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米蒿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60573发布日期:2018-06-22 23:26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米蒿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米蒿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资料,我国烧伤年发生率约2%,总死亡率约1.35/10万。烧烫伤致伤原因日趋复杂,除了常见的火、沸水等烫伤外,近年来出现了被火锅、摩托车排气管烫伤,多为Ⅱ、Ⅲ度伤,不易痊愈,而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0~6岁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二位的是烧烫伤,烧烫伤比例为13.83%,是儿童致伤致残的主要原因,造成儿童身心发育障碍,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李家伟,景琳,熊颖,潘宇佳,荆媛,赖倩,余伟.农村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现状与儿童健康问题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0):3590-3593.】。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烧烫伤一般为生活烧伤,以轻、中度为主。据估计我国约有5%的烧烫伤者需住院治疗,95%轻伤者可在家庭和门诊治疗。住院烧伤病人约有10%发生不同程度的残疾,我国每年因烧烫伤新发生约10万残疾人。

烧伤创面是烧伤感染、脏器损害等并发症的源头,如何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一直是烧伤治疗中研究的热点。西医治疗烧烫伤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长期使用不仅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并诱发二重感染,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中药一直是祖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中药及其制剂在治疗烧烫伤方面使用广泛、发展迅速、剂型丰富,有着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烧伤中药在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方面也展现了其独特疗效。中药常用于治疗烧伤的中药剂型有:油剂、膏剂、散剂、膜剂、水溶剂、喷雾剂、还有霜剂、成膜剂等【王晓妮,乔彬,周德斌,张建春.中药烧伤膏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甘肃科技,2016,5(32):124-126.】。中药烧伤膏剂由于其方便、有效的优势一直在中药烧伤药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经药理和临床试验证明中药软膏剂有很好的疗效,是烧伤外治最常用的制剂之一。外用膏剂中的软膏与膏药在中国应用甚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痈疽篇”中已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中药烧伤膏主要适用于I度和Ⅱ度烧伤,膏剂富有黏性,外敷患处,既可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又可消炎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创面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适用于各种烧伤创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于烧烫伤有明显的止痛消炎、收敛、防腐、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以及减少烧烫伤后疤痕增生功效的米蒿复方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米蒿复方制剂,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原料:米蒿种子,地榆,血竭,大黄,乳香,没药,白屈菜,紫草,白芨,蜂蜡,冰片以及亚麻籽油。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原料:米蒿种子20-30份,地榆4-6份,血竭2-3份,大黄4-6份,乳香0.8-1.2份,没药0.8-1.2份,白屈菜8-12份,紫草20-30份,白芨4-6份,蜂蜡4-6份,冰片2-3份以及亚麻籽油70-110份。

其中,米蒿(Artemisia dalai-lamae)是菊目Asterales、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植物。别名:达赖蒿、驴驴蒿(甘肃、内蒙古),碱蒿(甘肃),“达赖-沙里尔日”(蒙语名)。昧辛、苦,性大寒,具有泻肺定喘,祛痰止咳,行水消肿的功效,能够祛痰定喘、强心利尿、通肠润便。米蒿种子含硫苷(芥子苷,sinigrin)、脂肪油,榨成的油叫米蒿油,对慢性支气管有一定治疗功效;米蒿特有的辛辣味可以刺激身体的代谢机能,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通便效果明显。《本草纲目》:无毒。《藏药》象才那保:地上部分治炭疽《青藏药鉴》。种子治疫疽药,镇刺痛《中国藏药》。《蒙药》贡图格一布如,哈不毕勒,达瑞雅干:种子用于胆热,肺热,血热,肉毒,水肿,胸满喘咳,胸肋胀痛,肺源性心脏病。其药理作用表明:米蒿种子有强心、利尿、调节血脂、抑制炎性渗出、抗菌、抗癌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胸腔、腹腔、心包积液;治疗肺部白沫痰和痰多;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也能治疗其他心脏病之慢性心衰;治疗关节腔积液。

