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痨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38324发布日期:2018-09-14 22:2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肺痨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技术背景

肺痨中医病症名,西医称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病,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双侧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为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菌引起的病变,称之为原发感染,多见于幼儿和少年,而后者则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残留在病灶内,淋巴结内的结核菌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结核菌又可活跃、繁殖而致病,我们称之为内源性复发,又称之为继发性肺结核。这是成人肺结核发病的主要形式,但外界再次感染结核菌也可引起发病。

古代中医文献认为,肺痨为痨虫侵蚀于肺所致,为传染性疾患,病程较长。隋代《诸病源候论》命名为肺劳。宋代《三因方》与《济生方》都有痨瘵篇,明确了肺痨与虚劳和其他疾病的不同。《仁斋直指方》已提到治瘵疾须杀瘵(痨)虫。元代葛可久著《十药神书》,为治疗肺痨的第一部专著。《丹溪心法》确认肺痨属阴虚之证,治以滋阴降火。明代《医宗必读》提出治疗肺痨须同时施以杀虫与补虚。

现代医学治疗肺结核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副作用大,疗程长,难以根治。化学疗法即将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组成最强有效的化疗方案,达到治愈病人、控制疫情的目的,例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它们均具有较强大的杀菌及灭菌作用,但是,化学疗法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是副作用极大,对身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肺痨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具有培原固本、补土生金、杀虫的功效,可用于肺痨,矽肺,老年漫性支气管炎等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肺痨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红参40-60份、五灵脂40-60份、紫河车140-160份、蛤蚧5对、白芨80-100份、百部140-160份、炒黄芩40-60份、炒黄栀子40-60份、白术80-100份、山药80-100份、三七40-60份、血琥珀40-60份、山茱萸80-100份、龟40-60份、鹿胶40-60份、当归50-70份、鹿角霜80-100份、川贝40-60份、砂仁10-20份和煅龙牡40-60份制成。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红参45-55份、五灵脂45-55份、紫河车145-155份、蛤蚧5对、白芨85-95份、百部145-155份、炒黄芩45-55份、炒黄栀子45-55份、白术85-95份、山药85-95份、三七45-55份、血琥珀45-55份、山茱萸85-95份、龟胶45-55份、鹿胶45-55份、当归55-65份、鹿角霜85-95份、川贝45-55份、砂仁12-18份和煅龙牡45-55份制成。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红参50份、五灵脂50份、紫河车150份、蛤蚧5对、白芨90份、百部150份、炒黄芩50份、炒黄栀子50份、白术90份、山药90份、三七50份、血琥珀50份、山茱萸90份、龟胶50份、鹿胶50份、当归60份、鹿角霜90份、川贝50份、砂仁15份和煅龙牡50份制成。

一种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药物,加入辅料或不加辅料,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口服制剂为丸剂、颗粒剂、片剂、汤剂或胶囊剂。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丸剂这样制备: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烘干,研碎成粉,与30%的蜂蜜混匀,制丸,即得。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颗粒剂这样制备: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加6-8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5-2.5h,煎煮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成50-60℃下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30%的蔗糖粉混匀,制粒,即得。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片剂这样制备: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加6-8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5-2.5h,煎煮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成50-60℃下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前述的治疗肺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汤剂这样制备: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加6-8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5-2.5h,煎煮液合并,即得。

本发明药物主要由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制成,其中:

红参是中药的一种,属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红参是参的熟用品,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功效。

五灵脂,(faecestrogopterori),甘,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紫河车,指人类的胎盘,中医认为,胎盘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

蛤蚧,中药名。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geckolinnaeus的干燥体。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之功效。常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白芨,(学名:bletillastriata),性味苦、甘涩、微寒。入肝、胃、肺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内外伤出血。

百部,中药名。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干燥块根。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之功效。常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黄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白术(zhú),拉丁学名atractylodesmacrocephala,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血琥珀,琥珀的别名。【性味归经】甘,平。【功能主治】镇静,利尿,活血。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

山茱萸(学名: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落叶乔木或灌木;茱萸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医家应用山茱萸的经验,把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补益肝肾、调气、补虚、明目和强身之药。

龟胶具有滋阴、补血,止血的功效,用于主治阴虚血亏、劳热骨蒸、吐血、衄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痿弱、崩漏、带下等症状。

鹿胶,可分为鹿皮胶和鹿角胶两类,鹿皮胶主要以梅花鹿、马鹿的鹿皮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熬制而成;鹿角胶主要以鹿角为原材料进行加工熬制而成。鹿角胶中还有一种鹿角和龟板制成的龟鹿胶。主治:肾虚;精血不足;虚劳羸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崩漏带下;吐血;衄血;咯血;尿备;阴疽疮疡。药性:味甘;咸;性温.归肝,肾性。

