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6498发布日期:2018-09-04 21:38阅读:17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pb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种综合征。其为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占血液系统疾病的12.6%,也是一种病程长、治疗较为困难的疾病,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据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发病率为0.2-0.5/10万人口,美国和其它工业国家为1.2/10万人口。我国再障的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口,其中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10万人口,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口;其中慢性再障(caa)起病缓慢,发病隐匿,其病程长,缠绵不愈,若未经积极有效治疗,有的易转为急性再障(aaa),病情危重,预后凶险。

目前,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使用雄性激素:如丙攀、康力龙、安雄等,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抱菌素a等,造血生长因子:如epo、gm-csf、g-csf等,以及一些其它疗法,如脐血输注、胎肝输注等的应用,使得caa病人得以延长生存率,进而提高了疗效。但往往副作用的发生与治疗作用相伴而行,常见的副反应有肝、肾功能的损害,消化道反应,多毛症,神经末梢感觉异常等,甚至还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中医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很多,但大多疗效不是很理想,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报公开的:1、cn106214828a公开了一种生血养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原料药由红参、当归、熟地、丹参、黄芪、补骨脂、鸡血藤、虎杖、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淫羊霍、肉桂共13味中药材组成,经过提取等工艺加工制成汤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或口服液;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得贫血以及久病致虚损病症。2、cn103933203a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原料药由红参、海马、黄芪、菟丝子、当归、熟地、淫羊藿、女贞子、川芎、鸡血藤、山楂、阿胶、地榆、甘草共14味中药材组成,经粉碎及提取加工制成胶囊剂;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贫血。3、cn1539459a公开了一种治疗贫血的再造生血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原料药由酒制菟丝子、去芦红参、鸡血藤、阿胶、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母草、熟地黄、白芍、制何首乌、淫羊藿、酒制黄精、去毛鹿茸、党参、麦冬、仙鹤草、炒白术、盐制补骨脂、枸杞子、墨旱莲共21味中药材组成,经粉碎及提取加工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等剂型;用于治疗再障贫血、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多种贫血疾病。发明人对现有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以上专利公报公开的3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均不理想,并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开发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疗效更好,配伍合理、协同发挥作用、功效明确、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及放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症也有较好疗效的中药组合物,势必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以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的功效为:具有益气生津、健髓生血、壮阳补肾、补脾健胃的功效。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及放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症。证见气血两虚,肾阳不足。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红参、白芍、黄芪、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仙鹤草、炒白术、砂仁。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优选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依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本发明所述十二种中药材功效及药理作用如下:

红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功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性论》、《名医别录》中亦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多糖和多肽类化合物。有抗过敏性休克和强心作用,能提高免疫力,改善贫血作用,也可使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上升。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的干燥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药性论》、《名医别录》和《日华子本草》均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含多种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有明显镇痛作用,对平滑肌有抑制及解痉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通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多种皂苷、黄酮及多糖类化合物。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衰老,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熟地黄: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干燥根经炮制的加工品。性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保护、抗糖尿病及并发症、抗骨质疏松等多种作用。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名医别录》等均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藁本内酯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黄酮类及有机酸类。有抗血栓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冠脉循环、抗炎、降血糖、补血作用等。

淫羊藿: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sieb.et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pubescensmaxim.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mumnakai的干燥叶。性辛、甘,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多部中药典籍均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木质素、生物碱等。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降压作用、抗骨质疏松作用、抗衰老、壮阳作用等。

巴戟天: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性甘、辛,微温。归肾、肝经。功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中药典籍均有记载。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蒽醌类、多糖类、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除了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外,还有抗抑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防治冠心病、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续断: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asperwall.exhenry的干燥根。性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苷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对促进骨折愈合有一定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炎等作用。

菟丝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br.或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性辛、甘、平。归肝、肾、脾经。功能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脉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壮阳、调节内分泌、抗衰老等作用。