亚麻籽油是亚麻籽榨取的油类,亚麻籽(flaxseed或linseed)又称胡麻籽,是亚麻科、亚麻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亚麻的种子。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53%,有抗肿瘤,抗血栓,降血脂,营养脑细胞,调节植物神经等作用;亚麻籽油中还含有VE,是一种强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有延缓衰老和抗氧化的作用;还含有数量可观的高级脂肪醇,甾醇和羟类等。亚麻籽油有以下功效:(1)肌肤娇柔亮泽;(2)改善关节炎;(3)改善器官组织发炎;(4)促进细胞健康;(5)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作用。其中α-亚麻酸和木酚素在烧烫伤中具有消炎、消除瘢痕的作用。因此在本中药制剂组方中亚麻籽油既作为基质使用,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为罂粟科白屈菜属下的一个种。出自《救荒本草》,全草入药。性凉,味苦;有小毒。具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中国药植志》:治胃肠疼痛及溃疡。外用为疥癣药及消肿药,以生汁涂布之。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有白屈菜碱41%、原阿片碱22%、人血草碱17%;还含白屈菜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胆碱、甲胺、组胺、酪胺、皂苷、黄酮醇、白屈菜醇,还含强心苷,多量维生素C。所含的白屈菜碱属原鸦片碱一类,对末梢的作用较强,而对中枢则较弱,能麻痹感觉及运动神经末梢,但对神经干无作用。特别适用于外用制剂中,起到消肿、镇痛的作用。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根入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根中含多种鞣质成分:地榆素(sanguiin),地偷酸双内酯(sanguisorbicaciddilactone)等;还含有2种没食子酰金缕梅糖衍生物:5,2’-双-O-没食子酰金缕梅糖(5,2’-di-O-galloylhamamelose),2’,3,5-三-O-没食子酰-D-呋喃金缕梅糖。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纲目》中记载: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本草选旨》中记载: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敛血,则同归、芍。以之清热,则同归、连。以之治湿,则同归、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则同归、萸。以之温经而益血,则同归、姜。大抵酸敛寒收之剂,得补则守,得寒则凝,得温暖而益血归经,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本经》又疗金疮,《别录》谓止脓血,恶疮热疮,可作金疮膏,皆即此清火凉血之功用。《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无毒。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属泻下药,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肠道积滞,大便秘结,血热吐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热毒疮疡,水火烫伤,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热淋。《本草纲目》:治汤火伤。用大黄生研,调蜜涂搽,不惟止痛,而且灭瘢【http://zhongyaocai360.com/】。大黄含有蒽醌苷,还含有近40%的草酸钙,其他成分还有大黄素、胶质、树脂、大黄酸、大黄泻脂和具收敛性的大黄鞣酸。现代药理作用主要为:(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①泻下作用:通过刺激大肠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另外还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②利胆、保肝;③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④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①止血作用;②降血脂。(3)抗感染作用: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②抗炎、解热作用;③免疫调节;④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紫草(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是紫草科紫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主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药性论》:“治恶疮、瘑癣。”主要化学成分:紫草根含萘醌衍生物、脂肪酸。萘醌衍生物有紫草素(紫草醌,Shikonin)、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去氧紫草素(Deoxyshikonin)、异丁基紫草素(Isobutyshi-konin)、异戊酰紫草素(Isovaleryl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等;脂肪酸主要为软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等。药理作用:(1)抗菌、抗炎作用:紫草对京科68-1病毒试管内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灵杆菌亦能抑制。前苏联产紫草的酊剂对化脓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加速上皮生长以及治疗烧伤。(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3)抗肿瘤作用。(4)避孕作用。(5)其他作用:新疆软紫草煎剂对兔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对家兔离体子宫及小肠平滑肌有不恒定的兴奋作用,口服煎剂能加强小肠的紧张性与收缩,静脉注射则无此反应。紫草叶提取物可使兔血糖下降,增加豚鼠肠管张力等作用。

