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针装载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3895发布日期:2018-11-14 02:0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用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针装载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5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500,019号的权益和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缝合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一起使用的针装载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降低外科手术的侵入性的进展包括腹腔镜外科手术和内窥镜外科手术。一般而言,这些手术涉及通过体壁形成小切口以提供进入目标部位的通路。套针管或套管装置通过切口推进并留在体壁中的适当位置以提供外科手术工具的通路。然后外科医生可以使用外科手术工具在外科手术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手术。

在许多外科手术中,包括涉及内窥镜或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外科手术中,通常需要缝合身体器官或组织。在这类外科手术中,有必要使用例如外科手术缝合设备来操纵附接有一段缝合材料的外科手术针。需要简单而有效的装载单元来精确地将外科手术针定位在外科手术缝合设备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一起使用的装载单元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装载单元组件可以包括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指状部和邻近于第一指状部的第二指状部。第一和第二指状部可以在其间限定第一通道。支撑结构还可以包括限定座部和背部的第三指状部。座部和背部可以与第一和第二指状部呈面对关系。第三指状部以及第一和第二指状部可以在其间限定第二通道。支撑结构可以被构造成可释放地固定装载在第二通道中并且至少与座部邻接的外科手术针。

在实施例中,装载单元还包括具有限定穿过其中的孔的中心卷曲部分的外科手术针。还可以提供一段缝合材料并且可以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段缝合材料的第一端部可以固定到外科手术针的中心卷曲部分的孔,并且该端缝合材料的第二端部可以可释放地固定到装载单元的基座。

第一指状部和第二指状部中的每一个可以在其外表面上包括齿。外科手术针还可以在其外表面上限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和第二指状部的齿可以分别选择性地容纳在外科手术针的第一和第二凹槽中。外科手术针的中心卷曲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三指状部的座部上,使得外科手术针的纵向轴线可以相对于支撑结构的纵向轴线正交定向。

在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凹槽的中心纵向轴线可以相对于中心卷曲部分的孔的中心轴线成角度定向。该角度可以为约5度到约40度。

当第一和第二指状部的齿选择性地容纳在外科手术针的相应第一和第二凹槽中时,该段缝合材料的第一端部可以相对于第三指状部的座部垂直地延伸,并且该段缝合材料的第一端部可以在限定在第一与第二指状部之间的第一通道之间延伸。当第一和第二指状部的齿选择性地容纳在外科手术针的相应第一和第二凹槽中时,该段缝合材料的第一端部可以相对于第三指状部的座部平行延伸,并且该段缝合材料的第一端部可以在限定在第一与第二指状部之间的第一通道之间延伸。

在实施例中,外科手术针还可以在其外表面上限定一对凹部。第一和第二凹部中的每一个的中心纵向轴线可以垂直于中心卷曲部分的孔的中心轴线或者平行于中心卷曲部分的孔的中心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一起使用的装载单元,该装载单元包括主体部分和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设置在主体部分上并且被构造成可释放地固定外科手术针。支撑结构可以包括第一指状部和相邻于第一指状部的第二指状部。第一和第二指状部可以在其间限定第一通道。支撑结构可以包括限定座部和背部的第三指状部。第三指状部的座部和背部可以与第一和第二指状部呈面对关系。第三指状部以及第一和第二指状部可以在其间限定第二通道。

在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指状部中的每一个可以在其表面上包括齿,第一和第二指状部的每个齿与第三指状部的座部和背部呈面对关系。

装载单元可以包括形成在其主体部分中的对准凹部,以及从主体部分延伸并邻近于对准凹部的多个突片,对准凹部和多个突片被构造成可滑动地容纳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细长轴组件。

在实施例中,中心止挡构件可以设置在主体部分上处于支撑结构与对准凹部之间,中心止挡构件被构造成限制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细长轴组件和一对钳夹构件的推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科手术针,其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尖端以及限定穿过其中的孔的中心卷曲部分的圆柱形主体,该孔限定中心轴线。一对凹槽可以限定在圆柱形主体中,该对凹槽被构造成与针装载单元可操作地接合,该对凹槽各自限定中心纵向轴线,该对凹槽的中心纵向轴线相对于孔的中心轴线成角度。

在实施例中,角度可以为约5度到约40度。

一对凹部可以限定在圆柱形主体中,每个凹部被构造成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一对钳夹构件的针容纳刀片可释放地接合,该对凹部中的每个凹部限定中心纵向轴线。该对凹部中的每个凹部的中心纵向轴线可以平行于或垂直于孔的中心轴线。