仙鹤草: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pilosa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性苦、涩,平。归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始载于《图经本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酚类、鞣质和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镇痛消炎、止血、抗疟、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性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挥发油和多糖,能调节肠胃、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砂仁: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villosumlour.、绿壳砂amomumvillosumlour.var.xanthioidest.l.wuetsenjen或海南砂amomumlongiligulare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辛,温。脾、胃、肾经。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始载于《本草经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主要含有挥发油、皂苷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确切药理活性,还具有抗炎、利胆和镇痛作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疗效更好,配伍合理、协同发挥作用、功效明确、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中医学虽无“再障”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急性再障应属于“急劳”、“髓枯”、“发热”之列,慢性再障可归属中医“虚劳”、“血虚”、“血证”范畴。中医对再障的发病机制认识历史悠久,对后世医家在治疗上给予巨大启迪。《灵枢·决气》中云:“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素问·腹中论》明确指出:“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对贫血的病因及症状作了客观而生动的描述。《内经》记载“精气内夺则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类证治裁》云“凡虚损起于脾胃,劳瘵多起于肾经”,说明这种虚损病是由于精气内夺引起,并与脾肾有关。气虚则摄血无力,血溢脉外;阴虚则可导致虚热内生,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有出血、发热等症。明末喻昌则将虚劳(再障)的临床三大症状:贫血、出血、感染联系起来进行论述。他认为“虚劳之证《金匮》叙于血痹之下,可见劳则必劳其精血也。营血伤则内热起,五心常热……骨软足酸,营行日迟,卫行日疾,营血为卫气所迫,不能内守而脱出于外,或吐、或衄、或出二阴之窍,出血既多,火热迸入,逼迫煎熬、漫无体止,营血有立尽而已,不死何待耶”喻氏这段论述,不仅更深入的了解虚劳血痹本质,且从病机上紧紧扣住精血所伤这个根本,指出发热为内热所致,以及营血所伤的多部位出血证候,若不及时医治,预后甚差,故治疗应益气生津,养血敛阴,益精填髓为法。

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病起步虽较晚,但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长足进步,中药对慢性再障有显著的疗效,其疗效持久,无明显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

本发明在充分发挥传统的中医中药资源优势,应用中医药理论指导及临床实践,针对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各种原因,以红参、白芍、黄芪、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仙鹤草、炒白术、砂仁为原料药,经现代工艺加工制成。方中红参、白芍为君药,红参可益气养阴生津,白芍则可养血敛阴,两药同用,有益气生津之功。黄芪可益气养血、当归、熟地黄、仙鹤草可补血活血、止血,四药共用可增强益气养血之效,在方中为臣药。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续断,四药共用有健髓生血、壮阳补肾之功,在方中亦为臣药。炒白术可健脾益气,砂仁可化湿行气,二药同用可补脾健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正常运行,而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因此二药配伍应用有利于气血之恢复,在方中共为佐药。总之,方中诸药,配伍精当,共奏益气生津,健髓生血,壮阳补肾,补脾健胃之功效,达到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及放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症的目的,采用现代制剂工艺,在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严格的产品管理措施下制成。其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本品安全有效,可长期服用,是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及放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理想药品。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及文献数据库,未见与本发明组方相同或类似的专利和研究文献,本发明组方设计理论和思路创新,以本发明组方为基础开发具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及放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症的中成药,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本发明制剂主要工艺研究如下:

一、水煎煮工艺研究

1.1正交试验设计:本品十二味药采用水煎煮提取,此次试验确定考察以下3个因素,见表1。

表1水煎煮工艺因素水平表

根据均匀设计的特点,进行正交试验安排,见表2。

表2l9(34)正交试验表

1.2试验方法

按处方比例称取白芍、黄芪、熟地黄等十二味药材,共计140g,共9份,随机编为1-9个试验号,按试验序号进行试验,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200ml。