血竭(Daemonorops draco Bl.)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用于跌打损伤,心腹瘀痛,外伤出血,疮疡不敛。《本草备要》:补,和血,敛疮。甘咸。色赤入血分。补心包、肝血不足,专除血痛,散瘀生新,为和血之圣药。治内伤血聚,金疮折跌,疮口不合,止痛生肌。性急,不可多使,引脓(血竭单入血分、乳香、没药兼入气分,皆木脂也)。出南番。色赤,以染透指甲者为真(假者是海母血,味大咸,有腥气)。单碾用(同众药捣,则作尘飞)【http://zhongyaocai360.com/】。化学成分为:血竭红素(dracorubin),血竭素(dracorhodin),去甲基血竭红素(nordracorubin),去甲基血竭素(nordracorhodin),(2S)-5-甲氧基-6-甲基黄烷-7-醇,(2S)-5-甲氧基蓼烷-7-醇,2,4-二羟基-5-甲基-6-甲氧基耳酮,血竭黄烷(dracoflavan)A,血竭二氧杂庚醚(dracooxepine),另含海松酸(pimaric acid),异海松酸(isopimaric acid),松香酸(abietic acid),去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acid),山达海松酸(sandaracopimaric acid)。药理作用为:抗真菌作用,止血作用。配没药,其活血破瘀之力增强,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配乳香,活血生肌,又敛疮,伸筋,故可用于恶疮痈疽,久不收口,金疮出血,创口不合等症。

乳香(Boswellia carteri.)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性味辛、苦,温。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治妇人难产,折伤。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化学成分为: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a,β-乳香脂酸(a,β-boswellic acid)33%,结合乳香脂酸13.5%;乳香树脂烃(olibanoresene)33%;树胶为阿拉伯杂多糖酸(arabic acid)的钙盐和镁盐20%,西黄芪胶粘素(bassorin)6%。此外,尚含苦味质0.5%和挥发油。药理作用主要为:(1)镇痛作用:用小鼠热板法证明乳香挥发油有镇痛作用,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无效。挥发油中的镇痛主要成为乙酸正辛酯。(2)消炎防腐作用:乳香能促进多核白血球增加,以吞噬死亡的血球及细胞,改善新陈代谢,从而起消炎作用。与没药、雄黄等合用,可消肿生肌,为臣药。

没药(Commiphora myrrha Engl.),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哈地丁树Commiphora molmol Engl.的干燥树脂。味辛、苦,性平。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常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病症的治疗。化学成分为:α-罕没药酸和β-罕没药酸(Heerabomyrrholic acid)、α-没药酸、β-没药酸和γ-没药酸(Commiphoric acid)、没药次酸(Commiphorinic acid)、α-罕没药酚和β-罕没药酚(α-Heerabomyrrhol、β-Heerabomyrrhol)、罕没药树脂(Heeraboresene);另含挥发油,其成分为丁香油酚、间苯甲酚、枯醛、桂皮醛、罕没药烯(Heerabolene)等。药理作用为:(1)没药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2)没药的挥发油也能轻度抑制皮肤真菌;(3)没药还能降低兔、大鼠及鸡的血胆甾醇水平,并有抗炎作用。《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止血良药,性味苦、甘涩、微寒、无毒。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内外伤出血。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块茎主要含联苄类化合物、二氧菲类化合物、联菲类化合物、双菲醚类化合物、二氢菲并吡喃类化合物、具螺内酯的菲类衍生物、菲类糖苷化合物、其他菲类化合物、苄类化合物、蒽类化合物、酸类成分、醛类成分;新鲜块茎另含白芨甘露聚糖(bletillamannan)。《神农本草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本草纲目》:“气味(根)苦、平、无毒。”民族用药:【佤药】白芨,白极:球茎用于肺结核咳血,肠胃出血,烫伤,烧伤《中佤药》。【彝药】大白芨:块根治疗肺痨咯血,金创出血,烫伤灼伤,手脚皲裂《哀牢》。假鳞茎用于手脚骨折《滇省志》。阿图罗波:治疗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矽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结核性痿管,烧伤及外科创伤,肛裂等《彝植药》。【仫佬药】大结巴:块茎治跌打内、外伤《桂药编》。【景颇药】Lahoiban:功用同德昂族《德宏药录》。铺赊做:根茎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烧伤,阳痿《滇药录》。【土药】若克(rofkevyler):根茎治疗肺痨病,咳血,便血,皮肤皲裂,烧、烫伤《土家药》。

蜂蜡,又称黄蜡、蜜蜡。蜂蜡是由蜂群内适龄工蜂腹部的4对蜡腺分泌出来的一种脂肪性物质。性味甘,微温。具有收涩,敛疮,生肌,止痛,调理。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常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其主要成分可分为4大类,即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此外还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据称尚含一种芳香性有色物质,名为虫蜡素(Cerolein)。药理作用:(1)活性氨清除作用;(2)其他作用,蜂蜡及其乳浊液有抑菌和防腐作用。《本草通玄》:贴疮生肌止痛。《本经》: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在《医林集要》、《王仲勉经验方》、《千金翼方》中均有治汤火伤疮等记载。