在实施例中,可提供一段缝合材料,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段缝合材料的第一端部固定到外科手术针的中心卷曲部分的孔。

外科手术针的圆柱形主体可以限定曲率半径和限定在曲率半径的中心处的轴线。限定在曲率半径的中心的轴线可以平行于或垂直于孔的中心轴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缝合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缝合设备的现有技术钳夹组件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与图1的缝合设备一起使用的装载单元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的装载单元的后透视图;

图4是图3a中描绘的指定细节区域的细节图;

图5a是构造成与图3a和图3b的装载单元一起使用的针的俯视图;

图5b是沿着图5a的线a-a截取的图5a的针的横截面图;

图5c是图5a的针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指示区域的侧视横截面图;

图7是图4的指示区域的俯视横截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并且被构造成与图3a和图3b的装载单元一起使用的针的侧视图;

图8b是图8a的针的俯视图;

图8c是沿着图8b的线b-b截取的图8a的针的横截面图;

图9a是图3a和图3b的装载单元的透视图,图8a的针设置在其中;

图9b是图9a中描绘的指定细节区域的细节图;

图10是图9b的指示的细节区域的侧视横截面图;以及

图11是图9b的指示的细节区域的俯视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在若干视图中的每一个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如本文所使用,术语“临床医生”是指医生、护士或其他护理提供者,并且可以包括支援人员。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模糊本发明。如本文所使用,术语“远侧”常规而言将指远离用户的器械、设备、装置或其部件的那部分,而术语“近侧”将指更接近用户的器械、设备、装置或其部件的那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模糊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窥镜、腹腔镜、腔内和/或经腔缝合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具体而言,提供装载单元用于将针设置在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一对钳夹构件内。装载单元支撑针和与其附接的一段缝合材料,以利于将针和该段缝合材料夹持和装载到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该对钳夹构件中。装载单元的支撑结构使针在装载单元内稳定,以确保在装载期间针充分地传送到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钳夹。

参考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外科手术缝合设备并且通常将其标识为附图标记10。缝合设备10包括手柄组件100,从手柄组件100向远侧延伸的细长轴组件170,以及包括支撑在细长轴组件170的远端上一对钳夹构件130、132的钳夹组件120。缝合设备10可以适用于内窥镜或腹腔镜手术,其中细长轴组件170的尺寸被设定为用于插入穿过管状套管结构并进入手术部位。

继续参考图1并且现在参考图2,缝合设备10的手柄组件100包括可枢转地固定到壳体102的一对手柄110。缝合设备10的手柄110可操作地联接到轴杆156。轴杆156可滑动地设置在轴组件170的细长轴装置10内。轴杆156的远端156a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凸轮销138。轴杆156的凸轮销138置于限定在相应对钳夹构件130、132中的成角度的凸轮狭槽130c、132c中。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经由钳夹枢转销134可枢转地安装在缝合设备10的细长轴组件170的远端部分122上。在致动或挤压缝合设备10的手柄110时,轴杆156在纵向方向上向近侧移动,并且凸轮销138在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相应凸轮狭槽130c、132c内滑动,这引起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在非接近位置与接近位置之间转变。

手柄组件100还包括可枢转地支撑在壳体102中并从壳体102横向延伸的杠杆182。杠杆182可操作地联接到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一对刀片150、152。杠杆182可枢转以引起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的往复轴向移位。

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可滑动地支撑在细长轴组件170内。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每个刀片150、152包括分别可滑动地延伸到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容纳通道130d、132d中的远端150a、152a。凹部130a、132a分别在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容纳通道130d、132d中限定开口,用于在其中容纳针104。

手柄组件110还包括与杠杆182可操作地联接以使杠杆182向远侧滑动的滑动件119,其将手柄组件100转变到重新装载模式。在重新装载模式下,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两个刀片150、152处于最远侧位置。在使用中,缝合设备10的手柄组件110的滑动件119被致动(例如,向下按压和/或向前推动)到重新装载模式,使得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两个刀片150、152处于其在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相应通道130d、132d内的最远侧位置,使得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的相应凹口(未示出)与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相应凹部130a、132a对准或对齐。然后可将针104定位或装载到缝合设备10的该对相应钳夹构件130、132中的针凹部130a、132a中选定的一个或两个中,使得随着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被推进或缩回,当针104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相应针凹部130a、132a内时,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接合或“锁定”在形成于针104中的凹槽104a中。