1.3出膏率测定

精密吸取1~9号样品液25ml,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置8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计算出膏率,结果见表3。

1.4芍药苷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制备:精密称取9份样品适量,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表3正交试验结果

*p<0.05**p<0.01

表4芍药苷方差分析表f0.05(2.2)=19f0.01(2.2)=99

1.5结果分析

白芍为方中君药,其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因此确定其芍药苷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出膏率虽不能完全反映制备工艺的的优劣,但其高低对大生产仍具有一定的意义,故将其作为辅助评价指标。

1.6直观分析:

从芍药苷含量直观分析可以看出,煎煮次数对芍药苷单位含量有较大影响,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从r值可以看出各因素影响次序为a>b>c,最佳工艺为a2b2c3,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加水10倍量。

从出膏率直观分析可以看出,煎煮次数对出膏率有较大影响,从r值可以看出各因素影响次序为a>b>c,最佳工艺为a3b3c3,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加水10倍量。

1.7方差分析:

以芍药苷单位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从以上表4可以看出提取次数对芍药苷单位含量有高度显著性影响,提取时间和加水倍数无显著性影响,影响次序为a>b>c;和直观分析一致。

综合分析,其中提取次数(a)对芍药苷含量有高度显著影响,提取时间(b)和加水倍数(c)对芍药苷含量无显著影响;并且实际生产中出膏率并非越大越好,结合工业大生产实际情况及生产需要,节约能源、缩短提取时间,同时降低杂质提出量,将3个因素确定为: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加8倍量水;第二次1.0小时,加6倍量水。

二、浓缩工艺考察

为防止本处方中有效成分长时间受热造成破坏,采用三效减压设备进行浓缩,具体条件为:80℃,真空度为0.08~0.1mpa,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清膏。

三、干燥工艺的考察

为了有效控制成品的总量,保证批与批之间的一致,将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清膏,70℃减压干燥,真空度为0.08~0.1mpa。

四、提取、浓缩、干燥工艺验证

按照确定的提取工艺路线及浓缩、干燥参数,进行了三批小试验证,均按处方比例投料,制得干膏量,计算干膏率、芍药苷含量,结果见表5。

表5三批提取、浓缩、干燥工艺验证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三批小试验证出膏率和芍药苷含量均较一致,说明该提取、浓缩、干燥工艺稳定可行。

五、成型工艺研究

5.1辅料用量的选择

为了适应各类病人的用药需求,本品拟开发为颗粒剂,因此辅料选用糊精和蔗糖。药典规定颗粒剂辅料的用量一般不超过干膏量的2倍,此次实验考察辅料与干浸膏的配比。取浸膏粉3份,分别按照浸膏粉与辅料1:1、1:1.5、1:2的比例加入糊精及蔗糖粉,选用80%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采用标准筛对粒度进行筛选,并尝口感,结果见表6、7。

表6稀释剂用量

表7稀释剂用量试验结果

结果1号颗粒,不能通过一号筛(10目)和能通过五号筛(80目)的颗粒的总和均大于15%,不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对颗粒剂粒度的规定,2号和3号颗粒的粒度则符合规定。

分别取2号和3号颗粒10g,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检查溶化性方法检查,结果2号和3号颗粒溶化性良好,颗粒全部溶化。

结果表明,当浸膏粉与辅料为1:1.5和1:2时,制得的颗粒剂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有关各项规定。考虑到尽可能减少辅料用量,因此,将辅料用量定为:浸膏粉:糊精:蔗糖(1:0.5:1)。

5.2润湿剂浓度的选择

分别选用70%、80%和90%浓度的乙醇为润湿剂,进行试验研究。在制粒过程中,用70%乙醇制软材时,黏性较大,软材容易结块堵住筛网,用90%乙醇制软材时,制得的颗粒细粉较多,成型率较低,且颗粒松散,用80%乙醇制软材时,颗粒粒度分布较均匀,硬度适中,因此,将润湿剂定为80%乙醇。