冰片,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是由菊科艾纳香茎叶或樟科植物龙脑樟枝叶经水蒸汽蒸馏并重结晶而得。气清香,性辛、苦,微寒。具有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在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冰片治烫、烧伤。《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临床应用:(1)治疗小儿烧伤:共治疗216例,其中46例通过较系统观察,结果浅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10天,深Ⅱ度烧伤平均治愈天数约24天。(2)治疗溃疡性口腔炎。(3)治疗慢性鼻腔炎。(4)治疗化脓性中耳炎。(5)治疗蛲虫病。(6)治疗慢性气管炎等。

所述米蒿制剂剂型为糊剂。

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米蒿复方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具体步骤:

(1)称取配方量的米蒿种子在预热的容器内焙烤,快速翻炒至有爆破声,将焙烤好的米蒿种子放凉,粉碎,备用;

(2)称取配方量的血竭、大黄炒炭后,粉碎,过筛,备用;

(3)称取配方量的乳香、没药粉碎后,过筛,备用;

(4)称取配方量的白屈菜,采用80%乙醇提取,滤液浓缩至浸膏状,备用;

(5)称取配方量的紫草、白芨粉碎后,加入适量亚麻籽油中加热,趁热过滤,取滤油,备用;

(6)称取配方量的地榆在预热的容器内焙烤,焙烤至焦黄色,将焙烤好的地榆放凉,粉碎,过筛,备用;

(7)取步骤(6)中的地榆粉、配方量的蜂蜡加入步骤(5)中煮沸的滤油中搅拌,降温,加入步骤(2)中的血竭粉以及配方量的冰片,搅拌至冰片溶解,放至室温备用;

(8)取步骤(3)中的乳香粉以及没药粉,加入适量亚麻籽油中拌和,将其与步骤(2)中的大黄粉加入步骤(7)中的备用料中,搅拌均匀,备用;

(9)将步骤(1)中的米蒿粉加入到剩余的亚麻籽油中,拌和,得米蒿糊备用;

(10)将步骤(4)中的白屈菜浸膏和步骤(9)中制备的米蒿糊加入到步骤(8)的备用料中,搅拌均匀,即得红棕色糊状制剂。

步骤(1)中预热温度为100℃,焙烤3-5秒。

步骤(3)中乳香、没药置于120℃烘烤2h,冷却至室温,再粉碎。

步骤(2)、(3)以及(6)中粉末均过100目筛。

步骤(4)中白屈菜用8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提取2h,第二次提取1.5h,分别过滤,合并滤液。

步骤(5)中将亚麻籽油加热至115℃,加热时间为30min。

步骤(7)中降温至56℃,再加入步骤(2)中的血竭粉以及配方量的冰片。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首次将米蒿种子用于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制剂中,将其与其他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组合使用,可以促进治疗效果,将其制成糊剂,具有均匀性、延展性、吸附性、成纤性和吸湿性好以及粘度适中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对照组、米蒿单方油剂以及米蒿复方糊剂给小鼠用药后治疗效果对比图;

图2是实施例中小鼠正常皮肤、对照组、米蒿单方油剂以及米蒿复方糊剂给小鼠用药后皮肤病理切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米蒿单方油剂

主要原料为:米蒿种子20g,亚麻籽油30ml。

制备方法:(1)取米蒿种子20g,放于预先加热至100℃的瓦片上焙烤3-5秒,同时迅速翻炒至有爆破声;

(2)将焙烤好的米蒿种子迅速转入白瓷盘中放凉,于研钵中研磨成粉末状;

(3)取30ml亚麻籽油,加入研磨好的米蒿粉中,拌合成浅棕黄色油状膏体,备用。

2、一种用于烧烫伤的米蒿复方糊剂

主要原料为:米蒿种子25g,地榆5g,血竭2.5g,大黄5g,乳香1g,没药1g,白屈菜10g,紫草25g,白芨5g,蜂蜡5g,冰片2.5g,亚麻籽油约90ml。

