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治具及其拆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3249发布日期:2019-09-21 00:49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拆卸治具及其拆卸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拆卸治具及其拆卸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拆卸医用吻合器的钉仓组件的拆卸治具及其拆卸方法。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和吻合,类似于订书机,其因为使用方便、缝合严密、松紧合适,且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甚至可以实现肿瘤患者的病灶切除,因此深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根据适用范围不同,主要可分为皮肤吻合器、消化道(食道、胃肠等)圆形吻合器、直肠吻合器、圆形痔吻合器、血管吻合器、疝气吻合器、肺切割吻合器等。

吻合器包括操作远端,操作远端包括钳口组件及钉仓组件,钉仓组件包括钉仓及托架,钉仓内安装有推钉块和吻合钉;钳口组件包括钉仓架和吻合钉成型件;其中,钉仓与托架相互组装,然后一并组装至钉仓架的容置空间中。执行吻合操作时,推钉板沿着钉仓滑动,推出钉仓内的吻合钉,吻合钉出钉后其前端穿过待吻合组织,与吻合钉成型件的成形槽接触而成型。其中,吻合操作中,钉仓属于一次性使用器材,即,在吻合钉完成出钉吻合操作后,若需要继续执行吻合操作,需要更换新的钉仓,而现有的吻合器,钉仓及托架与钉仓架之间结合属于紧配合,紧配合一方面增加了钉仓组件与钳口组件的结合强度,但另一方面,当医生需要更换钉仓组件时往往需要较大的力进行拆除,造成了医生使用的不便。此外,更换钉仓时,需要医生施加作用力于钉仓凸伸于钉仓架的钉仓前端,而钉仓凸伸于钉仓架的钉仓前端的长度非常有限,即有效力臂较小,使得拆卸所需要作用力较大,且由于医生进行手术时,佩戴的手套上往往会沾有病人的组织液、血液等,增加了拆卸钉仓组件的难度,例如不易施力于较短的钉仓前端以及容易打滑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治具,其目的在于帮助医生方便、有效地拆卸已经使用过的钉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拆卸治具及其拆卸方法,解决了钉仓组件不易自钉仓架中分离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拆卸治具,适用于医疗用吻合器,该拆卸治具包括,本体,该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拆卸结构,其设置于该第一区域,且位于该本体的第一表面,该拆卸结构包括:第一侧壁,其自该第一表面凸伸于该本体;第二侧壁,其自该第一表面凸伸于该本体,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侧壁平行且相对;抵靠部,位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该抵靠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且该抵靠部平行于该本体;以及握持结构,其设置于该第二区域;其中,该吻合器包括操作远端,该操作远端包括钉仓组件及钉仓架,该钉仓组件具有钉仓,该钉仓具有钉仓前端,该钉仓前端自该钉仓架中露出;于使用该拆卸治具自该吻合器的操作远端中拆卸钉仓组件时,该钉仓前端抵靠该抵靠部。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于使用该拆卸治具自该吻合器的操作远端中拆卸钉仓组件时,沿着远离该钉仓架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于该握持结构,该握持结构沿着远离该钉仓架的方向向上抬起,该抵靠部推抵该钉仓前端使得该钉仓组件与该钉仓架相互分离。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三侧壁,该第三侧壁位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之间,该第三侧壁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该抵靠部自该第三侧壁朝向该本体的第一端部延伸形成。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三侧壁的倾斜度大于或等于该钉仓前端的斜向表面的倾斜度。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及该第三侧壁构成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开口位于该本体的第一端部,其中,于使用该拆卸治具自该吻合器的操作远端中拆卸钉仓组件时,该钉仓前端自该开口进入该U型结构中。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三侧壁自该本体的该第一侧斜向凸伸。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三侧壁将该本体区分为该第一区域及该第二区域,且该第三侧壁到该本体的该第一端部的距离小于该第三侧壁到该本体的第二端部的距离,其中,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一端部相对。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自该第一侧壁朝向该第二侧壁延伸,该第二延伸部自该第二侧壁朝向该第一侧壁延伸;对应于该第一延伸部,该钉仓具有第一缺口,对应于该第二延伸部,该钉仓具有第二缺口;对应于该第一缺口,该钉仓架具有第一凸起,对应于该第二缺口,该钉仓架具有第二凸起;于该钉仓位于该钉仓架中,该第一凸起进入该第一缺口中,该第二凸起进入该第二缺口中;于该拆卸治具组装于该操作远端,该第一延伸部进入该第一缺口且该第一延伸部的端部穿过该第一缺口而抵接该第一凸起,该第二延伸部进入该第二缺口且该第二延伸部的端部穿过该第二缺口而抵接该第二凸起。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握持结构包括第一延伸壁、第二延伸壁及第四侧壁,该第一延伸壁自该第一侧壁朝向该本体的第二端部延伸,该第二延伸壁自该第二侧壁朝向该本体的第二端部延伸,该第四侧壁设置于该本体的第二端部上,该第四侧壁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延伸壁与该第二延伸壁,该第二端部与该第一端部相对。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第一延伸壁与该第二延伸壁远离该第一侧的表面为波浪形表面。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本体包括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背,该握持结构设置于该第二表面,该握持结构为自该本体的该第二表面凸伸的拉环结构。