5.3流动性考察

对按上述条件制好的颗粒采用固定漏斗法测定其休止角。取直径为8cm的表面皿于背面划定圆心,将漏斗固定于支架上,下端正对表面皿的中心,高30cm,取颗粒使其从漏斗上自然流下,至锥形周边到表面皿边缘为止,测定锥体高度h,计算休止角a=arctgh/r。结果见表8。

表8休止角测定结果

结果颗粒的休止角均在30°左右,说明颗粒的流动性良好。

六、制备工艺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即得。

七、三批小试产品的产量及主要质量指标

按照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工艺试验参数,按处方量比例投料进行了三批小试样品的生产,结果产量基本恒定,主要质量指标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规定,结果见表9。

表9三批小试产品的产量及主要质量指标

八、包装规格的确定

包装规格:根据实际情况,定为每袋装10g。

九、三批中试产品的产量及主要质量指标

表10三批中试产品的产量及主要质量指标

结论:本发明生产工艺科学合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提出,保证药品质量稳定。

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急性毒性试验、药效学试验及与现有技术对比试验如下:

一、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急性毒性试验

1.试验目的

观察小鼠灌胃大剂量的参芍益气养血颗粒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测定ld50或最大给药量。分析药物毒性作用可能靶器官和人服用过量药物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

2.试验材料

2.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o:0014961,由第四军医大学(现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军)2012-0007。饲养条件:陕西中医大学中药药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饲料为小白鼠全价营养饲料。

2.2受试药物:参芍益气养血颗粒药物浸膏粉(每g浸膏粉含6.67g生药),由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71001。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由红参、白芍、黄芪、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仙鹤草、炒白术、砂仁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健髓生血、壮阳补肾、补脾健胃的功效。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及放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症。证见气血两虚,肾阳不足。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10g装,相当于25.2g生药),一日3次,即临床每日人用量为1.26g生药/kg(人的体重以60kg计)。试验时,将药物浸膏粉用纯净水配成每ml含8.89g生药的混悬液(889%,即最大浓度),给药时摇匀。

3.试验方法

(1)预试验:取禁食12h的昆明种小鼠5只,雌雄均用,灌胃给予889%的参芍益气养血颗粒药物浸膏粉混悬液(最大浓度)40ml/kg,单次给药剂量为355.6g生药/kg,观察,结果均未见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遂进行最大给药量测定。

(2)最大给药量测定:取禁食12h的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以下简称给药组)。给药组小鼠每隔4小时灌胃889%参芍益气养血颗粒药物浸膏粉混悬液(最大浓度)40ml/kg,共给药二次,即总剂量为711.2生药/kg。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纯净水。给药后自由饮食,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神经系统、呼吸以及心血管、胃肠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和毛、眼睛、体重等指标,连续14天。观察期满后,称量体重,脱臼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尸解观察,取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取材、脱水、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进行病理学检查。

4.观察指标

神经系统方面:①行为及反应包括不正常叫声、烦躁、不安、易怒、感觉过敏、少动、嗜睡或昏迷等;②运动包括肌肉抽搐、僵硬、强迫运动、松弛、麻痹等;③瞳孔及分泌物包括瞳孔有否缩小或放大,流诞、流泪等。

呼吸及心血管:包括呼吸急促或过缓、鼻分泌,触心前区心率快慢等。

胃肠系统:包括腹部胀气或收缩,大便坚硬、较湿、不成形或黑便、土色便等。

泌尿生殖系统:包括阴唇、乳腺肿胀、会阴部肮脏等。

皮肤和毛:包括颜色、完整性、有否充血、紫绀苍白、发疹、皮毛松散等。

眼睛:眼睑下垂、眼球突出、震颤等。

体重:给药前和给药7、14天后称量

5.结果

给药组每次给药后,小鼠少动,1h后恢复正常。大多数小鼠给药后大便呈深黑色,较湿软,24小时后恢复正常。其他观察时间内,给药组动物外观体征未见异常,活动自如,进食、饮水、粪便均正常,皮毛光洁,口、鼻、眼无分泌物,外阴清洁。给药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也未出现其他急性毒性反应症状和死亡。处死动物尸检,胸腔、腹腔未见异常液体,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未见颜色、形态异常、出血、水肿或其它病理改变;胃粘膜无出血或溃疡,肠管未见胀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1急性毒性试验动物体重变化(n=20)

