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立氟胺微乳、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24525发布日期:2018-07-27 11:09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立氟胺的新剂型,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特立氟胺微乳、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为特征,呈反复发作性,引起骨侵蚀与关节功能障碍,是全球难治性疾病之一,ra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患者的滑液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tnf-a)和t细胞,是引起关节发炎损伤的重要因素。ra的治疗目标是防止关节破坏和保持关节功能,早期规范化治疗可使绝大多数ra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甚至治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drugsdmards)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il-1b等)来减缓、阻止关节肿胀和损伤。而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由美国hmr公司研制开发,并于1998年10月在美国首先上市。该药为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可逆性抑制剂,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抗炎作用,常用于治疗关节炎。但来氟米特水溶性差,一般只能以口服剂的形式给药。而特立氟胺(a771726)具有弱酸性,可以钠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较好,有利于制成注射剂、软膏剂等其他制剂,且a771726为来氟米特的活性代谢产物,能阻止t细胞增殖、活化和关节细胞中细胞因子(如tnf-a,il-1b的产生。美国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于2012年9月12日批准sanofi-aventis开发a771726(特立氟胺)口服片剂aubagio,但因其半衰期长,常引起胃肠道刺激(如恶心、呕吐、腹泻)、肝脏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增加等,有研究结果显示,一年内超过60%的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止服用。该药物己被fda添加一项有关肝脏毒性风险的黑框警告。

经皮传递系统是一种能够延长释药并能够避免首过消除的传递方式。经皮传递系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s,tdds)或称透皮治疗系统(trandermaltherapeuticsystems,tts)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种方法,药物经由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另一种是皮肤靶向传递系统,这类传递系统能够在作用部位定位传递药品、化妆品等,达到局部传递的目的。

微乳(microemulsion,me)是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按适当的比例混合,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粒径在10~100nm之间。微乳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类:水包油(o/w)型微乳和油包水(w/o)型微乳。微乳的特点包括它能够自发形成、贮存期长、黏度低、粒径小、具有较强的增溶作用、能够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生产成本低等。

许多研究表明微乳对于药物的透皮传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其他可用于透皮给药的剂型如:脂质体、醇质体和囊泡等相比,微乳更稳定且对一些药物的经皮渗透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微乳用于透皮给药可降低口服给药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减少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使一些具有上述不良反应但疗效好的药物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了增加特立氟胺的溶解性和透皮传递性,提供了一种特立氟胺微乳、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一种特立氟胺微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乳化剂、助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油相;

(2)将特立氟胺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特立氟胺溶液水相;

(3)搅拌过程中,逐滴将特立氟胺溶液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油相中,形成透明的含药微乳。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油相选自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辛癸酸甘油酯dod、油酸乙酯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助乳化剂选自异丙醇、丙三醇、聚乙二醇400、无水乙醇中的任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乳化剂选自大豆磷脂、司盘80、吐温80、司盘80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油相、水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的质量分数g/g分别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42.12%、去离子水15.76%、大豆磷脂21.06%、无水乙醇21.06%。

一种如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特立氟胺微乳,所述特立氟胺微乳的粒径为10~100nm。

所述特立氟胺微乳的制备和存储温度为室温。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温度范围。

一种特立氟胺微乳在制备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为特立氟胺微乳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剂型。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进行了离体鼠皮的透皮吸收实验,利用franz扩散池,通过比较0.1%、0.25%特立氟胺微乳与0.1%特立氟胺普通乳剂、水溶液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n),观察不同浓度下、不同制剂下特立氟胺的皮肤渗透性。实验结果表明微乳制剂对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具有积极作用。透皮给药可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减小药物的体内波动;

本发明将特立氟胺制成微乳,通过皮肤给药制剂中的肉豆蔻酸异丙酯,大豆磷脂等辅料度人体无毒害作用,可在体内降解和吸收,并可提高药物在血液系统中的循环时间,缩短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的时间。通过皮肤给药,微乳能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形成较高的浓度梯度,促进药物的吸收,微乳疏水部分与角质层相互作用,干扰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亲水部分可水化角质层,两者的共同作用可增强药物在角质层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及吸收。本发明为特立氟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剂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手工滴加法制备的含药微乳粒径图;

图2为透射电镜下含药微乳的微观表征;

图3为内标法下特立氟胺标准品和特立氟胺微乳的hplc图;

图4为促渗透吸收试验中各浓度和剂型下药物渗透累积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发明所用主要仪器与材料:

仪器:

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franz扩散池(自制);nanozs90型激光纳米粒度仪(英国马尔文公司);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79hw-1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江苏金坛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dds-11aw型电导率仪(上海般特仪器有限公司);phs-3c型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超纯水机(美国millipore公司)。

