第二密封层为聚氨酯胶黏剂层。

所述滤网的滤孔孔径小于吸附剂的粒径。

所述血液入口和血液出口均为体外循环管路的通用标准接口。

所述空心纤维膜包括一种或多种常规血浆分离膜。

具有上述结构的内源性/外源性毒素吸附器,用于血液成分分离的空心纤维膜和进行血液成分毒素吸附的球状吸附剂封灌和填充在一个柱体内腔,血液通过血液进入口进入空芯纤维膜内腔,在跨膜压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血浆成分通过空心纤维膜侧壁上的微孔滤出,进入到球状吸附剂填充腔;在吸附剂填充腔内,分离出来的血液成分与球状吸附剂的表面充分接触,血液成分中需要清除的毒素被吸附剂吸附;在这个过程中,血液成分分离和毒素吸附是连续进行的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优化吸附器结构来使血液成分分离和血液毒素吸附同时进行,使血液分离和吸附流程显著缩短,减少体外循环的血液量,吸附精确,副作用小,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和血液不相容性的风险;同时,本发明可以减少血浆吸附治疗的管路耗材,简化所需设备,降低操作难度,从而使得血浆吸附疗法的材料成本大大降低,让血浆吸附治疗在国内更容易的普及,惠及广大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当前主流的血浆吸附疗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血液毒素吸附器的立体视图。

图3为本发明血液毒素吸附器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血液毒素吸附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发明血液毒素吸附器的血液流出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本发明血液毒素吸附器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如图2、3、4、5所示,一种血液毒素吸附器,包括:

吸附柱2,其内部中空,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203和第二开口204;所述第一开口203设有第一密封层103,所述第二开口204设有第二密封层301;

空心纤维膜201,其一端贯穿至第一密封层103,另一端贯穿至第二密封层301;

第一端盖1,其连接所述第一开口203,具有一血液入口101;

第二端盖3,其连接所述第二开口204,具有一血液出口303;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1与所述第一密封层103之间形成有第一内腔102;所述第二端盖3与所述第二密封层301之间形成有第二内腔302;

所述吸附柱2内部还填充有与空心纤维膜201外壁相接触的吸附剂202和注射用水;

所述第二密封层301边缘外侧与所述吸附柱1之间还设置有血浆滤口304,该血浆滤口具有滤网305。

本实施实例中,所述第一、二密封胶黏剂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吸附柱2的内径约为65mm,空心纤维膜201选择外径为500μm,内径为300μm的血浆分离膜,数量为4600根,长度约为200mm;吸附剂呈球状颗粒,是以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为载体的大孔中性吸附树脂,用量为180ml。

本实施实例血液成分吸附器在制造过程中,可以先将空心纤维膜201,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空心纤维膜滤器的生产方法,通过PU密封胶浇注将纤维膜固定在柱体2中。经过切胶处理后形成第一、二密封胶黏剂层,然后从第二密封胶黏剂层301外围预留通道装入经过预处理的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中性吸附树脂。

实施例2

本实施实例与实例1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实例中,吸附柱2的内径约为70mm,空心纤维膜选择外径为350μm,内径为200μm的血浆分离膜,数量为6000根,长度约为150mm;吸附剂是球状免疫吸附剂,用量为150ml。

实施实例3

如图6,本发明的血液毒素吸附器在使用时,从患者体内引出的血液沿箭头方向流动,先经过血泵A,然后从血液毒素吸附器D’的第一端盖1的血液进入口进入第一内腔102,然后进入空心纤维膜201,血液中的血浆成分穿过空心纤维膜201的膜壁,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进入空心纤维膜201之间的空隙,此时血液分离成分与吸附剂202相接触,其中的致病物质或毒素被吸附剂202吸附清除,血液分离成分得以净化;经吸附剂202吸附后的血液分离成分,从血浆滤口304处出来流入第二内腔302,与从空心纤维管201流出的血液主成分汇合,成为经过净化的血液,然后净化后的血液从血液流出口处流出,重新输回人体;在这个过程中,血液成分分离和毒素吸附是连续进行的。

籍此,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血液毒素吸附器可使血液成分吸附流程缩短,减少了体外循环的血流量从而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和血液不相容的风险;另外,本发明的血液成分吸附器不但结构简单,部件少,而且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只要求血液净化设备有一个血泵A就足够了(见图6);此外,可以根据血液成分要清除的毒素选择相应纤维膜壁孔大小的血液成分分离膜,做到物理特异性选择,减少人体有益成分的损失,避免了现存方法存在的有益成分损失过多,副作用大的缺点。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