摘取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病理制片,光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给药组小鼠心脏可见心壁结构清晰,心肌细胞结构完整,未见异常。给药组小鼠肝脏可见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排列整齐,胆小管和毛细胆管未见异常;给药组小鼠脾脏可见脾实质白髓及红髓组织结构清楚,未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及减少;给药组小鼠肺部可见肺部泡壁毛细血管正常,大部分泡腔充满淡红色,肺泡的轮廓隐约可见,未见异常;给药组小鼠肾脏可见肾皮质和髓质组织结构清楚,肾单位分布均匀,肾小球毛细血管束、肾小囊上皮细胞未见异常病理改变,肾间质无血管扩张,炎性渗出,肾盂粘膜移行上皮,无鳞状上皮化生,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肾被膜增厚,未见异常;给药组小鼠胃可见胃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和外膜四层,结构完整,未见异常。给药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胃等脏器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说明书附图1-12)。

6.结论

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小鼠灌胃的最大给药量为711.2g生药/kg,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64.4倍(每天剂量为1.26g生药/kg,人的体重以60kg计),在此剂量下灌胃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反应。鉴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处方无毒性药材,无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结合本试验结果认为,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在临床用法用量时不会引起急性毒性反应。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4年5月13日

2.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2月

二、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药效学试验

(一)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对60co-γ联合环磷酰胺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对60co-γ联合环磷酰胺致balb/c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取雄性balb/c小鼠72只,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动物用3.0gy60co-γ射线辐射4分51秒,辐射后第4d、5d、6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复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将成模小鼠分为模型组、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小、中、大剂量组(1.26g/kg、7.56g/kg、15.12g/kg)和益血生胶囊组(0.625g内容物/kg)。各组连续灌胃给药一周,观察动物一般体征,末次给药前12小时进行力竭试验。末次给药后1小时,各组小鼠眼球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查;血涂片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数;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处死动物,摘取股骨,用骨髓冲液(3.8%枸橼酸钠∶pbs=1∶9配制)冲洗制备骨髓悬液,直接计数法测定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结果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对模型动物一般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延长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p<0.05或p<0.01);大剂量组小鼠wbc、plt、网织红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小、中、大剂量组较模型组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凝血时间、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p<0.05或p<0.01)。结论参芍益气养血颗粒7.56、15.12g生药/kg对60co-γ联合环磷酰胺致balb/c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且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1.试验目的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简称再障)是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致病因素复杂,放射线是致病因素之一。本试验采用60co-γ联合环磷酰胺致再生障碍性贫血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红细胞(redbloodcell,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atelets,plt)等血液学检查、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凝血时间、一般体征、力竭时间和距离等指标,评价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与功能主治相关的主要药效学。

2.材料与方法

2.1药品与试剂:参芍益气养血颗粒(每g颗粒含生药2.52g),由陕西郝其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001。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由红参、白芍、黄芪、熟地黄、当归、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仙鹤草、白术(炒)、砂仁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养血敛阴,益精填髓等功效,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引起的头晕乏力,脸色苍白,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出血等症;经折算临床每天人用剂量为1.26g生药/kg(人的体重以60kg计)。益血生胶囊(国药准字z19893056,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鹿血、牛髓、紫河车、鹿茸、茯苓、黄芪、白芍、当归、党参、熟地黄、白术、制何首乌、大枣、炒山楂、炒麦芽、炒鸡内金、知母、大黄、花生衣组成,具有健脾补肾,生血益精的功效,用于脾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面色无华,眩晕气短,用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临床每天人用剂量为3g内容物),由吉林三九金复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806。注射用环磷酰胺(规格0.2g/瓶,ctx),由江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110425。