药品和试剂:

特立氟胺对照品(自制,质量分数为99%);辛癸酸甘油酯(odo,山东西亚试剂,批号:t0809);大豆磷脂(lecithin,上海艾韦特有限公司,批号:170103);吐温80(天津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批号:20170301);大豆油、油酸、油酸乙酯、无水乙醇、甲醇由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提供;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司盘80、异丙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400(peg400)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双蒸水;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动物:

雄性sd大鼠,普通级,体重200~250g,取腹部皮肤,由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组分:

特立氟胺:5mg,肉豆蔻酸异丙酯:2.106g,大豆磷脂:1.053g,无水乙醇:1.053g,去离子水:0.783g。

制备过程如下:

精密称取ipm、大豆磷脂、无水乙醇。先将大豆磷脂与无水乙醇混合溶解,再加入ipm充分混合。将特立氟胺对照品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溶解,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将特立氟胺水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液体中,搅拌30min,即得透明的质量比0.1%特立氟胺微乳样品。对特立氟胺微乳粒径分布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微乳粒径范围在10~100nm,粒径大小均匀,外观澄澈,如图2(a)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组分:

特立氟胺:12.5mg,肉豆蔻酸异丙酯:2.106g,大豆磷脂:1.053g,无水乙醇:1.053g,去离子水:0.783g。

制备过程如下:

精密称取ipm、大豆磷脂、无水乙醇。先将大豆磷脂与无水乙醇混合溶解,再加入ipm充分混合。将特立氟胺对照品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溶解,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将特立氟胺水溶液缓慢滴入上述液体中,搅拌30min,即得透明的0.25%特立氟胺微乳样品。对特立氟胺微乳粒径分布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进行检测,微乳粒径范围在10~100nm,粒径大小均匀,外观澄澈,结果如图2(b)所示。

特立氟胺微乳的电镜形态观察:

常温下取适量稀释5倍的特立氟胺me滴在铜网上(覆有支持膜),静置15min,待自然晾干后用1%磷钨酸溶液负染10min,自然挥干,透射电镜下观察。拍摄照片如图2,在电镜下me乳滴为表面完整的圆球形,大小分布均匀,且符合微乳的粒径要求。

本发明的特立氟胺含量测定方法:

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甲醇=43.8∶56.2;流速1.0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94.0nm;进样量:20μl;内标:尼泊金甲酯(10.0μg·ml-1),结果如图3所示。

标准曲线的制备和方法学研究:

标准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特立氟胺对照品25mg,用适量甲醇溶解,置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即得100μg·ml-1的特立氟胺对照品储备液,置4℃冰箱保存。精密量取特立氟胺对照品储备液,依次用甲醇稀释,得100.00、50.00、25.00、12.50、6.25、3.125μg·ml-1的系列标准液,依次进样20μl,以药物峰面积(a)对药物浓度(c,μg·ml-1)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8.2639c+4.2487(r2=0.9996),结果显示特立氟胺在3.125~1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rsd均小于3%,符合方法学要求。

体外经皮渗透研究:

(1)离体鼠皮的制备:

取大鼠,断颈后刮净背部毛发,剥离背部皮肤(避免损伤),小心去除黏连物和皮下脂肪,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干净,置0.9%氯化钠溶液中4℃保存,7天内用完。

(2)体外透皮实验:

采用自制franz扩散池,将离体皮肤固定在供给池和接收池间,表皮层面向供给池,真皮层紧贴接收液,接收液为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17.8ml,扩散池的有效接收面积为2.58cm2。供给池中分别加入0.1%、0.25%特立氟胺微乳和0.1%特立氟胺普通乳剂、水溶液1ml,装置置于恒温水浴中(30±1℃),300r/min搅拌,于0.5,1,2,4,6,8,12,24h分别取样2ml,同时加入等温等体积上述磷酸盐缓冲液。样品经微孔滤膜(0.45μm)过滤,20μl进样,使用hplc测定并计算特立氟胺单位面积的累积渗透量(qn,μg/cm2)。

公式中cn为第n个取样点的渗透浓度,v0为接收池的容积,ci为第i个取样点的药物浓度,v为每次取样量,s为有效接收容积。结果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改变特立氟胺给药途径,制备了特立氟胺微乳,此微乳作为一种新的剂型,具备一定的载药量,可显著增加皮肤渗透率,避开肝脏及胃肠道吸收,减少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时间,从而降低肝毒性,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还可提供局部治疗,对需要长期给药人群带来很大的方便,是一种新型的局部外用新剂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