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1837发布日期:2018-08-24 19:59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生产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药企业的固体口服制剂药品生产过程中,多种药物原料的混合、制粒是生产过程的重要工艺,其混合和制粒的均匀度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目前国内外药物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混合制粒机主要有湿法混合制粒机、槽式混合与摇摆式颗粒机结合使用、流化床一步制粒机等。现有技术中的包衣机通常选用滚筒式,其具有内外两个出料斗,而且出料斗较长占地面积大,而且整个出料斗重量比较重,工人在安装时十分费劲。

例如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105963135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包衣机,包括包衣锅、设备箱、加热器、控制面板和通风口,所述包衣锅壁内设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控制面板,所述包衣锅通过螺栓固定在包衣锅支架上且底部正中间焊有传递轴,所述包衣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箱一侧,所述设备箱内设有定量泵、药液箱和步进电机且均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箱箱壁上,所述定量泵通过不锈钢药液管连接到喷头上,所述喷头在包衣锅锅口上侧悬空,所述定量泵与步进电机通过皮带连接,该包衣机,结构科学合理,操作安全方便,通过步进电机带动包衣锅正反转,来实现包衣以及导出包衣成品,药液喷洒均匀,加热装置易控制且加热均匀。但该包衣机出料过程中会将剩下贴在锅底的物料一起排出,使得成品中带有杂质。

又例如公布号为cn10669383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制粒包衣机,包括顶筒、中筒和底筒之间设有流化床,流化床包括床体,床体内设有聚料锥,聚料锥的内径沿着从上至下的方向逐渐减小,且聚料锥的最低端设有中心板,聚料锥的四周阵列设有侧边进风孔,中心板上阵列设有中心进风孔;床体上设有与侧边进风孔相连通的中心进风机构;侧边进风机构包括设置在床体上的进风蜗壳,进风蜗壳身上设有侧边进风管,进风蜗壳与侧边进风孔之间设有侧边进风通道,侧边进风通道内设有导叶机构;中心进风机构包括设置在中心板下方的中心进风通道,中心进风通道的下端连接设有中心进风管,中心进风通道内设有气流分布板。但该包衣机出料过程中会将剩下贴在锅底的物料一起排出,使得成品中带有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外出料口占地大、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包括包衣滚筒、翻料桨叶和出料口,所述包衣滚筒的内壁上设有一组第一反转出料桨叶和一组第二反转出料桨叶;一组第一反转出料桨叶相对包衣滚筒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一组第二反转出料桨叶相对包衣滚筒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包衣机平时包衣的时候,是顺时针旋转,物料在包衣滚筒内依靠翻料桨叶包衣,包衣好后逆时针旋转,物料在翻料桨叶和第二反转出料桨叶的作用下自动从出料口出料,贴在锅底的物料则由第一反转出料桨叶排出,无需另外增加出料口,出料效率更高。

优选的是,所述翻料桨叶为s形弧线与半圆弧线平滑过渡围成的板件,从而保证物料包衣后出料的效率更高。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翻料桨叶通过螺钉固定在包衣滚筒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翻料桨叶与包衣滚筒内壁之间留有18-22毫米的距离,从而将翻料桨叶可拆卸地固定在包衣滚筒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翻料桨叶为四个,相对包衣滚筒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反转出料桨叶为镂空三角体与弧形板的一体式组合件,从而保证了在无需另外增加出料口的情况下使物料在翻料桨叶和第二反转出料桨叶的作用下自动从出料口出料,贴在锅底的物料则由第一反转出料桨叶排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反转出料桨叶的镂空三角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螺纹孔,用于通过螺钉固定在包衣滚筒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转出料桨叶为半圆形板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转出料桨叶的半圆形板条的主体面贴合在滚筒内壁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反转出料桨叶的弧度为50°-55°,从而保证了剩下贴在锅底的物料从出料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翻料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反转出料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5所示实施例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反转出料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

包衣滚筒1,翻料桨叶2,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第二反转出料桨叶4,出料口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一种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包括包衣滚筒1、翻料桨叶2和出料口5,所述包衣滚筒1的内壁上设有一组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和一组第二反转出料桨叶4;一组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相对包衣滚筒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一组第二反转出料桨叶4相对包衣滚筒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包衣机平时包衣的时候,是顺时针旋转,物料在包衣滚筒1内依靠翻料桨叶2包衣,包衣好后逆时针旋转,物料在翻料桨叶2和第二反转出料桨叶4的作用下自动从出料口5出料,贴在锅底的物料则由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排出,无需另外增加出料口,出料效率更高。

如图4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翻料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料桨叶2为s形弧线与半圆弧线平滑过渡围成的板件,从而保证物料包衣后出料的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料桨叶2通过螺钉固定在包衣滚筒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料桨叶2与包衣滚筒1内壁之间留有18-22毫米的距离,从而将翻料桨叶2可拆卸地固定在包衣滚筒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料桨叶2为四个(图2所示),相对包衣滚筒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接下来参阅图5、图6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反转出料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转出料桨叶4为镂空三角体与弧形板的一体式组合件,从而保证了在无需另外增加出料口的情况下使物料在翻料桨叶2和第二反转出料桨叶4的作用下自动从出料口5出料,贴在锅底的物料则由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转出料桨叶4的镂空三角体的底部设有多个螺纹孔,用于通过螺钉固定在包衣滚筒1上。

最后参阅图7所示,按照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反转出料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为半圆形板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的半圆形板条的主体面贴合在滚筒内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转出料桨叶3的弧度为50°-55°,从而保证了剩下贴在锅底的物料从出料口5排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发明的包衣机反转出料装置包括本说明书中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且为了使说明书简明,在此没有将这些组合一一详细介绍,但看过本说明书后,由本说明书构成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构成的本发明的范围已经不言自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