2.2实验动物:balb/c小鼠,雄性,6~8周龄,体质量25~30g,饲料为小白鼠全价营养饲料,由第四军医大学(现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o:0014962,生产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07。饲养条件: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2.3主要仪器设备:bc-5300vet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市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ft-200型动物跑步机,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生产;e100型倒置光学显微镜,尼康公司生产。

2.4造模[1、2]、分组与给药:取雄性balb/c小鼠72只,随机取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动物置3.0gy60co-γ射线下,以剂量率1.3531gy/min、距离70cm辐射4分51秒,于辐射后第4、5、6d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mg/kg,复制60co-γ联合环磷酰胺致再生障碍性贫血balb/c小鼠模型(aa模型)。第7d将成模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小、中、大剂量组(1.26、7.56、15.12g生药/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6、12倍,以下简称小、中、大剂量组)和益血生胶囊组(0.625g内容物/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2倍,简称益血生组)。各组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7d。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

2.5检测指标与方法[3~6]

2.5.1一般体征:观察各组小鼠精神活动、饮食、皮毛、发育、二便以及死亡等一般体征。末次给药前一天将各组小鼠单只置于动物跑步机上,在转速为35r/min下跑步直至力竭,记录力竭时间和力竭距离。

2.5.2血液学检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末次给药后1小时,眼球取血,进行血液学检查。同时取血1滴置于2mlep管中,加入两滴煌焦油蓝染液,摇匀,静置15min后,吸取10μl于载玻片上,推片,显微镜下计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数。

2.5.3凝血时间:取血置玻片上,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

2.5.4骨髓有核细胞数目:取血后处死动物,分离股骨,暴露两端骨髓,用骨髓冲液(3.8%枸橼酸钠∶pbs=1∶9)1ml反复冲洗骨髓腔,得骨髓悬液。取骨髓悬液1小滴于细胞计数板上,倒置显微镜下直接读取各视野内的有核细胞数目,计算骨髓有核细胞数。

2.6数据统计: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表示,与模型组进行比较,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对一般体征的影响:正常组小鼠反应敏捷、活动灵活、皮毛光泽、饮食、发育以及二便均正常,无死亡。模型组小鼠活动、饮食减少,精神状态不佳,大便稀薄,皮毛竖起,消瘦,体质量减轻,耳、唇、甲部苍白,呈贫血貌,有4只死亡。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各死亡3只,与模型组相比,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剂量对一般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剂量组小鼠的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或p<0.01,表1)。提示: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剂量能改善aa小鼠的一般体征。

表1对aa小鼠力竭距离和力竭时间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2对60co-γ射线与ctx致aa小鼠外周血象及网织红细胞的影响(表2)

表2对aa小鼠外周血象及网织红细胞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外周血wbc、rbc、hgb、plt、网织红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呈现出再障的一些特征,说明造模成功。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小鼠wbc、plt、网织红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提示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能够改善aa小鼠。

3.3对aabalb/c小鼠凝血时间及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表2)

表2对aabalb/c小鼠凝血时间及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凝血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说明模型组小鼠呈现出凝血障碍、骨髓造血系统抑制现象,与再障临床特征一致,说明造模成功。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小、中、大剂量组(1.26、7.56、15.12g生药/kg)较模型组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凝血时间、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p<0.05或p<0.01)。提示:参芍益气养血颗粒能改善再障小鼠可能出现的出血和骨髓抑制。