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鹿角霜,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等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等病症的治疗;性味:味咸、涩,性温;归经:归肝、肾经。

川贝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性味】性凉,甘平;【归经】入肺经、胃经;【功效】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主治: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干咳少痰、咯痰带血、肺痈、瘰疬、痈肿、乳痈。

砂仁(学名:amomumvillosumlour.)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性】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煅龙牡,煅龙骨和煅牡蛎的合称煅龙骨: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为煅龙骨。煅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作用。用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煅牡蛎:牡蛎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中国药典》1995年版对牡蛎的炮制规定为“取净牡蛎,照明煅法煅至酥脆”。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本发明的每味中药之间,都是通过数次试验配方后得到的,本发明药物组方中,以红参,紫河车,蛤蚧,龟胶,鹿胶,鹿角霜培元固本,补肾气以固肺气;红参,白术,山药,砂仁补土生金;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清热解毒,杀虫;白芨,五灵脂,三七,血琥珀活血化瘀,止血生肌;川贝润肺止咳,山茱萸,当归,煅龙牡养阴育,退潮热。诸药合用具有培原固本、补土生金、杀虫的功效,可用于肺痨,矽肺,老年漫性支气管炎等症。

治疗实例统计

1患者及方法

1.1患者80例肺痨患者,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2.2-3.4年,平均2.5年。病例标准。所有病例符合肺结核相关诊断标准,表现有午后低热、乏力纳差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

1.2治疗方法

1.2.1口服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每日3次。

1.2.2疗程

连续治疗12个月。

1.3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痰菌阴转,连续2个月痰菌阴转且不再复阳;

好转:痰菌阴转,x线病变吸收1/2以上;

无效:x线病变无变化,肺部病变增大或出现新病变;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数*100%。

2结果

治愈情况统计

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本发明药物可用于肺痨,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起效快、副作用小、疗程短。

典型病例:

张某,男,65岁,被诊断为肺痨,午后低热、盗汗、乏力、咳痰,服用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6个月后,各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用至1年,各症状恢复正常。

吴某,男,45岁,被诊断为肺痨,咳痰、咯血、胸痛,服用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6个月后,各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用至1年,各症状恢复正常。

李某,女,55岁,被诊断为肺痨,咳嗽、潮热、消瘦。服用本发明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6个月后,各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用至1年,各症状恢复正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药物具有培原固本、补土生金、杀虫的功效,可用于肺痨,矽肺,老年漫性支气管炎等症。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红参50g、五灵脂50g、紫河车150g、蛤蚧5对(500g)、白芨90g、百部150g、炒黄芩50g、炒黄栀子50g、白术90g、山药90g、三七50g、血琥珀50g、山茱萸90g、龟胶50g、鹿胶50g、当归60g、鹿角霜90g、川贝50g、砂仁15g和煅龙牡50g。

工艺: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加7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煎煮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成50-60℃下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浸膏与30%的蜂蜜混匀,制丸,即得丸剂。

规格:10g/丸;

用法用量:口服,3次/日,每次1丸。

实施例2.

配方:红参55g、五灵脂55g、紫河车155g、蛤蚧5对(500g)、白芨95g、百部155g、炒黄芩55g、炒黄栀子55g、白术95g、山药95g、三七55g、血琥珀55g、山茱萸95g、龟胶55g、鹿胶55g、当归65g、鹿角霜95g、川贝55g、砂仁18g和煅龙牡55g。

工艺: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加7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煎煮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成50-60℃下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30%的蔗糖粉混匀,制粒,即得颗粒剂。

规格:5g/袋。

用法用量:口服,3次/日,每次5-10g。

实施例3.

配方:红参45g、五灵脂45g、紫河车145g、蛤蚧5对(500g)、白芨85g、百部145g、炒黄芩45g、炒黄栀子45g、白术85g、山药85g、三七45g、血琥珀45g、山茱萸85g、龟胶45g、鹿胶45g、当归55g、鹿角霜85g、川贝45g、砂仁12g和煅龙牡45g。

工艺:红参、五灵脂、紫河车、蛤蚧、白芨、百部、炒黄芩、炒黄栀子、白术、山药、三七、血琥珀、山茱萸、龟胶、鹿胶、当归、鹿角霜、川贝、砂仁和煅龙牡,加7倍量水煎煮次,每次2h,煎煮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成50-60℃下相对密度为1.1-1.2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压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剂。

规格:0.3g/片。

用法用量:口服,3次/日,每次2-3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