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该本体包括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背,防滑图案设置于该第二表面上。

本发明还另提供一种钉仓组件的拆卸方法,适用于医疗用吻合器,至少包括以下拆卸步骤;

step 1提供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拆卸治具;

step 2组装拆卸治具至该吻合器的操作远端;以及

step 3沿着远离该钉仓架的方向抬起拆卸治具的握持结构,拆卸该操作远端的钉仓组件与钉仓架,使得该钉仓组件与该钉仓架相互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拆卸治具及其拆卸方法,通过拆卸结构的抵靠部推抵钉仓前端,拆卸结构的容置空间防止拆卸过程中钉仓前端的晃动,避免因晃动造成的打滑;且通过握持结构增加有效作用力臂,利用较小的力即可将钉仓组件自钉仓架中拆除,使得钉仓组件的拆卸过程更加简便,增加了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于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1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与吻合器的操作远端结合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与吻合器的操作远端结合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与吻合器的操作远端结合后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

图7A与图7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拆卸钉仓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钉仓结合于钉仓架上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钉仓与钉仓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钉仓自钉仓架分离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钉仓拆卸治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A至图1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于不同视角下的示意图,图1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拆卸治具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A至图1C所示,拆卸治具100包括本体101,本体101包括相邻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拆卸结构位于第一区域,握持结构106位于第二区域,其中,本体101还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1011及第二表面1012。拆卸结构包括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及第三侧壁104,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103平行且相对,第三侧壁104位于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103之间,且第三侧壁10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3,其中,第三侧壁104包括抵靠部1041,抵靠部1041自第三侧壁104朝向本体101的第一端部延伸,且抵靠部1041平行于本体101,抵靠部1041与本体101之间具有一间隙D1,上述间隙D1等于或者略大于钉仓202的高度,钉仓202的高度是指钉仓202的出钉孔所在的上表面到钉仓20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钉仓202的上表面与钉仓202的底面相背。较佳地,如图6至图7B所示,拆卸治具100用于拆卸钉仓组件时,抵靠部1041抵接自钉仓架201中暴露出的部分钉仓前端2023,且抵靠部1041始终不接触钉仓架201。本实施例中,使用拆卸治具100自钉仓架201中拆卸钉仓组件时,沿着图7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F(顺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于握持结构106,握持结构106被抬起,抵靠部1041推抵钉仓前端2023,使得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相互分离。其中,握持结构106相当于延伸了有效力臂,即,使用拆卸治具100拆卸钉仓组件时,有效力臂为握持结构106的长度与钉仓前端2023的长度的和,有效力臂延长,依据力学原理,可显著地减小拆卸的钉仓组件的作用力,以实现省力的效果,便于医生操作。

如图1C所示,握持结构106包括第一延伸壁1022、第二延伸壁1032及第四侧壁107,第一延伸壁1022自第一侧壁102朝向本体101的第二端部延伸,第二延伸壁1032自第二侧壁103朝向本体101的第二端部延伸,第四侧壁107设置于本体101的第二端部,第四侧壁107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延伸壁1022与第二延伸壁1032,其中,本体101的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第四侧壁107自本体101的第二端部凸伸。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壁1022与第二延伸壁1032远离第一表面1011的表面为波浪形表面,波浪形表面一方面便于医生握持,另一方面增加了医生握持过程中的接触面积,进而解决拆卸过程中的打滑问题。此外,第一延伸壁1022与第二延伸壁1023的高度分别小于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3的高度。