4.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致病因素复杂,放射线是致病因素之一。本试验采用60co-γ联合环磷酰胺致再生障碍性贫血balb/c小鼠模型,该模型与再障的有些临床表现一致,是简便、重现性好的动物模型。试验通过检测外周血象、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凝血时间、一般体征等指标,评价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与功能主治相关的主要药效学。结果表明,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大剂量组(7.56、15.12g生药/kg)能不同程度地改善aa模型小鼠的上述指标异常,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对5-氟尿嘧啶致小鼠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对5-氟尿嘧啶致小鼠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取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小、中、大剂量组(1.26、7.56、15.12g生药/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6、12倍)、益血生胶囊组(0.625g内容物/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2.5倍),各组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2d。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第4d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25mg/kg,于给药第6d和第8d再分别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62.5mg/kg一次。末次给药后1小时,进行血液学检查,检测网织红细胞数、凝血时间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等。结果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小鼠wbc、plt、网织红细胞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大剂量组较模型组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凝血时间、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p<0.05或p<0.01)。结论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15.12g生药/kg能升高模型小鼠wbc、plt、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缩短凝血时间,对5-氟尿嘧啶致小鼠急性骨髓抑制有预防作用。

1.试验目的:观察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对5-氟尿嘧啶致小鼠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2.材料与方法

2.1药品与试剂:注射用5-氟尿嘧啶(规格250mg:10ml),由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fa170603;其余同试验一。

2.2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雄性,体质量25-30g,饲料为小白鼠全价营养饲料,由第四军医大学(现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no:0014963,生产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07。饲养条件同试验一。

2.3主要仪器设备:同试验一。

2.4.方法[7~9]:取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小、中、大剂量组(1.26、7.56、15.12g生药/kg,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6、12倍)、益血生胶囊组(0.625g内容物/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12.5倍),各组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2d。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第4d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125mg/kg,于给药第6d和第8d再分别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62.5mg/kg一次。末次给药后1小时,按试验一方法和步骤进行血液学检查,检测网织红细胞数、凝血时间和骨髓有核细胞数。

2.5数据统计:同试验一。

3.结果

3.1对5-氟尿嘧啶致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及网织红细胞数的影响(表1)

表1对5-氟尿嘧啶致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象及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外周血wbc、plt、网织红细胞数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呈现出急性骨髓抑制的特征,说明造模成功。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小鼠wbc、plt、网织红细胞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能改善模型小鼠的急性骨髓抑制。

3.2对5-氟尿嘧啶致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及凝血时间的影响(表2)

表2对5-氟尿嘧啶致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及凝血时间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凝血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说明模型组小鼠可能呈现出凝血障碍、骨髓造血系统抑制现象,与骨髓抑制的临床特征一致,说明造模成功。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中、大剂量组(7.56、15.12g生药/kg)较模型组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凝血时间、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p<0.05或p<0.01)。提示:参芍益气养血颗粒能改善急性骨髓小鼠的出血、骨髓抑制现象。

4.结论

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能升高5-氟尿嘧啶致骨髓抑制模型小鼠wbc、plt、网织红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缩短凝血时间,对5-氟尿嘧啶致小鼠急性骨髓抑制有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奇,张伯礼主编.中药药效研究方法学-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药药效研究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66-570.

[2]孙纪元,王四旺,谢艳华,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0(4):210-212.

[3]徐岩,成光宇,仇志凯,等.参红补血颗粒对乙酰苯肼/环磷酰胺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动物造血功能及造血因子mμlti-csf、epo含量的影响[j].人参研究,2014,26(4):16-19.

[4]訾芙玮.中药x方剂治疗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5]张丰丰,赵宗江,张新雪,等.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致急性骨髓抑制大鼠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326-2330.

[6]周霭祥,王天恩,杨经敏,等.益肾生血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3):43-46.

[7]曹瑞,张波,王光建,等.丝裂霉素和5-氟尿嘧啶诱发小鼠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动物模型的建立[j].西北药学杂志,2011,26(06):432-433.

[8]王荣华,陈信义,张恩户,等.龙丹生血方对5-氟尿嘧啶导致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及骨髓细胞数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06):2023-2026.

