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1353发布日期:2018-10-26 17:47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



背景技术:

无论是野外工作还是家居生活,被蚊虫、蜜蜂、蜈蚣等毒虫叮咬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麻烦。被毒虫叮咬后,奇痒无比,如不及时治疗,经手抓,发炎,红肿,斑疹,形成硬块疤痕。日常生活中以蚊虫叮咬最为常见,仅在黄山地区就有至少18种蚊子,其中常见的4种(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在叮咬后均会出现红肿,瘙痒,甚至局部发炎。同时像蚊虫、蜜蜂、蜈蚣等毒虫均是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特别是儿童被叮咬后,由于抵抗力弱,容易感染疾病。

目前对待蚊虫的叮咬普遍采用花露水等驱蚊剂,但是目前的驱蚊剂或其他蚊虫,毒虫涂抹剂基本含有四氟甲醚菊酯、除虫聚酯等,具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目前,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系列的发明,很大一部分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外用中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22781.5)公开了一种治疗虫咬性皮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制成:黄柏30g、地骨皮25g、艾叶25g、茜草20g、黄牛尾根20g、薄荷草30g、50°—70°白酒500ml。该发明是由中草药配制而成,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且使用方便,对人体无毒,无刺激性,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止血止痒之功效,是治疗治疗虫咬性皮炎的外用特效良药,经过临床病例验证,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0%。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736779.9)公开了一种治疗蚊叮虫咬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由大黄、黄连、丹皮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大黄2-10重量份、黄连2-10重量份、丹皮1-5重量份。该发明具有消炎作用,能快速缓解蚊虫叮咬导致的瘙痒、红斑等症状,同时兼具治疗湿热阻于皮肤所致湿疮的作用。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蛇的血清具有强力的解蛇毒作用[参考文献1~6]的同时,发现某些蛇血清对皮肤瘙痒发炎还具有止痒、消炎、镇痛的作用。发明人意图从蛇血清出发研制一种能够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

参考文献:[1]安徽省祁门县蛇伤医疗所,蛇血清抗五步蛇毒的实验研究,中草药通讯,10(3):35-36,1979;[2]黄接棠、任筱兰、腾国强,王锦蛇血清抗蛇毒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3(4)5~7,1982;[3]黄松、黄接棠,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蛇志17(4):237~240,2005;[4]黄接棠、任筱兰、张梅、腾国强,尖吻蝮蛇血清的抗蛇毒作用。中国药理学报3(4):245~250;[5]黄松、黄接棠,乌梢蛇血清的抗出血因子—一个有前途的抗蛇毒药物原料,动物学报52(6):1113~1118,2006;[6]ovadiam,kochvae,moavb.lbidapv;491(2):370,1977。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具有解毒,抗过敏,止痒,消炎的作用。

本发明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包括体积比例为6:3:1的水、甘油、蛇血清组成的溶剂,以及按质量比为1:1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薄荷脑组成的溶质;所述溶质和溶剂的料液比为2‰,所述料液比的单位为g/ml,所述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所述甘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薄荷脑、水混合均匀,在水浴上加热至70℃,趁热加入所述蛇血清,搅拌均匀,制得药液;将所述药液置于58℃水浴中保温30min,取出,冷却,密封保存制得。

优选的,所述蛇血清的蛋白质含量在55~65mg/ml。

优选的,所述蛇血清的抗出血活性以抗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效价在300mhd/ml以上。

优选的,所述蛇血清在-18℃的无菌环境中保存。

发明人在研究蛇血清时,尤其对尖吻蝮、乌梢蛇、王锦蛇的蛇血清开展了更为系统的研究,发现尖吻蝮、乌梢蛇、王锦蛇的蛇血清中含有的天然解蛇毒蛋白,不仅体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局部使用在对抗蛇毒引起的组织损伤(出血、肌纤维受损、炎症等)有更强的效果,同时这些解蛇毒蛋白对多种毒蛇有强的解毒作用。经研究,所述尖吻蝮、乌梢蛇、王锦蛇的蛇血清制得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的解毒,抗过敏,止痒,消炎作用更为显著。

优选的,所述蛇血清为尖吻蝮、乌梢蛇、王锦蛇的蛇血清。

优选的,所述蛇血清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蛇以背主动脉穿刺采血法采血,全血静置4小时后,离心得蛇血清,用lowry氏法(1.45×od280-0.74od260)测得血清蛋白质浓度为55~65mg/ml。