图1A至图1C中示出拆卸治具100上的握持结构106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但不以此为限。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钉仓拆卸治具的示意图,其中,图11中与图1A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具有相似的功能在此不另赘述。如图11所示,拆卸治具100’与拆卸治具100的区别在于仅在于握持结构不同,拆卸治具100’的握持结构109设置于本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较佳地,握持结构109为自本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上凸伸的拉环结构,拉环结构可位于本体101的第二端部。当拆卸治具100’用于拆卸钉仓组件时,拆卸治具100’的拆卸结构结合于钉仓前端,并沿着图7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F(顺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于握持结构109,握持结构109被拉起,抵靠部1041推抵钉仓前端2023,使得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相互分离。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防滑效果,本体101还包括相背的第二表面1012,第二表面1012上设置防滑图案108,例如为多个自本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上凸伸出的条状结构,防滑图案108亦是用于增加本体101的第二表面1012上的粗糙程度,防止医生握持时,因医生佩戴的手套上过于湿滑而造成拆卸过程中打滑的问题。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结构106还可不包括第一延伸壁1022、第二延伸壁1032以及第四侧壁107,此时,本体101的第二区域即可视作握持结构106,而为了达到相同的防滑及握持效果,可于本体101的第一表面1011对应于握持结构106的位置进行表面处理,例如使得第一表面1011对应于握持结构106的区域的表面设置防滑图案108,同时亦可使得上述对应于握持结构106的区域的表面处理为波浪形表面而便于握持。

如图1C所示,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及第三侧壁104构成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位于本体101的第一端部;其中,第一侧壁102至第三侧壁104分别自第一表面1011凸伸于本体101,U型结构具有容置部105,容置部105对应容纳部分钉仓202(如图2及图3所示),即,钉仓202的钉仓前端2023可自U型结构的开口进入容置部105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3用于防止拆卸过程中钉仓前端2023在水平方向上于容置部105中的晃动,避免因晃动而引起的打滑。此外,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3分别自本体101的第一表面1011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垂直凸伸;第三侧壁104为自本体101的第一表面1011斜向凸伸,较佳地,第三侧壁104的倾斜度大于或等于钉仓前端2023的斜向表面的倾斜度即可,且第三侧壁104的倾斜度大于钉仓前端2023的斜向表面的倾斜度更便于将拆卸治具100组装至钉仓前端2023。继续参见图1C,本发明中第三侧壁104的倾斜度是指,定义本体101为水平面,第三侧壁104相对于本体101的倾斜的程度视作倾斜度,或者第三侧壁104与本体101的夹角a视作倾斜度,由于图1C中绘图方向是将拆卸治具100翻转180°后的视角,夹角a为90°-180°之间,因此,将拆卸治具100再次翻转180°后,第三侧壁104与本体101的夹角实质上介于0°-90°之间。同样地,如图9所示,钉仓前端2023的斜向表面的倾斜度是指,定义钉仓201的底面为水平面,斜向表面相对于底面的倾斜的程度视作倾斜度,或者斜向表面与底面的夹角视作倾斜度。

继续参见图1A至图1C,第一侧壁102具有第一延伸部1021,第二侧壁103具有第二延伸部1031,其中,第一延伸部1021与第二延伸部1031相对,第一延伸部1021自第一侧壁102的朝向第二侧壁103延伸;第二延伸部1031自第二侧壁103朝向第一侧壁102延伸;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103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或等于钉仓202的宽度。于拆卸治具进行钉仓拆卸时,第一延伸部1021对应进入钉仓202的第一缺口2021中(如图4所示),第二延伸部1031对应进入钉仓202的第二缺口2022中(如图4所示),抵靠部1041抵靠钉仓202的钉仓前端2023的下表面(如图6所示)。

结合图4及图9,第一延伸部1021与第二延伸部1031的作用在于,当拆卸治具100拆卸钉仓202时,第一延伸部1021的端部穿过钉仓202的第一缺口2021而实质抵接于钉仓架201的第一凸起2011上,第二延伸部1031的端部穿过钉仓202的第二缺口2022而实质抵接于钉仓架201的第二凸起2012上;拆卸钉仓202时,沿着图7A中箭头所示的方向F(顺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于握持结构106,握持结构106被抬起,第一延伸部1021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凸起2011的位置以及第二延伸部1022的端部抵接于第二凸起2012的位置可看作拆卸治具100转动的支点;进一步地,在握持结构106绕上述支点转动时,第一延伸部1021朝向第一凸起2011施加作用力,第二延伸部1031朝向第二凸起2012施加作用力,可加速使钉仓架201与钉仓组件分离。