[9]于波涛,王玲洁,刘天亮,等.扶正生血胶囊对化疗致小鼠骨髓抑制的保护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17,32(6):575-578.

三、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与现有技术对比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和现有技术cn106214828a在补血养血、恢复骨髓功能、提升血小板等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将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和现有技术cn106214828a进行对比,观察其药理作用的强弱。

试验用药物:

1、a组:为现有技术,按照2016年12月14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6214828a,名称为“一种生血养血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

2、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按照本发明说明书实施例1的处方及制法制得。

试验方法: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和a组对环磷酰胺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血象的影响;

对血虚小鼠血液的影响;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减少的影响;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一)对环磷酰胺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血象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兼有,体重18~22g。

2、药物:a组和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5.12、7.56、1.26g生药/kg;a组灌胃给药15.12g生药/kg。连续给药10d,每日1次。除对照组外,于次日以环磷酰胺0.2ml/只(50mg/kg)作皮下注射,隔天1次,连续4次。同时将小鼠放入气缸内,以甲苯30mg/l吸入染毒,每日1次×2h,共8d。于第10d全部小鼠从尾静脉采血测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对环磷酰胺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血象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a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和a组小鼠的血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有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与a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比a组降低环磷酰胺及甲苯对骨髓的毒性、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作用强。

(二)对血虚小鼠血液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

2、药物:a组和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将其余5组小鼠分别尾部放血0.5m1,使动物失血,造成失血性血虚模型,24h后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5.12、7.56、1.26g生药/kg;a组灌胃给药15.12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末次给药2h后,尾部取血测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值。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对血虚小鼠血液的影响

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a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和a组可显著提高小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与a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比a组补血作用强。

(三)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减少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

2、药物:a组和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皮下注射环磷酰胺70mg/kg,共2次。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5.12、7.56、1.26g生药/kg;a组灌胃给药15.12g生药/kg。连续给药7d,每日1次,于给药第8d处死动物取一侧股骨,计骨髓有核细胞数。实验结果:见表3

表3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减少的影响

与模型相比**p<0.01;与a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和a组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减少明显增加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与a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比a组促进受损的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作用强。

(四)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

2、药物:a组和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三个剂量组;药物在实验前用蒸馏水配置,灌胃给药。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15.12、7.56、1.26g生药/kg;a组灌胃给药15.12g生药/kg。连续给药15d,每日1次,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于第8d、10d和12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g/kg,造成小鼠血小板减少,于第15d末次给药2h后,眼眶采血计算血小板数。实验结果:见表4

表4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与模型相比**p<0.01;与a组比△p<0.05。

结果表明: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和a组均能明显减轻注射环磷酰胺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大剂量组与a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比a组升高血小板的作用强。

实验结果: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和a组明显降低环磷酰胺及甲苯对骨髓的毒性,升高小鼠血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可显著提高小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水平;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减少有明显增加作用;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有提高的作用。

结论: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比a组的补血养血、恢复骨髓功能、提升血小板等药理作用强。因此,临床上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组比a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及放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症的作用强。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参芍益气养血颗粒急性毒性试验对照组3号小鼠与给药组10号小鼠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照片(he染色,he×100)见图1-图12;

图1是对照组3号小鼠心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2是给药组10号小鼠心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3是对照组3号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4是给药组10号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5是对照组3号小鼠脾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6是给药组10号小鼠脾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7是对照组3号小鼠肺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8是给药组10号小鼠肺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9是对照组3号小鼠肾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10是给药组10号小鼠肾脏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11是对照组3号小鼠胃病理学检查照片;

图12是给药组10号小鼠胃病理学检查照片。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2: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3: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4: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5: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6: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7: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8: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其制备方法如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6倍量,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70℃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浸膏粉、糊精、蔗糖粉按1:0.5:1的比例混匀,用80%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制成1000g,分装,即得颗粒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