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蔷薇苷的新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9097发布日期:2018-11-20 19:13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野蔷薇苷的新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野蔷薇苷的新应用,尤其是野蔷薇苷在制备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藏药蕨麻是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l.)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l.)的膨大块根,又名人参果。其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以甘肃、青海、西藏等产地质量最好。蕨麻味甘性良,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益气补血等功效,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蕨麻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高脂血症、保肝和免疫调节等活性。进一步活性追踪发现,乌苏烷型三萜皂苷—野蔷薇苷(rosamultin)是蕨麻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活性成分之一。文献报道,野蔷薇苷能够拮抗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能够增强心肌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对急性缺氧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的损伤野蔷薇苷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可以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hif-1α的表达,从而减少内皮细胞的凋亡。值得一提的是,jongcheolpark等发现野蔷薇苷可以抑制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蛋白酶的活性,在浓度为100μm时,其抑制率达到53%,且未见任何细胞毒性反应。除此之外,野蔷薇苷还表现出抗炎、镇痛等活性。因此,野蔷薇苷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物质,这些都提示该化合物具有成为候选或先导药物、以及开发为功能食品的巨大潜能。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药物为细胞毒药物,一类可有效杀伤免疫细胞并抑制其增殖的药物。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作用。细胞毒性药物(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肾毒性反应,心脏毒性反应,肺毒性反应,肝毒性反应及药物过敏反应,对正常人体易产生伤害。目前还没有关于野蔷薇苷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影响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野蔷薇苷在制备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首先建立顺铂损伤模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单独给予野蔷薇苷与hek-293t细胞共孵育24h,对hek-293细胞存活率均没有明显影响。表明野蔷薇苷既不促进细胞的增殖,也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野蔷薇苷提前1h干预后,再给顺铂(100μm)和细胞共孵育,野蔷薇苷浓度为50μm、100μm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针对阿霉素、紫杉醇、喜树碱损伤hek-293t细胞的,本发明建立阿霉素、紫杉醇、喜树碱损伤模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野蔷薇苷同样表现了其具有拮抗活性。野蔷薇苷浓度为50μm、100μm细胞提前1h干预后,再分别给阿霉素、紫杉醇、喜树碱和细胞共孵育,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野蔷薇苷在制备提高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的药物中的应用。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引起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如顺铂可引起细胞收缩,核固缩和结构溶解。本发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野蔷薇苷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共孵育后对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野蔷薇苷(50μm、100μm)共孵育后可有效对抗顺铂导致的细胞损伤,细胞形态得到明显的恢复和改善。因此本发明提供了野蔷薇苷在制备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施放案中,本发明考察了野蔷薇苷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共孵育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诱导balb/c小鼠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野蔷薇苷能够降低顺铂引起的小鼠的死亡率。因此本发明提供了野蔷薇苷在制备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致死率的药物中的应用。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引起肾脏、心、肝脏等其他脏器的损伤。本发明以血清中的肌酐(crea)和尿素氮(urea)为指标采用血生化检测来判断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损伤程度,以血清中的ck、ast和alt为指标采用血生化检测来判断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对心、肝脏的损伤,并考察野蔷薇苷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共孵育后对血清中的crea、urea、ck、ast和alt的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野蔷薇苷(12mg·kg-1)能够略微降低小鼠血清中肌酐(crea)的水平,而显著降低urea、ck、ast和alt的水平。表明野蔷薇苷可以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引起肾脏等脏器的损伤。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野蔷薇苷在制备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脏器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野蔷薇苷在制备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引起肾脏、心脏、肝脏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某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还考察了野蔷薇苷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联用后的对实体瘤的效果,结果显示,顺铂与野蔷薇苷(12mg·kg-1)联合使用后并不会减弱顺铂的抗肿瘤药效。

综上所述,野蔷薇苷可以提高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能够降低顺铂引起的小鼠的死亡率,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脏器损伤,进而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野蔷薇苷在制备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药物包括有效剂量的野蔷薇苷。

进一步,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将所述野蔷薇苷直接或间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药学上可接受的各种常用辅料,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药物制剂方法,制成常用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

优选的,所述口服制剂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优选的,所述注射制剂为注射液或粉针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括野蔷薇苷和细胞毒性化疗药物。