发明人通过前期的大量研究(部分见上述参考文献[1~6]),发现某些蛇血清对皮肤瘙痒发炎具有止痒、消炎、镇痛的作用。为充分利用这一具有生物活性的蛇血资源,申请人通过开展“虫咬宁的研制”项目,经过几年研究,现已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具有稳定效果的“虫咬宁”,可持续保存2年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具有解毒,抗过敏,止痒,消炎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制备

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包括体积比例为6:3:1的水、甘油、蛇血清组成的溶剂,以及按质量比为1:1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薄荷脑组成的溶质;所述溶质和溶剂的料液比为2‰,所述料液比的单位为g/ml,所述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所述甘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薄荷脑、水混合均匀,在水浴上加热至70℃,趁热加入所述蛇血清,搅拌均匀,制得药液;将所述药液置于58℃水浴中保温30min,取出,冷却,密封保存制得。

实施例2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制备

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包括体积比例为6:3:1的水、甘油、蛇血清组成的溶剂,以及按质量比为1:1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薄荷脑组成的溶质;所述溶质和溶剂的料液比为2‰,所述料液比的单位为g/ml,所述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所述甘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薄荷脑、水混合均匀,在水浴上加热至70℃,趁热加入所述蛇血清,搅拌均匀,制得药液;将所述药液置于58℃水浴中保温30min,取出,冷却,密封保存制得。

上述蛇血清的蛋白质含量在55~65mg/ml。

上述蛇血清的抗出血活性以抗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效价在300mhd/ml以上。

上述蛇血清在-18℃的无菌环境中保存。

实施例3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制备

一种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包括体积比例为6:3:1的水、甘油、蛇血清组成的溶剂,以及按质量比为1:1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薄荷脑组成的溶质;所述溶质和溶剂的料液比为2‰,所述料液比的单位为g/ml,所述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由以下方法制得:将所述甘油、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薄荷脑、水混合均匀,在水浴上加热至70℃,趁热加入所述蛇血清,搅拌均匀,制得药液;将所述药液置于58℃水浴中保温30min,取出,冷却,密封保存制得。

上述蛇血清为尖吻蝮、乌梢蛇、王锦蛇的蛇血清的一种。

上述蛇血清的制备方法如下:取蛇以背主动脉穿刺采血法采血,全血静置4小时后,离心得蛇血清,用lowry氏法测得血清蛋白质浓度为55~65mg/ml。

实验实施例1

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实验目的:观察家兔完整皮肤短期内接触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实验动物:成年健康家兔10只,雌雄各5。

实验方法:实验前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毛剪去,剪毛面积约10×8cm2(两侧合计160cm2),分别雌雄每只每侧用药棉涂抹上述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5ml、4ml、3ml、2ml、1ml,用量10ml为超过人用量100倍。涂抹24小时后,用温水洗去皮肤残留。连续观察7日,家兔无全身中毒表现。

实验结果:所述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外用,毒性小,安全范围大。

实验实施例2

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的皮肤长期刺激试验

实验目的:观察家兔皮肤接触产生的刺激反应。

实验动物:成年健康家兔10只,雌雄各5。

实验方法:实验前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毛剪去,剪毛面积约7×7cm2(两侧合计98cm2),一侧涂抹上述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另一侧涂抹不含蛇血清的附形剂,每日一次,连续涂抹7日。末次涂抹后,用温水洗去皮肤残留,观察1、24、48和72小时后涂抹处有无红斑和水肿发生。

实验结果:外用对皮肤无刺激性。

实验实施例3

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的稳定性实验

实验目的:考察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在常温下存放的稳定性。

实验材料:

2015年8月8日按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一批300瓶

2015年8月11日按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一批300瓶

实验方法:形状考察,取供试的两个批次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常温存放,观察颜色,异味,沉淀以及涂抹皮肤的性状变化,每个月观察一次,观察2年。

实验结果:存放3个月无变化,存放至2年时,除颜色出现微黄,其余未见变化,保持原有性状。

实验实施例4

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的卫生学检验

参照技术监督局相关卫生检验方法,取2015年8月8日、2015年8月11日按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各5瓶,于存放2年后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测定结果:均未检出。

实验实施例5

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的抗毒实验测定

5.1取2015年8月8日、2015年8月11日按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各5瓶,存放2年后做抗出血实验,上述涂抹剂均保持着以抗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效价在100mhd/ml以上。

5.2本发明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分发本申请人单位职工测试,当被白纹伊蚊叮咬后,涂抹止痒效果显著。

应用实施例6

2016年8月,本申请人单位职工在药物园内工作时,从树上掉落毛虫,触及颈部,奇痒无比,涂抹本发明制备的治疗毒虫叮咬的涂抹剂,立即止痒,未现红肿、发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