然后致动杠杆182,使得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中的仅仅一个移动成与针104的凹槽104a接合,而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另一个刀片150、152与针104分离。因此,根据需要,针104可以在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每个钳夹之间交替。关于外科手术缝合设备的构造和操作的详细讨论,可以参考标题为《内窥镜缝合设备(endoscopicstitchingdevices)》的美国专利第8,628,545号,其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参考图3a和图3b,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与缝合设备10一起使用的装载单元,并且总体上将其表示为200。装载单元200用于将针300(图5a和图5b)固定在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内。装载单元200通常包括主体部分205,该主体部分205具有从其向近侧延伸的手柄或指状突片210。装载单元200的指状突片210可以包括多个脊211,或者可以以其它方式纹理化,以增强用户的抓握能力。

装载单元200的针支撑结构215形成在装载单元200的主体部分205上以安装、支撑和/或悬挂针300,如下面将描述。装载单元200还设置有各种设备容纳结构,用于引导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邻近于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而将针300抓握在该对相应钳夹构件130、132的针凹部130a、132a内用于与其一起移除。

具体而言,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在主体部分205中提供了对准凹部220,用于将细长主体部分170引导到装载单元200上的位置。对准凹部220包括从其延伸的多个突片225,其围绕或侧接于缝合设备10的细长主体部分170以确保与其正确对准。一对止挡件230设置在对准凹部220的每一侧上以确保该对钳夹构件130、132正确地放置到装载单元200上。

对准凹部220还包括从主体部分205突出的支撑螺柱235。支撑螺柱235可以与细长主体部分170的远侧部分中的对应凹部(未示出)接合,以维持缝合设备10和/或装载单元200正确对准。

中心止挡构件240设置在装载单元200的主体部分205上处于支撑结构215与对准凹部220之间。装载单元200的中心止挡构件240包括形成在其前部上的倾斜表面241。当缝合设备10的细长主体部分170插入装载单元200的对准凹部220中时,缝合设备10的细长主体部分170的远端将邻接装载单元200的中心止挡构件240的后缘242,从而限制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在装载单元200内的推进。

装载单元200还包括各种结构或安全特征部,以确保针300不会从装载单元200移除,直到针300已经例如通过完全闭合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而被牢固地抓握为止。特别地,装载单元200包括安全特征部245,以防止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背向主体部分205抬起,并且因此防止在针300已经由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牢固地抓握之前将针300从装载单元200抬出。

安全特征部245包括一对阻挡构件246,该对阻挡构件悬挂在中心止挡构件240的任一侧上方并邻近于其。阻挡构件246防止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垂直移出装载单元200的主体部分205直到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闭合为止。装载单元200的中心止挡构件240的倾斜表面241有助于防止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从装载单元200过早纵向撤回。

一旦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已经围绕针300以及与针300接合的刀片150、152牢固且确实地闭合,闭合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可以被垂直地抬起穿过形成在装载单元200的安全特征部245的阻挡构件246之间的间隙250,以便将针300从装载单元200移除。因此,装载单元200的安全特征部245的阻挡构件246与装载单元200的中心止挡构件240的倾斜表面241的结合有助于确保针300不会从装载单元200移除,直到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已经被完全闭合并牢固地抓握针300为止。

现在参考图4到图7,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用于将针300保持在牢固且稳定的位置,以确保针300准确地装载到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中。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包括第一指状部255和设置成与第一指状部255相邻和/或呈平行关系的第二指状部256。第一指状部255和第二指状部256在其间限定第一通道258。第一指状部255在其后表面上包括齿255a(图7)。同样地,第二指状部256包括限定在其后表面上的齿256a(图7)。第三指状部257在第一指状部255和第二指状部256上行进或邻近于其,并且与其呈面对关系。第二通道260被限定在第一指状部255和第二指状部256与第三指状部257之间。如至少在图6中所示,第三指状部257具有基本上座形的轮廓。具体而言,第三指状部257包括座部、肩部或凸起部分265以及从其延伸的背部266。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第二指状部256和第三指状部257协作以保持针300,使得针300的纵向轴线相对于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正交定向。

参考图5a、图5b和图5c,针300被构造成与装载单元200一起使用。具体而言,针300被构造成可释放地保持在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第二指状部256和第三指状部257之间(图3a、图3b、图4、图6、图7)。针300具有大致圆柱形主体305,其具有从圆柱形主体305的相应端部305a、305b延伸的第一尖端310和第二尖端312。针300的圆柱形主体305被示出为具有大致弯曲或弓形构型,但是也可以设想,针300可以具有用于穿透和/或缝合组织的任何合适的构型或形状。针300限定曲率半径“r”。一对凹部315、317形成在针300的圆柱形主体305中,用于与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相应刀片150、152接合以用其将针固定在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中(图2、图5c)。