作为优选,所述野蔷薇苷和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浓度比为1:1~1:2。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为生物碱类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抗生素类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铂剂类细胞毒性化疗药物。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生物碱类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为紫杉醇、喜树碱;所述抗生素类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为阿霉素;所述铂剂类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为顺铂或其衍生物。

作为优选,所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为紫杉醇、喜树碱、阿霉素、顺铂中至少一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野蔷薇苷的新应用,尤其是野蔷薇苷在制备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实验表明野蔷薇苷可以提高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改善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引起的脏器损伤。同时野蔷薇苷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联用后并不会减弱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抗肿瘤药效。表明野蔷薇苷可降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体质,延长生存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实施例1不同浓度野蔷薇苷和顺铂对hek-293t细胞处理24h后的细胞活力影响图;其中a:顺铂组;b:野蔷薇苷组;c:顺铂-野蔷薇苷联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0.01<p<0.05;与正常对照组##0.001<p<0.01,###p<0.001;与顺铂组相比,**0.001<p<0.01,***p<0.01;

图2示实施例1不同浓度野蔷薇苷和阿霉素对hek-293t细胞处理24h后的细胞活力影响图;其中a:阿霉素组;b:阿霉素-野蔷薇苷联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0.01<p<0.05,##0.001<p<0.01,###p<0.001;与阿霉素组相比**0.001<p<0.01,***p<0.01;

图3示实施例1不同浓度野蔷薇苷和紫杉醇对hek-293t细胞处理24h后的细胞活力影响图;其中a:紫杉醇组;b:紫杉醇-野蔷薇苷联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0.01<p<0.05,##0.001<p<0.01,###p<0.001;与紫杉醇组相比**0.001<p<0.01,***p<0.01;

图4示实施例1不同浓度野蔷薇苷和喜树碱对hek-293t细胞处理24h后的细胞活力影响图;其中a:喜树碱组;b:喜树碱-野蔷薇苷联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0.01<p<0.05,##0.001<p<0.01,###p<0.001;与喜树碱组相比**0.001<p<0.01,***p<0.01;

图5示实施例2顺铂(100μm)和顺铂-野蔷薇苷(50μm,100μm)对hek-293t细胞的细胞形态和结构图像(×100放大);其中,图a:正常对照组;图b:顺铂损伤模型组(100μm);图c:顺铂+野蔷薇苷组(100μm+50μm);图d:顺铂+野蔷薇苷组(100μm+100μm);

图6示实施例3野蔷薇苷顺铂注射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图;

图7示实施例4野蔷薇苷对顺铂注射小鼠血清crea,尿素,ck,alt和ast水平的影响图;与对照组相比,###p<0.001;顺铂组**0.001<p<0.01;

图8示实施例5野蔷薇苷对bablb/c小鼠顺铂抗s180异种移植肿瘤的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图;***对照组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野蔷薇苷的新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产品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试剂均为市售产品,均可以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获得。各实施例实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one-wayanova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示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示给药组和模型组相比,0.01<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0.001<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1.细胞增殖活性的鉴定

1.细胞培养

人胚肾细胞(hek-293t)、小鼠肉瘤细胞(s180)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其中含有100μg/ml链霉素和100iu/ml青霉素),置于37℃,5%co2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培养。细胞用消化液(0.25%胰蛋白酶)消化后传代,细胞传代三代以上,取状态良好的细胞备用。

2.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2.1顺铂、阿霉素、紫杉醇、喜树碱损伤模型的建立

(1)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k-293t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1×105个/ml,混匀后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入100μl的细胞悬液,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

(2)培养24h后,将接种于96孔板的hek-293t细胞随机分组给药,分为:顺铂损伤模型组(25μm,50μm,100μm,200μm,400μm);阿霉素损伤模型组(12.5μm,25μm,50μm,100μm,200μm);紫杉醇损伤模型组(12.5nm,25nm,50nm,100nm,200nm);喜树碱损伤模型组(6nm,12nm,25nm,50nm,100nm);正常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培养基;每个给药组设6个复孔,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24h。

(3)每孔加入已配好的mtt(5mg/ml),10μl/孔,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孵育4h。孵育结束后,离心,将96孔板上层培养基倒干,每孔加入100μldmso,于水平摇床上缓慢振摇20min,使紫色结晶充分溶解,使用酶标仪在波长492nm处检测每孔吸光度值(a)。运用统计方法求算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至少重复3次。