值得注意的是,于拆卸治具100的实际制作过程中,第一侧壁102至第四侧壁107以及第一延伸壁1022与第二延伸壁1032往往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或者3D打印的方式。因此,本发明的上述拆卸治具100亦可看作,通过第三侧壁104将本体101区分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其中,定义自第三侧壁104至本体101的第一端部的之间区域为拆卸结构,定义自第三侧壁104至本体101的第二端部之间的区域为握持结构106。本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04设置于本体101的靠近第一端部,即,第三侧壁104到第一端部的距离小于第三侧壁104到第二端部的距离。

图8为与钉仓结合于钉仓架上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钉仓与钉仓架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钉仓自钉仓架分离的示意图。

为使得对本发明的拆卸治具100拆卸钉仓202(如图2所示)的过程有更准确了解,首先介绍钉仓202与钉仓架201的结合方式。图8至图10中,处于简便示图的目的,省略了吻合钉成型件203(如图2所示),但需知的是,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之间的结合方式为已知技术,本发明仅是简单说明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的结合方式,更为详细的结合方式可参见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的说明。

如图8至图10所示,钉仓202与托架204预先组装构成钉仓组件,钉仓组件组装至钉仓架201的容置空间2018中,其中,钉仓202具有相对的第一缺口2021及第二缺口2022,第一缺口2021设置于钉仓202的第一边,第二缺口2022设置于钉仓202的第二边,第一边与第二边平行且相对,第一缺口2021及第二缺口2022分别自第一边与第二边朝向钉仓202的内部凹陷。第一缺口2021靠近钉仓前端2023的一侧设置第一凸部(未图示),第二缺口2022靠近钉仓前端2023的一侧设置第二凸部2024,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2024分别自第一边与第二边朝向钉仓202的外部凸伸。

托架204结合于钉仓202的底部,且托架204覆盖钉仓202的部分侧表面,其中,托架204具有第一卡合凸部(未图示)及第二卡合凸部2041,第一卡合凸部对应于第一凸部,且第一卡合凸部位于第一凸部的下方;第二卡合凸部2041对应于第二凸部2024,且第二卡合凸部2041位于第二凸部2024的下方。对应于第一卡合凸部,钉仓架201的第一侧边2013设置第一卡合凹部2017;对应于第二卡合凸部2041,钉仓架201设置第二卡合凹部(未图示);对应于第一凸部,钉仓架201的第一侧边2013设置第一凹部2015;对应于第二凸部,钉仓架201的第二侧边2014设置第二凹部2016;对应于钉仓202的第一缺口2021,钉仓架201的第一侧边2013上设置第一凸起2011;对应于钉仓202的第二缺口2022,钉仓架201的第二侧边2014上设置第二凸起2012;其中,第一侧边2013与第二侧边2014平行且相对。本发明中,托架204与钉仓202的结合方式为已知技术手段,可参照已经公开的结合方式进行连接,在此不另赘述。

如图8和图9所示,将钉仓组件组装于钉仓架201的容置空间2018中,钉仓202的钉仓前端2023凸伸于容置空间2018之外,托架204的第一卡合凸部嵌入钉仓架201的第一卡合凹部2017中,托架204的第二卡合凸部2041嵌入钉仓架201的第二卡合凹部中,上述卡合凸部与卡合凹部之间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限制钉仓组件于容置空间2018于Z轴方向上的位移;钉仓202的第一凸部进入钉仓架201的第一凹部2015中,钉仓202的第二凸部2024进入钉仓架201的第二凹部2016中,且钉仓架201的第一凸起2011进入第一缺口2021中,钉仓架201的第二凸起2012进入钉仓201的第二缺口2022中,上述凸部与凹部、凸起与缺口之间为活动式结合,以限制钉仓组件于容置空间2018中于水平方向的滑移;即,钉仓202与钉仓架201之间的结合为活动式连接非固定式连接,而托架204与钉仓架201之间的连接为固定式连接,且,由于托架204与钉仓202之间的连接为固定式连接,使得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之间的连接成为固定连接。如图10所示,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分离时,实质上是指托架204与钉仓架201相互分离,即,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卡合凸部与第一卡合凹部2017相互分离,第二卡合凸部2024与第二卡合凹部相互分离,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2024分别自对应的第一凹部2015及第二凹部2016中脱离,第一缺口2021与第二缺口2022分别自对应的第一凸起2011及第二凸起2012中脱离,进而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相互分离。