针300的中心卷曲或扁平部分320在其中限定孔322并且横向地形成于其中。孔322被构造成用其固定一段缝合材料330(图3a、图3b、图4、图6、图7)。第一凹槽335和第二凹槽337形成在针300的圆柱形主体305中,邻近于针300的卷曲部分320的相对侧。针300的孔322限定中心轴线“y”(图5a)。轴线“y1”被限定在曲率半径“r”的中心处,并且如图5a中针300的俯视图所示。孔322的中心轴线“y”平行于轴线“y1”并与其间隔一段距离。

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第一凹槽335和第二凹槽337可以形成在针300的圆柱形主体305中。第一凹槽335和第二凹槽337分别限定中心纵向轴线“y2”(未明确示出)和“y3”。第一凹槽335和第二凹槽337的中心纵向轴线“y2”和“y3”分别相对于针300的孔322的中心轴线“y”以角度“α”定向。在实施例中,角度“α”可以为约5度到约40度。

参考图5c,该对凹部315、317分别限定中心纵向轴线“y4”和“y5”。针300的凹部315、317的中心纵向轴线“y4”和“y5”可以垂直于针300的孔322的中心轴线“y”和针300的曲率半径“r”的轴线“y1”定向。

针300的第一凹槽335和第二凹槽337被构造成接合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和第二指状部256的齿255a、256a,以将针300固定到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内的适当位置。针300的卷曲部分320、凹部315、317以及第一凹槽335和第二凹槽337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工艺形成,诸如卷曲、拉管、模制等。

针300作为针组件提供有缝合材料330(图3a、图3b、图4、图6和图7)。缝合材料330被固定到针300的卷曲部分320的孔322。为了将缝合材料330固定在装载单元200内,直到针300从装载单元200移除时为止,装载单元200包括引导凹口270(图3a和图3b),该引导凹口将缝合材料330引导到装载单元200的空心主体腔(未示出)中。狭槽275有助于通过允许更容易将缝合材料330插入到装载单元200中而容易制造装载单元200。

在针300装载到支撑结构215中的情况下,针300的缝合材料330延伸穿过限定在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与第二指状部256之间的第一通道258,并且穿过导管或通道280进入形成在装载单元200的指状突片210的尾部中的孔285中。然后针300的缝合材料330延伸进入并固定在限定在装载单元200的基座中的空心主体腔(未示出)内。因此,在将针300从装载单元200移除之前,针300的缝合材料330可以整齐且牢固地存储在装载单元200内。

如图6和图7中所示,针300被示出为设置在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上。具体而言,针300被定向为使得针300的卷曲部分320与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座部265呈面对关系。针组件的缝合材料330从针300的卷曲部分320的孔322横向延伸并且穿出限定在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与第二指状部256之间的第一通道258,如上所述。针300的第一凹槽335和第二凹槽337与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和第二指状部256的齿255a、256a接合,以从针的第一侧340使针300稳定。针300的第二侧342经由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背部266支撑。

在使用中,通过向远侧致动滑动件119(图1),缝合设备10首先转变为重新装载模式,使得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两个刀片150、152(图2)处于最远侧位置。以这种方式,刀片150、152的相应凹口(未示出)与在限定该对相应钳夹构件130、132中的相应凹部130a、132a对准或对齐。在刀片150、152的凹口与该对相应钳夹构件130、132的相应凹部130a、132a对准或对齐的情况下,针300可以被装载到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选定的一个凹部130a、132a中。

然后,缝合设备10的细长轴组件170的远端在多个突片225之间被引导到装载单元200的对准凹部220中。设置在对准凹部220的每一侧上的该对止挡件230确保将该对钳夹构件130、132正确地放置到装载单元200上。缝合设备10被推进直到细长轴组件170的远端邻接中心止挡构件240的后缘242以用其限制缝合设备10和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推进。然后,该对钳夹构件130、132邻近于针300,使得针300位于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之间。在致动缝合设备10的手柄110之后,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将针300的第一尖端310和第二尖端312握紧到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凹部130a、132a中,以将针300装载在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之间。