细胞存活率=(a实验组/a对照组)×100%

2.2药物浓度的确定

(1)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k-293t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1×105个/ml,混匀后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入100μl的细胞悬液,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

(2)将接种于96孔板的hek-293t细胞随机分组给药,分为:不同浓度野蔷薇苷组(1μm,10μm,25μm,50μm,100μm);不同浓度野蔷薇苷+顺铂(100μm)组;不同浓度野蔷薇苷+阿霉素(50μm)组;不同浓度野蔷薇苷+紫杉醇(50nm)组;不同浓度野蔷薇苷+喜树碱(25nm)组;正常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培养基。受试药物提前1h加入细胞上清液中,后用顺铂造模。每个组别设6个复孔,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24h。

(3)每孔加入已配好的mtt(5mg/ml),10μl/孔,置于5%co2、37℃培养箱中孵育4h。孵育结束后,离心,将96孔板上层培养基倒干,每孔加入100μldmso,于水平摇床上缓慢振摇20min,使紫色结晶充分溶解,使用酶标仪在波长492nm处检测每孔吸光度值(a)。运用统计方法求算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至少重复3次。

细胞存活率=(a实验组/a对照组)×100%

3.1mtt比色法结果

(1)顺铂对hek-293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如图1a所示,相同时间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顺铂给药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在顺铂浓度为100μm时,细胞损伤所致细胞存活率为59.9%,适于建立顺铂损伤模型并用于后续研究。

(2)野蔷薇苷对顺铂损伤hek-293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单独给予野蔷薇苷与hek-293t细胞共孵育24h,对hek-293细胞存活率均没有明显影响。表明野蔷薇苷既不促进细胞的增殖,也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见图1b。野蔷薇苷提前1h干预后,再给顺铂(100μm)和细胞共孵育,野蔷薇苷浓度为50μm、100μm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81.7%、92.6%(p<0.001);结果提示,野蔷薇苷拮抗顺铂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果见图1c。

(3)野蔷薇苷对阿霉素损伤hek-293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相同时间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紫杉醇给药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在紫杉醇浓度为50μm时,细胞损伤所致细胞存活率为60.2%,适于建立阿霉素损伤模型并用于后续研究(图2a)。野蔷薇苷提前1h干预后,再给阿霉素(50μm)和细胞共孵育,野蔷薇苷浓度为50μm、100μm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90.8%、93.6%(p<0.001);结果提示,野蔷薇苷拮抗阿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果见图2b。

(4)野蔷薇苷对紫杉醇损伤hek-293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相同时间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紫杉醇给药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在紫杉醇浓度为50nm时,细胞损伤所致细胞存活率为58.2%,适于建立紫杉醇损伤模型并用于后续研究(图3a)。野蔷薇苷提前1h干预后,再给紫杉醇(50nm)和细胞共孵育,野蔷薇苷浓度为50μm、100μm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92.8%、96.6%(p<0.001);结果提示,野蔷薇苷拮抗紫杉醇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果见图3b。

(5)野蔷薇苷对喜树碱损伤hek-293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相同时间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喜树碱给药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在喜树碱浓度为25nm时,细胞损伤所致细胞存活率为60.2%,适于建立喜树碱损伤模型并用于后续研究(图4a)。野蔷薇苷提前1h干预后,再给喜树碱(25nm)和细胞共孵育,野蔷薇苷浓度为50μm、100μm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分别为82.8%、91.6%(p<0.001);结果提示,野蔷薇苷拮抗喜树碱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果见图4b。

实施例2.倒置显微镜观察hek-293细胞形态变化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ek-293t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2×105个/ml,混匀后接种于6孔板中,2ml/孔,于5%co2、37℃培养箱中培养。细胞培养24h后,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组别分为:顺铂损伤模型组(100μm);顺铂+野蔷薇苷组(100μm+50μm,100μm+100μm),提前1h给予野蔷薇苷;正常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培养基。每组均设3个复孔,于5%co2、37℃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培养24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用olympusimage-proplus6.0软件拍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结果显示,顺铂可引起hek-293细胞收缩,核固缩和结构溶解,加入野蔷薇苷(50μm、100μm)共孵育后可有效对抗顺铂导致的细胞损伤,细胞形态得到明显的恢复和改善。