制备方法:(1)将米蒿种子置于预先加热至100℃的瓦片上焙烤3-5秒,同时迅速翻炒至有爆破声;

(2)将焙烤好的米蒿种子迅速倒入白瓷盘中放凉,于研钵中研磨成粉末状,备用;

(3)血竭,大黄炒碳,研磨成粉状;分别过100目筛,备用;

(4)将乳香、没药置于120℃烘烤2h,冷却至室温,研磨成粉状,过100目筛,备用;

(5)取白屈菜10g,分别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h,过滤得滤液;滤渣再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浸膏状;

(6)分别取粉碎后的紫草25g,白芨5g,加入50ml亚麻籽油,在115℃加热30min,趁热过滤得滤油,备用;

(7)地榆焙干、磨粉,过100目筛;取地榆粉5g、蜂蜡5g加入煮沸的滤油(6)中,搅拌,放置到56℃,分别加入血竭粉2.5g,冰片2.5g,搅拌至冰片溶解;放置室温备用;

(8)分别取乳香粉1g、没药粉1g,加入到10ml亚麻籽油中拌合均匀;再与大黄粉5g、加入到(7)中,搅拌均匀,备用;

(9)将米蒿粉25g加热到30ml亚麻籽油中,拌合均匀,得米蒿糊备用;

(10)将(5)制备的白屈菜浓缩液和(9)制备的米蒿糊,加入到(8)中,搅拌混匀后,得到红棕色的糊状制剂。

3、烧烫伤造模实验

3.1、实验对象

BALB/c小鼠。雌雄各半,平均体重18-22g,清洁级饲养。

3.2、实验材料

LKTC-L,CONTROLLE恒温水浴锅(金坛区西城新瑞仪器厂),手术镊,剪刀,10g砝码(湘仪天平仪器厂),计时器,细绳,脱毛器。

3.3、模型制备

恒温水浴锅加热至100℃并恒温,将拴好细绳的10g砝码,放置于水浴锅中预热约10min,小鼠背部用脱毛器脱毛,乙醚麻醉后,用预热的砝码进行背部热烫5s,同一部位连续热烫两次,在小鼠背部烫出直径1cm的圆形烫伤区,即为Ⅱ级烫伤。

3.4、模型给药

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米蒿单方油剂组和米蒿复方糊剂组,于早中晚分别用棉棒在烫伤部位涂药,每天用药三次。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每天涂抹辅料亚麻籽油,同用药组操作。用药7天后处死小鼠,分别取其损伤皮肤组织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2天,石蜡包埋,HE染色,进行组织学的观察。

4、治疗效果

如图1所示,为对照组、米蒿单方油剂以及米蒿复方糊剂给小鼠用药后治疗效果对比,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烫伤的皮肤创伤部分发生烫伤性溃烂,组织严重肿胀,细胞形态模糊变异,同时出现部分坏死,颜色呈白色与红肿,与周周正常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用药组小鼠用药后,创面结一层不同程度的红紫色干痂;其中米蒿复方糊剂用药效果明显好于米蒿单方油剂,用复方糊剂治疗后第2天烫伤皮肤开始结痂;用药4天后,形成一层较厚的深紫红色干痂,同时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用药6天后,深紫红色干痂变得干燥,烫伤部位边缘结痂翘起;用药7天后,周围有肉芽组织向内生长,组织上面仍有一层厚厚的干燥的结痂,创伤面积明显缩小。

如图2所示,为小鼠正常皮肤,对照组、米蒿单方油剂以及米蒿复方糊剂给小鼠用药后皮肤病理切片,组织形态学镜下观察,与正常小鼠皮肤组织比较,对照组小鼠烫伤皮肤结构发生凝固性坏死,其中表皮及真皮结构损伤严重;部分组织脱落,烫伤深度达到真皮深层,呈深Ⅱ度烫伤特点;用药组小鼠用药7天后,烫伤皮肤组织层次结构恢复,米蒿复方糊剂治疗后皮肤结构恢复得明显好于米蒿单方油剂组,皮肤组织结构清晰,产生出肥大细胞、巨噬细胞聚集,同时伴有成纤维细胞、胶原物质生成,深层结构汗腺、毛囊腺基本恢复,表皮层次结构日趋完整,皮肤处于恢复状态中,表皮几乎完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