一旦针300被装载或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凹部130a、132a中,则刀片150、152的凹口与针300的相应凹部315、317对齐。一旦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围绕针300牢固闭合,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可以垂直地抬起穿过装载单元200的阻挡构件246之间的间隙250以将针300从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上移除。阻挡构件246有助于确保针300不会从装载单元200移除,直到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已经完全闭合到牢固地抓握针300为止。

在从装载单元200移除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之前或之后,并且在手柄110被致动的情况下,并且在针300定位成使得刀片150、152的凹口与针凹部130a、130b对齐的情况下,杠杆182被致动或旋转,使得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中的仅一个刀片150、152移动到与针300接合以保持针300,而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另一个刀片150、152与针300脱离。在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中的仅一个刀片150、152与针300接合的情况下,在将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从针装载单元200之后,缝合设备10的手柄组件100的手柄110可以被释放,由此向远侧移动轴杆156以打开该对钳夹构件130、132。

在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处于打开位置且针300装载并保持在仅一个钳夹构件130或132中的情况下,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可被定位在目标组织的周围或上方,并且手柄110可被致动以接近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当接近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时,针300的第一尖端310或第二尖端312穿过目标组织并且进入相对的钳夹构件130或132。在针300处于相对的钳夹130或132中的情况下,杠杆182再次被致动或旋转,使得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被倒转。在此过程中,针300从一个刀片150或152交换到另一个刀片150或152,并且因此被装载或保持在另一个钳夹130或132中。

在针300从一个刀片150、152交换到另一个刀片150、152的情况下,手柄组件100的手柄110可以被释放,从而打开该对钳夹构件130、132并且将针300拉过目标组织。在此过程中,针300的缝合材料330也被拉过组织。重复该过程,使针300在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之间通过并且将针300的缝合材料330拉过目标组织,由此根据需要缝合目标组织。

现在转到图8a、图8b和图8c,示出了针的替代实施例并且总体上将其表示为400。针400具有大致圆柱形主体405,其具有从针300的圆柱形主体405的相应端部405a、405b延伸的第一尖端410和第二尖端412。一对凹部415、417形成在针400的圆柱形主体405中,用于与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的刀片150、152接合,以用其将针固定在缝合设备10的该对钳夹构件130、132中。针的卷曲部分420在其中限定孔422并且横向地形成穿过其中以用其固定一段缝合材料430(图9a、图9b、图10和图11)。第一凹槽435和第二凹槽437形成在针400的圆柱形主体405中,邻近于针400的卷曲部分420并且被构造成接合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和第二指状部256的齿255a、256a以将针400固定在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内的适当位置。

针400的孔422限定中心轴线“z”(图8a到图8c)。针400具有限定曲率半径“r1”的基本上弓形的形状。轴线“z1”被限定在曲率半径“r”的中心处,并且如图8a中针400的轮廓图所示。孔422的中心轴线“z”垂直于轴线“z1”并且可以彼此相交。

如图8b和图8c中所示,第一凹槽435和第二凹槽437可以形成在针400的圆柱形主体405中。针300的第一凹槽435和第二凹槽437分别限定中心纵向轴线“z2”(未明确示出)和“z3”。第一凹槽435和第二凹槽437的中心纵向轴线“z2”和“z3”相对于针400的孔422的中心轴线“z”以角度“α2”定向。在实施例中,角度“α2”可以为约5度到约40度。

参考图8a和图8c,该对针凹部415、417可以限定中心纵向轴线“z4”和“z5”。该对针凹部415、417的中心纵向轴线“z4”和“z5”可以平行于针400的孔422的中心轴线“z”。

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第一指状部255、第二指状部256和第三指状部257协作以保持针400,使得针400的纵向轴线相对于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正交定向。除了针400的卷曲部分420相对于针300的卷曲部分320偏移例如90度之外,针400基本上类似于上述的针300。在针400的卷曲部分420偏移的情况下,针400被定向在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中,使得针400的缝合材料430与装载单元200的支撑结构215的第三指状部257的座部265平行。更具体而言,在针400设置在支撑构件215中的情况下,针400的卷曲部分420的孔42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第三指状部257的座部265定向,使得缝合材料430通过限定在第一指状部255与第二指状部256之间的第二通道260平行于第三指状部257的座部265而延伸出针400的孔422,如图10中所示。

应该理解,前面的描述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各种替代和修改。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所有这些替代、修改和变更。仅提供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来论证本发明的某些示例。与上文和/或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那些实质上不同的其它元件、步骤、方法和技术也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