实施例3.野蔷薇苷对顺铂诱导balb/c小鼠生存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将8周龄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组情况及处理具体如下:①对照组(n=10):每天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②顺铂模型组(n=12):一次性腹腔注射给予顺铂(20mg·kg-1),每天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连续给药6天,每天观察动物死亡情况;③顺铂+低剂量野蔷薇苷组(n=12):一次性腹腔注射给予顺铂(20mg·kg-1)后,每天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野蔷薇苷(6mg·kg)连续给药6天,每天观察动物死亡情况;④顺铂+高剂量野蔷薇苷组(n=12):一次性腹腔注射给予顺铂(20mg·kg-1)后,每天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野蔷薇苷(12mg·kg)连续给药6天,每天观察动物死亡情况。根据每天每组小鼠的死亡情况,用graphpadprism5软件对各组小鼠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生存曲线图如图6所示。

结果显示,顺铂能导致小鼠死亡,小鼠存活率率为50%,野蔷薇苷组存活率为80%。表明野蔷薇苷能够抑制顺铂诱导balb/c小鼠引起的死亡。

实施例4.野蔷薇苷对顺铂诱导balb/c小鼠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

实验方法:8周龄的spf级balb/c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9只,分组情况及处理具体如下: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顺铂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顺铂15mg·kg-1,每天灌胃给予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顺铂+野蔷薇苷(3mg·kg-1、12mg·kg-1)给药组(每天灌胃给予野蔷薇苷)。给药组连续给药6天,末次给药1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给予顺铂15mg·kg-1诱导小鼠肾损伤,再继续连续给予野蔷薇苷(3mg·kg-1、12mg·kg-1)2天。每天记录动物体重,并按照体重调整给药剂量。所有小鼠在腹腔注射给予顺铂3天后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全血静置半小时,离心(3500×g,4℃)2次,每次15min,收集血清,用于血生化检测。

实验结果:

血生化在药物毒性研究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为一些血生化指标能够敏感的反映动物的健康状况,它们的值的变化程度可以反映动物的病变性质和程度。本发明以血清中的肌酐(crea)和尿素氮(urea)为指标来判断肾脏的损伤程度。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顺铂(15mg·kg-1)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01,0.001<p<0.01),提示小鼠肾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顺铂肾损伤模型造模成立;与顺铂(15mg·kg-1)模型组相比,野蔷薇苷(12mg·kg-1)能够略微降低小鼠血清中肌酐的水平,而显著降低尿素氮的水平(0.001<p<0.01),提示野蔷薇苷对顺铂所致肾脏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结果见图7a、7b。实验还发现,顺铂(15mg·kg-1)能使小鼠血清中的一些其他指标,包括ck、ast和alt水平显著升高(p<0.001,0.001<p<0.01,0.001<p<0.01),提示顺铂(15mg·kg-1)可能还会造成小鼠心、肝脏等其他脏器的损伤;而与顺铂模型组相比,野蔷薇苷(12mg·kg-1)组小鼠血清中ck、ast和alt含量明显降低(见图7c-e)。

实施例5.野蔷薇苷与顺铂联用治疗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实验

1、s180实体瘤小鼠模型建立

收集对数生长期的s180肉瘤细胞,活细胞比率>90%,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洗涤、1000rpm离心2次,调整细胞浓度,制成1×107个/ml,按每只小鼠0.2ml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

2、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肿瘤接种后第二天,称体重随机分组,各组的体重相近。分组及具体给药方法如下:

①野蔷薇苷组(n=7):每天按12mg·kg-1野蔷薇苷灌胃给药,连续14天。

②顺铂组(n=8):每隔一天按3mg·kg-1顺铂腹腔注射给药,共7次。

③联合用药组(n=8):每天按12mg·kg-1野蔷薇苷灌胃给药,同时每隔一天在给予野蔷薇苷1h后,按3mg·kg-1顺铂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4天。

④模型对照组(n=7):每天灌胃给予同样剂量的羟丙基-β-环糊精,连续14天。

3、实体瘤小鼠抑瘤率检测

实验第15天,处死所有动物,解剖取出皮下瘤块,剥离瘤组织,去除软组织,称取瘤重,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ir)。

抑瘤率=[(对照组平均瘤重-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

4、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顺铂(3mg·kg-1)能够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p<0.001),抑制率为61.84%;顺铂与野蔷薇苷(12mg·kg-1)联合使用后并不会减弱顺铂的抗肿瘤药效;且单用野蔷薇苷(12mg·kg-1)时,也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见图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