图2为本发明的拆卸治具与吻合器的操作远端200结合前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拆卸治具与吻合器的操作远端200结合后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拆卸治具与吻合器的操作远端200结合后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7A与图7B为本发明的拆卸治具拆卸钉仓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出于简化视图的目的,图2至图7B中仅绘示出吻合器的操作远端200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图2至图7B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拆卸治具100拆卸吻合器的操作远端200的钉仓组件的过程,其中,拆卸治具100的首要目的是将钉仓组件的托架204与钉仓架201相互分离,进而将与托架204固定连接的钉仓202与钉仓架201相互分离。

如图2至图6所示,提供拆卸治具100,组装拆卸治具100至操作远端200上,钉仓202的钉仓前端2023及部分钉仓架201的前端进入拆卸结构的容置部105中,此时,第一延伸部1021进入第一缺口2021中且第一延伸部1021的端部自第一缺口1021中凸伸处并抵靠第一凸起2011,第二延伸部1031进入第二缺口2022中且第二延伸部1021的端部自第二缺口1022中凸伸处并抵靠第二凸起2012,抵靠部1041抵靠于钉仓前端2023的下表面。

如图7A所示,拆卸钉仓组件时,沿箭头F所示方向向上抬起握持结构106,此时,抵靠部1041带动钉仓前端2023沿箭头F所示方向向上移动,本体101的第一表面1011抵靠钉仓202的钉仓前端2023上表面(上表面为钉仓202的出钉孔所在的表面),第一延伸部1021的端部抵靠第一凸部2011,第二延伸部1031的端部抵靠第二突部2012;以第一延伸部1021的端部与第一凸部2011的抵接位置以及第二延伸部1022的端部与第二突部2012的抵接位置为支点,继续沿箭头F所示方向向上抬起握持结构106直至托架204上的第一卡合凸部及第二卡合凸部2041分别自对应的第一卡合凹部2017及第二卡合凹部中脱离出来(其中,托架204上的第一卡合凸部及第二卡合凸部2041分别自对应的第一卡合凹部2017及第二卡合凹部中分离关系可参见上述图8至图9中关于第一卡合凸部及第二卡合凸部204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卡合凹部2017及第二卡合凹部的结合关系的说明);继续结合图9及图10可知,钉仓202的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2024分别自钉仓架201的第一凹部2015及第二凹部2016中脱离,钉仓202的第一缺口2021与第二缺口2022分别自钉仓架201的第一凸起2011及第二凸起2012中脱离。本实施例中,箭头F所示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钉仓组件自钉仓架201中拆卸的原理类似于杠杆原理。由于拆卸治具100设置有握持结构106,通过握持结构106可增加医生拆卸钉仓组件时有效力臂,进而可以较小的作用力将钉仓组件与钉仓架201相互分离。

如图7B所示,拆卸治具100的第一延伸部1021及第二延伸部1031分别结合于钉仓201的第一缺口2021及第二缺口2022中,而钉仓202的钉仓远端未设置卡合结构与钉仓架201进行卡合,因此,可自图7A所示的状态下,利用拆卸治具100直接将钉仓组件自钉仓架201的容置空间2018中取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吻合器例如为切割吻合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钉仓组件的拆卸方法,具体来讲,至少包括以下拆卸步骤;

step 1提供如上所述的拆卸治具以及吻合器;

step 2组装拆卸治具至吻合器的操作远端;以及

step 3沿着顺时针方向抬起拆卸治具的握持结构,拆卸吻合器的操作远端的钉仓组件与钉仓架,使得钉仓组件与钉仓架相互分离。

综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拆卸治具及其拆卸方法,通过拆卸结构的抵靠部推抵钉仓前端,拆卸结构的容置空间防止拆卸过程中钉仓前端的晃动,避免因晃动造成的打滑;且通过握持结构增加有效作用力臂,利用较小的力即可将钉仓组件自钉仓架中拆除,使得钉仓组件的拆卸过程更加简便,增加了可操作性。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